热门圈子

婚庆庆典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投资理财论坛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生活达人时尚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哲学吧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武器看点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出国移民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游戏大咖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百家姓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皇家马德里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人气故事

热门故事

吴怀尧:传媒界的“外星人”

2327

高中生进军京城做编辑

吴怀尧:传媒界的“外星人” 从相貌上看,身型瘦小的吴怀尧还像个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实际上,今年26岁的他,早在17岁那年就告别了校园生活。

吴怀尧高二下学期快结束时主动提出退学,起因是他贴出的一张“大字报”,那是2003年6月的事了。那一年,吴怀尧17岁,还是湖北某校高二文科班的一名学生。一天早上,因为几位同学没去做早操,校长竟当众对其中一位大打出手。校长的举动,让吴怀尧深感震惊,酷爱阅读写作的吴怀尧,随即在校园公告栏里贴了一张“大字报”,要求校长:“既然有当众打学生的决心,就应该有当众向学生道歉的勇气和担当。”结果,校长没有道歉,吴怀尧却一下子成了“刺儿头”,受到了一些老师的冷嘲热讽。这让吴怀尧对学校失望透顶,想到了逃离。

听说儿子要退学,吴怀尧的父亲非常意外,但他并没有强迫儿子返校上课,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给吴怀尧讲道理,希望他“迷途知返”。父子俩僵持10多天时间。爸爸急了,就跟吴怀尧立了个“军令状”:这个暑假,你可以不参加补课,如果你能不借助家里的帮助,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我今后就不再干涉你的生活,怎么样?

第二天,吴怀尧只身去了武汉。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到武汉的第二天,他就找到了一份推销化妆品的工作,同事中很多人都是武汉名校的大学生。一个半月后,吴怀尧带着自己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当他把1000多块钱掏出来送到爸爸眼前时,爸爸兑现了承诺,不过还是加了一个“附加条件”:你可以先出去闯闯,要是闯不出路子,那就回来继续上学!

2003年9月上旬,吴怀尧再次来到武汉,住在姐姐家里,当起了“专业作家”。

1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在姐姐家楼下的小书摊前,吴怀尧碰上了到武汉修改小说《亲爱的苦难》的北京作家沙漠舟。经过一番长谈,在看了吴怀尧二十多万字的作品后,沙漠舟对这个“特有主见”的小家伙很是欣赏,当即鼓励他到北京去历练历练,吴怀尧也动了心。

2004年农历正月初八,刚刚18岁的吴怀尧,怀着一种“天下任我行”的心情,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到北京后,吴怀尧先在表哥和沙漠舟家分别住了几天,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冲到一家文化公司去应聘。因为一无学历,二无实际工作经验,刚踏进公司大门时,吴怀尧心里一点都没底。没想到,在粗略浏览了吴怀尧的习作之后,所谓的面试便变成了朋友似的倾谈,总编辑很快便笑着伸出手来,欢迎吴怀尧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编辑。

一个连高中都没读完的毛头小子,一进门就做图书编辑,能胜任吗?面对一些人质疑的目光,吴怀尧知道如何证明自己。

吴怀尧所在的公司,当时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合作伙伴,联手出版100多卷本的百花散文书系。这使吴怀尧有机会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最为优秀的散文名篇。进公司第一年读书量超乎常人。如他所说,不亚于在大学念了4年中文系。正因为勤奋好学,进公司的第二年,吴怀尧就成了“当家编辑”,他策划出版的《人类最佳读物》10卷本,至今还是各大书店畅销书架上的抢手货。

天资聪慧的吴怀尧,就这样敲响了自己的人生第一锣。

推出“中国作家富豪榜”,

轰动全国

2006年暑假期间,吴怀尧突发奇想:写一本全面反映中国学生现状的《中国学生调查报告》。选题顺利通过后,他兴冲冲地跑回家乡,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深入到各个校园,对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和学习生活状况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采访归来,吴怀尧很快就写了20多万字,可写着写着他却发现,无法将那些鲜活生动的素材变成“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守着一篮子好菜,却做不成佳肴,一位作家朋友看到吴怀尧为此苦苦思索,就建议他去做记者,学习调查报告的写作。2006年8月底,通过这位作家朋友的牵线,没有上过一天新闻学的吴怀尧,吹着口哨,以实习生的名义,走进了知名财经媒体《财经时报》的大门。

走进报社之后,吴怀尧发现,相比社会上那些讲究论资排辈的单位而言,媒体似乎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大凡新人入门,都要先写出一篇报道来,是骡子是马,一遛就知道。经过一番权衡,吴怀尧将目光盯在了同龄人中的商业新贵身上,并悄悄做好了案头准备工作。以前从未写过新闻调查类的东西,第一次写稿之前,他只好临时抱佛脚,跑到街上花两块钱买来一份《南方周末》,“从第一版读到最后一版,就知道该怎么写这类调查文章了”。

进报社实习不到半个月,吴怀尧就交了一篇长达5000多字的新闻处女作,主标题为《80后新贵开始商业起跑》,交稿第三天,让吴怀尧大吃一惊:“没想到主编基本上没有改动,就作为文化版的封面文章重磅推了出来。”文章发表后,引发诸多文摘报刊和各大网站竞相转载。

这是吴怀尧的第一篇新闻作品,发表于2006年9月16日。它像一块沉甸甸的敲门砖,让没有文凭没有学历没有资历的吴怀尧,成了《财经时报》最年轻的正式记者,让报社其他20多位毕业于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实习生目瞪口呆。

那年的金秋时节,先锋作家洪峰上街乞讨的消息,让全社会为之震撼。报社里有人便跟吴怀尧开玩笑:写作没前途,趁早放弃哈!“洪峰乞讨事件”和同事那些善意的玩笑,深深地刺痛了吴怀尧年轻而敏感的心。曾经高高在上的作家们,如今被拉下了神坛,有些甚至成了市井取笑的对象,这究竟是社会评价标准的进步,还是沦落?

吴怀尧想到了整个作家群体,他们在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究竟如何?他们在成为精神巨人的同时,难道就不能同时成为物质上的富翁?带着这个疑问,他开始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没想到各种平面和网络媒体上,居然都没有关于中国作家生存现状的报道。在一番慨叹之后,吴怀尧生出了一个非常强烈的念头,他要用一篇文章的力量,推翻公众对作家“穷酸”的固有印象,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作家这一特殊群落的生存现状。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霍金惊人的时光机
    英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继日前承认外星人的存在后,又发表一个惊人论述:他声称带着人类飞入未来的时光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所需条件包括太空中的虫
  • [幽默故事]逃避骚扰
    方双环是个年轻的富婆,特别注重打扮,可一身赘肉,让她苦不堪言。她听说游泳是减肥的好方法,便乐颠颠地跑到一家游泳馆报了名,开始学起了游泳。可才没几天,她就打起了退堂鼓,丈夫问她为什么?她扭捏了半天,说:“老公,人家害怕嘛!”丈夫觉得很纳闷:“你怕
  • [幽默故事]三国迷,卖牛
    老刘是个三国迷。这天,他牵着家里的牛犊子到集市上去卖,一个小伙子相中了他的牛,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三千元的价格成交,付完钱,小伙子牵着牛正要走,老刘突然又问了一句:“兄弟,你贵姓?”小伙子随口回答:“免贵,姓曹。”老刘一听,劈手夺过小伙子手
  • [幽默故事]阿木考试
    阿木快四十岁了,人很木讷,虽然上过四年小学,但那四年始终读的是一年级。因为,他天生不是上学认字的材料。今年,阿木想考驾照,这下可吃苦头了,因为交通理论考试是用计算机答题,显示屏上生成的那些试题,别说是作答,字他都认不全。就这么连续考了三次,他都没有通过
  • [新一千零一夜]你会识宝吗?
    董事长平时喜欢收藏,可他眼力不行,买什么东西,全靠周围几个“智囊”帮他掌眼,在这种情况下,为他掌眼的人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如果谁起意设局蒙骗,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席先生最近刚刚得知,董事长去年花了高价买的几幅画竟然全是赝品,而当初信誓旦旦地担保说是真迹的那个“
  • [幽默故事]天衣有缝
    张三是个花心的男人,可天生胆小,张三的老婆是个大醋坛子,平时张三多看哪个女人几眼,就被骂得狗血喷头。可这次,张三决定豁出去了,因为新来的邻居小翠长得贼漂亮,着实让张三心动。于是张三对小翠献殷勤、抛媚眼,人把的银子花出去,终于,投人有了回报,那天,在
  • [幽默故事]没镜子的时髦女郎
    安妮是个不折不扣的时髦迷,看中啥时髦就买啥,为这事儿,她老公感到很恼火。老公是个工薪族,单位效益又不好,你想想,凭他那点儿薄薪,经得起安妮折腾吗?这天,安妮又看上了一件最新款式的大衣,一看标价,乖乖,800元,不由愣了一下。回到家,安妮却还是想方设法地
  • [幽默故事]加把劲儿
    这天一大早,王涛和往常一样来到局里上班,一到局里,新来的郑局长就召开了一个全体会议,动员大家伙干活。原来,昨天一场暴雨,局里的停车棚塌了半边,郑局长提议大家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搬走棚子塌掉后的杂物。王涛听了,心里暗乐:他今天穿了一件特别的衣服。这是一件破
  • [民间故事]一粒米上京
    晚清时候,在一个江南村落里,搬来了一户曾姓人家。照理说,这村子虽小,但也水土肥美,物产丰富,村民们都过得有滋有味,可曾家就怪了,三年过去了,他们家和村民们格格不入,经济状况也和刚来时一样,一贫如洗,有时连一天三餐都吃不上。更奇怪的是,曾家一家三口,
  • [新传说]一只狐狸悲壮的母爱情怀
    很多年前的一个初冬,发生在村子里的事,至今清晰。确切地说,那是1981年的秋末冬初。在我们村子里,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记忆早已定格。那年的初冬,粮食刚入仓就下了一场冰雹,一阵冰雹之后,树成了光秃秃的。林子里、场院里,到处都能看见鸡鸭、麻雀的尸体
  • [新传说]牧牛少年
    李爱牛从小就喜欢牛,每当学校放假,他都會到山里帮爸爸放牛。这年暑假,李爱牛的爸爸生病了,于是就让他帮着看管山上的几十头牛。这天傍晚,李爱牛将牛唤回来喂好盐巴,就回到窝棚准备生火烧饭,正在这时,从外面走进来一个身穿迷彩服、背着双肩大背篼的壮汉,自我介
  • [海外故事]最后一个安打
    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太平洋上有个叫瓦胡的小岛,毗邻美国著名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在瓦胡岛上,棒球运动十分盛行,几乎老老少少都会两下,而一个叫迪克的小伙子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击球手。他已经连续在多场比赛中打出安打,而只要再多打出一个安打,就将创造瓦胡岛新的安打纪录
  • [开卷故事]绿手指与金手指
    约翰和汤姆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都是花匠。一天,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说是重金悬赏能种出黑色郁金香的园艺好手。郁金香有金黄色或者红色的。黑色的,怎么可能?不过,两个年轻人都想试试看。约翰撒下了种子,每天都精心侍弄。当花开了,他挑选了其中颜色最深的一
  • [开卷故事]不曾入画的我们
    之前我在微博关注了一位年轻的女律师,没事的时候常会刷刷她的动态。她很享受自己的工作,聊起案子来总是妙语连珠,字里行间满是成就感与幸福感,叫人看了便觉得愉快。前段时间,我像往常一样点进她的主页,却发现疫情期间,她对律师工作的意义产生了怀疑,觉得做这一
  • [推荐故事]敲诈市长
    PART.1发财“灵感”宜州市有个青年叫刘南城,长着一身气力,却偏偏好吃懒做,不干好事。他老婆叫王兰,也是成天在牌场上混日子,夫妻俩收入低,开销却不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门心思想着什么时候发笔横财。这天下午,刘南城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食人鲳’现
  • 学校途中的趣事
    在上学的路上,我看到马路上有许多帅气的车子,正快速的冲过我的身旁,害我吓了一大跳;我还看到了几位摩托车骑士,快速的飞驰而过,正在拼第一名的赛车手一样,一下子就消失在我眼前,有的还不管红灯和绿灯,一下子就冲过去了.再往前走几步,就会经过早餐店,那些阿
  • [新传说]难寻八小时
    刘满屯高中毕业,浑身是劲,却不想呆在村里干农活,今年一入夏,他就来到城里建筑工地上打工。刘满屯干活利落,头脑伶俐,人见人夸。可谁也没想到,三个月后,他本来干得好好的,却要辞职。包工头拉着他,问他这是为个啥?刘满屯昂着脖子说:“现在报上都在宣传‘八小时工
  • [阿P幽默]阿P上自助餐厅
    这天阿P下班回家,发现在他家附近开了间自助餐厅。“什么叫自助餐厅啊阿?”阿P很好奇,他刹住单车,在餐厅门口张望。只见里面摆着很多吃的东西,人们走来走去,随便拿起东西就吃。“这也叫做餐厅?”阿P百思不得其解。餐厅门口的服务小姐见阿P傻站着,于是招呼他:“先生
  • [幽默故事]电脑算命招亲
    中午,乡长来到资料室,看到秘书小王在玩电脑算命,心念一动,马上把小王赶到外面去,然后把门关上,很虔诚地启动了算命程序。乡长本来很迷信,却信不过乡里的算命先生,现在有了这高科技的算命工具,想问个事儿就方便多了!原来,乡长有个智障的儿子,年过三十了还没
  • [情节故事]斗鞭炮
    大約四十年前,张志军和伊茂之住在一个村里。那时大家的生活刚刚有了起色,乡里乡亲的,干啥都爱比一比。张志军和伊茂之家一墙之隔,两人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在生产队,两人比谁挣的工分多;过年放鞭炮,两人也要见个高低,比谁放的鞭炮多。张志军家家底薄,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