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差一锤
2780
清朝雍正年间,江南泾县城外有一位木匠,名叫秦家忠,手艺好得闻名四里八乡,大家都喜欢请他建房子、做家具。
秦家忠有一位邻居名叫鲁秋生,以跑买卖为生。这一年,他家建房子,特意请了秦家忠。忙了三个多月,这天,房子上梁了,秦家忠拎着一把大铁锤上了房顶,亲自固定那根又长又粗的房梁。校正位置,在柱头与梁头处合上榫头后,他举起那把大铁锤,在榫头处敲敲打打起来。
敲打榫头,其目的是使榫头完全合拢、固定——敲打了一会儿,秦家忠举起锤子,正要敲上最后一锤,忽然,从房子前的空地上,传来了一阵吵嚷声,他循声一看,只见鲁秋生的儿子,正跳着脚儿,冲着鲁秋生大喊大嚷着。
原来,鲁秋生的儿子脾气暴躁,经常与鲁秋生争吵。今天,因为家中房子上梁,杂事繁多,他心里头一烦,便又与鲁秋生争吵上了。这时,几位邻居走了过去,劝解起鲁家父子来……一盏茶的工夫过后,鲁秋生的儿子才住了口,走到一旁去了。秦家忠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顺着梯子,下了房顶。
这事过去没一个月,这天上午,老天刮起了大风。秦家忠正在家中喝茶,鲁秋生猛然走了进来,慌慌张张地对秦家忠说,刚才,他家那新建成的房子不知为何,忽然“吱吱”地响了起来,于是,他赶紧来到了秦家,请秦家忠过去看个究竟。
秦家忠闻言吃了一惊,因为,他为许多人家建过房子,都未曾出现过“吱吱”作响之事。他立即推开茶盏,跟在鲁秋生的身后,一路脚下生风,赶到了鲁家。
一进入鲁家的屋内,一阵“吱吱”之声,便传到了秦家忠的耳中,他顺声望去,不由得脸色大变。只见他在鲁家找了一把锤子,搬过一架木梯,靠在木柱上,然后飞快地爬上了梯子,在那柱头与梁头的交接之处,重重地捶了一锤,立即,那“吱吱”之声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下了梯子,秦家忠红着脸告诉鲁秋生说,那发出“吱吱”的响声之处,正是鲁家房子的木柱与房梁的交接之处,原因是木柱与房梁的榫头没有合拢牢固,在大风的吹刮之下,木柱与房梁摩擦,因而发出了“吱吱”作响之声。在捶了刚才那一锤之后,木柱与房梁的榫头完全嵌合了,于是,便再也没有了那“吱吱”的响声。
听完秦家忠的一番话,鲁秋生奇怪道:“老秦,我家房子的房梁,可是你亲手架到木柱上的呀!你的手艺那么好,怎么会让榫头没有完全合拢?”秦家忠使劲地想了好大一会儿,终于想了起来:“老鲁,那是因为,你家的房子上梁那天,你的儿子与你吵了一架。当时,我只顾着在心里头感叹,你的儿子对你不够孝顺,忘记了给那榫头交接之处,再捶上一锤。”这句话,把鲁秋生给说了个大红脸。
半个月后,鲁秋生请秦家忠,为他家做一张八仙桌,秦家忠只花了两天时间,便把那张八仙桌给做好了。在做好八仙桌的当天,秦家忠碰巧看见,鲁家的一位亲戚,来向鲁秋生借银子。听着鲁秋生与他的那位亲戚的对话,秦家忠忽然长叹了一声……
日子很快又过去了半个多月,这一天,鲁秋生在家中请客。众人吃着吃着,忽然发现,桌子竟微微地摇晃起来。开始时,鲁秋生以为是桌子没放平,于是找来瓷片、纸片儿去支桌子腿。可支来支去,桌子还是摇晃不止,他这才发现,桌子之所以摇晃,是桌子本身的原因。可他看来看去,却看不出原因在哪里,于是,他只好去找秦家忠。
工夫不大,秦家忠来到了鲁家,他围着那张八仙桌只转了半圈,就瞧出了问题的所在:那张八仙桌的一条桌腿,与桌面之间的榫头不牢,导致了桌子的摇晃。当下,他找来一把锤子,在榫头处敲了一锤,那张八仙桌立马便不摇晃了。鲁秋生不解地问秦家忠:“老秦,以前,我从未听说过,你做的桌子会摇晃,咋为我家做的桌子,偏偏摇晃了起来?”秦家忠回忆了一会儿,一拍大腿,恍然大悟似地道:“是这么一回事……”
原来,那天,秦家忠正把桌腿往桌面上安放时,鲁家的那位亲戚忽然前来鲁家借银子。鲁秋生生怕那位亲戚因为家里穷,还不起银子,于是死活不肯借,他的那位亲戚只好失望地走了。那一幕场景,被秦家忠看在眼里,他不禁生开了闷气:鲁秋生不肯借给穷亲戚银子,真是太不应该了!因为只顾着生闷气,他忘记了给榫头再捶上一锤,导致了桌腿与桌面接合不牢,于是,日子一长,便出现了摇晃的现象。
知道了桌子摇晃的原因,鲁秋生的脸上不禁又一红。秦家忠因为两次忘记给榫头再捶上一锤,导致鲁家的房梁“吱吱”作响、八仙桌摇晃之事,一下子就传开了,并因此得了个绰号,叫“差一锤”。从此之后,请秦家忠去建房子、做家具的那些人家,再也不敢在秦家忠上工之时,让秦家忠瞧见他看不过眼的事情,生怕他又会“差一锤”。
这两次“差一锤”,都是秦家忠无意中而为。数月之后,他又干下了那“差一锤”之事,只是这一次,他是有意而为。
第二年春上,泾县县衙的林知县,派陆师爷去请秦家忠,去县衙里为他家做家具。秦家忠见连知县大人都看中了他的手艺,心里头很高兴,干起事自然更加卖力,整天呆在县衙后院里精雕细琢。
这一天傍晚,秦家忠正准备收工回家,忽然,他看见陆师爷捧着一只木盒,进了县衙后院,林知县则走出了房门,迎接陆师爷。就在走近林知县的那一刹那间,陆师爷一不小心,失手将那只木盒摔到了地上,并把那只木盒的盖儿给摔开了,许多锭白花花的银子,滚出了盒子,散落了一地,陆师爷连忙伸手去捡……
十天后,秦家忠做好了县衙里的活计,挑着工具回了家。一路上,他每遇见一位相熟之人,都要摇头叹息一回。
转眼,日子又过去了十多天。这一天,秦家忠见跑完买卖回家的鲁秋生,脸上竟满是难得一见的喜色,忙问他咋那么高兴?鲁秋生喜滋滋地道:“多亏了县衙啊……”
原来,这年春上,江南一带大旱,泾县也未能幸免,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鲁秋生的生意因此也一落千丈,为此,他每天都愁眉不展。前几天,县衙忽然给受灾的百姓,发放了赈灾的钱、粮,百姓的手里有了钱、粮,鲁秋生的生意立即便好做多了,他自然也就喜上眉梢了。
听完鲁秋生的一番话,秦家忠呆在当场,好一会儿都说不出一句话来。鲁秋生忙问道:“老秦,你咋了?”秦家忠这才醒过神来,进了自家屋内,寻了一把铁锤,然后出了屋,大步流星地向街上走去。鲁秋生见他神色不对,忙拦住了他:“老秦,你这是干啥去?你该不是想去找谁拼命吧?”秦家忠叹了一口气道:“糟了,我错怪好人了!想不到,那林知县,竟是一位好官啊……”
二十多天前的那天傍晚,当陆师爷失手将那只木盒摔落到地上,随后滚落出许多银锭之时,秦家忠便在心里头断定,那些银子,是陆师爷替林知县划拉的,林知县定是个不折不扣的贪官。当下,他的心里便生出了闷气:眼下,本县正在大旱,百姓生活无着,你林知县身为一县之父母官,不去赈灾,却想着法儿往自己的口袋里捞银子,真是岂有此理!好,你林知县既然是个不折不扣的贪官,那么,我秦家忠给你所做的活计,可就要打折扣了!
从那天开始,秦家忠做起活来,不但不再精雕细琢,而且,他在每一个应该咬合紧密的榫头上,都有意少捶了一锤,这样一来,林知县家里的家具,出现“吱呀”作响、摇摇晃晃的毛病,那只是时间问题。
刚才,听了鲁秋生的一番话后,秦家忠顿时意识到,自己错怪了林知县,不该在林知县家里的每样家具上,都“差一锤”。他甚至这样想:那天,陆师爷捧给林知县的银子,肯定是林知县为赈灾而筹集的。于是,他进屋拿了把锤子,想去县衙里,把林知县家里的家具,每样都补上一锤。
听到这里,鲁秋生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立即催促秦家忠,赶紧去县衙。
来到县衙,秦家忠把那“差一锤”之事,原原本本地禀告给了林知县,之后便给那些家具,每样都补了一锤。林知县呆立半晌之后,并没有责怪秦家忠,只是挥了挥手,让秦家忠回家。
秦家忠离去之后,林知县把陆师爷叫了过来,交给他一盒子银子,道:“你把这些银子,分发给百姓吧……唉,这手真的不能伸啊!否则,连一个木匠都要想着法子对付我呀……看来,贪官是真的不能当啊!”
原来,二十多天前的那天,秦家忠猜测的并没有错,陆师爷送给林知县的银子,确实是林知县伸手捞的——朝廷下拨了赈灾之银,林知县看着眼红,便命陆师爷巧立名目,偷偷地替他捞了一千两。
数日后,秦家忠从整天在外面跑买卖的鲁秋生的口中得知,又有一些百姓,得到了赈灾的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