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P故事]老板的口头禅

3186

阿P在一家药店当销售组长,药店老板姓王,生得慈眉善目,还挺有幽默感,他回答问题的时候喜欢说反问句,再补上一句口头禅“你个头啊”。譬如人家问他在不在,他便答:“在?在你个头啊!我还没回家呢!”人家问他吃没吃,他便回:“吃?吃你个头啊!我肚子还是瘪的哩!”店员们觉得有趣,平时常用这句话来互相抬杠,阿P也不例外。
  
  由于深得王老板信任,阿P在采购时可以“先斩后奏”。刚入夏不久,他按“冬衣夏购两头赚”的原则,大着胆子进了3000只N95口罩,还因为占用了采购当季药品的资金,被王老板训了一顿。没想到入冬之后先有连日雾霾,后有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口罩成了紧俏货,N95更是一罩难求,网上甚至卖出了每只350元的天价。
  
  阿P见势头大好,忙催王老板出手,王老板却按兵不动,还把“本店口罩已售罄”的牌子挂了出来。阿P不解道:“老板,咱们稍微抬一抬价早点脱手,回笼资金不好吗?”
  
  王老板笑道:“好?好你个头啊!阿P,你要学的还多着呢。抬价这种事情,抬少了吃亏,抬多了又有‘枪打出头鸟’的风险。咱们得等到别的药店也卖了高价,那时法不责众,再放心赚上一笔。”
  
  还是老板这招高!阿P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忽一日,王老板要离店几天,临行时一再告诫阿P,口罩的事情不得擅自作主,必须等自己的指令。阿P点头应允,并每天打探其他药店的口罩价格,心急火燎地等他们把价钱高高地抬起来,到时店里赚得多了,自己的奖金也能涨起来……
  
  谁知这美梦刚做了一半,一个老太太便气喘吁吁地跑进店里,说要买口罩。得知连这最后一家店里也没有货,老太太瘫坐在地,号啕大哭,边哭边担心地念叨着自己做出租车司机的孙子。阿P心里不大好受,一时竟也说不出话来,见店员们正眼巴巴盯着自己瞧,就把老板发下来的口罩塞给了老太太,并嘱咐她不要声张。
  
  老太太千恩万谢地走了。按理说,做了件善事应该高兴才是,可阿P想起她那无助的样子就不是滋味,要是每天来上这么一出,恐怕还没拿到奖金,就先亏心死了!思来想去,他觉得那批口罩还是得想办法尽早卖给大家。奈何老板盯得紧,在接到指示之前,想搞什么花样怕是不容易。阿P想破头也没个头绪,正烦心时,忽然听到两个员工在柜台旁聊天,其中一个笑着说道:“准?准你个头啊!现在这个情况,阿P哥怎么可能放你回老家?老实待着吧你!”
  
  这帮兔崽子,又在学老板说话……阿P“哼”了一声,猛地打了个激灵。对啊!老板喜欢把頭一个词说两次,两次中间还稍微停顿一会儿——这一会儿,就是在老板眼皮子底下搞花样的好机会!阿P喜笑颜开,赶忙细细琢磨起来。很快,店员们就发现阿P有些古怪,他时而眉头紧皱,时而低头偷笑;坐在椅子上就发呆愣神,站起身来便念念有词,似乎在说“行”和“你个头”之类的话,也不知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估计是他代老板管了几天药房,想多摆摆老板派头吧。
  
  这天,阿P又在那里念念有词,突然,他的手机响了,把他吓了一哆嗦。看着屏幕上闪出的“王老板”三个字,阿P脸色大变,几次伸手欲接却又停下来,站起身来在原地打了好几个转,才深深地吸了口气,招呼道:“你们都过来!”店员们纷纷围了上来,阿P指指手机:“老板来了电话,肯定有重要指示,我怕一个人听岔了,你们都帮忙听一听。”店员见阿P难得满脸正经,便也严肃了起来,竖起耳朵认真听。
  
  阿P接通电话并开大音量,顺手点开了免提和电话录音:“我是阿P,老板有何指示?”
  
  电话那头,王老板像过去那样慢悠悠地说:“阿P,店里的口罩,今天可以出手了!”
  
  听了这话,阿P的心跳骤然加快,脸上渗出了汗珠,耳朵也红了起来。他稳定了一下情绪,故意提高了嗓门:“明白了老板,今天出手是吧?咱们就卖15元一只,行不行啊?”
  
  只听手机里传出一个“行”字,王老板的声音戛然而止。
  
  阿P笑道:“你们看看这破手机,不给力,动不动就出问题,老板刚说完,它就给我掉线!”见店员们仍大眼瞪小眼地愣在那里,阿P随手点了一个店员问道:“愣着干吗?老板的话没听清楚吗?你,重复一遍我听听!”
  
  “听清楚了,口罩马上出手,15元一只!”
  
  阿P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口罩15元一只,每人凭身份证限购5只。赶快把牌子换了!”店员们七手八脚忙了起来。很快,药房门口就排起了长队。阿P戴着口罩站在凳子上,手里提着喇叭指挥着大家互相隔远一点:“我们药房绝不给口罩涨价,你们说,我们王老板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阿P得意地一笑,还偷偷录了音。
  
  待王老板匆忙赶回时,几千只口罩已卖得一只不剩。王老板气得七窍生烟,奈何店员们都给阿P作证,他抓不住把柄,无计可施,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阿P凑了上来,嬉皮笑脸地说:“老板,您听到没?顾客都夸你好哩!”
  
  “好?好你个头啊!”王老板越发火大,“你个吃里扒外的东西,竟然给我挖坑下套!不想吃官司的话,你赶紧给我走人!”
  
  阿P就这么失业了。回到家里,虽吃了小兰一顿数落,又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工作,但好歹保住了良心,更为“防疫大业”出了份力,他也就转忧为喜,静待春来了。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李宁,把红旗插到耐克的后院
    李宁说:“我最高兴能有那么一天——很多孩子买了李宁牌,但完全不认识我,这就是我最需要的。”上个世纪末,李宁被权威的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为“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100年来,获此殊荣的只有25个人,李宁的名字和球王贝利、拳王阿里、飞人乔丹排列在一起。但被问
  • 真爱似水
    46年前的春天,一个18岁的女子,流落到一个叫做马耳坡的村庄。那个春天,很荒凉。那个春天,18岁的女子衣衫褴褛,肚子饿得咕咕叫,她靠在村庄前一棵柏树上,虚弱得仿佛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女娃子,进屋吧。”一个40多岁的女人,扶着那女子进了屋,为她换了干净
  • 孤独是为了惊艳的绽放
    小时候,他很孤独,因为没人陪他玩。他喜欢上画画,经常一个人在家涂鸦。稍大一点,他便用粉笔在灰墙上画小人、火车、还有房子。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说,这个孩子清高。其实,我跟别人玩的时候,总觉得有两个我,一个在玩,一个在旁边冷静地看着。
  • 吻
    肖琳是名漂亮的女刑警,穿上警服更是英姿飒爽,别有一番韵味,因此队里队外追她的人很多,可她却一律拒绝,快三十了还没有谈婚论嫁的迹象。联想到她平时不苟言笑,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局里的同事背地里都叫她“冷美人”。但“冷美人”也有热情的时候。这天他们局刑警二队接
  • 卖落叶
    唐朝时有一个书生,连续几年考试落榜,他十分沮丧。一日,他慕名拜见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诉说了内心的苦闷。禅师听完,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棵梧桐树,示意他将树底下的落叶全部捡起来,放进包内,然后背回家去放好。第二天继续,直到梧桐树逐渐光秃为止。这一日,老禅师将
  • 寻找好日子
    从前,有一个裁缝,与妻子及3个儿子住在一间很小的房子里。儿子们嬉戏玩耍时会弄翻缝纫台,弄乱布料,让他无法安心工作。有时,妻子也会冲他发火。总之,生活不易,裁缝觉得苦不堪言。一天,他向一位智者请教,希望得到指点,过上好日子。智者听了他的倾诉,微微一笑,
  • 墓地里的读书人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
  • 他在恢复土地和心灵的健康
    从河北衡水农校毕业的安金磊,在国营农场工作了7年后,2000年回到了枣强县农村老家务农。村头的40亩薄地,近乎废弃。承包竞标中,每亩土地的承包款有人出10元,有人出6元,还有人出2元,安金磊出了50元。乡亲们说:“这个人脑子坏掉了。”那一年他30岁,
  • 一杯水里的爱
    那年,女孩十六岁,读高一。男孩和她一个班,开学的第一天,男孩的目光就被女孩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住了,再也没能移开。男孩的学习成绩很好,在班级里担任班长一职。他总是以“关心同学”的名义来接近女孩,不厌其烦地询问她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定期送给她一些学习辅导资料
  • 那年高考
    高考前的那天下午,人心几乎都暂时涣散了。我们县的考点就在我的母校一中。高考前一天晚上,班主任把同学一个一个地叫出去。“老李都跟你们说什么了?”一般回答都是:“待会你去了就知道。”据了解是说一些考场信息,比如你周围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平时成绩如何如何。我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