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篓
3690
清朝末年,宫廷式微,好多身怀绝技的人物流向民间,核雕艺人张大眼就是其中一位。
偶然机会,山东潍县都家村的都渭南结识了张大眼,被他的手艺折服,全力接济。张大眼感激之余,就把祖传的核雕技艺传给都渭南。由此,核雕这门手艺扎根潍县,流传了一百多年。
然而,时过境迁,核雕也跟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跌入了低谷,濒临失传。
这天,老刘家的三小子逃学,跑到了邻居都家的果园里偷东西。不大的果园,只有一棵桃树长得格外茂盛。他刚费力爬上树,忽听见有人喊:臭小子,你给我下来!
就见都老爷子手持锄柄,急匆匆赶来。三小子吓得够呛,越喊他越往上爬,看样子想从树上跳过墙头逃跑。
老都赶紧说:你下来,我不打你,也不跟你家里人说。
三小子半信半疑出溜下来,手里还攥着个半生不熟的青桃。
老都一脸惋惜地夺过来。我说你个熊孩子,这桃子能吃吗?它的核有大用处,你过来看看。老都拽着三小子的耳朵到了里屋。三小子一看,桌上炕上全是桃核,分门别类雕了三国、水浒、西游记等传说故事;佛像、山川、十二生肖等,或玲珑剔透,或滑稽可笑,一下子就把三小子迷住了。他死皮赖脸拜了都老爷子为师,成了潍坊核雕的第六代传人,取艺名启今。从此这个混小子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启今生在普通的庄户人家,自小调皮捣蛋,不正经学习。假期里,父亲带他去田里抓螃蟹,他东跑西颠光琢磨着玩,气得父亲把蟹篓往地头一扔过来揍他。他却看着满地爬的蟹上了神,不顾父亲的巴掌把屁股打得山响,一根筋地问:爹呀,你说里面那只蟹咋的啦,怎么越爬越往里呢?
它笨呀,跟你一样!什么时候你才能爬出去,不用我操心呀?你个没出息的东西,放着正经东西不学,偏要学那没人问津的核雕。父亲这话像针一样扎到了启今心里。
学核雕可不容易。那些“刀枪剑戟”全是最小号的,刀子钩子铲子锉有十几种,最细的刀子跟缝衣针一般。所有工具没有一件是现成的,全部要自己动手制作,光磨制刀具启今就学了一年多。
艺成之后,启今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雕一个“蟹篓”,这一想就用了四年。这期间,他就跟寄居蟹一样,整天在屋子里忙活着。
那“蟹篓”用的是核雕当中最难的技巧,镂空圆雕手法,表现的是蟹篓歪倒后,螃蟹纷纷爬出,有一只螃蟹找不到出口,在蟹篓里奋力挣扎的那个瞬间。
整个蟹篓长不足三指,宽一指,高二指有余。一个蟹篓,九只螃蟹,外面八只,里面一只,每一只螃蟹都是须目俱张,惟妙惟肖。仔细端详,蟹篓里面的那只螃蟹最为精致,它怒目圆睁,爪螯张扬,活力十足。
“蟹篓”雕刻完成后,启今喝了整整一瓶白酒,病了十多天。那年,他刚满20岁。“蟹篓”也在随后举办的首届核雕大赛中,获得金奖。并在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评选中,成功入围。
隆重的颁奖仪式之后,启今拿着奖杯证书扑倒在一座坟茔前,哭着说:我爬出了那个篓子,还被评为国家级的核雕大师。现在,订货的客户都排到年后了,您就放心吧。
启今他爹走的时候,还牵挂着这没成人的孩子,担心他这行当挣不出饭来,迟迟不肯闭上眼睛……
远远地,师傅老都的眼眶也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