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自己,拿什么富养孩子
204
小张小洁夫妻俩最近因为养育女儿的理念出了分歧。小洁主张富养:“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现在条件好了,就要尽我们所能,给她最好的物质条件。”而小张则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丰厚的物质条件并非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长期浸泡在蜜罐之中弊大于利。最终,教育专家的一句话,让他们不再吵闹,陷入反思:富养孩子本没错,但在此之前,更应该富养的是你们自己。
在我看来,一个对生活热情不高,对自己极度穷养的父母,纵然使尽浑身解数富养儿女,也终究难以带给他们内在的自信与充盈。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孟母,仉氏,战国时人,非常优秀的女性,以教子有方着称。在孟子3岁时,其父便撒手人寰。仉氏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不仅从未让孟子感受到何为饥寒交迫,更是为他搞定了“学区房”,创造了一流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孟母甚至还堪称胎教的发明者。《韩诗外传》载有她的一段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其实,作为一名母亲,她的功劳又何止这些?没有她,就没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睿智;没有她,就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没有她,就没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高瞻远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仉氏的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富养自己,就没有孟子日后的成圣。
麦子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爆红网络,引发共鸣。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大都市里的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可谓一代人的真实写照。鉴于农村的有限条件,父辈们即便倾尽所能,能够提供给孩子的学习条件,依然有限。物质上的贫瘠,倒无伤大雅,眼界格局上的匮乏,才真的致命。他没摸过计算机,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才完成同学早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他的英语是哑巴英语,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花1年时间才矫正过来;他不会作画,不会演奏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知道什么是walkman,更不懂投资营销理念。为了解决这些在大都市同学看来完全不是问题的问题,为了洗去身上长年累月积累下的“土里土气”,农家子弟,整整奋斗了18年。
麦子写下那篇文章,并非怨天尤人,更不是责备父母。因为,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们眼里,土地就是他们的命,他们不敢也不愿逃离,必须坚守。俞凌雄有句名言:“不敢赌,放不下,这就是穷人思维。”亲爱的,无论你是家财万贯,抑或是平平无奇,都希望你要求孩子认真读书,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灵魂和身体一直在路上。因为,一旦思维穷了,格局小了,你多奋斗18年,都不见得能够找补回来。
热播剧《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妈妈是典型的“祥林嫂”,她逢人便哭穷,“活不下去了”成了她的口头禅,仿佛她是世界上那个最不幸的人,恨不得所有人都来同情安慰。更为可悲的是,待樊胜美在大城市扎稳脚跟后,妈妈居然将哭穷的矛头指向了她,无休止地索取,丝毫不顾女儿的处境与感受。长期笼罩在母亲习惯占小便宜和抱怨声中的樊胜美,成年后,虽貌美如花,性格中却有着难以弥补的缺陷:自卑敏感,缺乏自信。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显然,樊胜美妈妈的灵魂并不是那么清新脱俗、神圣高尚。
其实,为人父母者,能否给孩子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尚属其次,关键要让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责任感。这些,也才是富养的真正内涵。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但倘若这个父母不懂得言传身教,一味穷养自己,又拿什么来富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