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抱怨
4169
论抱怨
文/廖超国
说到抱怨,人们并不陌生,每个人身上何多何少都存在。但对其危害,并非都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将人类的负面情绪进行差评,抱怨一定会榜上有名,相信一定首推在前。因为深受其害的人为数不少。抱怨是一种不良情绪、一种负面情感、一种宣泄表达、一种苦闷诉说、一种心中不满、一种积虑怨恨、一种重复念叨、一种自我郁闷;抱怨是对他人、环境或客观事物的指责;抱怨是一种无可奈何、愤愤不平、自觉或不自觉的向他人带有情绪的倾泄。抱怨的目的是希望别人为了自己的感觉、判断、利益、好恶而改变。从根本上看,抱怨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是世界上最强的一种负能量,是弱者的专利,是愚人的借口。既败坏自己也影响他人,是生活中最常见又最不容易自知的恶习,是人生幸福与安乐的天敌。最可怕的是,抱怨是一切负面情绪的起点,是败坏心情的原凶。一经染上后患无穷,若成为一个习惯性的抱怨者,则危害深重。
1
要远离抱怨这种负能量,摆脱其纠缠,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其来源,掌握其分类,了解其特点,认清其本质,明白其危害。
抱怨最早出自《晋书•刘毅传》:“诸受枉者,抱怨积直,独不蒙天地无私之德,而长壅蔽於邪人之铨”。抱怨总体是可分为抱怨自己和抱怨外界;按抱怨行为发生的频率可分偶尔抱怨和经常抱怨。按抱怨主体特征具体分为消极思维型、推卸责任型、吹毛求疵型、眼高手低型。我们最应关注的是其危害性。
抱怨是腐蚀心灵的毒药。抱怨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其通过破坏情绪,刺激大脑,从而腐蚀心灵,损害心态,影响行为。现代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人的大脑的运作方式与肌肉有着某些相似,如果让它长久地接受负面信息的刺激,就很可能导致当事人会按照消极方式行事。更可怕的是,长时间处在抱怨环境中的人,会变得麻木和愚蠢。再则,抱怨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中医理论指出,情甚伤身,内伤七情。怒、喜、思、忧、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若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则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产生疾病。《灵枢百病始生》云:忧思伤心,忿怒伤肝。生活中,我们发现太多爱抱怨的人,大多是身病和心病交织,经常进出医院也无法解决。所以,抱怨就像一剂漫性的毒药,不知不觉腐蚀着我们的大脑、心灵和身体,使我们陷入消极,与快乐无缘,与痛苦长伴,活成一个行尸走肉。
抱怨是令人丧志的杀手。人若心中充满怨恨,看世界的眼光就会发生变化。既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又难准确地评介别人。总觉得世间不公平,天下人都亏欠自己。因为认知的偏差,对生活的态度热情不够,对所做的事情投入不足,对人生的际遇认识不清,对自己的付出心有不甘,对自己的所获不满,便忿忿不平,怀忧伤志,从此人生一蹶不振。孔子也说“所谓修正其心者,身有忿懥,则不得其正”。所以,抱怨就像一个杀人不见血的恶魔,不经意地吞噬我们的志气和意力,使我们掉入萎靡,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失去人生的进取,成为一个长嘴怨主。
抱怨是人际关系的栅栏。没有谁愿意与一个爱抱怨的人成为朋友,其散发的负能量,除了让他自身难受,还严重影响其周围的人。爱抱怨的人也难有朋友,抱怨就像一道篱笆,或似一种栅栏,更如一种牢笼,把自己和他人分隔开来。抱怨还是一把锋利的铁锹,会掘出阻隔自己与他人的鸿沟。抱怨绝不可能获得欢喜,别人对抱怨者回报的只能是加倍的排斥。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那么,“怨人者,人恒怨之”则自然不过。美国《时代》周刊曾撰文指出:抱怨真的就是口臭,它会传染。确实如此,与积极的人在一起会变得积极,与消极的人在一起会变得消极。普通人如此,有进取心的人则更不可能与抱怨者为伍。植物界有个有趣的现象,当一棵葡萄树开始成熟时,便会散发出一种其他葡萄树能接收到的信息,如振动的频率、酵素、香气、能量场等,示意其他葡萄树该成熟了。葡萄树倘且如此,积极上进的人和组织怎么会与抱怨者同流合污呢?
抱怨是平庸无能的帮凶。抱怨者通常都不是能干的人,能干的人因为心中有梦想,眼里有目标,脚下有行动,他们为实现梦想和目标忙碌着,哪有空闲抱怨。他们的时间是宝贵的,把时光都花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抱怨的人大多平庸,正因为庸碌,所以干不出什么成绩,抱怨本身就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庸者通常会以命运不济为借口,掩盖自己的不努力,而勇者则会积极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向前走。人生的磨盘,总是以进取和乐观为原料,磨出香甜的美羹,把消极和怨气碾成碎渣,倒掉沉渣,用积极奋进酿造成功的佳醴。抱怨者永远也体尝不到奋斗者的最后的甘甜。
2
知道了抱怨的危害性,我们还应分析抱怨产生的原因。抱怨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但更多是主观的。从主观上分析,总体上是人自身能力不足带来的,这些能力主要包括意志水平、心活能力、人格品质、情绪能力、受挫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六商”。意商不够的人抱怨世界;心商不够的人抱怨生活;德商不够的人抱怨他人;情商不够的人抱怨关系;逆商不够的人抱怨挫折;职商不够的人抱怨工作。具体表现如下:
认知偏差。一切始于认知。若人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对世界就难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不明白事物之间的关联,更看不清事物的真相,抓不住事物的关键,往往被表象所迷惑。认知偏差带来的是认识的模糊性和片面性。由于认识模糊和片面,行动就不可能正确,结果当然就事与愿违。对不满意的结果又不能正确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总把问题的根源怪罪为环境,把责任推卸给他人,不从自身找原因,不自省自己思维和行为的错误,抱怨便由此产生。此外,认知规律告诉我们,认知过程中的观念和态度对认知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白岩松曾说“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就像弥尔顿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抱怨者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而且对事物的态度也存在问题,抱怨便不可避免。
心态消极。消极的心态既是抱怨的原因,又是抱怨的结果,互为因果,相互发酵,恶性循环。爱抱怨的人,生活单调,缺乏热情,看不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总对负面敏感,对好事熟视无睹,对坏事盯着不放,不乐观,不开朗,异化生活,悲天悯人,愁肠百结。不善结交,缺少信赖,以为人与人之间都是尔虞我诈,把他人想像的都是丑陋的,除了极少数的亲友可信外,其他人都不值得信任,最后成为孤家寡人,孤僻无比。不会欣赏,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当然就不会有感动,更不谈感恩了。消极的心态,只会产生消极的行为,自然与好运无缘。
不愿改变。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只有随变化而调整和改变,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个乐观积极生活的人。成熟的人通常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苦有甜,有平有坎,有喜有忧。人生之路虽有玫瑰有荆棘,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改变的心,前进的脚。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以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努力去改变,想办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而不是悲叹上天的不眷顾,社会的不公道。愿意改变的人总能从失败中,承认错误,吸取教训,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我们要真正理解,世界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世界的态度。要想改变环境和他人,唯一的途径是首先改变自己。
错误比较。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去与人比较。林清玄说:人生最大的愚蠢,就是和别人比较。“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己的来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心灵原有的氤氲馨香”。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也写到:“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活的开始,很多人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失去了自信和生活的勇气,甚至发生羡慕嫉妒恨”。生活的快乐从来不是拥有的多,而是因为比较的少。本来比较就会带来不必要的烦恼,而错误的比较更是雪上加霜。他们总是盯着别人、攀比别人、羡慕别人、嫉妒别人,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在意,不懂珍惜。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越比越气。从表面现象看而不做深入分析,与强于自己的人比,越比越烦。只与上比不与下比,嫉妒和怨恨心中油然而生,让整个人都消极负面起来,成为一个爱抱怨的人。
总找借口。大凡遇事都爱寻理由找借口的人一定不会有大出息。优秀的人不抱怨,无能的人才找借口。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之所以扬名天下,除了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和无数卓越的商界精英外,还以“没有任何借口”为校训名传遐迩。这所学校有一个久远的传统,学员遇到长官问话时,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 报告长官,不知道!”“ 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西点军校奉行这样的行为准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适应压力,想尽一切办法完任何任务,培养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寻理由。总找借口的人一定也是一个爱抱怨的人。
3
抱怨像泥潭,会拖陷我们的人生;抱怨似牢笼,会禁固我们的生活;抱怨如毒药,会损害我们的心灵。抱怨是枷锁,会阻碍我们行动。只有停止抱怨,我们的人生才会燃起新的希望,只有远离抱怨,我们的生活才会呈现新的生机。
洞悉自己,找准定位,树立可行的人生目标。成熟的人有两项最重要的能力,一是客观的认识自己,二是准确评价别人。抱怨虽然是对欲望未满足的怪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也隐含着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一种愤怒。所以,扼制抱怨的产生,一是明白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是块什么样的料,擅长什么,短处在哪,自知之明,扬长避短。二是要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把准角色定位,树立可达到的人生目标,既不好高骛远,事事求完美,也不轻易而举,伸手可得。树建可实现的目标是避免抱怨产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转变认知,正视现实,建立乐观豁达的心态。抱怨的产生说到底是心态的问题。事物的结果是一定的,但我们对待事物的看法全由我们的心态决定。世界著名戏剧家莎翁在其《哈姆雷特》中写道:“世界本无所谓好坏,一切皆是思想使然”既是这样,我们便可从调整心态着手,凡是多从好处想,人生从来都是苦乐相伴,忧喜相随。其实,有时候人生就是一种角度的折射,你想快乐和幸福,你就要多透过阳光的角度去看世界,别总在意人生中的阴霾天气。如果你的心是晴朗的,即或天下雨,也难淋湿心中的阳光。印度流传着极有灵性的四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着什么事,那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己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这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倘若你持有这样的心态,抱怨就很难产生。
正确归因,厘清原委,把握待世处事的法器。事物的发生都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其中的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如果我们不能站在正确的角度,认清事物发展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相互的关系,就不可能辨证地对待事物,作出符合事实的科学判断,更不可能正确的行动。有一句话说的好,有时候你以为天要塌下来了,其实是自己站歪了。这说明,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一切结论都来自于立场和角度。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的原因引起,只是人不容易也不愿意认识和承认自己的问题,这是人性之使然。心理学中有一个合理归因的说法,其将行为原因分为三种:内归因、外归因和综合归因。内归因就是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及努力程度等。外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如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综合归因是将行为或事件发生原因归于内因和外因两部分。正确归因就是要运用归因方法找到实质性的原因,以利于我们正确的行动。但无论怎样,若能把握了待世处事的法器,就能避免我们的人生少走弯路。待世处事的法器,也称人生四部曲:改变能改变的;适应改变不了的;包容不能适应的;放弃不可能的。这一法器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是放之四海皆准原则。有了这个法器,抱怨会跑得远之又远。
学会感恩,珍惜拥有,发现知足常足的快乐。很多人之所以抱怨就是看不到自己拥有的,更谈不上如何珍惜。有一位哲人说的好,“只要看我有的,我已经是富人”。人不要去看自己没有什么,而应看已有什么。生活富有就是让自己拥有的东西物有所值。当你看到你拥有时,你就珍惜和感恩,就会对生活充满热爱。感恩的心才能念出幸福的咒语,知足的人才能唱出欢快的赞歌。爱的动力才能拽引生命的列车。还有就是学会正确的比较。当你发现还有比你知道的更坏的结果时,你的抱怨也会减轻或停止。俄国作家契诃夫有句名言“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剌,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不是扎在眼晴上”。西方有句谚语也说出了相同的道理,“当你丢了一双鞋而忧郁时,你要看到还有人没有脚”。所以,你很幸运,没有理由抱怨。
积极行动,敢于争取,寻找超越自己的途径。治理抱怨的根本办法还是在于行动。人生梦想还是应该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你要做的就是比你想像的更努力一点。只要你去做,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去做,你就可能创造奇迹。有位哲人曾说“人生的棋局,只有到了死亡才结束,只要生命还存在,就有挽回棋局的可能”。远离抱怨,敢于争取,寻找另一个出口,改变自己生命的棋局,超越自己,用行动让梦想成真。
2019年4月6日
写于南湖之畔水域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