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女子带领家庭穿越苦难

1989

徐菊英的家在浙江上虞市章镇江沿村。1987年1月,22岁的她与同村开拖拉机的24岁小伙子郑惠忠恋爱结婚了。婚后,郑惠忠在外跑运输,徐菊英在家搞种养,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那年夏天,灾难突然降临这个家庭。一天,郑惠忠在拉货途中发生车祸,当即不省人事。在医院里,徐菊英扑在丈夫身上,哭得死去活来。当时,他们结婚才半年。

弱女子带领家庭穿越苦难 此后,怀有身孕的徐菊英带着丈夫,奔波于杭州、上海等地各大医院求治。然而,几家医院一致诊断:郑惠忠脊椎骨断裂导致高位截瘫,没法治。无奈,徐菊英挺着大肚子,把丈夫带回了上虞章镇老家。

郑惠忠颈部以下的身体全部失去了知觉,不仅下肢瘫痪,连双手也动弹不得,吃饭要人喂,大小便要人料理,一个生龙活虎的强壮汉子转眼间变成一个废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徐菊英擦干眼泪,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撑起这个家。

想到自己将在床上度过一辈子,郑惠忠实在无法接受,他的性格变得孤僻,脾气暴躁。他用僵硬的手臂狠命击打床头柜,用力摔碎杯子,还用头部撞击墙壁。他甚至几次哀求徐菊英:“还是让我死吧,我这样活着比死还难受啊!”徐菊英忍着泪,一次次温情地劝慰丈夫:“你死了,难道叫我守寡?让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没有父亲?惠忠,你不要再烦躁,你越烦躁,我的心越痛。人生厄运谁都难料,我们一起面对现实吧!你放心,不管有多难,我一辈子也不会离开你!”

1987年12月16日,徐菊英在章镇医院顺产生下一对双胞胎男婴。两个小生命的到来,给这个愁苦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和生机。徐菊英将双胞胎儿子抱到郑惠忠床前,郑惠忠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的心里有了希望,有了活下去的信心。徐菊英夫妇给双胞胎儿子取名为郑波、郑涛。

有了双胞胎儿子后,徐菊英更加忙碌了,常常是一边哄孩子,一边给丈夫端水喂饭、翻身擦背。有时难免顾此失彼,不是丈夫大小便弄脏了衣服,就是两个孩子哇哇大哭,把徐菊英折腾得心力交瘁。

一段时间下来,徐菊英眼圈发黑,头脑发晕,人一下子瘦了七八斤。她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与艰难。

含辛茹苦撑起风雨飘摇的家,

不离不弃照顾丈夫养育儿子

丈夫瘫痪在床,一对双胞胎儿子要抚养,一个弱女子如何能扛起这个重担呢?旁人都替徐菊英捏着一把汗。有几个邻居悄悄劝说徐菊英另做打算,徐菊英淡淡一笑,说自己要对丈夫和儿子负责,不会抛下他们不管的。

1988年秋,一位亲戚偷偷为徐菊英介绍对象,还搬来徐菊英的母亲当说客。徐菊英冲母亲嚷道:“妈,你怎么这么糊涂,我如果抛弃惠忠再嫁人,那我还是人吗?”母亲见女儿态度如此坚决,只好一声不吭地走了。

为了挣钱养家,徐菊英重操旧业搞起了养殖。她请人在自家房屋旁搭起猪舍,饲养了3头母猪,20只白鹅。3头母猪到了下崽的时间,徐菊英叫来妹妹帮忙照顾双胞胎儿子,自己每天睡在猪棚里,亲自为母猪接生。母猪一年生产两窝,3头母猪产下65头仔猪,徐菊英有了850元收入,不由得喜上心头。

1989年3月,徐菊英承包了村里7亩责任田。农忙时节,她每天早晨4点半就起床,先给丈夫换尿袋、翻身揉背,接着煮好早餐喂丈夫吃,然后侍弄好两个儿子。吃过早饭后,她带着两个儿子去上工,把他们放在田埂上,任他们自己玩闹,她边干活边照看。实在忙不过来时,不得不求助姑婆(丈夫的姑姑)帮她照看孩子,早上她把两个孩子抱过去,晚上再把他们接回家。

徐菊英就这样熬呀熬,熬过了一年又一年。看着两个儿子一天天长大,尽管她每天都很劳累,但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期望。

双胞胎儿子上学后,徐菊英将家里的电话放在丈夫的床头,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输入电话机。她出门干活时,丈夫如有不适,就可以用手指或舌头吃力地点击电话机的免提和重拨键,她接到电话后便会快速赶回家。

郑惠忠的暴躁脾气有时仍会发作,这是长期卧床心烦意乱造成的。一天,徐菊英在田里干活回家有点晚了,郑惠忠板起脸孔指责妻子:“你只管干活,难道不顾我的死活?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面对丈夫的数落,委屈涌上徐菊英的心头,一串泪珠忍不住从眼角滑落,但她很快平静下来,擦干眼泪赔着笑脸说:“惠忠,你耐耐性子,是我的错!”接着,她赶快跑到厨房给丈夫做饭。

郑惠忠每次发过脾气,安静下来后都会向妻子道歉。他深感内疚,恨自己拖累了妻子,内心一直在痛苦地挣扎。一次,他突然对徐菊英说:“趁你还年轻,再嫁个人吧! ”徐菊英一听,直跺脚吼道:“你胡说什么! 再说,我不理你!”

1993年,徐菊英为了多挣钱,挤出时间参加了镇农业函授大学组织的培训班。学到技术后,她在承包的农田里种了4亩葡萄。剪枝、施肥、培土,徐菊英耗费了大量心血。她还不甘心,又种桑养蚕,桑树下饲养“三黄鸡”。徐菊英每天忙个不停,邻居们都说她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有时忙得实在抽不开身,徐菊英干脆用手推车把丈夫带到田间的草棚里,她好一边干活一边照顾。

长期的劳累使徐菊英疲惫不堪。一次,郑波、郑涛两兄弟放学到田间找妈妈,发现妈妈竟在“蚕宝宝”的床榻前席地睡着了,那布满老茧的双手还捏着桑叶,脸庞显得憔悴蜡黄。兄弟俩忍不住“扑簌簌”地掉下眼泪,轻轻地推醒了妈妈。

1996年3月,徐菊英兴奋地对丈夫说:“我们的老房子太破了,趁儿子还小,造新房吧!”“造新房,哪有钱啊?”丈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家里凑一点,不够我去借。”徐菊英语气很坚定。“菊英,真是难为你了!”郑惠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眼眶里溢出了泪水。不久,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徐菊英家的两间二层楼房建好了。房子封顶那天,徐菊英却累倒了,被人抬着住进了章镇医院。

23年艰辛付出感动世人,双胞胎大学生带给瘫痪丈夫欢颜

徐菊英用妻子的温情悉心照料瘫痪丈夫,使他的生命得以延续;用深沉的母爱养育双胞胎儿子,使两个儿子健康长大。无论生活多么艰难辛苦,她从不叫苦喊累。

徐菊英的善良与坚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两个儿子,郑波、郑涛从小就懂事。兄弟俩上学后,哥哥是班里的文体委员,弟弟是班长。在学习上他俩暗暗较劲,成绩都很优秀。每天放学回家,他们争着帮妈妈做事。农忙时,兄弟俩还会帮妈妈下田干农活。见两个儿子这样懂事、勤快,徐菊英感到十分欣慰。

双胞胎儿子是徐菊英的精神支柱,为了供两个儿子上学,徐菊英节约到了苛刻的程度,10年时间都没添过一件新衣。她把赚来的钱一分一厘地存起来,自己舍不得用一分钱。读初一那年,郑波获得上虞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第一名,郑涛物理考试夺得全市二等奖。徐菊英特别高兴,分别奖励两个儿子一件开司米套衫和一条新裤子,兄弟俩如获至宝。妈妈的艰辛和付出,郑波兄弟全部看在眼里,他们在疼惜妈妈之余,恨不能快快长大,帮妈妈减轻负担。

上初二时,郑波、郑涛的成绩突然连续下降,有时竟连作业都不完成。班主任老师迅速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徐菊英,徐菊英沉着脸责问两个儿子:“你们的学习出了什么问题?”两个儿子眼泪汪汪地说,他们不想读书了,想帮妈妈干活挣钱。徐菊英火了,她第一次骂儿子:“你们这样没出息,这么不争气,让你们的爸爸知道,还不把他活活气死!”两个儿子含泪认了错,表示今后要专心学习。很快,他们的成绩又赶了上去。

2003年秋,徐菊英咬牙把两个儿子转学到上虞“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读初三。儿子入学前,徐菊英装上卖掉55只三黄鸡所得的600元钱,拉着两个儿子来到县城新华书店,给两个儿子每人买了一个复读机和一堆辅导书,只剩下3人回家的12元车费。

2004年夏,郑波、郑涛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维外国语学校的高中部。但是,家里再也拿不出钱供他们读书了。无奈之下,徐菊英准备向银行申请贷款。2004年8月10日,上虞市一家民营企业的陈老板了解到徐菊英家的困境,专程赶到徐菊英家,当场拿出郑波兄弟所需的第一学期的学杂费共8000元,徐菊英一家感激不已。

2007年高考,郑波、郑涛双双考入了重点大学。郑波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郑涛被浙江大学录取。消息传来,整个山村沸腾了。徐菊英手捧两份大学录取通知书,百感交集,激动的泪水流个不停。躺在床上的郑惠忠迫不及待地喊道:“快让我看看!”拿到两个儿子的录取通知书,他双手颤抖,热泪横流。

2009年12月,徐菊英被评为2009年度浙江省“感动浙江十大人物”。

2010年暑假,郑波、郑涛回到上虞老家,他们欢快地拥着妈妈,不约而同地吐露心声:“妈,我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挣来的工资全部交给你,让你和爸爸过上好日子!”徐菊英饱经沧桑的脸上笑开了花,躺在床上的郑惠忠也开心得笑出了声。

如今,郑惠忠仍然瘫痪在床,徐菊英在悉心照顾丈夫的同时,依旧家里家外不停地劳作。虽然眼前的生活还是有些困顿,但徐菊英的心里是甜的,因为她觉得日子有奔头,幸福的生活离她越来越近……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幽默故事]财迷心窍
    这天下午,输得一塌糊涂,身无分文的李江垂头丧气从游戏室里出来,一摸衣兜,发现烟盒早已空空如也,不由得暗自骂道:“这次真他妈的手气差,害得老子连包烟钱也没有。
  • 玉枕怨
    绵绵玉枕怨,此恨缘尽时....绵绵玉枕怨,此恨缘尽时.....此恨缘尽时.....朦胧中,我被阵阵的幽怨声惊醒!怀中似有一物,软绵绵的,底头细瞧,我愣住了!
  • 血色港湾(第二版)
    黑夜的风散了有集,集了又散,烟云拂清了海,港湾上,一个忧郁的青年叼着烟,漫步在黑幕中。突然,一个美丽的白衣女子截住了他,低着头,羞答答的不敢说话。浓密悠长的
  • 死亡追踪
    电器行老板霍占刚因生意应酬,这天很晚才回家。刚跨进公寓,随着一阵冷风,后面又进来一人。霍占刚回头一看,竟是一个身着素色连衣裙、面色苍白的年轻女子。霍占刚大吃
  • 午夜公交
    那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季,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当时的我还是个未经世事的小女孩。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很晚了我才下班,我一个人。等了很久,我要搭乘的那班车终于出
  • 天眼商店作者:爱小凡
    我一直坚信,人在做,天在看,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果,时机一到,恶果必报。——题记丽丽是个贪慕虚荣的女孩,偏偏天意弄人,她却出生在了一个贫穷的家庭之中。由于先
  • 黄仙姑
    开春以来,棠镇有好几个年轻女子撞见了邪,有的是服装厂、化工厂下晚班的女工,有的是棠镇中学下晚自习的女学生。她们的症状差不多,都是到家后头疼发热,然后胡言乱语
  • 冥婚
    刘大明接到父亲的电话,要他回家一趟,帮忙打理哥哥刘大军的婚礼。刘大明的哥哥刘大军在两年前就病逝了。按照家乡兴宁的风俗,刘大军是未曾娶妻而死的男子,需要配“阴
  • 醉生梦死夜相思花落人亡两不知
    编者按:南柯一梦,心灵之伤,地府之行,女子惆怅。醒来,一切依旧,只是雷声轰鸣,花已凋谢。风微凉,寒声悲戚,我抬起沉重的头,睁开朦胧的双眼,眼前便是青烟直冒,
  • 鬼节说鬼——鬼宅
    编者按:孤魂野鬼附着在女子的身上,伤害了许多女孩子,狗剩子终于与婉儿团聚,家也再没有人居住。文笔简练,期待佳作!快七月十五了,由于爸妈年迈,回老家祭祖的任务
  • 母亲的哲理言论
    文/张文超春节,我本打算除夕就回家,年初一也在家,陪一陪,和老人拉拉呱,说说话。一年到头,很少回老家看望父母,这样也算对老人的一种安慰。但是,公司忽然通知,安排要我在单位值班,也无话可讲,只好服从安排。打电话给父母说,今年春节又要值班,没有不,在电
  • [传奇故事]神医和他的爱犬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极爱养犬。行医著书之余,他观察研究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根据犬与人亲近并通性的特点,为一些患有疑难怪病的人治疗,在民间留下不少传说。1叶天士的吴县老家有户童姓人家,三代单传,到他这辈年届五十才得了儿子小海娃。海娃生得是面如
  • 母亲的拐杖
    母亲的拐杖母亲有两副拐杖,都曾经伴随过母亲的生活,历经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最终还是母亲没有熬过拐杖,孤独的走了。母亲的第一副拐杖是早些年,她的亲家亲自给她做的。山上花椒木做的,有一些碎的小弯度,皱皱巴巴,但手握处十分光滑,依走势生长,倾斜的一截握在手里很
  • 终结
    回眸写泪角,忆可记倾留。期欲随而安,终需无异稠。
  • 大宋艳照门
    靖康二年,金兵围攻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宋钦宗前往金兵大营谈判被扣押。早已退隐江湖的燕青闻讯,只身前往准备营救李师师。燕青小心地混进了东京汴梁。只见到处生灵涂炭,几年前的繁华都市早已变成了人间地狱。燕青心里很急,不知道李师师是否还安然无恙。他避开抢掠的金兵,直
  • 和颜悦色善待父母
    这辈子,我们谁都不欠,只欠两个人,一个是生我们的母亲,一个是养我们的父亲,儿时,他们就是我们的天,为我们遮风挡雨,付出所有。当父母慢慢老去的时候,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千万不要让他们变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孔子曾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 我们永远感谢春天,更感悟我们生活的一切
    【1】春天的记忆北方的春天总是有点蹒跚来迟,立春过后人们便经受着春与残冬的反复较量,直到惊蛰前后,才能明显感受到春天的脚步。虽然春风依然料峭,人们却迫不及待地随着自然变化,同万物一起卸下了冬装。四季之中,我们最为钟情于春天的领悟。不必说“吹面不寒杨柳风”,
  •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
    笑到最后的人永远最精彩笑到最后的人永远最精彩,最成功,最执着!青春励志微电影《幸福59厘米》横跨音乐,唱片制作,教育,话剧,媒体,广告等诸多领域,每位导演将拍摄与幸福有关的网络电影,6部短片将从不同维度诠释“幸福”的涵义。幸福59厘米系列幸福微电影共有6部
  • 一句话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
    >几点感悟人生的句子,拿来和大家分享人生最可贵的品格是本分自然地生活,踏踏实实地做事儿,兢兢业业地工作,诚诚实实地交友,心底坦荡地为人;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要想如果,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就在于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会
  • 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自己
    前段,我在家里的电视上看到工厂排出了很多浓烟。我感到非常痛心。我们的地球严重被污染了。天空上,因为工厂大量的排放出浓烟,废气,汽车的尾气大量的排出,湛蓝湛蓝的天空变成了黑色。小河里的水,因为人们在那里洗衣服,工厂里排出大量的废水,河边还堆有很多的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