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圈子

都江堰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次时代娱乐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邛崃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金牛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龙泉驿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蒲江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跳蚤市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第一财经服务分享社区圈子人工智能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热门故事

[民间故事]给县太爷当爹

3050

1。祸从天降
  
  清朝道光年间,余姚县北门有家刘记包子铺。这刘记包子铺的掌柜刘长庚已年过六旬,大伙儿都管他叫老刘头。
  
  老刘头做包子的手艺那是没得说。他做出来的包子皮薄馅足,外观和口味都是一流。
  
  刘记包子铺的生意虽然很红火,可老刘头挣得却不多。这主要是因为知县谭德恒实在贪得很,一上任就巧立名目,变着法子搜刮民脂民膏。他以疏浚河道为借口随意向老百姓摊派。老刘头这样做小买卖的,一年也得交几十项苛捐杂税。
  
  好在老刘头是个无儿无女的孤老,他一个人吃饱就全家不饿,所以日子勉强还过得去。
  
  老刘头心地善良,最同情穷苦人。遇着身无分文的流浪汉上门,他总是免费施舍热腾腾的肉包子。
  
  有个冬天的早晨,老刘头刚打开铺门,忽然发现屋檐下蜷缩着一个冻得半死的小乞丐。老刘头立刻把小乞丐抱回屋,喂给他刚出笼的热包子。小乞丐叫三娃,得救后便留在包子铺当了小伙计。
  
  老刘头处处与人为善,可祸事却偏偏找上门来。事情还得从刘家的祖坟说起。
  
  老刘头的曾祖父当过几任地方官,在城外买下了一块不错的坟地。余姚县的首富,恒康绸缎庄的掌柜牛大发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他找到老刘头,说愿出高价购买。
  
  那块祖传的坟地埋着刘家好几辈先人,老刘头说啥也不肯卖。牛大发软硬兼施都不奏效。
  
  这天,牛家的一个小丫头病死了。牛大发眼珠一转,登时想出了个坏主意。他先派人去刘记包子铺买了几只肉包子,然后命仆人抬着小丫头的尸体和半个吃剩的包子来到了老刘头的家。
  
  一见到老刘头牛大发就嚷:“姓刘的,你卖的包子吃出人命啦!”
  
  说着,牛大发将手往身后的门板一指。
  
  老刘头上前细看,见那门板上躺着个死去的小女孩。女孩的尸体旁还搁着半只吃剩的肉包子。
  
  老刘头碰了碰肉包子又摸了摸小女孩,然后说:“牛掌柜,你家小丫头的尸首已经僵硬,而这半只肉包子还是温热的,这解释不通呀。”
  
  牛大发听了无言以对,四周的围观者则频频点头。
  
  老刘头接着说:“我做的包子选料新鲜,现蒸现卖,怎么会吃死人?”
  
  牛大发被问得满脸通红。他把牛眼一瞪,撒泼道:“反正我家丫头是吃了刘记包子才死的,你得赔我三百两银子,赔不出就拿值钱的东西来抵!”
  
  老刘头看牛大发存心敲诈,知道他是冲着那块坟地而来。这实在欺人太甚。
  
  于是,老刘头斩钉截铁地说:“栽赃陷害,没门!”
  
  牛大发早有准备,他一声冷笑,阴阳怪气地说:“那好,咱衙门里见。”说完牛大发就带着人走了。
  
  不一会儿,牛大发封了五百两银子来到县衙,找到了谭德恒。
  
  见牛掌柜带着银子来找自己,谭德恒心里已猜着了八九分。听完牛大发的信口雌黄,他拍着胸脯说:“放心,这事就包在我身上,本官一定替你主持公道。”
  
  有县太爷撑腰,牛大发认为打赢这桩官司已经板上钉钉,刘家的那块风水宝地眼瞅着就归自己啦。于是,他向谭德恒说了一大堆感激之词,美滋滋地回家了。
  
  2。奇怪的条件
  
  次日,谭德恒升堂。老刘头和牛大发都被带到了县衙,两个人一左一右跪在公堂上。
  
  谭德恒装模作样,先向牛大发询问案情。牛大发将预先编好的瞎话说了一遍,指控老刘头所卖的包子吃死了自家的丫头。听牛大发血口喷人,老刘头气得连胡子都撅了起来。
  
  牛大发话音刚落,谭德恒猛地一拍惊堂木,冲老刘头喝道:“刘长庚,你卖的包子毒死了牛家丫环,如今还有何话可说?!”
  
  老刘头仰起脸,申辩道:“县太爷,小人冤枉啊!”
  
  谭德恒又举起惊堂木,打算把老刘头接下来要说的话吓回去。可就在这时,他瞅见了老刘头那张通红的脸,目光一下子呆住了。“你,你就是被告刘长庚?”谭德恒指着堂下的老刘头,惊讶地问。
  
  老刘头答道:“正是小民。”
  
  谭德恒丢开惊堂木,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老刘头跟前,对着他左看右瞧。良久,他把头一点,喃喃自语道:“好,很好,好极了!”
  
  说完这一句,谭德恒喜滋滋地回到公案后。只见他把袍袖一抖,说道:“此案另有蹊跷,本官需进一步调查,今日暂且退堂!”
  
  堂下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都搞不懂这是咋回事。牛大发的心里更是打起了鼓,他暗自思忖:难道五百两银子还不够,姓谭的临时变卦了?
  
  老刘头也是莫明其妙,忐忑不安地回了家。
  
  当天晚上,县衙的黄师爷找到了老刘头。他开门见山地问:“老刘头,这桩官司你是想赢还是想输?”
  
  老刘头一听就来了气,他脸红脖粗地说:“牛大发那是栽赃陷害,我的包子好端端的,咋会吃死人……”
  
  黄师爷赶忙摆手:“这个你不必多讲,我只问你一句,你是要赢还是要输?”
  
  老刘头的心咯噔一下,暗想:这厮莫不是来索贿的?于是,他没好气地说:“咱们县的税多如牛毛,老汉我小本经营,挣得那几个辛苦钱仅够糊口。这上下打点的银子一两也拿不出!”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幽默故事]球迷道歉
    小李和女友闹了点矛盾,在僵持了一个星期后,小李撑不住了,决定先向女友道歉。晚上,恰巧电视上正在播足球比赛,小李和女友又都是球迷,于是小李思忖了片刻后,便给女友发了条微信:“尊敬的主教练,经过一周时间的调整,我感觉自己又重新找回了状态,请求你给我一个
  • 拍马屁的故事
    溜须拍马,自古有之。在古代,蒙古人牵马与人相遇,习惯拍拍对方的马屁股,继而再摸摸马膘,然后赞美一声“好马”,以示热情。可时间一长,有人不管别人的马好马坏,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好马。久而久之,“拍马屁”就成了阿谀奉承的代名词。本期为大家带来一组拍
  • [民间故事]五分钱地主
    从前,山东济宁一个村子里,有个姓曹的地主叫曹三金。曹三金家大业大,但日子过得很节俭,一个破底的茶杯,他都能用上好几年不舍得换。那年秋天,老天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村子变成了鱼塘,用土挑成的毛坯房被水泡得摇摇欲坠,村民们都不得不往县城逃难。这时候,曹
  • [中篇故事]《迷踪》谜
    (一)电话铃声响起来的时候,向飞正坐在窗前,读着从市图书馆借来的长篇悬疑小说《迷踪》。他随手将桌上的一张纸片夹在当页,就跑去接电话了。电话是学校里的同事打来的,告诉他说,因为台风的影响,原来约好的旅游计划推迟。可不是?此刻窗外的树已
  • [开卷故事]爱总相随
    有个男孩,还在上高中,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内心十分痛苦。终于有一天,他崩溃了,想到了自杀。于是这天,男孩不管不顾,一个人冲出家门,爬上了顶楼……母亲意识到了男孩的不对劲,于是,她跟在男孩后面,也一口气爬上了顶楼。就在她到达顶楼的时候,男
  • [小小说]懒人云
    真是奇了怪了,居然有人把“云”送上被告席!可就是这朵罪恶的云,让哑女杏子的丈夫变成了“懒人”,并被乡邻冤枉……这年,沙吊村发生一起离奇的案子,有人将“云”捕捉,并把它告上了法庭。附近的人都知道,该村有三怪:一是村名古怪,顾名思义,可没有人能
  • [经典故事]急性子,慢性子的故事
    人的性格有缓急之分,急性子风风火火,追求速度;慢性子笃笃定定,讲究稳妥。当急性子遇上慢性子,有趣的故事就来了……两家亲有两位亲家,一个是急性子,一个是慢性子。一天,两人在路上偶然相遇,慢性子亲家深深作揖,口中问候道:“春节拜年时曾上门打扰,
  • [民间故事]识字救命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泾县柳树村里,有位教书先生名叫崔志柏。崔先生学识渊博,为人却非常孤傲,只肯教那些天资聪慧的孩子,对天资一般的孩子,他一概拒之门外。柳树村里有三十多户人家,但没有一户人家的孩子能跟着崔先生读书。为此,崔先生的邻居马大行曾经不止一次地
  • [悬疑故事]爱种菜的王局长
    王局长是最廉政的官员。这不是王局长自己吹嘘的,是社区邻居对他的评价。王局长为官几十年,一直住在二十年前那套三室一厅的旧屋子里。早先很多部、委、办等局机关领导住这儿,现在局长处长们多半都搬走,住到更高级更宽敞的新房子里去了。王局长的廉政是有目
  • [小小说]死亡弯月
    黄泥湾的卢守贵年过五十,工友们都喊他老头。喊什么倒不当紧,卢守贵找工作可就费了老鼻子劲儿了。老板有顾虑也是对的,毕竟建筑工地上都是爬高伏低的活儿,还是用年轻人稳妥一些。过年的时候,卢守贵回到黄泥湾,惊讶地发现邻居罗延成家又盖了一栋小楼,两个儿子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