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成语典故
4499
有个养猴子的老头,人称狙公,对众猴子说:"伙食情况是这样,实行半军事化的供给制,每天两顿干饭,每人两张饭票.标准是朝三暮四:早饭三颗橡子,晚饭四颗橡子."
猴子都是急性子--出了名的猴急,一听早饭只有三颗,整个白天都得半饥不饱地活受罪,顿时呲牙咧嘴地发怒了,把火药、罗盘、造纸术、印刷术等旧四大发明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批判等新四大发明都用上了,闹了个五洲震荡云水怒,天翻地覆慨而慷.老谋深算的狙公胸有成竹道:"别急别急,别忘了我们是民主集中制,有 好商量.既然大伙儿不同意,那么就朝四暮三:早饭四颗,晚饭三颗."
猴子们一听早饭增加到四颗,可以半饱不饥--至于晚上睡着后饿肚子就管他娘了,权当饿的是梦里的别人--于是就满意了.而且感激于狙公的顺从民意,替天行道,竟高呼起"狙公万岁"来.也难怪,喊惯了,不喊嗓子痒得难受,谁让猴子们都长着一个喉头呢?
大概是最早发现猴子是人的祖宗的 家,尽管他并没有理清从猴子进化到人的全部中间环节.话说回来,两千年后的达尔文对中间环节也没有全部弄清,以至时常受到不肯承认猴子为祖宗的人们的攻击.近年有个海外华人攻击尤力,我担心让洋人怀疑咱们中国人过于心虚,仿佛此地无银三百两.
庄子认为,狙公对类人猿的北京人或类猿人的山顶洞人的统治术,纯粹是一种阳谋--阳得不能再阳,简直是和盘托出.后世的阳谋家还是说半截子话的,后半截话要等时机成熟了,也就是等觊觎禁果的蛇被引出山顶洞以后再说.而庄子笔下的狙公却认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橡子早就成熟了,所以后半截话不必吞吞吐吐,可以按照真正的阳谋,直截了当地"有话就说,有屁有放".怪只怪猴子们 只听了前半截话,就急不可耐地大鸣大放.当然,庄子没有料到的是,后世的半吊子阳谋术的实际统治效果胜过他所讽刺的纯正阳谋,甚至胜过古今一切统治术,可以令全体猴子心服口服衷心敬爱.这是不擅阳谋而专搞阴谋的历代万岁爷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辈,所望尘莫及和自叹弗如的.
庄子挥舞寓言的双刃剑,左右开弓,对狙公和群猴加了 总评:"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总评中的"名实未亏" ,赞叹狙公的高明.从名的角度看:朝和暮,三和四, 换来倒去,不增一字而尽得风流.难怪狙公要 忘形地吟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暮,忽三忽四;朝朝暮暮,不三不四."
从实的角度看:三加四得七,四加三也得七.全国一盘棋,就这么七颗橡棋子,随你众猴子怎么折腾,再也多不出一颗.这个由狙公随意摆布的楚汉残局,斗来斗去,斗去斗来,与天 ,与地奋斗,老将冲锋,小将上阵,广阔天地,战天斗地,反正狙公是无本经营而决不亏本,名至实归而其乐无穷.孙猴子的斤斗,翻不出如来如去的手掌心;子猴孙的斤斗,也逃不出狙公狙婆的脚底板.
总评中的"喜怒为用"四字,嘲笑众猴子的愚蠢.早饭三颗,你发怒了;那么就发扬民主,早饭四颗--料定你就不敢不欢喜.反正为民作主,集中起来总共就这七颗米下锅.哪怕嫌两顿不够,要吃三顿也民主到底,无非是从两顿干饭,变成两稀一干--两顿稀饭各下两颗米,一顿干饭下三颗米;或者变成两干一稀--两顿干饭各下三颗米,而一顿稀饭下一颗米.反正最后是集中起来皆大欢喜.当然,对狙公狙婆集中成欢喜佛而欢天喜地,容易理解;对众猴子为何连红薯也吃不饱却欢天喜地,就难以明白.
总评的八个字合起来,就是狙公名实未亏,而众猴子喜怒为用.说穿了,就是众猴子无论喜怒,都被狙公利用了.在街头看过摆棋摊的人一定明白:摆棋摊的老头摆下只有七颗橡棋子的残局,自己先做红方,让你做黑方.你以为自己能赢,欣然入局,结果当然是你输.你要是不服气,他就挑逗你做红方,大大方方地自己做黑方.你以为这回自己赢定了,结果还是你输.因为你不知道摆棋摊的老头是集中华民族五千年狡智于一身的阳谋家.所以不论你是黑八类还是红五类,只要你成了入局者,就必定没有读懂庄子的寓言,而摆棋摊的老头却读懂了.或许还有局外的观棋者也读懂了.我虽然观局,但不在局外,所以也无法读懂.而且观棋者应该不语,而我却喋喋不休,可见至今依然懵懂.
事实上,这个寓言从诞生至今几乎无人能解.人们完全不懂庄子对狙公和猴子的双重嘲笑,而只记得朝三暮四、暮四朝三的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的男人",与"水性杨花的女人"几乎是同样意思--这个 两千年来就是这么糊里糊涂用的.这种用法,大概就是冯友兰所说的"抽象继承法".深谙中国学问的 史大家尚且只顾抽象而不问具体,从来不知中国也有哲学的门外汉们就更不必说了.
实际上这个寓言并没有什么不易理解的深意,它不过是庄子对此后的两千年封建历史的一个悲剧性预言.庄子竟能做出其有效性直抵两千年之后的准确预言,实在是太惊人.要知道庄子死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始皇帝呢!正因为太惊人了,猴子们就更惊得不敢相信这竟会是真的了.于是这个寓意极为浅显的寓言,就始终无人能解.然而庄子对此也早就料到了:"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虽然始皇帝的 后裔绵延不绝,但万世之后的今日,庄子也终于有幸可以遇到知其解者了.然而庄子或许万万没想到,他旦思暮想的"大圣",竟是花果山上的孙大圣.庄子也万万没想到,孙猴子的猴子孙们,竟然做了 的名誉主席了--而喜滋滋的猴子猴孙们更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不过是沐猴而冠,在为狙公耍把戏罢了.
庄子之后中国最杰出的幽默家 说,他平生最看不得猴戏.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我替庄子感到欣慰,因为他终于遇见知音了,他终于可以大笑于九泉之下,大哭于九洲之上了.呜呼!
zln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