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故事]一张哭泣的火车票

1000

腊月二十一,我送同事上了火车。正当中午。我到车站附近的一家小吃店。准备充饥。邻桌的客人一家三口。看样子是外地打工的,穿的很薄。身子不住地哆嗦,神情灰暗,无精打采。女人身材瘦小,怀里的儿子沉沉地睡着了。

  女人问服务员:“面条多少钱一碗?”“大碗3元,小碗2元。”“要一小碗鸡蛋面。”女人说。

  这时候,女人怀里的孩子忽然醒了,哇哇地哭了起来。边哭边喊叫:“妈妈,我饿,妈妈,我饿……”

  “就要一碗?”服务员皱皱眉头,问道。

  “就要一碗。”女人重复了一句,低下头哄孩子:“娃娃不哭,待会儿吃面条……”但是怀里的孩子依旧不依不饶地哭喊着。

  面条上来了,孩子止住了哭声,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小碗面条吃了半碗多,女人将剩下的面条推给男人:“你吃吧,我不饿。”

  “你怎么会不饿?从昨夜到现在,你还没吃东西呢。”男人说。

  “你不也一样吗?买不上票,过年就回不去了……”

  男人粗大干枯的手使劲搓了几下。从女人怀里接过孩子:“快点吃,天冷。凉得快!”

  女人叹了口气,捧起那半小碗面条,小心翼翼地捂着,用面碗残存的余温温暖着自己冰冷通红的手,迟迟舍不得吃下去。

  这时我已将一大碗面条吃了下去,高声招呼服务员:“待会儿有朋友来,再来三大碗鸡蛋面。”

  面条很快上来了,我拿起手机做打电话的样子:“喂,你们在哪里?怎么还不来?什么?不来了?那我点的面条怎么办?”

  我假装生气地关了手机,转身向邻桌的夫妇说道:“听口音你们是四川人?”

  “我们是贵州的。”女人说。

  “在这里打工,过年回去?”

  “嗯。你是本地的吧?”真好,守着家……”女人说。

  我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还是老乡呢!我老家是贵州的,自小在这里长大。你看我今天要了这么多面条,朋友来不了了,大哥大嫂就帮帮忙,趁热吃了吧,谢谢啦!”没等他们推辞,我起身离座走了出去。

  天气越来越冷,西风刀子似的掠过。腊月二十四正好周末,我到水产市场买年货。水货摊位前,一个瘦小的女人背着孩子,手脚麻利地给顾客挑鱼、剖腹、抠腮、刮鳞。背上的孩子小脸冻得青紫,小手拿着从垃圾堆里捡的废弃玩具在玩耍。一阵风吹来,孩子打了个寒战,带着哭腔说:“妈妈,我冷……”

  “宝宝不怕冷,待会儿妈妈给你暖暖手。”女人说若,抬起头一正是数日前在小吃店被我认作老乡的女人。她也看见了我,冲我笑笑:“老乡,你家就在附近?过来买年赁?”

  “是呀,老乡,你在这里干?”不是要回家吗?”

  “就买了一张票,孩儿他爸回去了。”

  “就一张票那他就不要回去了呗,在一起也有个照应。看你一个人既干活儿又带孩子多受罪呀。”

  “他得回去。他弟弟在矿上做工,被砸死了。他得回去!再说就买了一张站票,车上人挤,几十个小时,我和孩子吃不消。”她嘴里说着,手里的活儿却没有停下。手浸泡在冰冷的水里,冻得通红。一离开水面,冷风掠过水浸的皮肤,她疼得身子激灵一个寒战。我看了看她身边的胶皮手套,说:“怎么不带手套?多冷呀!”

  她抬头往后看了看,见身后的老板正在专心致志地算账。低声急促地说:“带手套做活儿慢。老板要骂的……”说完苦笑了一下。

  “你就在这里打工?还要背小孩,多累呀!”

  “我原在建筑工地上给工人做饭……工地停工,工人都回去了。宿舍不让住了。水产市场年前活儿多,有吃有住,娃还少受些罪……”

  我买了几条鱼,将100元钱塞到女人手里:“大嫂,天冷,给孩子加件衣服吧!”

  腊月二十八,身为区委书记的姐夫和姐姐来看望爸妈。

  中午吃饭,3岁的侄女小丫绷着嘴不吃不喝。妹妹半哄半逗地对小丫说:“有小丫最爱吃的油炯大虾、红烧牛排、五香鸡腿。小丫怎么不吃?”

  姐姐接过话茬:“你别理她。耍臭脾气!你姐夫辖区的一个公司邀请你姐夫单位的几个头头到香港旅游过节,机票都订好了,可小丫愣是不愿去,说新买的皮靴还没踩过雪,要在家等着下雪,别着劲儿呢……”

  我忽然想起了那个喊冷喊饿的和小丫同龄的贵州小娃娃,想起了那对贵州夫妇为了一张火车票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苦楚心酸和无奈,想起了在这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仅仅一张火车票,却将他们阻隔在万水千山,忍受妻儿离散的凄凉……想着想着,数日来的悲伤和压抑涌上心头,我再也忍不住,跑到卧室关上门,号啕大哭起来……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为你浅唱一首,陪你度过辗转的一世
    灰蒙蒙的天笼罩着我的视线所能到达的远方,昏昏沉沉行走着前进,无视地踩着地上枯黄的树叶,感受着微风吹拂凋零的落叶,仿佛自己也被放空于此。风中带着诱人的寒意,悄悄的融进心底那悠长的思念,不经意间的,勾画着一副美好的画面浮现眼前,夕阳西下美好的背景,相伴的虚影,
  • 挽留
    把思念放入云端触摸月儿圣洁的脸庞把惆怅藏入音符感受旋律的多姿多彩把希望种在土壤慢慢生根发芽把困扰丢在风里渐渐消融曾经澎湃的灵魂被时光慢慢俘虏脑海只留下点点碎片最后的呐喊淹没在钢筋水泥中请留下微弱的烛光伴我进入记忆的空间
  • 荡秋千的女孩
    高高的枫叶树下有一个秋千,秋千上坐着一个幼稚的女孩,她的身后站着她的父亲,慈祥的笑容溢满了他的眉间。父亲为小女孩推起了秋千,漫天的枫叶唱起了动听的歌谣,快乐的小女孩坐在秋千上,幸福的笑声飞上了云霄。多年以后
  • 江城子——甲午年高考前夜偶发感怀
    十年一剑未锋芒,欲启齿,羞难当。胸有千言,无人诉衷肠。纵有知己在身旁,心绪乱,从何讲。闲来回想十寒窗。曾努力,朝夕忙,一事无成,惟有暗自伤。料想当年好同窗,亦对月,寄思量!
  • 你是唯一不可替代
    遥望,天边,往事浮现眼前。留恋,昨夜,流行划过誓言。浮华太过短暂,旅途太多艰难。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我都会一往无前。因为我爱你胜过那时间,因为你是我生命中的永恒至爱。因为,你,不可替代
  • 情感哲理语录精选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至慢境界。太多情侣双双,容易相看两厌,将慢字蹉跎成麻木。很多人是不会慢的,急急切切地速战速决,不懂得舞步蹁跹,必须后退。2、真正好的,一点点退后。当你退后保持起一定的空间,才能更完整的欣赏爱情的全貌。不过分的厮缠,
  • 我们终究陌生了彼此
    记得以前,你很喜欢和我说话,我刚一上线,第一个来找我聊的人总是你。而,现在,即使在线,你也不会和我说话。以前,你总会在和我说话的时候不理会别人。而,现在…宁愿和其他人说话,也不愿和我多说一句。我们陌生了,不是吗?以前,无论你在干什么,都会和我讲,而,现在呢
  • 思绪混乱像飘摇在空中的风筝
    1、我们一直是在离别中,比如和爱的人,和伤害,甚至和时光。2、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3、他们似乎从没有正式地告别过。而每一次都是绝别。4、缘分叵测,我们无从得知下一刻会发生一些什么。5、如果有过,幸福只是瞬
  •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赏析
    诗人笔下的景色写得真实、自然,同时又处处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憬。诗人特有的心境与眼前寥落衰败的景象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艺术境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
  • 穷苦潦倒“王充”书铺读书立志
    王充是我国东汉初年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王充少年时代,父亲就去世了。王充竭尽全力奉养母亲,后来到了京城,进太学学习,拜当时着名的学者班彪做老师。他喜欢广泛地阅读,善于抓关键问题,因而进步很快。王充读书非常专心,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又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