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两位数学老师
2207
追忆我的两位数学老师
文/李学志
2018年,金秋十月。时隔五十七年后,我有幸来到了舘陶一中。如同一个游子,扑向了母亲的怀抱。
一中,仍坐落在原来的地方。但步入校园,己不见当年的模样了。原来的教室不见了,原来的宿舍不见了。耸立在面前的是一座座漂亮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校园比那时大了,更漂亮了。在综合楼前,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题字牌迎入眼前。站在这里,六十年前的往事一幕幕闪现在眼前。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郝敬堂和宋玉杉两位老师。
我是初八级的学生,一九五八年入学。郝敬堂老师是我们班的代数课老师。在我的记忆中,他当时已经很老了,五十多六十的样子了。但他身体很好,走路很快,很注重锻炼,常见他在校内的空地打太极拳。平时对学生很和谒,很关心。记得那时正遇三年自然灾害,学生们挨饿,缺乏营养。学校弄来一些黄豆,作为营养品分给每班几斤。班上的同学们高兴了,但怎么吃呢?矛盾出现了。炒着吃,煮着吃,七嘴八舌。郝老师也参与了我们的讨论,他说,还是做豆腐吃为好,便于吸收,利用率高。同学们接受了郝老师的建议,在学校豆腐房,我们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点煮,豆腐做出来了。同学们每人分上一块,美美地吃起来。边吃边说,还是郝老师的主意好啊!
在课堂上,郝老师却是一副严师的模样。要是有谁交头接耳,不注意听讲,都逃不过郝老师的眼晴。郝老师授课的特点是启发式,遇到较难的题,他不是先把解题的方法讲给大家,而是先让同学们自己讲,有的同学讲对了,他还要再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最后他才把大家的解题思路归纳整理,有时再补充一些新的方法。郝老师讲课,课堂就象战场,严肃紧張。有时又象会场,热烈活泼。郝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学好数学,馬虎不得,马虎大意,粗枝大叶是学不好数学的。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可以说是郝老师的得意弟子,经常受到表扬。但有一次批评却让我终生受益。那是一天下午,无课,作业做完后觉得无事,就拿出小说看起来,正读得津津有味时,不料被查课的郝老师发现了,当即把书没收了,让我课后到他办公室去。在他的办公室里,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认为做完作业就万事大吉了,你还可以找一些更难的题去做吗。图书馆除了小说,也还有不少数学参考书可以借吗。要想有出息,就不能自滿呀!郝老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自此后,我就时刻告诫自已,学习再好也不能滿足。多做课外题也就成为习惯了。
宋玉杉老师是我们班的几何老师。宋老师在我们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位比较年轻的老师,30多岁,长得非常漂亮,很象国母宋庆龄年轻时的模样。据说她的丈夫是原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位军医,解放前夕跟随蒋军跑到台湾,但她却留在大陆,带着一个女儿,独身住在校园内。
宋老师讲课的特点是特别严谨。几何这门课,证明多于计算,逻辑性強。宋老师对几何证明讲得特別细致,扣得特別严。因为……,所以……;又因为……,故……,每一步都要标明依据,不得省略。特別是作为初中几何的重点章节——三角形全等,讲得特別条理、透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老师还特别注意听取同学们的反映,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当时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记得有一次,宋老师特意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详细询问了同学们对她讲课有什么意见,还有什么建议和想法,作业多不多?等等。当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宋老师在文革中的遭迂特別凄惨,多次挨批斗,遊街。她唯一的女儿宋娜也惨遭不幸。每念及此,我们都感到十分痛惜。宋老师虽遭此不幸,但文革后仍然在一中辛勤耕耘,因为这里有她十分热爱的事业,有她十分喜欢的学生。
郝老师、宋老师都己去世多年,但你们的音容笑貌仍深深地留在我的心中。你们不但给我们传授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告慰你们的是:我己经按照你们的教诲做了,在后续的学习中,在应用数学领域中,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果你们在天有灵,我多么希望你们俩能看到,你们喜欢的弟子己经来到舘陶一中,正站立在教学楼前,我多么希望你们俩能夠听到我的诉说。
郝老师、宋老师,你们永远活在我心中!
作者简介:李学志,舘陶一中初八级学生。1945年出生,1964年考入哈军工参军入伍,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研究生。一直在军队从亊科研工作,多次立功受奖,享受政府特贴。2010年退休,退休前为副军职研究员,专业技术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