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不走空遇上赛前发奖牌
1346
前些天,带儿子去参加了一次李宁10K路跑联赛。儿子还小,我把他放婴儿车里,推着跑了10公里。在最后100米,放他下来,在人群中冲向终点。可能是坐的时间太长了,孩子跑了一步就摔在地上,然后爬起来踉踉跄跄继续向前,冲过终点,挂上奖牌。
晚上临睡前,儿子突然冒出一句:“爸爸,原来奖牌不是去了就给啊,还得跑啊,得跑马拉松啊。”我无语了,原来这小子一直以为是去了就给啊……
确实,这两年来,儿子习惯了爸爸消失一上午或一两天,然后重新出现,带一块奖牌给他玩。一块两块,到现在已经攒了一盒两盒。奖牌是最好的玩具,完全替代了乐高。我也给自己定下了“贼不走空”的规矩,一定要完赛,一定要拿牌。但毕竟实力太差,还是在一次越野赛中,被关门了。回程飞机上,两手空空,不知如何给孩子一个交代。
儿子抓着奖牌带子睡着了。他很开心,因为这是他亲力亲为,挣到的奖牌。他吹了10公里长的寒风,看着那么多屁股和腿向前奔命,自己还摔了一跤,跑了100米。
其实小孩不知道什么是辛苦,这更多的是一个仪式感的东西,一种模仿与习得的过程。就像他喜欢组织大家跑步:喊一二三,然后一家人一起冲刺10米,反复N次后,击掌、颁发奖牌。他会咯咯地笑,自得和自满。
人生是一套套的流程和仪式,婚礼、生日、葬礼、毕业典礼、开业仪式、股市敲钟、公审大会……仪式感和流程是很重要的。自由职业者,会格外重视工作的仪式感。哪怕只是在自家书房,也会换好衣服,泡好咖啡,整理好工作台,调好音乐。
仪式感就是以前的社交网络,是一种分享,是带着大家一起用认真、有趣的态度,去共同体会所有人终将体会的东西。
赛后发奖牌是重要的仪式感。我们满脸盐粒、拖着鼻涕、呼哧带喘、手舞足蹈地冲过终点,一边掐手表,一边让志愿者妹子给挂上奖牌。累得要死,狼狈得要死,却也得意得要死。人们对打喷嚏的定义是“一秒钟的忘乎所以”,那对挂奖牌仪式的定义就是“一分钟的忘乎所以”。仪式,惯例。
可惜的是,完赛才能得到奖牌,这已经快不是惯例了。2015年,北京长跑节提前发奖牌了、世锦赛大众跑提前发奖牌了、杭州马拉松提前发奖牌了、西昌马拉松提前发奖牌了,还已经精心地刻上了你的名字。
我知道这是为了避免赛后发奖牌混乱;是为了提醒跑者们奖牌人人有份,朋友圈里都有的秀,慢点跑,悠着点跑,安全第一;是为了彰显赛事的宽容和从容;是为了科普纪念牌和奖牌的不同……
都很好,唯一的问题是,参赛包里就有奖牌了,那我还干嘛在清晨冷风中起个大早,还跑个什么劲,终点都没有妹子发奖牌和夸奖你了。同在参赛包里,奖牌与T恤、能量棒到底有何不同?
抱着贼不走空的心态,忐忑中还有点兴奋,但遇上了参赛包里就有的奖牌,那贼也感觉挺无聊的。跑者无力改变规则,但又不甘心,于是很多人携奖牌跑全程,跑完了给自己挂上,把仪式感找回来。
仪式感,让洞房不只是圆房,让夜宴不只是晚饭,让生活不只是生存。
同样,仪式感让跑步成为比赛,而不是简单的遛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