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活跃在城市巷陌里的民族乐队
3528
一支活跃在城市巷陌里的民族乐队
提起民族乐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享誉中外乐坛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以及他们演奏的经典曲目。
可是,我所说的是一个20几年来,一支活跃在保定市区,却难登大雅之堂;名不见经传,却深受乐迷们钟情的老年民乐队,它的名字叫《保定市春不老乐队》。
这个乐队成员全是退休老同志。有的年逾古稀,有的到了耄耋之年,最年轻的也年过花甲。日常生活中,或老态龙钟,或须发斑白,或步履蹒跚,但是只要抄起手中的家伙,就像换了个人,个个英姿勃发,激情满怀,一副大师风范。
手中的乐器,就是他们歌唱的喉舌,直抒胸臆的载体,暮年灵魂的寄托。
一支业余老年乐队坚持了20几年,不散不衰。似一条清澈的溪水,在流淌中不断吐故纳新,新老更替,一路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青春常在。这支队伍所以青春不老,靠的是队员们对民族音乐挚爱和传承民乐的责任感。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没有饲养宠物、打麻将等闲情逸致,却一心痴迷民族音乐。因为他们懂得,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大力弘扬中华国乐,才能让保定市这座文化名城不负众望,更加亮丽。为了这个朴素的愿望,他们克服困难,咬牙坚持了20几年。乐队活动所需经费自己掏,演奏场地自己找,甚至晚上在露天广场演出的照明电费都靠队员们分担。只要老百姓想听,他们就乐此不疲,无怨无悔。
民乐演奏,入门不难,深造不易。作为乐队成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精湛的演奏技巧和步调一致的整体观念。这些素质的养成,不仅靠自制,更依赖乐队领头人以其人格魅力形成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
二十年多来,由于队长严密组织,指挥严格要求,队员们不懈地努力,乐队的演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演奏的乐曲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表达细腻,深受市民的喜爱。
他们演奏的曲目,侧重选择在国内流传较广,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曲目如:江南风韵的民乐合奏曲:《江南好》、《江南春早》、《春晖曲》、《迎宾曲》、《采茶舞曲》,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笛子独奏曲《姑苏行》等。广东乐曲:《平湖秋月》、《喜开镰》、《步步高》、《山乡春早》。京剧曲牌:《夜深沉》、《迎春曲》、《京郊行》、《京调》。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乐曲:《五梆子》、《奔驰在千里草原》,《喜洋洋》、《翻身的日子》《花好月圆》《地道战》等一大批知名乐曲。
音乐是听觉艺术。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丰富人们的感情,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升人们的素质。在科技飞速发展,传播媒体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享受音乐的途径广泛,有更多的选择性。但是不能代替直接聆听现场的演奏。因为面对面的演奏,更具有可视性,聆听得更真切,感染力更大,效果更好。对此,众多粉丝们都深有体会。这也是他们初心不改的动力。
有心爱的乐器在手,没有孤独、寂寞,淡化了隔辈舐犊亲情,忘记了柴米油盐。从指尖趟出的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不仅痴迷了观众,也陶醉了夕阳里的演奏者。你看,演奏现场,那头和着节奏飘舞的白发,如醉如痴的憨态,似乎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远离江湖的天外来客。
我站在观众中,欣赏着他们的演奏,就像欣赏暮春那轮火红的夕阳,看它在绚丽的晚霞中熠熠闪光。
燕山樵叟2019年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