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圈子

江岸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才艺兴趣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瘦身大作战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南开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静海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动车高铁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河东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网站设计兼职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丰台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热门故事

雨,一直下

216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沫唱给我的~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女中音,浑厚低沉,瞬间击中我的耳膜。于是就把张宇这首歌翻出来,反复听。但这么些年,最喜欢的还是第一句~雨一直下。仿佛一出口,这雨就再也下不完了,滴滴答答,洇湿了冷清的冬季,也潮湿了心房。一句歌词,永远也画不完,永远也写不完。所以每当淅沥的小雨下得动情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出它。

冬天应该下雪啊,怎么会是没完没了的雨?因为雨,整个世界似乎都安静了许多,细密的雨丝织成珠帘,织成薄纱,织成了一幅海市蜃楼。尤其黄昏时分,雨更多了一份婉约的气质。回来的路上,景观带里的视野朗阔了许多,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少了什么呢?那些已有一人多高的夹竹桃,金凤花,还有各种漂亮的树都被园林工人移走了,少了很多风景。如果它们还在,这时候应该在雨中楚楚动人、娇妍欲滴吧!它们曾经那么茂密而生动的生长在我的视野里,给我带来不一样的心情。如今还是离散了。这就是生活,无论是人还是物,没有长久的陪伴,总是在不断地分离与告别中。我们试着欢乐,认真的相处,努力的成长,却始终没有学会告别。

和植物也是如此。每天在一条路上来来回回地走,今天开了什么,落了什么,心中大概都知道。这几日,拐角的三角梅开得正盛,好几簇都攀缘而上,长长的枝条斜伸出来,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度,一种孤独的美感。拍了好些张照片,但就是拍不出心中的感觉。有些沮丧。记得席慕蓉曾写过为了画夕阳下的荷花准备了很久,想把最美的时刻画下来,可当她起念动笔时,却怎么也画不出眼前的至美之景。很快夕阳西下,她只能望着凌乱的画布发呆流泪却没有任何办法。美丽的事物总是如此吧!乍现就凋零,徒留叹息和悲伤。

一年四季,我觉得最美的季节是春天,心河泛滥,情欲纷纷。三月份长长短短的写了91篇文字,是这一年之最,几乎每一天都在为刺桐花兴奋着。春潮纵横,挡都挡不住。最从容的是夏季,它最长,不用担心很快过去,放下心来享受就好。尤其两个月的暑假简直就是天堂,每一天都在闪闪发光。最惆怅最有气质的是秋天,总是让人心生愁绪,欲罢不能。那是诗人的季节。最难熬最冷清的是冬季。无雪多雨,到处湿淋淋的,感觉自己像一根发霉的水草。冬天应该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心中才会觉得温暖,在每一秒每一分都可以滴出水珠的时间里酝酿诗句,想象诗句是粉色的,那种生死相许的粉,亲得不能再亲,带着无穷无尽的天真与浩荡。或许这样的冬天才是圆满的。

冬季的光阴有些厚重,冬季的雨仿佛嵌在光阴里的画,散发着很凉很旧的气息。故人一样的幽静和缓慢。它一直下着,一副相见恨晚的模样……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外国故事]靠实力吃饭
    白井五郎是一家贸易公司的夜班门卫,虽说工作枯燥乏味,但是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岗位。这天晚上,墙上的挂钟“当当当”响了九下,白井五郎便习惯性地站起身来,背对着门朝墙壁练习起飞刀来。练飞刀是白井五郎最近的必修课。他在墙壁上用胶布粘了块板,在板上画了个靶
  • [情节聚焦]这棵柳树怎么了
    老邢开了家画廊,卖些名人字画,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景气,老邢认为这与店门前那棵柳树有很大关系:那柳树两层楼高低,距离店门五六步远,是步行道和马路间的绿化树。它枝繁叶茂,却把老邢店门前的招牌遮挡住了,其实也没完全遮挡住,只不过从马路上或者对面人行道上某个角度往
  • [民间故事]师傅的秘密
    很早以前,密州城里有个老铜匠,他有一手打造铜号角的绝活。过去的人但凡有点手艺,那是不外传的。别说是收徒,就是自己的亲骨肉还传儿不传女。老铜匠也不例外,他没儿没女,也不舍得把自己的手艺外传。这天,有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走进铜匠铺讨口水喝。这少年
  • [幽默故事]四个乞丐
    有这么四个乞丐,分别是哑巴、聋子、瘸子和瞎子。这会儿,他们四个正倚在马路边的墙上等待好心人的施舍,瞎子嘴里念念有词,不知在嘀咕些什么;哑巴东张西望,在搜寻着目标;聋子半躺在地上闭目养神;瘸子正抽着不知哪捡来的烟蒂……过了一会儿,从不远的商店里走出一个很
  • [幽默故事]困难户
    上级给向阳村拨来8万元扶贫款,村里专门召开村民大会,确定救济对象,申请补助的困难家庭可以在会上发言。第一个发言的是坐着轮椅的锁柱:“我的情况乡亲们都知道,自从六年前出了那场交通事故,我就丧失了劳动能力。现在我的低保金每月200元,基本就是全部收入,勉强
  • [新传说]有多少日子可以重来
    PART.1硬币叮当响黄土三赌博赌得倾家荡产,媳妇也跟他离了婚,他在村子里是混不下去了,只好拉着五岁的儿子小铁柱到城里去讨饭。白天,小铁柱站在闹市中心不停地向路人乞讨,晚上,黄土三将他带到附近一个桥洞内铺上草席睡觉,第二天,黄土三将头一天讨来的
  • [幽默故事]巷子里的治安
    内弟在公司领了工资,包括奖金和降温费,一共5000多元,装在信封里,厚厚的一叠。领完工资,老板请他们吃晚饭,白酒红酒加啤酒,个个喝得东倒西歪。散席后,天已经黑了,老板嘱咐大家,都领了钱,回家的路上,注意安全。内弟的身体比较瘦弱,为确保安全,内弟
  • [幽默故事]就是让你宰
    小王是个出租车司机,这天晚上,他正在市区转圈兜客,可不知怎的,大马路上空空荡荡的,半天一个客人都没拉到。小王正在窝火,突然发现,在前面的斑马线旁,有个老大爷正向他的车子招手。小王立马开上去,在大爷面前“嘎”一声停了下来,热情地招呼老大爷上车。等老大
  • [新传说]狗肉浪子
    李福贵今年三十岁,光棍一条,蜗居在父母过世前留下的老房子里。他平时偷鸡摸狗,尤其爱吃狗肉,名声不好。不过这李福贵狗肉吃多了,竟然自己摸索出一套做狗肉的绝活,那就是只用蒜泥这一味作料,就能把狗肉做得美味无穷,别有一番风味,所以人送绰号“狗肉李”,渐渐地,大家
  • [幽默故事]绝妙任命
    大华新近当了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他的班里有七个“特殊”的学生,他们的家长个个声名显赫,或市府官员,或商界名流,一个都惹不起。最近,这“七路高人”都来拜托大华提拔自家孩子当班长。大华左思右想,为了一碗水端平,他索性任命了七个班长。周一到周日——五个上学日外加
  • [幽默故事]最后一关
    经过三个月的培训,余志就要拿到“婚姻指导师”的资格证书了,现在是最后一关:现场婚姻指导,这种测试采用的是网上聊天的形式。这天,余志走进了培训中心的电脑房,刚进入聊天室,就有人向余志咨询了,那人说:“表面看来,我的婚姻非常幸福,可我在认识丈夫之前,被人
  • [传闻逸事]不当败家子
    PART.1匪首托鹰光绪三十年,大清朝走到了末路,全中国都找不到一个太平的地方,四川省一个名叫太平镇的地方,更加不太平。为啥?附近的牛头山上聚集了一帮土匪,打头的叫马三棒,是个独眼,他武艺高强,为人凶残,为了补他独眼的视力,每打死一个人,当即把
  • [幽默故事]理想的规格
    约翰是一名生物学的博士生。学校有规定:博士生有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论文的才能毕业。为了发表学术论文,约翰给一家专业杂志投稿,可每次比他差的论文都发表了,而他的却迟迟未发。约翰很不服气,于是找到杂志的主编,质问道:“您为什么不发我的论文?”主编镇定自若
  • [幽默故事]绝对保镖
    小伟的老婆小芳在化工厂上夜班,她不怕鬼,不怕黑,就怕遇到坏人。因为每天都要接送她,小伟的休息就成了问题,一上班就无精打采的,他为此伤透了脑筋。这天,小伟在回家路上,大老远地就看到哥们周志强,他忽然心里一动:这小子也是化工厂的夜班工人啊,而且两家相距不远
  • [新传说]照张相真难
    按理说,退休拿养老金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就是有人钻空子,老人死了,还冒领养老金。所以便有了“活检”一说。所谓活检,就是受检者按要求,证明自己还活着。证明了,养老金就按时按数打进卡里;证明不了,养老金就停了。冯林是个退休工人,他原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工作,退休
  • [海外故事]剪刀、石头和布
    约翰和爱德华是两名侦察兵,他们被派去战地丛林监视敌人的行踪,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使,一旦被发现随时都会丧命,可军令难违,约翰和爱德华两人硬着头皮向丛林摸索着前进。半个小时后,约翰走累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他从怀里掏出一瓶酒“咚咚”地喝了两口,爱德华馋得直咽口
  • [典藏故事]猫和老鼠
    在一座古庙里有一尊佛像,一只老鼠经常在佛龛上偷吃供品,拉屎撒尿,无恶不作。佛龛下还有一只猫,只要它一纵身,就可以把老鼠抓住,可猫却没有跳上去抓老鼠,只是躲在佛龛下,眼睁睁地看着老鼠作恶。有一天,老鼠吃饱喝足后跳了下来,瞬间,猫就扑了上去,老鼠哭丧着脸说
  • [幽默故事]莽汉选人才
    莽汉是我的一个朋友。他自己有个软件公司,专门开发那种帮老板监视职员,特别是女员工私生活的软件,生意越做越大。可是好景不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莽汉也是猛缩银根,开源节流,接着辞退了大批员工。可在经济萧条时期,更加凸显人才的重要性。这不,莽
  • [阿P幽默]半夜鸡叫
    -------part.1有缘---------阿P最近交了个女朋友,叫小兰。这小兰性子好,长得又漂亮,阿P怎么瞧怎么好。这天,阿P问小兰有什么爱好,小兰说:“我只有一个爱好:爱吃鸡!”阿P一听给乐坏了,哈哈笑着说:“我家其他的好东西没有,就一样,鸡多
  • [传奇故事]女混混儿
    早年间,天津卫出了第一个女混混儿,叫崔张氏,还是个海清腿儿,就是没入过混混儿锅伙、自个儿单挑的。一个大脚片子、膀大腰圆的老娘们儿,为嘛要当混混儿啊?这事儿还得从火烧望海楼说起。同治九年,天津卫出了档子大事儿。津门百姓听说望海楼教堂的洋和尚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