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秋天
971
“山僧不解数甲子, 一叶落知天下秋”。几场雾,几天雨,几天的西北风,把夏天的燥热带走,小镇迎来了爽朗的秋。落地的黄叶,随阵阵秋风,在地面打旋;秋雨下的洋洋洒洒不紧不慢,看那坠落的雨,拉着细细长长的丝,好似天女织就的水晶线帘,将小镇隔在眼前,既灵动浪漫,又神秘深邃。
伫立于季节的边缘,那吵人的蝉声,日渐稀疏,绚烂的夏花陆续谢幕。聆听秋水潺潺,秋风瑟瑟,落叶窸窣,“嘎嘎”的雁群,出没于舒卷的云层,或掠过头顶,不知去往南方何处。极目远望,金黄的田野,丰收在望,翠绿的湖面上,点点采菱女的舢板往来穿梭。该如何说道小镇的秋天呢?其实也无特别,淅淅沥沥的秋雨,让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心底萦绕,且听秋风告诉你,小镇秋光静好,坦然宁静,温婉从容。
秋雨里的秋水,总给人以无限的想像,古诗就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水伊人的婷婷与浪漫。“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西厢记》中秋天明净如镜的水面,神似美女脉脉含情的双眸......小镇背山傍水,在秋雨秋雾里,时隐时现,影影绰绰,仿佛飘渺的仙境。他不以南方水乡的桨声欸乃而见长,也不似北国红叶、大漠风尘而耀目震撼,但他至纯至静至美,他有悠久历史的积淀,丰富的人文底蕴。
小镇的水,就有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湖泊,还有数条注水入湖的涧溪。秋天湖中鱼肥蟹黄,藕嫩菱甘,芡实更是籽粒饱满,嫩的甘甜滑润,硬的粉面耐品,一粒入嘴,满口生津。秋天,小镇的大街小巷,都氤氲着清香。有河流的地方,就会有桥,小镇也不例外。纵横交错的涧溪上,就有数十座桥,大的小的,砖砌的、石板的、铁桥、木桥、水泥的......比较古老的,便是我脚一下这一座。桥下水流潺潺,鱼翔阵阵,水鸟翩翩。桥上青色的石柱上,依稀可见錾刻留下的花纹。道路两旁垂下的柳丝,宛如小镇的女人,轻柔婀娜。在夕阳西下,石桥又被涂上古铜色,仿佛小镇男人有力的臂膀。此桥,乃桥上桥,又名五拱桥或重桥。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经年淤塞,宋代,在原桥上又建一座七孔红石板桥,又淤,明朝在原桥上又造一座青石五拱桥。小镇文人曾赋诗,“千年古桥架通衢,盈影波光月上时。当年娇姿今何在?高塘湖畔梦依稀。”只可惜日寇入侵时炸掉一段,不禁令人唏嘘。
过桥东不远,便踏上小镇的青石板老街,扑入眼帘的,是既朴素有古色的老建筑、老物件,两边店门,一色的木头门板,脱落的墙壁上青砖花纹可辩,屋顶黛色弓形瓦,摞就的瓦楞瓴沟,条条分明。夺目的是屋顶上的马头墙,将户与户相隔,有的墙头上还长着快枯的杂草,秋风中摇晃摆动。每日开门打烊,不时听到“吱扭”、“咿呀”的门纂声。身似一叶不系的小舟,荡在秋色里,心如一池秋水,空灵着小镇秋的意象,触摸小镇的经年过往,不经意中使看风景的人细细品读。咦——!桂花的暗香里,又夹着股股浓浓的鸡香。
寻着香味,食欲在膨胀,味蕾在打开。这是一爿百年老店,丁家鸡丝面,远近食客,每天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其妙,在于熬制的鸡汤和手工擀制的面。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广告满天飞、急功近利的当今,在小镇的繁华中心,东扩数十公里的现在,丁家店仍在原址——虽经几次修建。它不仅生意盈利,注重的是手艺的传承,味觉的传承,更是像极了小镇人颛醇朴实品格的传承。酒足饭饱,去斜对面一家茶馆小憩或闲聊。 ( : )
迈进茶馆,人声嘈杂,烟雾蒸腾。一丛丛人,围拢小方桌,喝着、抽着、嗑着瓜子、聊着,山高水远,奇闻异事。一片片茶叶在杯中沉浮,一段段往昔在茶馆里泛起。如果一窥小镇的历史人伦,品读小镇的人文风貌,这里就是不错的选择。小镇人喝茶由来已久,老街上的茶馆,早中晚都有茶客,尤以喝早茶者众。每日,天蒙蒙亮,茶馆就开张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上下班的遛弯的......来的走的——每天的日子,如同茶客们往来穿梭中,不经意间走过。
我居于小镇,有时竟不知它的秋美在何处。它未曾旅游开发,有些地方原始、空旷,甚至很荒芜。于此也恰恰突显了它的真切、纯净、朴拙、沉稳、含蓄。在这喧嚣纷扰的世界,浮躁惆怅的秋日,来小镇晒晒太阳,走走石桥,闻闻芬芳的桂花香;或是看看高塘湖夕阳西下的晚霞,淋一淋雾绵绵的秋雨,听一听鞋底敲击老街石板的“嗒嗒”声;又或者尝一尝湖蟹的鲜美、“鸡头果”的滑爽粉嫩,品一品老茶馆里的“瓜片”......也许多一份舒心与安宁,多一份自信与从容,多一份简单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