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之缘

4970

一个人与一个地方结缘其实说白了还是人与人有缘。其间冥冥中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往一起拉拢彼此。尽管直到今天我仍未到访过这个地方,仍未与她(他)们见过面,可此地此人已然在我心间,直到永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表哥当兵所在地正是呼伦贝尔。在他当兵的三年里,我无数次地替姑母给表哥写信、寄信,给姑母收信、读信。就在那来来回回中,我记住了内蒙古有个呼伦贝尔,也知晓了呼伦贝尔离我们乌兰察布较远,冬天较冷,仅此而已。

三年的锻炼,三年的企盼,我们终于迎来了表哥服兵役期满荣归故里的日子,从此,我以为我再也不用写呼伦贝尔那几个字了,甚至再也不会和呼伦贝尔扯上什么关系了,窃喜余,我有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轻松和自由。

也许是不同的境遇带给人不同的心境吧。当时间定格在2016年时,我却于千里之外感受到了来自呼伦贝尔的如火热情。这一年,我与呼伦贝尔几位给予我关怀的老师们“相识相逢相交”,这既是机缘巧合,也是命中注定,让我始终充满慰藉和温暖。  ( : )

事情还得从2016年说起。

一日,我散文网留言栏里蓦地收到一封短信:

“您好!我是艾平同事。艾平看过您这篇文章很有感触,遂托我联系你,希望能给你邮寄一本她的书,请加我微信XXX,方便联系!”

哦,原来我在网上发表的《艾平与草原》一文引起了呼伦贝尔乌琼老师的注意,经她引荐,呼伦贝尔籍作家艾平当即加我微信交谈起来,似曾相识一般。不久后,我又收到作家艾平赠我的《雪夜无期》《呼伦贝尔之殇》两本她的签名散文集。我心知我有幸遇到一位热心肠、懂读者的作家了,我激动得内心的溪水哗哗地流,内心的雷雨过后出现了彩虹……

曾几何时,每遇到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我便将写好的读后感从网上找到地址给作家们寄去求教,以便感言客观公正。哪知事与愿违,信每每发出即杳无音信,我不知道是地址不对,还是无人理会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反正我内心挺失落,有些感叹世风日下,人心难测……就在我心灰意懒的时候,竟得乌琼老师“搭桥引线”,竟得作家艾平热情相待,我有点受宠若惊而又惭愧万分啊。因为我清楚自己胸中本无墨,不过是出于喜爱艾平老师的散文而斗胆献丑罢了。

真诚的讲,拜读艾平老师的散文,理解、把握、捕捉需要一定的时间。更多的时候,我情愿沉浸、畅游在她营造的散文世界里不出来,任凭外面山雨欲来风满楼。怎么说呢?艾平的散文,有对草原之所以崇拜的仰视与尊重,也有对草原怎么了等终极命题的思索与质询,还有对有意无意伤害草原生灵的提醒与敲打,更有对拯救草原、传承游牧文化的心灵烛照与精微洞见……娓娓叙述中,让我们读出了她悲悯草原的灵魂敞开,也读出了她追寻呼伦贝尔大地生态文明的寄意瞩望,更读出了她以文学点燃焰火并安放梦想的“生命诉求”……我为我能结识这样“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作家而深感荣辛之至!

在草原上,万物有灵。正像艾平所说:“所有东西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山川大河都可以对话,都是活的。”可见,作家的精神世界属于天地境界,但觉天地万物都是平等而有灵性的,所谓“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万物细微变化都能引起她的共鸣,这是她广博情怀作用于构思方式后形成的表达习惯,不单是夸张、拟人修辞手法,而是她思维力精到的体现,是对万物息息相关的生命感怀,是洞察自然与天道的哲学沉思,需要我们知微见著,慢慢认识。

奇怪也奇妙,每读艾平的作品,我都像在沙砾里发现了金子一样欣喜若狂,又像独行侠游走在茫茫草原有点不知所踪,那些疲惫的日夜,竟然想不到疲惫……这样的精神给予,博大、精深、持久,我享受不尽啊!

其实,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应该感谢这个网络时代。因了网络,人们彼此传阅文字、互相交流天涯如咫尺。

无论是在《作家》《长江文艺》《散文•海外版》,还是在《内蒙古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每刊发一文,艾平老师就将他的美文发在微信圈里,让我一次次领略了她为文的意旨——面对草原,人类所要做的就是要维护生态物种的多样性,让小鸟飞得更高,野兽野的更远,即顺其自然,劝导人们摈弃私欲、顺应天时,以无为的心态去打理人生。她字里行间充满思考智慧和理性光芒,会令我沉思,感到温馨舒服,或隐隐的阵痛,想用手去抚摸却遥不可及,那种痛是深入骨髓的,或许这就是艾平作品的神奇之处吧。

不只如此,每遇他人的好文,艾平老师从不独享独乐,总是举荐给我。比如,她举荐的张莉、李敬泽、潘向黎、徐可等作家作品,可谓丘壑层层,气象浩浩,使我大开眼界,引发许多联想,余韵无穷。

除了让你读,还和你在微信里交流创作心得,这是作家艾平与众不同和可贵之处。她告诉我,要从写读后感向写文学评论转变。读后感是说他人的文章好或不好,评论则是对某一现象做出分析,一个是表一个是里,其间有很大的跨度。所以,要想搞评论创作,得多读书、读杂书,得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包括史学功底做支撑。另外,还需要学习借鉴他人的评论文章,以此不断提高自己……如是云云,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回顾从前,我曾为自己能写点所谓的评论文章而沾沾自喜,也曾为乌兰察布从事评论者少而自高自大,可当我听了艾平老师的这番话,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啊,能写并不代表你写得深、写得好。从者少恰恰说明本业存在一定难度。真正意义上,至今我仍不过是一个写作爱好者,正处于写读后感的深渊地带,离评论还远,尚被评论边缘化……“评论的水很深,里面有很多名堂。大家千万不要心浮气躁……”难怪中国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如此说,看来这并非空穴来风、危言耸听,我当慎之重之!不消说,不是艾平老师的点拨,我还在梦游呢。老师语重心长的忠告,令我深受激励和鞭策。

这就是作家艾平,她不像现在有的教授、学者、大家什么的,见晚生后辈写呀画呀,不是“哼”,就是“哈”,似乎苍茫大地容不下他,人间烟火满足不了他,哪有半点“回望”般的同情和友善之心呢?一个读书人饱经世故,历经沧桑,难得的是还能维持一颗单纯、朴素的心,难得的是还有与人为善的悠悠情怀。

这就是作家艾平,多少年来心安处是故乡,扎根呼伦贝尔大草原,甘愿做大草原的守望者、游牧文明的守护神,最终写出那么多贴近草原、贴近生灵,铸造灵魂、温暖社会的作品来,跻身于当下文坛,给喜爱她作品的读者以别样的风景,美的享受。

这就是作家艾平,漫漫文心路,使命在担当;心中装读者,良心接地气。她的这种为文的目的,是留给我写作人生的正色!是她让我觉得,“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除了眼前的苟且,还应当有诗和远方(任贤良)。”

“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有勇气去深刻揭示草原生态问题,这样的作家这样的作品才会让人尊敬和迷恋。这不,2018年,作家艾平的新书《聆听草原》出版,我又荣幸获赠。我深知这是艾平老师对我的莫大鼓励与支持,欲识“庐山真面目”,还需“身在此山中。”作家的心路无涯,我的阅读无疆。

值得一提的是,之后经我润色,《艾平与草原》一文分别被《内蒙古日报》《草原•文艺论坛》刊发。这是我的读后感文章首次登上自治区级报刊的明证。归根结底,不是艾平老师和她的文,哪有我创作的源泉和进步呢?艾平老师对我个人几年来在文学上的帮助,实在不是一篇文章能说完的。我与艾平老师的这段文缘以结不解,她给予我的文学知识、力量和信心,使我受益终生。

当下,在我心的开阔地,能有这样一位师长慢慢行走,真的是一种幸福。

好事由好人促成。要说我能够与作家艾平有文字之交,皆源于乌琼老师引荐的话,那么,我写艾平作品的读后感《艾平与草原》能够刊发在《呼伦贝尔日报•天边》副刊,又不得不感谢乌琼老师的推荐。

一石激起千层浪。接着,针对作家艾平的散文《羊群中的一只雁》,我写了《草原动画带来的沉思》读后感,意在告诉人们人与自然共生才能和谐发展;针对她的散文《黄羊,跳,跳,跳》,我写了《草原故事可以这样讲》读后感,奉劝人与动物接触要适可而止,反之人的好意也许会伤害了动物;针对她的散文《游猎之地的你》,我写了《草原文学的新呈现》读后感,寓意鄂温克族人从游猎生活走向现代生活实属不易,各民族大家庭应该支持他们更进一步。每写完一篇我就投往《天边》副刊,没想到篇篇都得以刊发在副刊头条位置。真的,我十分感谢《天边》副刊的丁凤泽、贾宇娜两位编者,我为她们的这种不论作者地域而大气包容的做法深感钦佩!从中足以看出,她们对本土作家作品评价的重视程度一斑。当然,我还得感谢乌琼老师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给我寄样报乃至《骏马》文学期刊。她们的所作所为,于我是贵重的馈赠、莫大的礼遇,温暖我心又催我奋进。

犹不止此,经我投稿,《王忠范:春之歌别有一番风情》一文也刊发在《天边》副刊。作家王忠范看见该文后,几经打听遂托乌琼老师引荐,如是作家王忠范才与我联系上,并表示谢意。当下,我亦把我一直想要看他的书的想法告诉了他,于是我又获作家王忠范《昨夜涛声》《风流镇的痴男怨女》《你问有100次吗?》三本诗歌、小说、散文集签名赠书,圆了一个文学青年崇拜作家的梦。在我心里,这些从远方来的书,并非“来自陌生人的美意”,而是裹挟着“风雨故人来”的欣慰与骄傲。滚滚红尘中,这些书确乎为吾辈爱书人寂寂光阴中增添了不少快乐呢。

说起作家王忠范,我读他的文章比作家艾平的要早一些。我觉得王忠范的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接地气有人气,是我们连接少数民族的热线,是我们获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一个窗口,是我们团结少数民族、热爱少数民族潜移默化的借鉴,十分难能可贵。

本来,我国少数民族少,少数民族作家少,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面貌的文章少,而汉族作家介入少数民族、书写少数民族,“对促进民族文化间的平等、深入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没必要担忧他们互相之间沟通是否畅通,我相信只要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总有一种适合他们的交流方式。我觉得,以王忠范这样一个“外人”接触少数民族说不定更能见出风情。正如有关研究人员所说的“汉族生活与少数民族生活的双重体验在作家心中不断地产生冲击、振荡,导致汉族作家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肯定与赞扬。这种微妙的创作状态,使作品具有一种审美的新鲜感和时间的悠远感。”

比如2016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的王忠范的散文《鄂温克人家》就是一篇这方面的典型之作。文章展现了鄂温克族老涂一家人的美好生活场景,朴实无华,短却使人感到满足。为什么?透过此文,我们不难发现,写文章有时不在于你追求多么高大、完美,而在于你能根据审美对象真实、干净地表达,呈现原生态,保留原汁原味最好。因为较之于其他文体,散文更需要真情实感流露其间。总之,读王忠范的文章如回少数民族大家庭,似见少数民族亲人,不由感叹物欲横流之中留存的那份淳朴、清新。这样的精神给予,真挚、亲切、感人,我享受就是福分呀!

呼伦贝尔,地域广阔,人情深厚,既得天时、地利,也得人和。有感于乌琼、艾平、丁凤泽、贾宇娜、王忠范几位老师的关照,有感于她(他)们美好而纯净的人性底色,我感觉我的眼前好像有一些光亮闪现,照进我心里。“素昧平生的人之间,忽然间铺就了一条通道。那是一条看不见的路,通往人的内心(鲁焰)。”因了这条文心路,她(他)们与我同在。寄书报、投文稿,你来我往间,我们的心灵因交流而贴近,我为我有缘结识了她(他)们一颗颗真善美的心灵而觉得活了一回挺有意思的。

常言道:“人与人相交,不怕隔山隔海,就怕隔心。”距离不在乎地域的远近,隔膜来自人为的藩篱。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哦,诗意的心灵在呼伦贝尔栖居,人间的温暖在呼伦贝尔发散。呼伦贝尔——乌兰察布,这镶嵌在内蒙古的两颗草原明珠,即使遥远,却相互照亮;即使相隔,却遥相呼应。

呼伦贝尔——乌兰察布,长度的手已牵,温度的心正对答,我们一路相随向前去,友谊地久天长! 常耀宗 /文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盲从让我差点儿进入绝境
    前年7月底,我跟一群好友来到呼伦贝尔草原,我们开着三两越野吉普车,兴致勃勃地开往草原深处。草原如同不着边际的绿色地毯,广阔令人心旷神怡。我开着第二辆吉普车,
  • 感谢老师的唯美句子
    1、把精魂给了我,把柔情给了我,把母亲般的一腔爱给了我,老师,您只知道给予而从不想收取,我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2、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3、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
  • 原来,想你成为生命中的习惯
    多少个深夜,多少个黎明。一直以为都觉得自己麻木了,无所谓了。可是,当自己静下心来,才知道我还有欢笑,我还有泪水。马上两个月了,尽管时间能够愈合我的伤口,却不能让我遗忘记忆。有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的模糊,有的却是深刻心底。总告诉自己,不要去想你,因为你对
  • 优秀的会议营销主持人开场白台词
    各位来宾,亲爱的叔叔阿姨,大家早上好~!一句轻声的问候,它能使人如遇春风,一声真诚的,它也能让您永久。在这里您的——,也要送上对你最真最美的声声祝福,祝愿您的身体健康,祝愿您的红红火火。请允许我代表.......全体
  • 《送魏万之京》赏析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诗鉴赏我国枚不胜举,各有其优。盛唐诗人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感情真挚语言洗炼,响亮的音节,为明七
  • 经典搞笑整蛊短信
    1、“现在开始训练,第一组去杀鸡,二组去偷蛋,我去给你们做稀饭!”一名老兵翻译道:“一组射击,二组投弹,我给你们做示范!”2、拔苗助长是荒诞,掩耳盗铃是蛮干。草船借箭是妙算,破釜沉舟是决战。风花雪月是,舍生取义是奉献。你若继续往下看,你就是
  • 我们要成功
    拉里贝特是一名街头杂耍艺人,虽然他每次表演都非常卖力,但是收入却少得可怜,仅仅能够维持生计。结束表演之后,看着本来就不多的观众像退潮的海水一样散去,拉里贝特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酸涩悲伤的感觉,多年来的种种不顺和感触一下子涌上了心头。他像所有人一样迫切地渴望成
  • 那些说到心坎的伤感句子
    1、早知道和你注定是无尽的忧郁,我却不知该如何收回我的心意.不能说出的故事,一场美丽的相遇,爱是一场不悔的沉醉.2、有的时候我就对着一袋速溶芝麻糊看,如果越看越饱,就说明我的脑子进水了。3、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4、不
  • 因为你R26;阳光男孩
    请叫我阳光男孩唤醒心中每一个活跃的细胞让小宇宙尽情地燃烧尽情地咆哮每一次的爱与拥抱每一次的擦肩而过都让自己一再错过努力一次女孩,女孩请让我给你唱一首歌表达我的哀默表白我的爱慕请不要说拜拜其实我是阳光男孩弹吉他也是很一流的只要你微笑着说喜欢我那么女孩你就可以
  • 然在第二位置的词语
    蔼然可亲形容和气,使人愿意接近。蔼然仁者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安然如故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安然无事犹言平安无事。安然无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黯然伤神沮丧的样子。低沉,心神。黯然失色黯然
  • 陷入自己的圈套
    一只狐狸看到一头鹿,惊叹道:“它身上的肉真多!”一只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东西吃的狮子正从远处潜行过来。狐狸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我告诉狮子鹿在哪里,它就会把鹿当做一顿早餐,吃剩的就会留给我。”所以,它走到狮子面前,恭敬地鞠了个躬说:“如果陛下能朝这边走,陛下卑
  • 把“死”放在心头的佛教智慧
    有一位比丘修行,心常为外境牵动,佛陀就告诉他修行的方法道:“比丘啊!你在修行的时候,心容易散乱,都是把‘死’没有放在心头的缘故,如果你能知道人生无常,一切声色外境都不能诱惑你了。”佛陀的话,给一位国王听到,国王心想,只要记得一个“死”字,就会不被外境的声色
  • 早晨的鸟声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邻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
  • 泣血守护:妈妈要让你体会这世界真的很“痛”
    辽宁有位叫做杜小伟的小男孩,他患有一种怪病,把舌头咬断、手指咬残都感觉不到一点疼痛感;他连续几年发高烧,始终没有办法治愈!医生曾断言,这个孩子无法活过三岁。可是在母亲的泣血保护下,他现在已经十岁。一位平凡的农妇,是如何帮助儿子度过重重生死关卡的呢?触目惊心
  • 文天祥宁死不屈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
  • 人生注定是伤痕
    两岸,散落了等待,时过境迁的,该用怎样的笔去记写,岁月如歌,梦幻着流年的这场漂泊,渐行渐远的背影中,再也看不到,我们的哪年哪月,随着此时萌动的思绪,我又有些了!生命中来来往往的步履,无声作别成回忆,,注定是。又是这个黄昏
  • 理想是什么排比句精选
    1、,前进的动力,的。一,如果没有理想,就像雄鹰没有了飞行的翅膀;就像猎豹没有了嘶咬的尖牙;就像警犬没有了灵敏的嗅觉。2、理想是石,擦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成功。人
  • 死亡循环
    电话声音响起,刘瑞明拿起放在耳边:“喂,李亮啊,什么?你要来看我?太好了,我等着你啊。”为了迎接这位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刘瑞明特地将屋里好好打扫了一下,做了一堆吃的;还特地问了李亮来时开的车牌号,准备到城外迎他。一大早,刘瑞明在屋内刚刚穿好衣服就
  • 二环转路遐想
    转路,是蜗居在小城的人们,每天晚饭后的惯常活动。一个人也好,一家人也罢,或者是约着三五个,脾气合得来的、平常耍的好的,相互吆喝着,一路出门遛弯,散散心,消消食,也是一种不需花钱的锻炼方式。小城不大,以前没有扩建时,一支烟的功夫,就可以转大半个城。“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