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轶事]双“城”记

2154

奇事
  
  民国时期,福建福州有个万源钱庄,老板叫李锦行,三四十岁,肥胖精明,一副标准的商人模样。这天,李锦行收到一封信,信里写了一件怪事。
  
  寄信的人叫赵有福,家住山西太原。信里写道:前些天,他的儿子赵小城一早醒来后,就大哭大闹,说这不是自己家,不认识他,吵着要找自己的爹。请了医生来看,都说孩子脉象平和,身体无碍,也不似疯癫之症。一番询问后,孩子才断断续续地说自己的名字叫李栋城,爹叫李锦行,家在福州,是开钱庄的。孩子还说他前一天生病了,服药后就在自己房中睡下,没承想,醒来后却到了这不认识的地方。
  
  赵有福还在信中写道:他虽然觉得这件事匪夷所思,但孩子说得有鼻子有眼,而听孩子说话,确实夹杂着一些方言,似乎是福建那儿的话。此后,他便托了朋友打听,得知福州还真有个万源钱庄,老板李锦行确实有个独子叫李栋城。只不过五年前,李栋城就因病过世了,死时才六岁,恰好和现在的赵小城同龄。
  
  这种转世还魂的故事,赵有福听老人讲过,可没想到竟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他左思右想也没个主意,最后还是决定给李锦行写了这封信,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想问问李锦行的意见。
  
  李锦行看完信,一开始认为是无稽之谈,打算不予理睬,但细想又觉得这里面可能另有门道,便派管家去当地一能人——徐准那儿递上拜帖,想向他讨教一二。
  
  第二天上午,李锦行来到徐准住处。见面落座,客套几句后,李锦行说明来意,然后把赵有福的那封信递给了徐准。只见徐准一遍一遍地看着信,慢慢露出了笑意:“有意思,有意思。”
  
  李锦行不解地追问道:“您看这真是我儿子转世去了赵家吗?”
  
  徐准不紧不慢地说:“先不急着下结论。现在,对方那边的说法我知道了,但您这边的情况我还需要多了解一些。据我所知尊夫人在生下令郎不久后便去世了,而在令郎去世后,您就一直独身一人,请问您还有其他亲人吗?”
  
  李锦行说:“我还有个弟弟叫李盛行,从小就不服管教,家父生前一怒之下和他断绝了关系,而且立下遗嘱,这份家业将来不可以由他或他的子孙后代继承。当时他还趾高气昂地说他会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会要我爹一分钱。后来,他就离开了福州,有十多年没有联系了,听人说他已经病死了。”
  
  徐准“哦”了一声,沉思了一会儿,说:“想弄清事情的真相,我还要再安排一下,也请您配合我演一出戏……”然后就在李锦行耳边低声说出了他的计划。
  
  来。访
  
  再说山西太原,赵有福这天正在家中坐着,忽听有人敲门,原来是福州的李锦行派人来送信了。送信人说:“请您看过后,马上写个回信,我好带回福州。”
  
  赵有福打开信一看,内容大体是:李家也很想知道这件奇事是怎么回事,邀请赵家父子来福州会面。需要赵有福回信写明,是李家随后派人来接,他和来人一起走;还是他自己去福州,路费由李家负担。赵有福想了想,提笔写了个简短的回信:“李先生,登门打扰,非常抱歉。麻烦请派人来接,我们和来接的人一起走。赵有福。”接过信后,送信人就急匆匆地走了。
  
  又过了两天,福州李家派的人来了,对方买了火车票、雇了马车,把赵有福和孩子一路接到了李府。说来也怪,到了李府门口,孩子下了马车,飞快地跑进大门,然后径直跑向李锦行的书房。
  
  这时,李锦行已把徐准请到府上,俩人正在书房里喝茶闲聊。李锦行就看见跑进来一个陌生的小孩,见面就往他怀里扑,还一边喊着:“爹,我回来了。”
  
  李锦行惊得目瞪口呆,要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但是徐准仿佛一点也不惊讶,还在旁边说着:“回来就好。”
  
  李锦行抬头看了看徐准,按照徐准交代的话说:“栋城,坐了一路火车,看你这一身汗,快回屋换身干净衣服吧。”孩子说了声“好呀”,就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
  
  李锦行和徐准随后也跟了出去,只见孩子一溜烟地跑进里面的跨院,钻进了一間厢房。李锦行诧异地回头对徐准说:“这、这的确是栋城的房间。”
  
  徐准用手轻轻地拍了拍李锦行的肩膀说:“这孩子能从这三进院落的十五间房里找到少爷的房间,很不简单呀!”
  
  李锦行已经有些不知所措了,他稳了稳心神对管家说:“时候不早了,准备午饭吧。”
  
  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饭菜已经摆上桌了,李锦行招呼众人分宾主落座。只见孩子对着面前的一盘荔枝肉,大快朵颐起来。李锦行在一旁看着,想到儿子栋城还在世时的情景,眼眶不禁有些泛红。这一切当然都被徐准看在眼里,他随口岔开了话题,和赵有福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徐准好像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对李锦行说:“李老板,听说您要把后面那个院子办成学堂?您一心支持教育真是令人敬佩。”李锦行笑着摆摆手说:“哪里哪里,尽一点微薄之力而已。”
  
  徐准接着说:“您过谦了,可不可以让我们去后院看看?”李锦行说:“后院里原有的西厢房已经拆了,准备盖幢二层楼房,现在拆得乱七八糟的。”
  
  徐准转身对赵有福说:“赵先生是不是也一起去看看?”赵有福便随声附和说:“李老板尊师重教令人钦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兄。弟
  
  众人来到后院,放眼望去房屋倒塌,废墟遍地,园中一棵大槐树也被放倒了,准备移种到院墙边。
  
  赵有福四下看看不禁皱了皱眉头,徐准却好像兴致很高的样子,不停地指指点点,问这问那。又过了一会儿,他朝着李锦行使了一个眼色,李锦行心领神会。
  
  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手牵手跑进了后院,身后是管家牵着李栋城。小男孩一进后院,看见满目疮痍的情景,不禁问了句:“咦?刮台风了吗?”一旁的小女孩看了看倒在园中的那棵大槐树,伤心地说:“唉,我家的石榴树就是这么被台风刮倒的。”最后,李栋城走进院子,看到满院房屋倒塌一片的景象,脱口而出道:“啊!又地震了!”
  
  这时,徐准转过头笑着对赵有福说:“小孩作出的反应是根据自己经历的事情,就比如有的孩子在雨后看见彩虹,每次雨过天晴就会到处张望,希望能看到彩虹,而没有见过彩虹的孩子就没有这个举动。”赵有福愣了愣说:“你究竟想说什么?”
  
  徐准微微一笑说:“这两个小孩是在福州本地长大的,他们看到院子里房屋倒塌,马上就会说是台风来了。而跟你一起来的这个孩子第一反应却是说地震了,如果他真的是李家少爷还魂转世的话,那应该和这几个当地小孩一样说这是刮台风才对。因为李家少爷在世的时候,福州至少经历过三次大的台风,而这个孩子应该是经历过地震才对。我只是想证明,你们的计划并不是天衣无缝的。”
  
  赵有福涨红了脸说:“徐先生,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正在这时后院外有人敲门,管家过去打开门,一下子愣住了:门外李家的佣人带来了一大一小两个人,这大人长得和李锦行十分相似,而那个孩子也是五六岁的年纪。
  
  李锦行一见门外的大人,便脱口而出道:“盛行!”而那个孩子则是哭着跑向了赵有福,嘴里喊着:“爹,你总算接我来了!”
  
  此时,赵有福愣愣地没有回应孩子,却对着李盛行问道:“你、你怎么来了?”李盛行也愣住了,支支吾吾地说:“是你写纸条让我来的呀,这是你的字迹没错啊!”
  
  赵有福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写着:“和来接的人一起走。趙有福。”想到这是自己写给李家送信人的回信,赵有福立刻看向了徐准。
  
  “这是我使的一个小计策,二位请见谅。”徐准说道,“我并不相信投胎转世之说,所以对信中所写之事,我的判断是赵先生在说谎。但赵先生又敢于带着孩子来李家,那合理的推断就是,这个孩子是在和李家相同或极其相似的环境中长大的,并且有一位跟李老板‘一样’的父亲。”
  
  徐准继续解释道:他有位好友是民俗专家,在看过李家大院后,就表示河北有一处地名叫福州埠,是明朝末年福建人在当地的聚集地,那里的建筑风格、民风民俗和口音也都保留着福建特色,而且那人曾经在福州埠见过和李家大宅极其相似的宅子。
  
  徐准走到李锦行身边说道:“我听说李老板有一个分别多年的弟弟,便推测这件事很有可能跟这位弟弟有关;当得知两人还是孪生兄弟后,更加确信了几分。”
  
  听到这里,赵有福和李盛行已经是垂头丧气了。
  
  赵有福低头叹了口气说:“徐先生说得没错。早些年,盛行兄思念家乡,就在河北当地买了和他家祖宅格局一样的老宅居住。我俩是多年的好友,都是独身带着个儿子,孩子的年龄也差不多。一次喝酒时,盛行兄说他大哥的独子夭折了,他有儿子却不能继承家里的祖业。我想起他们是孪生兄弟,又住在几乎一样的宅子里,于是便提出了这个计划:让盛行兄把他儿子的名字也改为李栋城,等孩子长到六岁时,就悄悄地和我的孩子互换,由我出面把盛行兄的儿子带来福州,希望李锦行可以相信转世还魂的说法并认下这孩子,待日后分得家产,盛行兄也许诺有我一份。”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传闻逸事]戏语破天机
    乾隆年间的一天夜里,山东泰安的胡知府收到了一封密信。这信是他的顶头上司王巡抚差人星夜送来的。待他读完之后,不由吓出一身冷汗。原来,乾隆皇帝要东巡祭祀泰山,王
  • [传闻逸事]鸽哨传奇
    奇人嘉庆年间,京城有个叫福铎的八旗子弟,为了玩鸽子,几乎散尽家财。不过,他也玩出了水平,尤其在鸽哨方面,造诣无人能及。前些日子,福铎费了好大的劲,买到了一对
  • [传闻逸事]明争暗斗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一直没有册立皇后。为了争夺后宫尊位,司马炎的妃子们老是在明争暗斗。皇帝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时时在留心观察,看谁适合当皇后。终于有一天
  • [幽默故事]谁是老公的情人
    马丽最近心情很不爽,因为她听说老公找了情人。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但那女的究竟是谁,谁也没说清。马丽就把传闻中的三个女人请到家里搓麻将。这天晚上,三个女人如约
  • 小鬼阿獠
    (一)十五年前的冬季,我去九江的姑婆家做客,姑婆住在西苑。那时西苑还是一片老房子,巷陌深深,地上铺着石板,斜挑檐的人家门楣上,经常可以看到古旧的铜镜。我姑婆
  • [传闻轶事]吃馒头
    初招伙计安宜城内有个富商,人称李大东家。他名下有两大产业,其分号遍布全城,一是当铺,二是粮庄。李大东家手腕毒辣铁石心肠,在当铺经营上是锱铢必较,落井下石;在
  • 人物开头与结尾的方法
    一、形象刻画法:1.回忆式开头:《有这样一位好班长》的开头:她叫王静虹,是我读时的班长,尽管我们分别一看多了,但班长的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2。外貌
  • [传闻轶事]鹌鹑计
    顺治年间,有个叫李若琳的官员,因结党营私被革职,回了老家。没了京城的庇护,李若琳终日胆战心惊,他怕的是什么呢?原来当年,朝廷颁布《剃发诏令》,引发了汉人的激
  • [传闻轶事]斗锅伙
    讨份子旧天津那会儿,有一种人惹不起,那就是锅伙。锅伙是嘛?就是丐帮,头儿叫团头,谁要是惹了他,准叫你吃不了兜着走!天津南市属三不管地区,有三条街是团头陈三爷
  • [传闻逸事]豆腐宴
    有个叫黄高的佃户,租种了本村杨员外家几亩薄田,农闲时就做豆腐卖。他无论种地还是做豆腐都有一套,被大家称为“小能人”。这名号传到杨员外耳朵里,惹得他不太开心,
  • 魔法丽碧豆
    尉迟心如从传媒大学表演系毕业后,进了一家知名的影视公司。然而三年下来,出演的角色除了丫鬟甲,就是妓女乙。照理说,自己面容姣好,身量苗条,怎么就不可以演女一号呢,哪怕是女二号也可以啊?一想到这里,尉迟心如就忍不住满腔的郁闷。如果再没有好的角色,恐怕演艺梦就要
  • 娘的白发
    岁月无情,不知不觉娘老了,满头的黑发悄悄变白,像一团白云盘上头顶。我知道,娘的缕缕白发是不尽的操劳染白的。我从偏僻的小山村,一步步走进省城。离老家越远,思念愈重;离故乡越久,眷恋愈深。以致在看见满头银发的老人,油然产生一种亲近的情感。我对娘早年的事情
  • 梦是蝴蝶的翅膀
    她是一位90后女孩,父亲的早逝,让她没有条件做骄奢的小公主。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初中毕业后,她背起行囊,到城里打工。那时她不满18岁,没技术没文凭,只能在一家路边小吃摊做服务员。摊点不远处,是一家艺术学校,每天清晨,都有背着画板的学生,踩着和煦的阳光,一脸
  • 风水宝地
    唐河岸边的锅滩镇,平畴百里,地肥水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饶之地。大凡富裕之地,最易招徕各方艺人,来此卖艺卖药卖技术,各显神通,挣些钱物。这一天,就有一个卖药的老者,飘然来到了锅滩镇。老者姓吴,眉须皆白,一副仙风道骨模样。来到镇中心繁华处,竖起一面三角小旗,
  • 你的依赖,我的幸福
    一他打来电话,非常有兴致地说,自己夹在旧书里的一张旧粮票有人要收,问我卖不卖。我的心里一热,上网去查,然后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低于五百元就不要卖,那个虽然价钱不高,但是行情看起来不错。便听到他在电话那边对着买家说,不卖,闺女说了,这个价格肯定会涨。我便
  • 猴子爬树
    从前,在动物王国里,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当时的猴子家族却不像现在这样爬树的本领高超。一天,小猴灵灵见小猫贝贝上树轻松自如,心里不禁羡慕不已,连忙跑过去央求贝贝:“贝贝,我想学爬树,你能教教我吗?”贝贝爽快地答应了。“要学会爬树,先要锻炼四肢的肌
  • 潜入光阴的河流为你找寻尊严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一共六年,我与母亲住了六年地下室。1考初中时我舍近求远到县城里的一所学校求学,为的是能让母亲离开村子,离开那个让她压抑屈辱、没有尊严的环境。做出这个决定,母亲也下了很大决心,她不识字,除了在土里刨食她什么也不会,但她毅然带我离开了村子。
  • 热气球
    有一个人用热气球旅行,迷路了。他把高度降低,看见地上有一个人,然后他问那个人:“劳驾,您能帮我吗?我曾答应一个朋友,在一个小时前相会。但是现在我不知道我在哪儿?”地上的那个人说道:“你在一个离地约10米高的热气球上。你目前位于北纬40°—41°,西经
  • 大海就在远方
    有一颗在森林里生长的小石子,不仅形状奇特,同时还拥有绚丽的颜色,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周身布满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棱角,每当太阳初升,就会在它的身上反射出美丽的光芒来。所以,从它来到这个世上的那一刻起,所有的快乐都围绕着它。可是慢慢地,这颗小石子已不再满足只呆在
  • 东北豹食子复仇记
    我的故乡南翁口子屯位于大兴安岭的伊勒呼里山中,周围是无边的茫茫林海,鸟兽众多。1985年,我初中毕业,经不住同村李西省的威逼利诱,加入了他的团伙,专门盗猎野兽。他告诉我这是一本万利的好营生,我们只管捉,有人负责销售。当年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还不过硬,李西省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