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轶事]双“城”记

2148

奇事
  
  民国时期,福建福州有个万源钱庄,老板叫李锦行,三四十岁,肥胖精明,一副标准的商人模样。这天,李锦行收到一封信,信里写了一件怪事。
  
  寄信的人叫赵有福,家住山西太原。信里写道:前些天,他的儿子赵小城一早醒来后,就大哭大闹,说这不是自己家,不认识他,吵着要找自己的爹。请了医生来看,都说孩子脉象平和,身体无碍,也不似疯癫之症。一番询问后,孩子才断断续续地说自己的名字叫李栋城,爹叫李锦行,家在福州,是开钱庄的。孩子还说他前一天生病了,服药后就在自己房中睡下,没承想,醒来后却到了这不认识的地方。
  
  赵有福还在信中写道:他虽然觉得这件事匪夷所思,但孩子说得有鼻子有眼,而听孩子说话,确实夹杂着一些方言,似乎是福建那儿的话。此后,他便托了朋友打听,得知福州还真有个万源钱庄,老板李锦行确实有个独子叫李栋城。只不过五年前,李栋城就因病过世了,死时才六岁,恰好和现在的赵小城同龄。
  
  这种转世还魂的故事,赵有福听老人讲过,可没想到竟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他左思右想也没个主意,最后还是决定给李锦行写了这封信,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想问问李锦行的意见。
  
  李锦行看完信,一开始认为是无稽之谈,打算不予理睬,但细想又觉得这里面可能另有门道,便派管家去当地一能人——徐准那儿递上拜帖,想向他讨教一二。
  
  第二天上午,李锦行来到徐准住处。见面落座,客套几句后,李锦行说明来意,然后把赵有福的那封信递给了徐准。只见徐准一遍一遍地看着信,慢慢露出了笑意:“有意思,有意思。”
  
  李锦行不解地追问道:“您看这真是我儿子转世去了赵家吗?”
  
  徐准不紧不慢地说:“先不急着下结论。现在,对方那边的说法我知道了,但您这边的情况我还需要多了解一些。据我所知尊夫人在生下令郎不久后便去世了,而在令郎去世后,您就一直独身一人,请问您还有其他亲人吗?”
  
  李锦行说:“我还有个弟弟叫李盛行,从小就不服管教,家父生前一怒之下和他断绝了关系,而且立下遗嘱,这份家业将来不可以由他或他的子孙后代继承。当时他还趾高气昂地说他会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会要我爹一分钱。后来,他就离开了福州,有十多年没有联系了,听人说他已经病死了。”
  
  徐准“哦”了一声,沉思了一会儿,说:“想弄清事情的真相,我还要再安排一下,也请您配合我演一出戏……”然后就在李锦行耳边低声说出了他的计划。
  
  来。访
  
  再说山西太原,赵有福这天正在家中坐着,忽听有人敲门,原来是福州的李锦行派人来送信了。送信人说:“请您看过后,马上写个回信,我好带回福州。”
  
  赵有福打开信一看,内容大体是:李家也很想知道这件奇事是怎么回事,邀请赵家父子来福州会面。需要赵有福回信写明,是李家随后派人来接,他和来人一起走;还是他自己去福州,路费由李家负担。赵有福想了想,提笔写了个简短的回信:“李先生,登门打扰,非常抱歉。麻烦请派人来接,我们和来接的人一起走。赵有福。”接过信后,送信人就急匆匆地走了。
  
  又过了两天,福州李家派的人来了,对方买了火车票、雇了马车,把赵有福和孩子一路接到了李府。说来也怪,到了李府门口,孩子下了马车,飞快地跑进大门,然后径直跑向李锦行的书房。
  
  这时,李锦行已把徐准请到府上,俩人正在书房里喝茶闲聊。李锦行就看见跑进来一个陌生的小孩,见面就往他怀里扑,还一边喊着:“爹,我回来了。”
  
  李锦行惊得目瞪口呆,要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但是徐准仿佛一点也不惊讶,还在旁边说着:“回来就好。”
  
  李锦行抬头看了看徐准,按照徐准交代的话说:“栋城,坐了一路火车,看你这一身汗,快回屋换身干净衣服吧。”孩子说了声“好呀”,就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
  
  李锦行和徐准随后也跟了出去,只见孩子一溜烟地跑进里面的跨院,钻进了一間厢房。李锦行诧异地回头对徐准说:“这、这的确是栋城的房间。”
  
  徐准用手轻轻地拍了拍李锦行的肩膀说:“这孩子能从这三进院落的十五间房里找到少爷的房间,很不简单呀!”
  
  李锦行已经有些不知所措了,他稳了稳心神对管家说:“时候不早了,准备午饭吧。”
  
  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饭菜已经摆上桌了,李锦行招呼众人分宾主落座。只见孩子对着面前的一盘荔枝肉,大快朵颐起来。李锦行在一旁看着,想到儿子栋城还在世时的情景,眼眶不禁有些泛红。这一切当然都被徐准看在眼里,他随口岔开了话题,和赵有福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徐准好像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对李锦行说:“李老板,听说您要把后面那个院子办成学堂?您一心支持教育真是令人敬佩。”李锦行笑着摆摆手说:“哪里哪里,尽一点微薄之力而已。”
  
  徐准接着说:“您过谦了,可不可以让我们去后院看看?”李锦行说:“后院里原有的西厢房已经拆了,准备盖幢二层楼房,现在拆得乱七八糟的。”
  
  徐准转身对赵有福说:“赵先生是不是也一起去看看?”赵有福便随声附和说:“李老板尊师重教令人钦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兄。弟
  
  众人来到后院,放眼望去房屋倒塌,废墟遍地,园中一棵大槐树也被放倒了,准备移种到院墙边。
  
  赵有福四下看看不禁皱了皱眉头,徐准却好像兴致很高的样子,不停地指指点点,问这问那。又过了一会儿,他朝着李锦行使了一个眼色,李锦行心领神会。
  
  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手牵手跑进了后院,身后是管家牵着李栋城。小男孩一进后院,看见满目疮痍的情景,不禁问了句:“咦?刮台风了吗?”一旁的小女孩看了看倒在园中的那棵大槐树,伤心地说:“唉,我家的石榴树就是这么被台风刮倒的。”最后,李栋城走进院子,看到满院房屋倒塌一片的景象,脱口而出道:“啊!又地震了!”
  
  这时,徐准转过头笑着对赵有福说:“小孩作出的反应是根据自己经历的事情,就比如有的孩子在雨后看见彩虹,每次雨过天晴就会到处张望,希望能看到彩虹,而没有见过彩虹的孩子就没有这个举动。”赵有福愣了愣说:“你究竟想说什么?”
  
  徐准微微一笑说:“这两个小孩是在福州本地长大的,他们看到院子里房屋倒塌,马上就会说是台风来了。而跟你一起来的这个孩子第一反应却是说地震了,如果他真的是李家少爷还魂转世的话,那应该和这几个当地小孩一样说这是刮台风才对。因为李家少爷在世的时候,福州至少经历过三次大的台风,而这个孩子应该是经历过地震才对。我只是想证明,你们的计划并不是天衣无缝的。”
  
  赵有福涨红了脸说:“徐先生,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正在这时后院外有人敲门,管家过去打开门,一下子愣住了:门外李家的佣人带来了一大一小两个人,这大人长得和李锦行十分相似,而那个孩子也是五六岁的年纪。
  
  李锦行一见门外的大人,便脱口而出道:“盛行!”而那个孩子则是哭着跑向了赵有福,嘴里喊着:“爹,你总算接我来了!”
  
  此时,赵有福愣愣地没有回应孩子,却对着李盛行问道:“你、你怎么来了?”李盛行也愣住了,支支吾吾地说:“是你写纸条让我来的呀,这是你的字迹没错啊!”
  
  赵有福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写着:“和来接的人一起走。趙有福。”想到这是自己写给李家送信人的回信,赵有福立刻看向了徐准。
  
  “这是我使的一个小计策,二位请见谅。”徐准说道,“我并不相信投胎转世之说,所以对信中所写之事,我的判断是赵先生在说谎。但赵先生又敢于带着孩子来李家,那合理的推断就是,这个孩子是在和李家相同或极其相似的环境中长大的,并且有一位跟李老板‘一样’的父亲。”
  
  徐准继续解释道:他有位好友是民俗专家,在看过李家大院后,就表示河北有一处地名叫福州埠,是明朝末年福建人在当地的聚集地,那里的建筑风格、民风民俗和口音也都保留着福建特色,而且那人曾经在福州埠见过和李家大宅极其相似的宅子。
  
  徐准走到李锦行身边说道:“我听说李老板有一个分别多年的弟弟,便推测这件事很有可能跟这位弟弟有关;当得知两人还是孪生兄弟后,更加确信了几分。”
  
  听到这里,赵有福和李盛行已经是垂头丧气了。
  
  赵有福低头叹了口气说:“徐先生说得没错。早些年,盛行兄思念家乡,就在河北当地买了和他家祖宅格局一样的老宅居住。我俩是多年的好友,都是独身带着个儿子,孩子的年龄也差不多。一次喝酒时,盛行兄说他大哥的独子夭折了,他有儿子却不能继承家里的祖业。我想起他们是孪生兄弟,又住在几乎一样的宅子里,于是便提出了这个计划:让盛行兄把他儿子的名字也改为李栋城,等孩子长到六岁时,就悄悄地和我的孩子互换,由我出面把盛行兄的儿子带来福州,希望李锦行可以相信转世还魂的说法并认下这孩子,待日后分得家产,盛行兄也许诺有我一份。”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传闻逸事]戏语破天机
    乾隆年间的一天夜里,山东泰安的胡知府收到了一封密信。这信是他的顶头上司王巡抚差人星夜送来的。待他读完之后,不由吓出一身冷汗。原来,乾隆皇帝要东巡祭祀泰山,王
  • [传闻逸事]鸽哨传奇
    奇人嘉庆年间,京城有个叫福铎的八旗子弟,为了玩鸽子,几乎散尽家财。不过,他也玩出了水平,尤其在鸽哨方面,造诣无人能及。前些日子,福铎费了好大的劲,买到了一对
  • [传闻逸事]明争暗斗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一直没有册立皇后。为了争夺后宫尊位,司马炎的妃子们老是在明争暗斗。皇帝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时时在留心观察,看谁适合当皇后。终于有一天
  • [幽默故事]谁是老公的情人
    马丽最近心情很不爽,因为她听说老公找了情人。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但那女的究竟是谁,谁也没说清。马丽就把传闻中的三个女人请到家里搓麻将。这天晚上,三个女人如约
  • 小鬼阿獠
    (一)十五年前的冬季,我去九江的姑婆家做客,姑婆住在西苑。那时西苑还是一片老房子,巷陌深深,地上铺着石板,斜挑檐的人家门楣上,经常可以看到古旧的铜镜。我姑婆
  • [传闻轶事]吃馒头
    初招伙计安宜城内有个富商,人称李大东家。他名下有两大产业,其分号遍布全城,一是当铺,二是粮庄。李大东家手腕毒辣铁石心肠,在当铺经营上是锱铢必较,落井下石;在
  • 人物开头与结尾的方法
    一、形象刻画法:1.回忆式开头:《有这样一位好班长》的开头:她叫王静虹,是我读时的班长,尽管我们分别一看多了,但班长的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2。外貌
  • [传闻轶事]鹌鹑计
    顺治年间,有个叫李若琳的官员,因结党营私被革职,回了老家。没了京城的庇护,李若琳终日胆战心惊,他怕的是什么呢?原来当年,朝廷颁布《剃发诏令》,引发了汉人的激
  • [传闻轶事]斗锅伙
    讨份子旧天津那会儿,有一种人惹不起,那就是锅伙。锅伙是嘛?就是丐帮,头儿叫团头,谁要是惹了他,准叫你吃不了兜着走!天津南市属三不管地区,有三条街是团头陈三爷
  • [传闻逸事]豆腐宴
    有个叫黄高的佃户,租种了本村杨员外家几亩薄田,农闲时就做豆腐卖。他无论种地还是做豆腐都有一套,被大家称为“小能人”。这名号传到杨员外耳朵里,惹得他不太开心,
  • 超时空接触
    【一】棉花糖男觉得自己被甩了。这一年才过了一半,这已经是他第2次被女朋友劈腿了,加上其间穿插着收到的4次好人卡,他已经第六次为爱流眼泪了。朋友拍着肩膀安慰他说,6个月经历了6次失败的感情经历,开心点,六六大顺嘛。棉花糖男今年才刚过19岁,按理说还有大把的时
  • 母爱自我拯救:你听一岁幼童正在稚嫩呼唤
    残酷选择:准妈妈甘愿舍命生子董银娟出生于安微宣城,2006年,在深圳打拼的董银娟跟同城青年王江定下婚事,2007年,二人携手步入礼堂。结婚后,王江很疼爱妻子,不想再让她外出打工。两人经商量决定,先在宣城老家生个孩子,以让生活稳定起来。就这样,董银娟平时在家
  • 李白《折杨柳》
    作者:原文: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译文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
  • 莫扎特的成长故事
    如果说贝多芬通过不懈的奋斗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话,那么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间。莫扎特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被誉为“神童”。1773年任萨尔兹堡大主教宫
  • 有些事,错过了就很难再挽回了
    如果我不在了地球还是一样会转如果我不在了也没有人会在那个熟悉的街头等我了如果我不在了这座城市还是会按照以前的规律继续运转如果我不在了也许会给家里减轻很多的负担如果我不在了可能很快就会被人遗忘了
  • 形容女子温婉贤惠的词语
    冰肌玉骨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步步生莲花莲花:荷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蛾眉螓首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风鬟雾鬓形容女子头发美丽或头发蓬松散乱
  • 彭德怀忠臣良帅身后
    1978年12月23日,划时代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并决定第二天在北京召开彭德怀元帅的平反昭雪追悼大会。可在此之前,在北京筹备召开的追悼大会还在为找不到彭德怀的骨灰而着急……彭德怀骨灰究竟到哪里去了呢?1978年12月中旬一天上午,一架从北京飞来
  • 伤感心情日志:一个人唱伤心的歌
    为什么,不挽留我?我知道了,因为不够爱我,是么,那么我不会为你难过的。你的宽容传染给了我,让我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世间的种种离愁,不再整天抱怨我轻声的叹息着,谢谢在你的身边温暖我这颗受伤的心,心里下着雨,想起你
  •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我一直为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关于人间,等等。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一个午后,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我
  • 摘得我心中那颗璀璨的愿望之星
    人人都说:鸡的是一把糠。我不是鸡,也不属鸡,但跟鸡一样平凡,普通。我是所以我我考试取得好成绩,这样我就能回报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爸爸是一个平凡的司机,为了给我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一天有时都回不了一次家。有时候午饭都不吃就去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