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师爷的故事

4673

师爷,是对旧时官署幕友的尊称。师爷在幕府中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或起草文告,代拟奏疏;或处理案卷,裁行批复。这是个充满智慧性的群体,尤以绍兴师爷最为出名。这里带来一组绍兴师爷的智慧故事。
  
师爷的故事:巧治恶钦差
  
  清康熙年间,皇帝派某钦差来到浙江巡视,考察行政官吏。该钦差因未受到绍兴府下会稽知县的宴请送礼,回京后即以会稽知县在祭禹大典上东张西望、大有犯上之心为由,向康熙帝告了御状。康熙帝当即下旨,令绍兴府台查核此案。
  
  绍兴府台接旨后,回想当时祭禹情景,始终未见会稽知县有什么越轨行为。钦差告此恶状,其中必有蹊跷。
  
  面对此桩冤案,本来只要写一纸呈文,即可了结此事,但府台越想越感此案难办:若如实向皇上申报,那钦差知晓后必然怀恨在心,此人阴险奸诈,岂肯善罢甘休,弄得不好反而祸及自身;若顺势谎报,那属下会稽知县就得遭天大不白之冤,即便不被处死,也得罢官,于心不忍。在左右为难之际,就去求教幕下一位绍兴师爷。
  
  师爷问明情况之后,对府台说:“此事不难,鄙人心中已有一计,这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府台详问其意,师爷说:“你只需对皇上实说,钦差来到绍兴祭祀禹陵,下官也曾参加,按例站在会稽知县的前面,祭典开始后,又虔诚叩头跪拜,未能顾及身后之人是否遵守仪礼。”
  
  府台一听,顿觉这一计策妙极:既不说钦差诬告,也不说会稽知县失仪,还表现了自己敬禹之真诚,正是一石三鸟,由康熙帝自去明辨是非。于是,他按计行事。
  
  皇上见过绍兴府台奏章,案情即了然于心,随即传讯钦差问罪,说:“你告会稽知县祭禹大典中不守仪礼,可是实情?”
  
  钦差一口咬定说:“若有谎报,愿受重罪。”
  
  皇上接着又问:“祭禹之时,照大清律例,你位于府台之前,会稽知县更位于府台之后,若专心诚意参拜,怎能看到在你身后的第二个人有大不敬的行为呢?”
  
  钦差无言以对,只好从实招认,他害人不成反害己,终于被革职查办。
  
师爷的故事:智斗洋神父
  
  清末,一些洋教徒倚仗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领土上胡作非为。当时,云南发生了一起当地民众联名控告洋教徒的教案,道员耿公达在盛怒之下,把那名助纣为虐、横行霸道的洋教徒给抓了起来。
  
  耿公达想:抓了洋教徒,那洋神父肯定会出来交涉。果然不出所料,耿公达的侍从送来洋神父的信,要求保释刚刚被逮捕的洋教徒,措词傲慢而强硬,并以上告领事馆相威胁。
  
  当时在幕府中的一位绍兴师爷十分钦佩耿公达的正义气概,看过洋神父这封信后,便如此这般地献了计策。第二天,耿公达开庭,以严词训斥那洋教徒,并当着洋教徒的面,把洋神父的信撕得粉碎扔在地上,又将那洋教徒打了四十大板,下了大狱。
  
  洋神父得悉后,气得浑身发抖,亲自赶至衙门质问耿公达,要拉耿公达去领事馆对质。此时,耿公达泰然自若,坦然一笑,取出了神父的信,让神父当众出丑,并说:“昨天我所撕的是这个无赖的一张供状,他在公堂之上不但未招认罪行,反而诬陷好人,所以我把它撕碎了。”
  
  当洋神父看到自己那封信完好无损时,自知理亏,只好求情放人。耿公达却理正辞严,以洋教徒欺辱华人、作恶多端、惹是生非、挑拨离间为由,表示绝不放人。洋神父到此已无话可说,只好悻悻地拿着信回去。
  
  原来在公堂上撕碎的信是绍兴师爷假造的。绍兴师爷这一计谋,使洋神父和洋教徒中了圈套,落了个搬弄是非的罪名。
  
师爷的故事:寻找『三十六』
  
  清末民初,在上海租界的巡捕房里,有不少绍兴师爷协助办案。
  
  有一个叫周小月的绍兴人,长得身高力大,且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他是去上海租界探望姑妈的。在一次闲逛中,适逢外国水兵在光天化日之下侮辱中国妇女。周小月见义勇为,出手相助,打伤了外国水兵,被洋警察捉住,送进捕房。
  
  恰巧,值班理事的是一位姓袁的绍兴师爷。袁师爷按惯例先询问了周小月的姓名和住址,见他是绍兴昌安门外人,就暗自思忖:一个初到上海的乡下人,绝不会平白无故地殴打洋人,定是那个外国水兵酗酒行凶激起他的义愤。于是问他为何打伤洋人,周小月如实说了经过情况。
  
  袁师爷一听,果然不出所料,好在此时堂上没有中国警察,周围全是洋警察。袁师爷决心救他,便问他:“你既是绍兴人,可晓得三十六?”
  
  周小月很聪明,这“三十六”就是绍兴人常用的歇后语,即所谓“三十六策走为上策”,这分明是绍兴师爷叫他逃走的意思,他二话没说,连忙表示知道。袁师爷就让他去找“三十六”,在旁的洋警察以为这是师爷叫他去找同案人,就没有拦阻,稀里糊涂地让周小月走了。过了个把时辰,袁师爷还一本正经地责问洋警察,要他们去把周小月和“三十六”一起抓来受审,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
  
师爷的故事:按规矩坐楼梯
  
  晚清时期,绍兴有位退职的陶成龙师爷,因久居家中闲着无事,便去大上海游玩。
  
  一天,他在马路上东走西逛,不觉到了中午,就走进了一家装潢时新的面馆。陶师爷进了面馆,为图个清静,就在楼上挑了个雅座,坐了下来。当堂倌问他要吃点什么时,他说:“我要吃碗阳春面。”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放弃奢华,竞选总统的亿万富豪快乐当农民
    始料不及富豪不好当在24岁之前,戈尔曼像所有苏联人一样,有空的时候就和朋友聚在一起喝几口伏加特烈酒。可是随着苏联的解体,这种惬意的生活戛然而止了,先是他原来的公司辞退了他,接着他的妻子奥约娜也失了业。看着仅仅只有1岁大的儿子维金,戈尔曼知道自己应该担
  • 机器人也要讲道德
    根据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机器人》里有这样一个场景:2035年的一个早晨,机器人与人类一起穿梭在美国芝加哥繁忙的街道上,它们在送快递,帮主人遛狗,做搬运工,急着回家给主人拿急救药品——这并非遥不可及,日前,谷歌公司的机器人汽车项目就有可
  • 拴魂鞋谜案
    明初,雍州万历县一带有一种习俗,未满二十三岁的男子出远门时都要穿上“拴魂鞋”,据说这样出门在外就可以将自己的魂拴住,以防丢掉。这种鞋的样式和一般的鞋一样,不同的是在两只鞋的鞋面上绣有相同的不规则图形,在左右鞋的内侧面还分别绣有男子的姓名。鞋面上的图形是由要
  • 怕老婆的王二木
    在夏村,王二木怕老婆是出了名的。他老婆翠仙眼睛一瞪,王二木的骨头就发软。因此,人们在称呼他时,往往爱在前面加上“怕老婆”等字眼,比如“怕老婆的王二木”之类。其实王二木在外人面前,一招一式也像个男人样,可在翠仙面前,总是提不起气来。这事得从头说起。有一
  • 细节中的真爱
    记忆中,一个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听起来有一点伤感,也有一点苦涩。说得是一个男人与他的第一任女友之间的事情。男人那时刚刚大学毕业不久,很矜持,只会腼腆的笑。他的女友已经毕业两年了,在一起,两个人的话有时多,有时少。两个人第一次自己做饭吃,他的女友
  • 梧桐下的“戏子”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顺着弯弯曲曲的小巷涌进了整个小镇。绯红的云霞下,小镇被淡淡的炊烟簇拥着,仙境一般在阳光、炊烟调和成的朦胧的橙色中静静摇晃。此时,镇东的一座大院里传出窦娥悠悠的哭诉声。镇上的人们早已习惯了每天黄昏时分沉浸在亦欢的吟唱中。不论寒暑,亦
  • 索马里的铿锵玫瑰
    当12个荷枪实弹的索马里绑匪围住阿曼达·琳浩特时,她顿时悔之莫及。然而,一切已无法逆转。2008年8月21日,作为自由记者的阿曼达·琳浩特与男友尼格尔前往索马里,希望能在那里找到独一无二的新闻素材。在到达后的第三天,他们就遭遇了绑架。
  • 18岁的夏天
    18岁那年高考惨败,父亲看出我没希望了,让我跟着他去收购李子。8月的天气很闷热,没有一丝风。我们在邻县乡下一个凉亭里忙得不可开交,我记账算钱,父亲和卡车司机把农家挑来的李子倒入袋里。倒的过程中,他们要眼疾手快地挑拣出那些熟烂或虫蛀的李子,然后过秤。我看见父
  • 仁心锤炼
    1道光三十年腊月,大寒。桂中大瑶山余脉,东乡莫村。年逾七旬的莫衍刚送走一名患者,正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血迹斑斑的李斌急匆匆闯进来,虽是数九寒天,他却满头大汗。李斌对莫衍耳语一番,莫衍脸色骤变,与李斌三步作两步奔到大堂。大堂上,一个年约二十的汉子蜷缩
  • 离奇的葬礼
    一妻子的手机里传来抽泣声。我急忙问:出了什么事?妻子哭着说:我大伯昨晚去世了。我一下子惊呆了,眼眶里流下悲痛的泪水。妻子的大伯(其实是妻子的大姨夫,他从小就这么称呼他),姓陈,今年86岁,老伴去世多年,有一个儿子,五十多岁了,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