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从怪物到国宝
4550
就算有少数人偶尔抱怨中国政府对国宝大熊猫倾注了过多的关心,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资源。但对于政府及大众来说,衡量大熊猫的价值远不能用金钱的标尺。就像我们都知道的那样,“熊猫外交”的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格局。
然而事实上,中国人对于熊猫的喜爱并非由来已久。
晋代郭璞的《尔雅注》中说,貘“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意思是,这种动物像熊,头小,脚短,身上黑白斑驳,能吃铜铁和竹子制成的器物。传说这种怪兽跑到山下,能把城门上的钉子都吃得干干净净。
直到1862年,一位法国的传教士无意中在中国见到了大熊猫,他认为大熊猫极有可能“成为科学史上的一个有趣的物种”,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1941年,大熊猫首次作为外交礼物馈赠给友国,改变了大熊猫的命运。
仅有少数的例子证明人类曾经误食过大熊猫,它的味道据说难以下咽,但毛皮确是紧俏货。从1962年中国开始明确宣称保护大熊猫开始,到1963年成功培育出第一只圈养幼崽,再到1987年正式将熊猫捕猎入罪,依然有人铤而走险。
故意伤害大熊猫会被法律处以严厉的处罚,但是其他的动物就没有这么高强度的保护措施。
人们用残忍的方式从活熊的身上提取胆汁,野生穿山甲被大量屠杀,熊掌、娃娃鱼、老虎、驼峰等珍贵的动物性食材纷纷被端上有钱人的餐桌。
从动物保护主义的角度看来,濒危动物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但人们从来没有看到大熊猫受到同样残忍的对待。”它总是可爱地、慵懒地啃着竹子,你甚至想象不到它攻击人的样子。
《外交政策》的笔者认为,大熊猫的成功转型,得益于整个国家对它的集体感情灌输。
这种模式或许应该被应用到其他濒危的物种上去。
明星们正在提倡禁止食用鱼翅的活动,而更多的普通动物保护者则冲向玉林的狗肉节。从政府的层面来看,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立法已经上升到了新的层次,有近420种濒危保护动物被列入保护名单,禁止非法贩运捕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