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内涵笑话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工业设计交流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配音摄影达人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之旅婚纱摄影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玄学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百姓生活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手绘动漫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百姓故事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智能手机交流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热门故事

[传闻轶事]斗响

3268

发布:2021-12-04 23:49:15  来自 清风竹间行 觅知友会员

叫板
  
  明朝洪武年间,苏北古黄县有个姓向的知县,向知县的儿子不学无术,性格放诞。这天端午节,正是向公子的生日,他请来了古黄县所有的响器班,要办个大响动的生日!
  
  于是,县衙门口搭起了大戏台,这些响器班一个挨一个地敲锣打鼓、吹拉弹唱,比赛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连唱七天,谓之“斗响”,图个热闹,又摆阔扬名。头两天,戏台下人头涌动,可是眼看着人一天比一天少!向公子挺纳闷,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去看苏老八打响场去了。
  
  这苏老八住在县城南十八里的苏家寨,他本是个摇拨浪鼓、走村串乡的货郎,人很精明,终于发家致富,良田千顷。
  
  苏老八向来不事张扬,不料今年他听说向公子过生日“斗响”,不知怎的性情大变,眼看要麦收打场,他命家中佃户“打响场”,务必盖过向公子的“响”!
  
  区区一个“打响场”,还能闹出多大名堂?向公子决定亲自到现场去看看。
  
  一般的“打响场”,是给打场的骡马系上铃铛,闹出些动静。可苏家寨这麦场,不仅挖出一个巨大的坑,坑里还密密地排满了敞口大缸,足有九九八十一个,缸上铺的木板,下面也都吊了铜铃铛。
  
  那年过五旬的苏老八端坐在场边的柳树下,一身行头不伦不类,煞是古怪!只见他穿着盘领直裰男服,头上却绾着女式的、俗称为“高妆”的高椎鬏髻,手中拿着一柄多年不用的拨浪鼓。
  
  日头升高,苏老八一摇拨浪鼓,十八头骡马列队成阵,同时拉着石磙碾在场上滚动起来,响声震耳,气势恢宏,而木板下的大缸又把这响声传向四面八方,震撼人心!
  
  一场麦子打完,壮汉们挑出麦秸,扫起打好的麦粒,最后揭开木板,只见板下的敞囗缸中还堆了厚厚一层麦粒,都是通过缸上的小板口流下来的。围观的人们手持口袋,一拥而上,争抢缸中的麦粒,这叫拾余粮。
  
  苏老八这“打响场”,岂不是在同自己叫板?堂堂知县公子岂能让一个土老财扫了脸面?向公子咽不下这口气,回来后思之再三,想了一个高招。
  
  向公子命人在戏台下摆开三九二十七口缩口大瓮缸,往缸里各丢一颗大珍珠,让人们争抢,谁把珍珠抢到手就归谁!
  
  这下衙门口又变得热闹起来了。瓮缸口小腹大,只能容两个人把脑袋探进去,而缸内壁和珍珠又都抹了油,滑溜溜的很难抓,同时探进去的两颗头颅“砰”的一声撞在一起,而在争抢时,头与头又不免“咚咚咚”地连连撞击……
  
  戏台上手摇折扇的向公子望着台下头破血流的人们,耳听一连片的撞頭声,哈哈大笑,此乃“磕响头”也,可比打响场有意思多了!
  
  较量
  
  转眼到了盛夏,向公子又听闻苏老八要闹个响,叫“擀响面”,急忙又骑马坐轿赶了过去。
  
  地点仍在那个打麦场上,一溜摆开四九三十六张长木案板,案板旁各支一口烧柴的土灶锅,每个案板上有一块揉和好了的面团,案板前都站立着一个手执擀面杖的女子,每个女子的脖颈和手腕上,都还系着一串串核桃大的小铃铛!
  
  柳树下的苏老八依旧是那身怪模怪样的打扮,只听他手中的拨浪鼓“咚咚咚”地一响,案板前的女人们便擀起面皮来,同时身上的铃铛也“叮叮咚咚”地响起来。切面皮的时候,刀落案板的声音与铃铛声交织,煞是动听。
  
  不一时,面条落锅煮熟,这些女子便用大碗盛了,给围坐在锅灶边的一家老小食用。结束以后,苏老八另给了她们每人一袋子面,算作犒劳。
  
  向公子看得呆了:这擀响面有声有色,别有一番风情韵致,堪称风流之“响”,亏苏老八这老东西想得出来!本公子岂能输于他?且看本公子的手段!
  
  回到县城后,向公子一口气把县城九家妓院全包了夜。
  
  傍晚时分,由奴仆挑着灯笼在前面引路,向公子先来到一家妓院,只见各房间浓妆艳抹的妓女大开房门,迎上来向他行万福之礼,低头弯腰之际,恰露出香肩和洁白如玉的脊背,向公子轻薄地“嘻嘻”一笑,在其肩背上“啪啪啪”连拍几下巴掌,转身就走,去往另一个房间;拍完这个妓院所有妓女的香肩,然后赶场似的赶赴下一个妓院。如此一来,“啪啪”之声一夜不绝,直到天亮……
  
  向公子美其名曰“拍响瓜”,岂不比苏老八的“擀响面”更响更风流!
  
  一时间,向公子和苏老八“斗响”之事传遍古黄及周边各县,成为奇闻,人们拭目以待,要看两人接下来各出什么“响”招!
  
  天气转凉,秋天到了。这回又是苏老八先出招,叫“穿响鞋”。
  
  古黄有片水洼地,叫小神湖,湖上有座长十里的木架桥,人谓十里桥。中秋节这天,苏老八领着家中一群人拉着十几辆马车,敲锣打鼓地来到十里桥北端,在桥头摆上几百双“毛窝子”。这毛窝子是一种用芦花编结而成的高跟木底草鞋,虽然模样粗蠢,却隔湿保暖,是乡村百姓最好的过冬鞋。
  
  见人们招徕得差不多了,苏老八的管家代主人发了话:无论何人,只要光着脚穿着毛窝子,能从十里桥桥北走到桥南,然后再折回来,就可到马车前领上一套簇新的棉衣。
  
  眼看冬天就要到了,棉衣正是急需之物,当下,大家争抢着穿上毛窝子,闹哄哄地要过桥。苏老八摆摆手制止了哄闹,要求人们排成三人一行的队列,组成几个方阵,集体过桥。队伍组织好以后,苏老八手中的拨浪鼓一响,人们便喊着号子走上了桥。
  
  顿时,几百双毛窝子的木底板踏在木桥上,“嗒嗒嗒嗒”地齐声响,桥颤水抖,声撼大地,分明是上万铁蹄精骑过冰河!
  
  不过,毛窝子鞋窠内极其粗糙,细皮嫩肉的脚底板受不了,还真的有不少人过不了十里桥,两脚磨出了血泡,叫苦连天,只好中途退了回来。望着这些人的狼狈样,苏老八“呵呵”冷笑,拨浪鼓摇得更响!
  
  再说向公子听闻此事,自然又要应战,可这回任凭他苦思冥想,却想不出妙策,竟急出了病。向知县急儿子之所急,揪断几根胡须之后,终于想到了一个高招:将几十个到皇城“上访”的“刁民”全部带到大堂,命衙役给他们穿上烙红的三叶铁鞋。
  
  铁鞋一上脚,皮焦肉烂,直冒青烟,“刁民”无不疼得大声惨叫!卧床于屏风后的向公子探出头来,目睹此景此情,又惊又喜,跳下床来拍掌大笑:“哈哈哈,这才是真正的穿响鞋,比什么毛窝子厉害多了!”他的一身病全好了!
  
  昭雪
  
  虽说儿子的病终于治好了,但向知县不愿意让儿子继续“斗响”了,怪只怪那个荒唐胡闹的苏老八!向知县连夜写了一道能最快上达天听的紧急密折,奏报苏老八密谋造反,揭指苏老八打响场是聚众滋事,擀响面是训练娘子军,穿响鞋则是排兵布阵!
  
  果然,朱元璋接到向知县的密折,下旨命向知县将苏老八捉拿归案,秋后问斩!向知县大喜,立即照办,又掐指一算,半个月后是冬至,就定于此日将苏老八开刀问斩。
  
  冬至这天,向知县坐着八抬大轿来到刑场,亲自坐镇。向公子也骑着马跟在后面,开心得不得了:你苏老八胆敢同本公子斗响,岂能有好下场?
  
  刑场上人山人海。第一声送信炮响,众百姓追着槛车,哭着为苏老八送行。向知縣大为诧异:没想到苏老八这么一个败家土老财竟如此得人心!
  
  第二声追魂炮响,苏老八双眼紧闭,一仰脖子喝干了长别酒。就在这时,只听刑场外一声大叫:“刀下留人,圣旨到!”就见一队骑着骏马的锦衣卫闯进刑场正中。
  
  向知县大惊,不敢怠慢,急忙摆香案跪接圣旨。为首的锦衣卫校尉高声念起圣旨,命当场赦免苏老八,向知县父子代之斩首,其罪名有二:一是贪污朝廷发给百姓的赈灾钱粮;二是对上访百姓滥施酷刑!
  
  向知县一下子瘫倒在地,而苏老八热泪直流,喃喃道:“当今皇上果然是圣明天子,小老儿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朱元璋越想越不对头:自古以来造反的都是穷苦老百姓,苏老八一个良田千顷的财主造哪门子反?
  
  朱元璋也是贫苦农家出身,他把那道密折看了又看,终于看出了门道:这苏老八打响场让人拾余粮、擀响面让人吃饱肚子又得面、穿响鞋让人得棉衣备寒,分明都是在赈济灾民啊!只有无粮的穷人才去拾余粮,忍心让妻女抛头露面擀响面;同样也只有常年赤脚蹭满老茧的穷人,才能光脚穿着毛窝子走上二十里路!加之今年接地方奏报,苏北各县闹春旱,朝廷特地拨银调粮赈济灾民,莫非这古黄知县贪污了银粮,又不准百姓上访?不然,苏老八一个土财主也不会变着花样赈灾了!还有,苏老八手持拨浪鼓,头束“高妆”,岂不是“击鼓告状”的谐音?
  
  朱元璋心里有了数,立即命人去古黄秘密调查,很快把向知县的贪污罪行连同苏老八斗响的真相弄了个水落石出。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传闻逸事]戏语破天机
    乾隆年间的一天夜里,山东泰安的胡知府收到了一封密信。这信是他的顶头上司王巡抚差人星夜送来的。待他读完之后,不由吓出一身冷汗。原来,乾隆皇帝要东巡祭祀泰山,王
  • [传闻逸事]鸽哨传奇
    奇人嘉庆年间,京城有个叫福铎的八旗子弟,为了玩鸽子,几乎散尽家财。不过,他也玩出了水平,尤其在鸽哨方面,造诣无人能及。前些日子,福铎费了好大的劲,买到了一对
  • [传闻逸事]明争暗斗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一直没有册立皇后。为了争夺后宫尊位,司马炎的妃子们老是在明争暗斗。皇帝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时时在留心观察,看谁适合当皇后。终于有一天
  • [幽默故事]谁是老公的情人
    马丽最近心情很不爽,因为她听说老公找了情人。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但那女的究竟是谁,谁也没说清。马丽就把传闻中的三个女人请到家里搓麻将。这天晚上,三个女人如约
  • 小鬼阿獠
    (一)十五年前的冬季,我去九江的姑婆家做客,姑婆住在西苑。那时西苑还是一片老房子,巷陌深深,地上铺着石板,斜挑檐的人家门楣上,经常可以看到古旧的铜镜。我姑婆
  • [传闻轶事]吃馒头
    初招伙计安宜城内有个富商,人称李大东家。他名下有两大产业,其分号遍布全城,一是当铺,二是粮庄。李大东家手腕毒辣铁石心肠,在当铺经营上是锱铢必较,落井下石;在
  • 人物开头与结尾的方法
    一、形象刻画法:1.回忆式开头:《有这样一位好班长》的开头:她叫王静虹,是我读时的班长,尽管我们分别一看多了,但班长的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2。外貌
  • [传闻轶事]鹌鹑计
    顺治年间,有个叫李若琳的官员,因结党营私被革职,回了老家。没了京城的庇护,李若琳终日胆战心惊,他怕的是什么呢?原来当年,朝廷颁布《剃发诏令》,引发了汉人的激
  • [传闻轶事]斗锅伙
    讨份子旧天津那会儿,有一种人惹不起,那就是锅伙。锅伙是嘛?就是丐帮,头儿叫团头,谁要是惹了他,准叫你吃不了兜着走!天津南市属三不管地区,有三条街是团头陈三爷
  • [传闻逸事]豆腐宴
    有个叫黄高的佃户,租种了本村杨员外家几亩薄田,农闲时就做豆腐卖。他无论种地还是做豆腐都有一套,被大家称为“小能人”。这名号传到杨员外耳朵里,惹得他不太开心,
  • 盈一份心的感知,唯美自己
    将融入一朵莲中。静谧在尘世的一角,盈满怀清逸,婉约一池碧水,不与姹紫嫣红争艳,不与红尘烟雨有染,默默开放,守一席清欢。情怀一份素心淡雅,随流年唯美。根系温润,将放任与一叶青绿中尽情铺展,轻拾的感知,于一蕊花香中吐尽满腹心事。心无杂尘,静默一份洒脱,开一
  • 被上帝照顾的老人
    有一个老人以低价买下一块长满野草无人问津的荒地。老人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工作:除草、松土、下种、浇水、施肥、捕虫.每天都忙到太阳下山后才收工回家,真正是门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老人辛辛苦苦地工作半年后,这片原是无人要的荒地已经长满了鲜艳夺目的花树了。这片艳丽的
  • 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
    有一话说的好:“人之所以会,是因为他在爱之中.”生活中爱无处不在,感动也无处不在.就有这样一个感动了我——有一个因为早逝,与他唯一的亲人妹妹相依为命.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身上.妹妹染上重病
  • 名字开头的成语精选
    名标青史(míngbiāoqīngshǐ)标:写明;青史: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不符实(míngbùfúshí)名声与实际不符名不副实(míngbùfùshí)名:
  • 悲伤情感日志:绿色光,成就幻想,注定感伤
    没有你的时光,牵挂的心注定让人觉得不平静。远方的你是否和我有着一样的思绪?想不顾一切的去找你,去找寻你给我点滴瞬间的记忆,可是你却要我残忍的把你忘记。一颗心为你绽放开,又慢慢败碎,逝去的是否永不回?幻想着和你在一起,一起数天上繁星,看如火的烟花,然后听你诉
  • 经典地摊卖鞋叫卖顺口溜
    你买的买,捎的捎,百货商店不经销,不讲价不还价,讲价还价欺骗大。我们厂家有交代,少了几元不能买,卖价是几块,我们才卖几元钱,这个价格不会高,今天是厂家在直销,没赚大家一分钱,只为厂家做宣传。你买回家中用十年,难道还不值这几元钱。十年八年用不坏,还可以传给下
  •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注释赏析
    《僖宗广明元年》年代:唐作者: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作品赏析【注释】: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
  • 张馨予李晨恋情回顾李晨是垫脚石
    所谓天长地久,不过是你骗骗我,我骗骗你,石头也有烂的时候。李晨、张馨予一年“石头之恋”以两人互相取消关注告终,有传此次分手是因为张馨予劈腿霍建华,霍建华经纪人率先否认,张馨予昨天也发正式声明宣布分手,李晨则现身首都机场,面对记者的穷追猛问,李晨只回答:“谢
  • 雪,婉约了一季的白
    江雪,予我最喜欢的一抹素雅,照看着季节的容颜。水天一色的简洁,一个多么简单的世界,所谓简约如是。而且,耳际风声轻柔,仿佛只有梦幻里可以听到。今天的的雪朵,与往昔一样,婉约如一瓣梨花静静的飘来,让人无意中想到了工笔白描。伫立于此,久矣,酒壶已经空了,不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