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通州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房山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虹口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北辰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武昌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鬼步舞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江夏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高淳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女神集中营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热门故事

一样的阳光

2657

羑河纪实之一0六

一样的阳光

文生

在一个小谷院外的路口上,老人们坐在一起闲聊,有穿老棉袄的,有穿旧军大衣的,有穿旧羽绒衣的,也有穿的象蚕样的新羽绒衣的,在石头、水泥墩、木头上坐着,一聊就是半天,土话说是聊了一晌。

老人们随着太阳光的移动轮流依次更换坐位,说了一通谁谁家的孩子在外面混的啥样后,说大家日子过的有好有差,但是人年纪大了后,都是晒一样的阳光。

是啊——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老人们继续说:

人和人晒的阳光不一样啊,有的还在城里辛苦打工,有的是在城里逛公园。

俺也想出去打工,只是钱太难要回来,不如在家坐着。

要是以前……。

要是以前,咱们这年纪是不能晒太阳的,地里忙的很:积肥、修水利、平整土地,现在呢,没有人积农家肥了,都用化肥了;没有人平整土地了,好好的地还分的鸡零狗碎;水利都坏的差不多了,要靠天吃饭了。

瞧你说的,当年你年轻时,平地、深翻地和修水利时,你还不是私下里瞎话多多,深仇大恨似的。有人揭老底。

所以现在你说不如在家坐着。被揭底的人回敬。

那时候真不懂事。

不是不懂事,是太懂事了。那时候干和不干一个样。

还是不一样,好好干的,也的有机会被推荐出去,有事时人们也待见你。

身份不好也白搭。推荐出去的都是干部子弟。现在好,想出去就能出去。

那是你的孩子都大了,不用你操心,能在这里说闲话。要是象老林那样,十几块钱的活也做。

要是俺的孩子也象他的孩子那样,考上了大学,再苦俺也愿意。

要是你的孩子还没办事,你还能这样晒太阳?

现在娘们也不在家纺线织布纳鞋底了。

有那功夫去打工,能买好多双鞋了。

不不,功夫都用在打麻将上了,要不就是在一块传闲话。

城里的娘们都在跳广场舞。

咱石林黑塔村的老娘们跳的舞在公社里也有名呢。

就是象过去跳忠字舞那样一窝蜂的跳。

现在是全民跳,比打麻将还厉害。

打麻将是十亿人民九亿筒,还有三亿等红中。

跳广场舞是十亿人民九亿跳,还有三亿等着逃。

逃啥呢?

广场舞扰民。

同样是跳舞,人和人就是不一样,有人一月大几千,有人等着拿几十。

再过几天你就六十了吧?

盼着呢。日子过的有好有坏这正常,手指头一样有差别,俺也不眼热。一样的阳光下,现在有的在天上,有的在地下,差别实在太大。

还是早年好,那时大家过的日子差不多,可以说是在一样的阳光下。

俺可不想回到是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时代。老文你咋说?

老文静听人们乱七八糟、思维跳跃的说,被点了将,说,现在那样的逻辑还在,很多人还是向往资本主义。

其实那年月好多人私下里也这样说。

不过说来说去,梁园虽好,不是自己的家。

就是。

俺还记着过去讲苗草时,还说八级工资制是资产阶级法权,现在啥说?

现在还有八级工资制?都三级工制了:包工头、大工和小工了。俺也在厂里打过工,过去厂长拿着没有一个八级工人高,现在十个八级工还没有一个厂长拿的多。

俺想起来了,那时还说要批唯生产力论呢,还有批经验主义。按说那时挨批的是正确的,现在是不是也正确?

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还有说不清。大家让老文说说。

老文说,这个话说起来就远了,怕大家不爱听。

你放心说就是,俺们也是听着打发时光。

老文说,那年头大家学马列著作,学毛选,学社论,文章都是不长的,谁还记着?

那时是有点文化的在上面有口无心的念,下面的人不是打瞌睡就是说小话,又过了四十多年了,谁还记着?

老文面向一个人说,你那会儿年龄不大,兴许现在还记着,给我们说一点。

俺记着那会儿说,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可实际上讲的是越穷越革命。让人糊涂。

就是。现在说大家要实现共同富裕,俺们啥就没有看到?

老文说,不富的原因在于生产力还不够发达。

不够发达?

老文问,就你那一亩三分地能种出啥来?

过去能种出好多东西,就说老岗家吧,解放前,他们家里就凭南岗上有块小玉米地,不也盖了房娶了媳妇?

现在老岗到城里住了!现在种一亩三分地,不用算也知道亏本,可不种地又能干啥?就是看大门的工作也不好干,得会用电脑哩。

你可以扫马路、洗碗呀。朝阳沟上唱了,就是当个服务员,也比农民强的多……

现在也是呀。扫马路,小地方没人说话还不中;大地方想干就行,可养不活人。

那也比种地强。

就是,现在不出去打工根本不中。

老文问:要是种三十亩地呢?

多少能挣点,也就打个工的样子。

要是种三百亩呢?

应该能过上富裕日子吧。

那不就是地主了?

俺看一百亩就够了,多了忙不过来,种的粗放。

过去有两百亩地就了不得了,解放时地没收了,以后又批斗的没完没了,一直着斗到三中全会前,三代都打光棍。

老文说,现在不是了,地是公家的。

会不会被重新打倒?

老文说,不会。

为啥?

老文说,地不是他的呀,地是大家的,大家流转给他种,他还的向大家交地租,大家才是地主。

俺想开了,把地流传出去,也当当地主,过过收租的瘾。

问题是那里能有那么多地种?

东边平原那儿有不少村搞。

要是咱们村也这样搞,那村里十来户人家种地就够了,大家都去喝西北风?

不中!凭啥有人能种三百亩地?没地的人吃啥?

大家去打工呀。

俺想种那么多地的人也不安心。

有人眼红?

当然有人眼红,主要还是种那么多地的人是心里不踏实。

政策不变都快四十多年了,中央也宣布到时延长。

政策俺放心。是说有人会随时把地抽回来,人家也没有办法只能答应。可是地一抽,机械化作业就不中了,种那多地只能靠机械作业。

俺必须有能随时抽回地的权利,不能上班了,还要凭这点地生活呢。

你要交了失业保险就没事了。

本来就挣的不多,还要扣钱?不中。

这个,俺听说有的村是集体发包的,个别人想抽回来,可以,就给他边角地块,不影响大块地。

还有地的流转费也越来越高,种地多的还想退地呢。

都是种别的闹的,风险太大,也不保险。种粮食,价上不去,挣不了多少。

那还不如规定只能种粮,起码还能拿到流转的钱,实在不行,还能拿粮抵。弄别的,干不好,老板跑路了,钱也打了水漂,地也坏了。

对,规定只能种粮,不能做别的。

老文说,过去是几家人种一个地主的地,现在是一家种好几家人的地。大家想法多,人家也为难。

现在国家也不征税了,集体呢也没有多少,可是为啥分地后,只光景了几年就不中了?

真没记性,分地后,税费越来越多,把人都快抽干了。

不收税费是新世纪后的事了。不收税费后也不中了。

老文说,现在人们只知道分地好,不知道如果没有那时生产队打下的底子,是不中的。还有化肥、品种。

对的,现在打的粮,如果去了化肥,良种,不见得比过去打的多。

地越来越贪化肥,不上化肥不中。

你上农家肥呀。

太累人了,再说,谁知道地明天是不是自己的?

都这么多年了,还不知道政策不变?

知道。是人变懒了,再变勤快就难啦。过去把麦地收的干干净净才种玉米,现在留着麦茬子就种上玉米了。

这是科学。

现在已经没过去打的粮多了,好多地不种粮了。

如果集体还在就好了。

老文并不吃惊,知道一些老年人认为过去好,继续听人们闲谈。

要是好,人们也就不会象搞     运动   那样把地分了。

老文你说,过去为啥只能守在地里干活?

这还用说?路线错误吧。有人抢着说。

老文说,这只是一个原因。

还能有啥?

老文说,现在看来,当时就是城里安排不了城里人,城里人还要下乡呢。农村更是只能把人们捆在地里。

原来是这回事,革命的名义下面有现实的困难。

能出去打工,也是城里有了空岗,要是城里没有岗位,农民还是只能种地。

现在谁还种地?人们都不想种地了,自己种,还真不如包给人家收的多。不过菜地还得有。

大家不想种地了,地又不能不种,只好让大户搞粮。

为啥咱村没有大户?

地太零碎,集中难。

人太精,只好都小打小闹。

村里有了新铁路,人们的想法就多了。

现在牛也不养了,太熬人,不合算,也没人会用牛了,早就有人用铁锨翻地了。

没办法,四周种上庄稼的话,拖拉机开不进去。

拖拉机的价钱太高,犁小块地比大块地贵多了。

你说,要是有人能包上一二百亩地,以前的水利设施能不能用上?

老文说,大户合作起来,应该能吧。要不就各家打机井。

那你说,要是象以前那样,一部分人上班,一部分人搞副业,一部分人种地……

老文说,现在就是这样,等于走了一圈又返回来了。其实少数村就是这样搞的。

南街村、辛庄村就是这样,比咱们强多了。

当年他们是包到组的。

咱们当初非得包到户?

老文说,不是,是可以包到队,可以包到组,也可以包到户……,就看人们的想法,不强求一律。

咱村分地分的晚,比别的村晚了一年吧?

俺看两年也有,俺去公社上高中时,南岗那边的人家牛都分了。

咱村水利条件好。

是跟不上形势。其实人们闹的要分。

分了地后,也有人家过的还不如不分地时。

那是他们没劳力,又不会种地。

种地啥都得懂,太难了。

有啥难的,王小二过年看隔壁,种地无非也是这样。

说的轻巧。在城里你只要通一样就行,拉砖的不管砌墙,砌墙的不管抹墙,抹墙的不管铺砖……,铁路上的警察,只管一段。

就是,种地需要懂的太多……

老文觉着人们认为种地不赚钱、太累才不想种地的,保留地是为了后路,这回又从人们口中得知,种地需要的技能高,高技能只能用在种一亩三分地上,当然不行。

从前,人们做了大事。现在,咱们老了,是修了水库还是修了啥?

不说了,说了一晌午了,晒了一样的阳光半天了,该回家了。

羑河纪实系列为原创

2018年11月11日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有一段距离叫人难以企及
    1、让风吹走你的忧愁,让雨洗掉你的烦恼。让阳光带给你,让月亮带给你温馨。让带给你快乐,让带给你!让我的信息为你今天带来好运!呵呵,该起床了!2、一年很慢,又
  • 清明和家人踏青
    今天是礼拜天,早上还下了几滴雨,而到了九点多天空开始放晴,春风拂面,和煦的阳光开始普照大地,让人感到暖融融的,顿觉神清气爽。今天真是一个去户外游玩的好日子。
  • [新传说]千金不做回头客
    PART.1奇怪的规矩万大爷的修鞋铺,不足两平米,缩在三弯里弄里。可这十多年来,万大爷凭着手上活儿细、价钱公道,生意倒也红火。这天,万大爷正坐在铺子门口,对
  • 因爱存在
    天空碧蓝,阳光明媚。这是令人心情振奋的一天,严立山刚刚走出家门,就接到一个电话,是他哥们江一平的电话:“立山,我受不了,她一直缠着我,我真的受不了了。原来她
  • 恐怖鬼故事之招魂
    贾国兴算了算,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准备把东面靠墙的那间厨屋扒了重盖。这一年里,他将这间厨屋门口的朝向换了两次,一开始这间屋子是朝西的,和他家大门相对。一个游方的
  • 戴墨镜的美女
    阳光明媚,同学们在海边快乐嬉戏,而王鹏仿佛被无形的玻璃隔在一旁。孤僻的性格使他逃避一切活动。他独自沿海边漫步,像往常一样,幻想着从天而降的艳遇。他看到一处冷
  • 清晨曙光初现享福在你身边
    ★凡是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真挚的;凡是有月亮照耀的地方,就有我深深的思念。我像一只的大雁,扇动着疲惫的翅膀,望天也迷茫,望水也迷茫,但我衷心地祝福你--
  • 有一种爱叫残酷
    男人对一直很好,呵护有加,只要他在家就不让她做一点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拖地,洗碗等等,他都会做得又快又好,女人什么东西,不用撒娇耍赖,他总会当成礼物买回
  • 不甘于平庸,那就做一只跳出温水的青蛙
    池塘里的一只青蛙被人捉住后放置在温水缸里,舒适的环境让它欣喜不已,不用躲避风雨的侵袭,不必担心阳光的炙烤,它心安理得的沉溺于温暖的水中,梦想早已抛诸脑后,它
  • [海外故事]星期五的魔鬼
    恐怖星期五夏天是一个让人愉快的季节,阳光充足,但在东京警视厅搜查一课的办公室里,十津川警长正面色凝重地听着警员青木的汇报。从7月初开始,整个东京被一片阴云笼
  • 醉梦
    醉梦为情此醉千杯愁,何思佳人红尘游。对酒赏月容憔悴,我心残缺风更忧。许愿未成含泪去,下有黄泉奈何悠。承重千言沧桑迁,诺化酒香飘千秋。
  • [中篇故事]猎鲸
    烟波浩渺的海天之间,惊险奇绝的“人鲸之战”一触即发。然而,这只是刚刚开始,比捕鲸更凶险的事情,还在后面……1。榜落谁家明朝嘉靖年间,在浩瀚大海上,有两股强势海盗,一股为首的姓汪名直,号称“五峰船王”;另一股匪首叫徐海,绰号“明山和尚”。这两
  • [一千零一夜]意外横生的晚上
    人生难免有“意外”,席先生的观点是:大凡“意外”,一半“天意”,一半人祸。董事长想起前年发生车祸时,自己确实没有系保险带,确是“人祸”,一时默然。席先生笑了笑,打破了沉默:“董事长,今天给您讲一个‘意外’的故事,这故事中的意外一个接一个,丝丝相连,环环相扣
  • [阿P幽默]阿P中毒
    阿P到外地参加会议,会议结束,主办单位组织旅游。车子开到一个叫“百花坡”的地方停了下来,一大群人都跟着导游听讲解,而阿P却左顾右盼,落在了后面。原来阿P听说这地方有种花叫金莲花,既能当中药,还能美容。来之前,老婆小兰就让他带点回去,可阿P在城里找了
  • 母亲都是一个奇迹
    上小学时,我常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一次,我们出演了大头舞《庆丰收》,母亲前来观看。回家的路上,我问母亲:你知不知道我是哪个大头娃娃?”“从右边数第五个”。母亲答道。我惊讶地看着母亲,大惑不解。参加演出的大头娃娃有好几十个,个头儿一般高,衣服也是一模一
  • 我们都有太多的无奈,现实终究太过现实
    真的只是有时候,莫名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发呆。真的只是有时候,突然觉得心情烦躁,看什么都觉得不舒服,心里闷的发慌,拼命想寻找一个出口。真的只是有时候,发现身边的人都不了解自己,面对着身边的人,突然觉得说不出话。真的只是有时候,感觉
  • 七夕缘来是你
    七夕缘来是你文、/璞玉峨嵋新月是我的月亮也是我的眼光我哀哀的守望你熟悉你的思绪()如潮汐般的变幻每一拍波涛激起心中的千层浪我尝试着用忧郁的眼神沉静你你的模样模糊我的眼睛莹莹的泪光闪烁成无数颗星星痴迷地
  • 日本鬼
    日头西落无处住,五个馒头吃进肚。光吃饭啊没有菜,仨月睡觉没脱裤。自从黑别墅遇鬼后,严花花只捡倒闭的工厂,或待拆迁的废墟处过夜。省钱,不扰民,最主要的是他听宋老头说,凡要拆迁改建的地儿都不闹鬼。为啥呢?严花花不解的问宋老头。宋老头说:鬼傻呀?白天又是铲车又是
  • 鲁迅的童年故事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
  • 今天我可真高兴
    今天,下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地上白茫茫的,一棵棵大树也弯下了腰,房屋披上了银色的衣服,真美呀!车被雪包围着,路上的行人也做着同样的动作,头缩着,手夹着,嘴里还哈着气,一个个真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一样。我像一只在笼中关了很久的小鸟一样和爸爸一起跑下楼梯。我在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