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女博士撑起不屈的生命风帆
3629
“2004年10月21日 晴 :今天是我的生日,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第34个年头……死亡如此真切地靠近着我,生命与它并列而行,有时眼看就要重合,生命之线几乎要被死亡之线淹没。我使劲、我努力,我使出浑身解数,却还是无法整个地拥抱住生命,就像在梦中,我想要飞,翅膀却总是被什么沉重的东西缚住,真累啊!可我不能放弃……”
——摘自刘小芸的《生命日记》
湖南湘雅医院附属第三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一个奄奄一息的年青女子躺在病床上,她身上的任何一个脏器都是脆弱的,在健康人身上最普通的一点小毛病,在她身上都可能导致感染、衰竭,直至生命消失……
谁能想到,就是这位穷困潦倒、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的女子,一年前还在曾出过40位世界顶尖级科学家的德国弗莱贝格矿业大学拿着最高奖学金。谁能想到回国不到一年,她生命的风帆便险些折断……
海归女博士突遭困厄
刘小芸1970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
1999年,博士毕业的刘小芸进了北京一家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任职,负责对外贸易,同时担任谈判代表、同声翻译,工作十分出色。可她没有想到,自己的成功竟使丈夫内心极不平衡,每次收到刘小芸汇来的钱,他做的第一件事竟是拿这些钱去找别的女人鬼混。刘小芸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终于痛下了离婚的决心。
丈夫答应了,但前提是她必须一无所有地离开。这场婚姻,刘小芸失去的不仅仅是所有的财产,更多的是留在心灵上的难言的创伤。
2000年6月,她报考了著名的德国弗莱贝格矿业大学。她学习十分勤奋,每学期都能获得该校的最高奖学金。留德期间,刘小芸发现中国人在社会公德方面有许多令人遗憾之处,在国外表现得格外刺眼。联想到自己的婚姻,刘小芸于是把症结归为人的素质问题。当她呼吸着德国校园里严谨而又自由的学术空气时,终于醒悟了:提高科技水平固然重要,但提高国民的素质才是改善中国现状的关键,而这必须从教育入手。此后,她更加留意并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
2003年3月,刘小芸毕业了,她放弃了德国好几个高校和大型企业的高薪聘请,毫不犹豫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回国后,在众多有意聘请她的单位中,她把目光落在烟台一家师范学院上。
现实生活跟刘小芸的想像有很大差距。这所学院的管理机制和教育理念还相当落后,刘小芸的出现几乎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她把国外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并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和经验教训糅合进去,既生动活泼,又有现实意义。她还把弗莱贝格大学的演说式教学借到了课堂上,学生们自主发表看法,用英语表达,而且要求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脸部表情相结合,课堂上声情并茂,气氛热烈。
刘小芸见学生们求知欲强,便利用课外时间继续为学生讲课,有好几次连续站了一天之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刚想躺一会儿,喜欢刘小芸的学生们又涌到她的宿舍里来了,有时候还有慕名而来的外系学生。刘小芸只得强打精神,继续跟学生们交流。
这天,刘小芸劳累过度,在课堂上晕过去了。苏醒后,学生们要把老师送到医院去检查,但刘小芸却虚弱地说:“等你们考完再说吧。”
第二天,刘小芸来到教室时,看到讲台上放着一个精美的日记本,封面是大海一样的蓝色,上面写着“生命日记”4个大字。这是热爱她的学生们送给她的。
刘小芸感动得流泪了。从这之后,她就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对生活的感悟倾诉在这本“生命日记”里。
患难之中见真情
2003年7月初,刘小芸上完她这学期的最后一堂课后,再也支撑不下去了。经烟台医院检查,刘小芸被确诊为已患尿毒症。
刘小芸当时就哭了,自己一生求学,刚开始学以致用,怎么能就这样完了呢?自己还有那么多心愿没有了啊!冷静之后她问医生:“还有救吗?”“那就看你运气了。”哥哥从安化老家赶来,陪着刘小芸来到北京,辗转托人找到北京大学附属一医院一知名专家。经检查,刘小芸肾脏厚度为1.2厘米,医生遗憾地说:“如果有1.5厘米都还有救。”他为刘小芸提供两种治疗方案,一是终生做血液透析,一是做肾脏移植手术。刘小芸想,长痛不如短痛,自己应该做肾移植。但是哪来的钱,又哪来的肾呢?她向医生诚恳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希望争取到他的帮助。医生听说她是一名回国还不到半年的海归博士,十分惊讶,最后好心地告诉她在湖南做这个手术比在北京相对省钱,并给长沙湘雅附三医院的一名同行写了封信,让她去找他试试。
刘小芸让哥哥回家帮她筹钱。70岁的老母亲不放心女儿,赶到湖南长沙会合,陪着刘小芸来到了湖南湘雅附三医院。医生也建议她做移植手术,并告诉她正好一名病人预约了肝移植手术,那个提供肝源的人可以同时提供肾源,只需要等10天左右。为了省住院费,母女俩便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小房,边筹钱边等肾源。可是家中亲友的钱能凑的都凑了,手术费还差近10万元。万般无奈之下,她想起了前夫。鼓起勇气拨通电话后,她首先问道:“你还好吗?”前夫立刻卖弄起来:“我好得很,刚结了婚,还买了房……”刘小芸犹豫了一下,说了实话:“我患了尿毒症……”前夫立刻堵上了她下面要说的话:“告诉你,我没钱,我才买了房子,手上还欠着债呢。”刘小芸忍住厌恶说:“如果你有良心,你该想一想,我们做夫妻的时候我为你付出了多少,离婚时你又得到了多少财产!”挂上电话后,刘小芸已是满脸屈辱的泪水。一个月后,前夫汇来了500元钱,并附了一句:“以后再无牵连。”
刘小芸机械地握着汇款单,木然地躺在“家”中——那间9平方米的昏暗小屋里。想到愤恨之处,她不禁将汇款单揉成一团,向墙角狠狠地扔去。70岁的老母亲正好从菜市场回来,累得大口喘着气,一边马不停蹄地洗菜,一边又佝偻着背蹲在小煤炉前熬药。刘小芸看着母亲忙碌的背影,再也控制不住满腔的悲怆——不仅自己陷入了绝境,还把年迈的母亲害苦了,活着有什么意义呢?她失声痛哭起来。母亲走过来抱住女儿,这才发现地上的汇款单,她弯下腰捡起来,缓缓地说了一句话:“小芸啊,你一直是我家的骄傲,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刘小芸停止了哭泣,默默地、轻轻地把那张汇款单上的折皱抚平。
母亲给儿子打了电话,让他把老家的房子卖掉。儿子在电话里说:“妹妹的病要治,可您把房卖了,这么大把年纪住哪里呀。”母亲毅然说:“只要能救小芸,睡马路都行。”房子卖了3万多元,离手术费还差得远。走投无路中,刘小芸想到了向德国弗莱贝格矿业大学的格尔教授求助,他对刘小芸十分赏识,毕业时曾主动帮她联系了一份工作,希望她能留在德国,而对刘小芸的归国之举他也十分敬佩。教授闻知当年学生的处境,十分同情,发动了几名留德工作的中国人,一起捐赠了2万人民币和1200元欧元。格尔教授的另一名朋友与刘小芸素不相识,却也对她的境地深表同情,帮她联系到了美国一家教会组织,资助了她6000多元美金。为了治病,刘小芸“厚”着脸面又给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选矿业的创始人王祖讷写了一封求援信,这是她昔日的恩师。当年刘小芸求学时,王教授很喜欢这个勤奋聪颖的学生,发现刘小芸生活窘迫,多次心疼地让她到自己家去吃饭,刘小芸总是笑着谢绝。王教授明白,这个出自贫寒之家的女孩有着强烈的自尊,如今发信求助,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王教授立刻为她奔走,筹到1万元资助款。刘小芸还给她曾经工作过的北京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也打了电话,当年刘小芸在公司是名出色的业务人员,这名负责人闻知她的处境,很快“借”给她3万元治病的钱。刘小芸含着泪,在她的“生命日记”里记下了恩人的名单。她想等自己身体好起来,一定要回报他们的善良。
2003年10月28日,刘小芸被送进了手术室。6个小时后,走出手术室的医生告诉老母亲,刘小芸的肾移植手术成功,母亲眼中浸出了混浊的老泪……
顽强抗争,让死神远离
有一天刘小芸照镜子梳头,恐惧地盯着镜子看了半天,突然把镜子朝地上猛地一摔,母亲来问长问短,她也不理,只把被子蒙住头,悄悄地啜泣了很久。好长一段时间她都不再照镜子,她不愿意认为镜子里那个陌生、丑陋的形象就是自己。半年后,她逐渐从心里接受了事实,她安慰自己:“没关系,疾病和药物可以改变我的外貌,甚至性格,但不能改变我内在的东西,我的品质、我的学识。我还是有我的价值。”她又开始把镜子摆在床头,心平气和地看着镜中的人。她甚至还发明了一种利用照镜子来对付疾病的招数,每当她受到病痛折磨时,觉得精神就要崩溃或者有放弃生命的念头,她就端起镜子,看着镜中人说:“这是一条生命啊,一条鲜活的生命,难道就让她消逝吗?不,我要努力!我要好起来!”几天后再照镜子,一边还鼓励着自己:“好,今天脸色好一点了,加油!”“镜子疗法”成了刘小芸抗争病魔的一个法宝。
因为免疫功能几乎为零,常人可以毫不在乎的一点小小的感染也足以夺走刘小芸的性命。从做完肾移植手术后的8个月时间,她就经历了5次大的感染,次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最让她难忘的是2004年4月下旬,炎症迅速蔓延到了肺部。医护人员准备用轮椅推她去拍胸片,但考虑到去拍片室需经过好几处台阶,轮椅上下不便,正在商量如何处置,刘小芸的妈妈说:“没事,我们自己可以走,走不了,我来背我的女儿。”说着老母亲吃力地架起了刘小芸,两名护士赶紧上前帮忙搀扶。短短200米的路程,刘小芸觉得像几公里一样漫长,但她又感到身边年迈瘦弱的母亲是那么有力量,足以支持她走下去……拍片时必须脱掉衣服,刘小芸已经毫无抗寒能力,也没有丝毫力气按医生的要求来做举手、抬臂等动作,母亲便站在她身旁,用衣服捂在她的肩头、手臂等处替她保暖,又帮她举起手臂。医生说:“老人家你要出去,x光杀伤力很强的。”母亲摇摇头说:“我要陪我女儿,要杀就杀吧。”医生被感动了,尽快地拍完了片。
胸片检查结果显示,刘小芸下半部三分之二的肺叶已经发白,感染非常严重。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用上了,但还是没有好转迹象。刘小芸的嘴唇和口腔也开始溃烂,满嘴血糊糊的,连流汁食物都无法下咽,几天吃不下任何东西,不时出现昏迷状态,她感到生命正一点一点离她而去,依稀只听到母亲的声声呼喊:“小芸,小芸,你一定要挺过去!”
这时,刘小芸的手机响了,母亲替她接听,高兴地告诉她:“是陈超!你能跟他说一句吗?”陈超是刘小芸一起住院时认识的病友,也是一名换肾人,他开朗幽默,刘小芸时常觉得他身上那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值得她学习。陈超在电话里安慰和鼓励她,刘小芸嚅动着血糊糊的嘴唇却无法发出声来。她费力地用手指给陈超发了一条短信:“我快完了。我觉得浑身都耗干了,生命像一根丝随时会游离而去。”一会儿,陈超回过来一条短信:“你一定能挺过去,到时我会奖励你——给你介绍一个男朋友,让爱情滋润你耗干的身心。”这个陈超,真是幽默到家,刘小芸不觉咧嘴一笑,心里好受多了。
为了节省开支,刘小芸干脆就在门诊做治疗,每天几百米的路对她无疑是长征,看着母亲心疼的目光,刘小芸用含糊不清的语调说:“没关系,权当锻炼身体。”有几次刘小芸因为呼吸不畅昏厥在路上,是母亲把她背到医院抢救过来的。医生都感到奇怪,这个瘦弱的老太太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母亲却说:“我女儿才厉害呢。”每当刘小芸嗅到死亡的气息时,她脑中就幻化出母亲的形象,仿佛感到母亲正和她一起用力地挣脱着死神的手臂。无论怎样难受,刘小芸的手机一直开着,不断有远方的朋友给她发短信:“你一定要努力,我们正在为你祈祷。”亲人的关爱和朋友的鼓励就是她的精神食粮。半个月以后,肺部感染终于得以控制。当刘小芸感到呼吸畅通时,她觉得生活是那么美丽。
活着,永远是美好的
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董事长谢庆听说了刘小芸的遭遇,被她钟情于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对生命的追求深深地感动了,特意来到那间不足10平米的平房里看望了她,同时资助她5000元钱用于治疗。并表示,只要她身体状况稍一稳定,就可以到他的幼儿园来任职。这是到目前为止,刘小芸接到的唯一一个就职邀请。她对谢董事长微笑着,内心却有想哭的感觉,终于又有人愿意请她去工作了,她一度以为自己就是个废人了。这时她更加强烈地感到要养好身体。
医药保健对于她是一个盲区,她决心自学成才。她经常去书店选购一些与肾病有关的医学书籍和生活保健知识书籍。有一次她在书店看到一本医学专著中提到脏器移植患者常服用的抗排异药物的诸多副作用,以及如何尽量减小这些副作用,觉得非常有用,可是这本书售价为45元,她买不起,便想了一招,每天悄悄带纸笔到书店来抄录。她怕被书店管理人发现赶她走,总是悄悄地蹲在角落抄写,光线弱,时间长,原本因服用药物而引起视力下降的眼睛刺痛得流泪。书店老板起初以为她是偷书贼,一连观察了几天,才发现她只是抄书,而且抄好后小心地把书放回原处,再观察她浮肿的身材和发黄的脸色,心下明白了。几天后,老板看到她手中的记录已密密麻麻好几张纸,便走到刘小芸身后说:“莫抄了,这本书我送给你了。”他还说:“你要是早点告诉我,就不用白费这么多工夫了。”刘小芸却说:“没白费,抄了一遍,我记得更牢。”
2004年夏天,刘小芸的德国老师格尔教授在北京参加完学术活动,特地赶到安化县看望昔日学生,没想到一到安化就开始上吐下泻。刘小芸的家人急忙送他到县医院打点滴,可是一边打针,格尔还是一边呕吐,连胆汁都吐尽了,医生换了几次药也止不住。刘小芸想,格尔很可能是舟车劳顿,天气潮湿闷热让他水土不服,加上可能吃了不洁净的食物,诸多原因引起肠胃症状。她让格尔先服藿香正气散以止呕止泻、再服甘露消毒丹除湿散热。当她把熬好的药汁送到格尔面前,格尔犹豫着不敢喝,虽然他很早就听说中国有一种神奇的药疗,但从没试过。刘小芸说:“放心喝吧,我成天都喝这样的水呢。”被疾病折磨得受不了的格尔把心一横,将苦水一饮而尽。30分钟后,格尔停止了呕吐和腹泻。又过一天,格尔能正常进食了,体力也逐渐恢复。他朝自己的学生翘起大拇指:“嘿,你真行。”
因为母亲卖掉了房子,刘小芸现在和母亲住在安化县的弟弟家养病。她心里存了两个梦想,一个是积极治疗,等身体进一步好转后,就去找一份工作,不能总靠别人的钱来治病,也不能让自己的亲人养一辈子。还有一个念头,要找一个善良的男人相依为伴。她在“生命日记”中写道:“尽管我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昔日的容颜,尽管医生说脏器移植患者的生命期很有限,但我还想努一把力,每活一天,就要尽可能多地争取一天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