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没有成功?是不是太努力了?
4935
你还没有成功?是不是太努力了?
文/德鲁伊
中国人的思维一直很可爱,对事物“度”的把握无处不在。就说秋天吧,“秋浅”、“秋深”,和春天的“早春”、“晚春”相得益彰。
形容秋天总是和颜色有关的,想必是秋天的斑斓是一点点来的,一层秋雨,染了一些性子急的草木,那些有点耐心的,都慢慢的等着秋深。
东方思维么,第一,事物一定是有趋势、方向的;第二,一定有内在逻辑;第三,不管怎么也会有昭示的蛛丝马迹;第四,事物总是渐变的、结果未必能找到原因,但一定会有过程。所以,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还是道家的“天人合一”,“道”这个玩意儿,贯穿了三教九流。
一个“天人合一”,中国人就拉近了和神佛的距离,中国人造神快、赶下来也快,反正谁做的好了都能成神成佛,这东西算中国人的发明之一,这点说起来比西方开明的多。
网络时代,造神容易的多。中国人耻于把金钱看得很重,但属于最明白钱和文凭、颜值、家世背景什么的一样,只有拥有了才能说那玩意儿不重要。但“成功=金钱=神”基本大家都认可。于是大家都很努力,或说不承认自己不努力。成功像好身材,你越努力似乎离你越远;失败倒像是赘肉,你都不吃不喝了,它还蹭蹭蹭的长。
也或许,你还没有成功,是不是因为自己太努力了?
你总是高估你的付出,也同样高估你应得的。我们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付出了多少,再加上“二手车心理”,你总觉得自己付出的够多了,努力的足够了。同时还觉得别人不够努力,付出的不够多。结果就是,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和应得的差太远。你不愿意承认,你的努力连平均水平都达不到,你得到的已经是最好的回报了。
你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替代,你凭什么成功?我们没有经历生产流水线对手工业的摧毁,但网络时代,过去貌似永远不会被流水线替代的岗位,如今因为流程、模式、数据分析、规范、标准等等所改变,连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过去认为最核心的岗位,也变得随时可以找人替代。偶尔想想,自己的位置换个人有多大差异,就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了。
等待老板的认同,跟等待施舍差不多。你永远记住,你努力的是想做到你的岗位无人可替代,而老板永远营造的是谁走都可以的环境。你期望得到的认同永远不会来,在没有合伙制和给与股份的情况下,老板的认同等于是你的死刑判决书。他决定认同你的价值,却又没有其他行动时,你大致可以另寻出路了。
具有能力的时候再说能力不重要。我们看着周边的人飞黄腾达、吃香喝辣,我们最容易得出的结论就是能力不重要。拥有社会普遍认可的能力才是能力,不是你认为的能力才是能力。要么你有独门秘籍,要么你永远要操练你的能力。在拥有能力的时候,再说能力不重要,在成功前永远要坚信,能力是成功的必需品。
复制成功基本等同于复制失败。成功学是鸡汤的另外一个马甲。连你自己谈起过去的经历,也会把苦难描述的很深重,把努力描述的足够坚持,把机缘巧合描述成理所应当,一样不承认自己的侥幸所得。何况那些已然把自己经历神话的成功者?复制谁的成功都等同于复制失败,时移势易,别人站在潮头,你在低谷仰望,还是先学会游泳的好。
你的能力体现在让别人帮你做事上,而不是你一个人能做多好。你可以是万金油,也可以是多面手,但你永远不可能一个人包打天下。你可以懂,不必去做,最关键的是你能否调动尽可能多的资源帮你去做。成功一定是从专业向管理专业的过渡,也一定是把自己从工具化变成操作者的过渡。
机会和背景真的很重要,你能操练的只有选择的能力。你不用自怨自艾,因为有背景和拥有机会的人,才有权力去怨天尤人。当你没有背景和错失机会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选择的能力,用选择的能力抵消你背景的单薄和机会的错失。人生没有什么跃迁,真正的跃迁除了能力,更多是选择的正确。
你开始停止学习,就是你开始失败。有人问现代社会里,最显而易见的失败如何察觉,答案就是:停止学习。不需要每一天去自省,只需要每一周想想自己又学习到什么。如果信息爆炸的今天,你一周都没有学到什么新的东西。失败不就是你脸上的刺青么?
今天的窗外,秋天已经让风雨不停歇的宣告他的存在,我们不知道秋天是怎么来的,夏天是怎么走的。我们总是在秋天来的时候,想起来夏天已经过去了。
这个和成功差不多,或许我们太努力了,忘了成功应该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