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守住内心的火焰
3568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不能保证,接下来的人生不绕弯,但我相信,哪怕一天只能行进10厘米,也有到达的那天。
盘旋于绝境之上的不屈精神 弗洛伊德·柯林斯这个名字,带给我的是重重的震撼。更深人静,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我是在《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名篇》里了解到这个人跟他的故事的。
时光回到1925年1月,一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洞穴探险者在探险时遭遇不幸,这位美国阿肯色州山地青年的遭遇,引起了全体美国人的关注。1月29日,当他在父亲的农场为寻找一个能够吸引游客的洞穴时,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救。
在那个名叫“沙洞”的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块巨石卡住了左腿,动弹不得。人们想办法施以援手,还是不能把柯林斯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在人们难以想象的疼痛和折磨中,柯林斯整整坚持了十九天。他勇敢的心和顽强的意志,在同情者的心里,打下了无法泯灭的烙印。
十九天的时间,一分一秒对柯林斯来说都是煎熬。在没有一线光亮的洞穴里,无边的黑暗浸满人的意识,柯林斯的腿上覆压着巨石,仅可容身的小穴如同绳索捆绑着他,他全身无法动弹,能动弹的只有他的思维。孤独、绝望、疼痛、无助,很容易将一个人的精神击垮。
正当美国人想尽一切办法,营救这位不幸的落难者时,一名叫米勒的记者五次深入洞穴,并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自己亲眼目睹的一切,为人们记录下了这位落难者在生死面前如何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及其内心痛苦与顽强的挣扎。
地面上每一寸地方都是水,每前行一步,都不得不像蛇一样地蠕动。当记者米勒试图挤进柯林斯受困的小洞,“疼——太疼了!”柯林斯恳求米勒放弃这样的努力,柯林斯躺着,向左侧斜着,以致他的左脸颊触到了地面,两只胳膊牢牢地卡在他身边石头的缝隙里,像一位钉在十字架上的受难者,这样的姿势,他不得不保持十九天。
他的脸上盖着一块油布,记者米勒试图把它揭开。“放回去,”他说,“放回去——水!”米勒才注意到,水一滴滴地从顶部的岩面上滴下来,每一滴都打在柯林斯的脸上,最初的几个小时,柯林斯并不介意,可是,随后持续不断的水滴几乎让他疯狂起来。后来他的弟弟给他带来一块油布。此情此景,让人想起旧时的水牢,再坚强的人,也会不寒而栗。而柯林斯,坚持了十九天。
一次次的营救失败,终于有一次,柯林斯面对着米勒——这位身高只有1.57米、体重仅54公斤的好心记者,真诚并非调侃地开起了玩笑:“喂,伙计,你最好出去暖和暖和。不要回来了,你这么瘦小,我相信你是不能把我弄出去的。”此刻,最需要帮助的人,依然乐观,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人,关心眼前来帮助他的瘦小记者。
柯林斯没有任何额外要求,但他郑重地要求在他的头顶放置一盏灯。灯光如豆,可是,微弱的光,在这位地下探险者的心里,成为永存希望的火种,成为挑战黑暗环境和冷酷陷阱的象征。无论身处怎样的绝境,勇敢的心,永不输给貌似强大的灾难。十九天后,柯林斯离去,这盏灯仍然亮着……
柯林斯离去了,美国一位叫詹金斯的传教士为柯林斯作了一首缅怀的歌——《弗洛伊德·柯林斯之死》,歌词唱道:“我们都知道的一个家伙/有着白皙英俊的脸庞/真诚而勇敢的心肠/他的身躯正在沉睡/沉睡在那个荒凉的沙洞里。”听歌者无不落泪。
置身绝地,是对精神强度与韧性最好的考验,在困厄面前,如何保持人的尊严?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问题。当我们面对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柯林斯的不屈灵魂来到我们身边,在生命的琴弦上弹奏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些哭泣的人们。
他不是小溪,是大海 相信巴赫这个名字,每个热爱音乐的人都知道。他被人们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音乐界的神。第一个将各国不同风格的音乐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他为人类谱写了几百首永恒的传世乐章。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却在有生之年一直没有摆脱卑做的职位和贫穷的窘迫。
巴赫于1885年出生在德国中部的爱森纳赫。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却酷爱音乐。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
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给这位未来的伟大音乐家安排了巨大的磨难: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抚养。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小巴赫只得趁兄长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抄下来,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晚年不得不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但是他对于音乐的执着并没有打动兄长,当兄长发现了弟弟的秘密时,不仅无情地没收了小巴赫的全部心血,还严厉地惩罚了他。
15岁的巴赫忍受不了兄长的虐待,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米夏埃利斯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巴赫曾向许多有名的音乐家请教,但却从未得到过一位正式的老师长期的指导。但是正因如此,他如同一只辛勤的蜜蜂,到处寻找与吮吸营养。后来,他在一家室内乐队当小提琴手。1723年巴赫38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27年中一直担任这个收入很低的卑微的职位。
18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处于一种封建贵族割据的分裂状态,一个城堡便有一国诸侯,领土不大的德国居然被瓜分为352个各自独立的小国。大大小小的领主们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与豪华,一般都设有歌剧团和宫廷乐队。民间艺术家们为求生存,大都沦为宫廷或教会的乐工、奴仆。当时的德国,无论在宫廷还是教堂,都把乐师视作与勤杂工、看门人、厨师等完全相同的奴仆。
在巴赫的一生中,贫困与死亡像一对可怕的魔影紧紧相随。他不仅从未享有富裕舒适的生活,而且从9岁起就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开始感受到死亡威胁,长大成人当父亲后,又眼睁睁地将自己孩子中的11个送进了坟墓。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他前奏曲;100多首其他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他乐曲;总计起来他写出了800多首严肃乐曲。
但是,巴赫在世时作品一直不为人们所欣赏,他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赢得社会的承认。是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首先发现了他的宝贵价值,他们被巴赫音乐的深刻、完美与无懈可击所折服。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某些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
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出中使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复活了。这首曲子被认为是所有宗教音乐中最伟大、最丰富的典范。
今天,全世界任何一个严肃的音乐场所都在演奏巴赫的音乐,巴赫被称为“不可超越的大师”。世界公认:他的出生,是世界的幸运,也是音乐的幸运。
保持原来的自己 他是球场上的万众瞩目的巨星,被人们称之为英雄,是众多人的偶像。为了保持正常的训练,他非常少在公共场合出现,就连左领右舍都特别难见到他。有人说,他现在是大明星,有架子了,不好见了。
为表彰他在赛场上的突出成绩,他所在的城市奖励给他一套住房。一天,他的父亲提出带他看看正在建设中的住房,他同意了,同父亲驱车来到建设工地。他们刚从车里出来,工地上忙碌的民工们就认出了他,好多民工都放下手中的活向他们这边围过来。他看到这么多民工围过来,突然钻进车里,开车走了。所有的人都很失望,此刻唯一感觉就是明星的架子太大了。他的父亲也很诧异,只好向民工们解释……
其实好多民工都知道这所在建的房中有一套是奖励给他的,他们便给他的父亲介绍起这座房子的布局、样式。正当他们热烈的交谈的时候,他开着车又回来了。民工们将目光转向了车里的他,他笑着下了车,怀里抱着几条上等的好烟。“不好意思,师傅们,刚才我什么也没有带,就去买了几条烟,大家辛苦了,来,抽烟,干活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他一边发烟,一边道歉,一边叮咛。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在场的民工都愣在了那。好长一段时间,突然在人群中爆发出如潮水般的掌声,旁边的父亲眼里噙满了泪水,他为有这样没有因为荣誉而改变自己的儿子而骄傲……
他是奥运冠军刘翔。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因为成功而被荣誉的光芒罩住,将自己高高的悬起;有些人却在努力的跳出荣誉的笼罩,保持原来的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星至今依然是星,而有些人却早已从人们心中的星变成英雄的原因。其实,这一切都缘于宠辱不惊,保持原来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