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051

·丙辰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至早晨;到清晨 【子由】 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 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胜:承担、承受。经受不住。(古代读shēng,现在一般读shèng)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 )。绮(qǐ ) 户:彩绘雕花的门户。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 的月光。

【何】几。

主题

这首词所表现的 ,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 ,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 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 的热爱。

翻译

丙辰年的 ,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向青 候。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 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 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 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 ,但他对现实、对 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 。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 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 ,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 。“大醉” 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 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 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 与 的《天问》和 的《 》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 ,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 ,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 ,又 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 》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 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 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 。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 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 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 》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 ,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 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 ,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 。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 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 ,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 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 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 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 ,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 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 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 。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 》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 从自然 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 》:“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 。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古文观止》中的9句经典短句
    《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史记》、《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今天选
  • 说说心情伤感的句子大全
    1、多年以后你依然不懂,为什么吸进嘴里的烟,和我身上烟草的味道,竟然如此的不同?是谁穿过如烟的迷雾,缓缓从岁月深处驶来?谁在细雨梦回的江南撑开纸伞,为曾经的至爱留住一片如初的蔚蓝?2、假如有一天对方向你提出分手,你肯定有种痛不欲生的感觉。你觉得离开他不能活
  • 早上刚一起床就有一股睡午觉的冲动
    多么痛的领会惋惜你历来不在乎我就在这里,不卑不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握在手里的不一定是你真正拥有的1、给我一个支点,我把邻居那小子的汽车翘到沟里去,省得他见我就按喇叭。2、我终于做到了,在你面前我也可以笑着和你打招呼3、渐渐的知道了,很多东西可遇
  • 教你将出轨的男人拉回家四绝招打败小三
    婚姻遭遇第三者怎么办呢?如今男人出轨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与其每天哭闹着让老公更想离开这个家,还不如想办法如何对付小三呢。下面让小编教大家如何打败小三吧。1、多参与老公的圈子聪明女人要学会多去参与老公的社交圈子,让他所有的朋友、同事等都知道他的老婆是谁,这
  • 投错胎的鬼差
    李老三家的小孩是足月出生的,而且是顺产,出生顺利,是一个八斤多重的大胖小子。没过几个小时,护士突然来通知,说孩子突发了心脏衰竭,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刚生完孩子的李家媳妇听了护士的话顿时就晕倒了,李老三的心里也猛然一惊。最后孩子还是活过来了,也算是奇迹了。日
  • 快乐的中秋
    昨天,我过了一个快乐的。且看我细细数来。早晨一起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了北京后花园。听说是在昌平附近,我跟妈妈说,我都没座过飞机,要不我们座飞机去吧。快乐的中秋!因为爷爷也是第一次,我们边开车边问路,在车上我都有点呆不住了。一直问,怎
  • 简单入门绕口令大全
    鼻韵母练习1、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2、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饼碰盆,盆碰饼。3、任命是任命,人名是人名,任命不能说成人名,人名也不能说成任命。4、山前有个严圆眼,山后有个严眼圆,二人山前来
  • 各单元作文命题
    人教新课标语文下册同步指导(分单元共六套)第一单元:的烦恼题解1.成长的过程中,有开心的经历,也有许多小烦恼.中、学习中,你碰到过怎样的烦恼呢?想一想,把它们写成一篇作文.2.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一定要写出你真实的感受
  • 给妈妈的诗
    (一)回家真好,妈妈就只说几件家常事午后看你躺在摇椅上打盹时脸上还流露妈妈,真想回家为了说几句贴心话晚间陪你坐在花园里微风吹过闻到水梅花香(二)你也有家,妈妈可你从小离开老家
  • 扬帆起航
    荏苒岁月锋镝般的时光把我们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站在黔山脚下止步仰望我们永远望不见山癫的景致要欣赏梦幻般的华丽需要我们拿出追梦的勇气来拓展登上山巅透过白云飞向蓝天向更高更远的地
  • 唯美小清新语录大全
    1、窗外,一片烟水迷离,不远处灯光璀璨,喧闹之声清晰可辩,那些记忆里的爱与哀愁,千丝万缕,交织成殇,仿佛今日连绵的秋雨一般,没有尽头。2、从现在开始,珍惜尘世种种的爱,让每一天,都安宁如水,慈悲简静。3、当时,没有爱过,怎么知晓,爱的快乐。局外人,怎么能知
  • 废弃有限博得无穷
    智者的声音是愚者的方向智者的声音是愚者的方向只有想不到不干不到1、一个人最苦楚的时候不是吃不上饭的时候,而是想努力斗争没有机会。2、与其做一个有价格的人,不如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与其做一个繁忙的人,不如做一个有效力的人。3、没有纲标的人,永远为有目
  • 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精选)
    >不要看轻自己,要努力且自信-感悟人生的经典语句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想要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路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决果断的放下.享受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人必须注意自已的所作所为
  • 完整的乒乓球比赛主持人开场白台词
    一、入场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员、裁判员大家好!三月,每一个斟满阳光的叶片,都在放歌的壮丽;三月,每一瓣饱含鲜艳的花朵,都在讴歌春天的无私。三月,春风染绿广袤的原野,春意洒向辽阔的大地三月,春阳灿烂着明媚的日子,春光传递着播种的信息
  • 相亲相爱的一家
    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我是的,我很上学,也很喜欢做,比如:跳绳、跑步、溜冰等。我的爸爸是个艺术家。他的头发很长,都快到屁股上了,常常扎着一个马尾巴,有时候我还会给爸爸编辫子玩。爸爸的脾气很好,我做错事从来不骂我不打我
  • 属于我们的无悔
    “即使在痛苦之中也闪耀着它的光彩。”这话出自着名文学家。青春,年华无知的岁月里,无数文人墨客为它喝彩,也有为它惋惜。连我国爱国诗人也曾说“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是啊,青春难买,惟有用心去雕琢,用热
  • 我真的很有呵呵的冲动
    我时常告诉自己,要淡定,要从容,对待不要脸的人,不能撕破脸。毕竟人家不要脸不怕撕,我怕。后来,遇到某些人,还是忍不住的恶心。真的恶心。超级恶心。恶心到真的很想呵呵你一脸翔。你他妈能不能再不要脸一点??????下雨了你就打伞啊!你他妈的淋湿了一点点就说自己身
  • qq爱情伤感句子
    1、我爱你早已深刻骨髓,我的心上刻满了你的名字。或者这就是所谓的刻骨铭心吧!2、有没有一种酒让人喝了不会醉,有不一种泪让人流了不会悲。老是把恋情想的太完善,今生却输了前世的诺言,才发明水已静静泛成了泪。3、分别以后不能做友人,因为彼此伤害过,不能做敌人,因
  • 盘点封神榜历任妲己李依晓称史上最妩媚妲己
    电视剧《封神英雄》正在安徽卫视黄金档播出,剧中饰演苏妲己的李依晓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话题。此次扮演苏妲己,李依晓难免被拿来跟以往诸多版本作比较。由华策影视出品,著名制片人及编剧简远信亲自操刀,实力派演员陈键锋、李依晓等主演的大型魔幻古装神话剧《封神英雄》。
  • 傣族的风俗习惯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姐妹是一家。”是啊!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五十六多民族之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下面,我就想大家介绍一只美丽的“花”——傣族。在傣族的众多的风俗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傣族的饮食。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