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把自己假想为是个有作为的人
3708
常把自己假想为是个有作为的人
文/观鹅会意
常把自己假想为是个有作为的人,是一条很不错的生活哲理,特别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科学论证。
古往今来,许多有志向的勤奋读书人,或者是拼搏追求事业成就的人,在他们勤奋努力向上奋进的阶段,常常暗暗地在心底把自己假想为是个有作为的人,使自己在艰苦奋斗苦闷缺少方向感的阶段,不会出现迷茫、沮丧与放弃的念头。其实,不论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十年寒窗,还是现代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是为了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苦读书的梦想就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个人生价值往大说是为了报效国家,往小说是为了步入仕途光宗耀祖。但是,苦读书是一种常人难以忍耐的寂寞与煎熬,读书人靠的就是经常把自己假想为是个有作为的人,只有经常在胸中充满这种钢铁般坚强的自信与意志,才能够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地努力而破茧成蝶,成功者的过程都是这样。
说起《范进中举》国人是耳熟能详,这一段精彩的小说,还节选入中学生课文阅读教材。其实《范进中举》只是《儒林外史》章回小说中的节选,看客只是盲人摸象肤浅地看到小说中描写范进先生乐极生悲,因心理压力过大把紧弦绷“断”(疯)的过程,根本感悟不到范进先生内心中强大的意志力。他胡子花白五十四岁考了二十多次还是个童生,虽然他的文章写的是行云流水蹙金结绣,就是难逢识才之伯乐。贫穷的生活中折磨的他饥不饱食面黄肌瘦,头戴破毡帽,身穿过季衣,但是他难以屈服于不公平的世道,他那颗鲲鹏之志的心,经常把自己假想为是个有作为的人,深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他带着“假想”,再一次在考场上写出洋洋洒洒吞云起雾的文章,怀才不遇的范先生终于遇到了慧眼识珠的周学道,他评价范文:“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四遍之后,才晓得天地之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院试第一名的范先生信心倍增,雄心撞怀的他想起周学道临别时对自己的评价:“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已到,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既然宗师说我火候到了,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去考他一考,任何甘心!悄悄地瞒着屠夫丈人,到城里参加了乡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考取了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接着进京参加了会试,高中进士授职考选御史。
其实吴敬梓前辈也是个在考场上屡屡失意之人,通读过这部《儒林外史》章回小说,就可感悟到作者在创作小说谋篇构思的主线,就是围绕着“考试”两个字去铺垫,展开他揭露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丑恶弊端,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为了抗议社会对他才学的不公平,以至于他虽然学富五车,却痛下决心而拒绝去参加应试。鄙人不敢去评价他的人生是否消极,我们只看他人生的价值和文学才华,他的一生正如他的诗作:“浩荡天无际,潮声动地来。鹏溟随陇域,蜃市作楼台。齐鲁金泥没,乾坤玉阙开。少年多意气,高阁坐衔杯。”后人评价他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 ( : )
行走在奋斗的道路上并不是灯火通明,往往就像一个人在漆黑的夜晚,孤寂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为了克服害怕心理,只有大声地唱歌为自己壮胆,才能克服因害怕而产生退缩、放弃、走回头路的念头,这一种勇敢而明智的行为,就像自己为自己举起来一个火把,自己就是自己的启明星,这样才能有勇气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请君带上“常把自己假想为是个有作为的人”这句话去奋斗吧,只有自己看得起自己才是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