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说]一句话的事
3387
这年夏天,省交通厅的郑厅长去下面一个县搞调研,秘书小颜也跟了去。
这天,小颜正在宾馆里起草一份发言稿,外头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手上拄根拐棍,见到他就嚷嚷起来:“快带我去见你们厅长。”
小颜抱歉地说,他们厅长很忙,一个会接一个会,没时间会客。
老头叹了口气,颤颤巍巍地转过身,边走边嘀咕:“顺子啊顺子,官做大了,怕就不认得人啰。”
小颜不由一愣,郑厅长名字中有个顺字,顺子一定是小名,这么说,眼前这老头跟厅长关系不一般啊。想到这儿,他赶紧追上去问:“大爷,请问您怎么称呼?我好给厅长回个话。”
老头头也没回,只留下六个字——槐树村,槐树下。
小颜听了,心里直犯嘀咕,就这么点含糊的交代,郑厅长能弄明白老头是谁吗?不料等开完会,听小颜把话一说,郑厅长马上脱口而出:“杨宝国,杨老师,一定是他!好多年不见,怪想他的。小颜,这样,你帮忙安排一下,明天抽个空陪我去趟槐树村。”
第二天,郑厅长推掉了个无关紧要的会议,带着小颜赶往槐树村。槐树村并不陌生,是郑厅长的故乡,只不过在他很小的时候举家迁到了外地,从此就再没了联系。
槐树村地处偏远地区,是有名的贫困村,几十年过去了,贫困面貌依旧没啥改观,村里的道路还是坑洼不平,车子开在上面颠簸得厉害,郑厅长他们就跟坐摇窝似的。不过就这么摇着摇着,倒是唤起了郑厅长不少儿时的记忆。进村没多久,远远看到几排青砖红瓦的建筑,郑厅长抬手一指,说:“看到没有?那就是槐树村小学,小时候我在那儿上过学。对了,前面路口别忘停下车,我得拜访个老伙计。”
郑厅长要拜访的老伙计竟是棵大槐树,就在村道边。这树怕有上百年树龄了,树干很粗,一个人根本抱不住。离地一米来高的地方有个树洞,这树洞里藏着个秘密,是关于郑厅长和杨宝国的一个约定。
事情得从三十年前说起,当时郑厅长是槐树村小学毕业班的一名学生,老师同学们都习惯叫他顺子。为了顺利升入初中,在毕业考试前几个月,同学们响应学校号召,选择住校学习,顺子也不例外。
住校没几天,顺子就开始精神恍惚,上课注意力老不集中。杨老师一调查才知道,问题出在伙食上,学校食堂顿顿萝卜白菜,还清汤寡水,顺子又有挑食的毛病,根本咽不下去。要解决这问题不难,杨老师的媳妇腌得一手好菜,有这腌菜佐饭,保准吃嘛嘛香。
不过,要是直接把腌菜送到顺子手上,被其他同学看到,难免怪老师偏心。思来想去,杨老师有了主意,学校附近不是有棵大槐树吗?他可以先把腌菜放到槐树洞里,再由顺子去取。约定达成,每隔几天,顺子出趟校门,回来手里就能多罐腌菜。
那段日子,顺子在学校、老槐树间往返18趟,共捧回18罐腌菜。就靠这18罐腌菜,他挺过了毕业前的冲刺,升学考试取得了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
时至今日,郑厅长对师娘的手艺仍念念不忘,站在大槐树下,闭着眼睛,他仿佛还能嗅到一股扑鼻的香气。正这么陶醉着,路边走来个小伙子,对着郑厅长瞅了几眼,怯生生地问:“您就是顺子吧?”
小颜一听,火了:“怎么说话呢?我们厅长的小名也是你叫的?”
“小颜,休得无理!”喝退小颜,郑厅长和颜悦色地问小伙子,“你咋知道我叫顺子呢?”
小伙子抠抠脑门,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是瞎猜的。”
小伙子说他姓杨,是槐树村小学的一名老师。小杨的爷爷也曾在槐树村小学教过书,不过十年前就退了。退休后爷爷就迷上了学校旁边的大槐树,时常走到树下发呆,口里还老念叨“顺子”这名。刚刚看郑厅长在树下的神情跟爷爷有些相似,所以小杨情不自禁地闪出个念头,这人该不会就是爷爷念叨的那个顺子吧?
这么一解释,郑厅长明白了,敢情眼前这小伙子就是杨宝国老师的孙子啊,于是忙问:“你爷爷身体可好?”小杨摇摇头告诉他,爷爷去年查出得了肺癌,而且到了晚期,医生说时日无多了。郑厅长听了心头一酸,说:“快带我回家去见爷爷。”
小车开出没多远,天就变了,乌云席卷而来,看样子要下暴雨。这可把郑厅长急坏了,他在槐树村待过,知道等一场暴雨浇下来,脚下这条村道必定泥泞不堪,小车深陷其中,再想拔出来可就难了。
无奈之下,郑厅长决定结束行程,掉头前,他对小杨说:“请转告你爷爷,过一个礼拜,等我忙完这里的工作,回省城前我定会上门拜访他老人家。”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周后做完调研,省里就发来急电,说一个听证会必须得厅长出面。想到就这么爽约似有不妥,杨宝国老师那边该有个交代,临走前,郑厅长让县里的同志帮忙解释一下,并承诺说,不出俩月,他会专程来趟县里,向杨老师登门谢罪。
话虽如此,回省城后,今天一个宴请,明天一个接待,把郑厅长拖得分身乏术,始终没能腾出空来。眼看两个月过去了,郑厅长的承诺还没来得及兑现,倒把小杨老师给等来了。
小杨此次前来有两个目的:一是传达个噩耗——杨宝国老师刚刚离世;二是应爷爷临终前交代,送给郑厅长一罐腌菜。
腌菜很普通,还是雪里红,拌着麻油,酸中透着香,同当年一个味儿,就连装腌菜的罐子也是当年那个。不过令人纳闷的是,杨老师送这罐腌菜是啥意思?对着罐身仔细一瞅,看到上面写的一个数字——18,郑厅长顿时明白过来。
30年前,杨老师虽说送出了18罐腌菜,但顺子真正吃到嘴里的却只有17罐。因为去取第18罐的时候,正赶上一场暴雨,顺子在泥泞路上前行,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腌菜罐给打翻了。
就为这事,顺子伤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站在大槐树下,当着杨老师的面起了个誓,说等他将来有了能力,一定将槐树村的泥巴路换成平坦大道。当时,杨老师还打趣说:“等到了那天,我让师娘再做一罐腌菜,给你凑齐18罐。”
这么多年过去了,槐树之约早被自己抛到了脑后,想到这儿,郑厅长羞愧地说:“小杨,我愧对你爷爷,临了也没能给他老人家一个满意的交代。”
“郑伯伯不用自责,其实您已经做到了啊。”小杨说着掏出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条平坦的乡村大道,看背景,应该就在槐树村。
槐树村的路况能得以改善,全亏了两个月前郑厅长的一句话,说两个月之内他会重返槐树村。就是这句话引起了县里领导的高度重视,省领导进村,交通不便咋行?一个碰头会过后,第二天工程队就开进了槐树村……
道路开通那天,杨宝国离去了。小杨说,爷爷走前脸上挂着笑,留下这么一句话:“顺子的话还真是一言九鼎啊!”
听到这儿,郑厅长不禁一阵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