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说]茶姐儿

2129

PART.1请付茶钱

  北城里有一个老字号茶馆,生意红火,茶馆的掌柜茶姐善于察言观色,到茶馆里喝茶的人不出三句话,茶姐准能说出那人是干什么的,每验必准。

  这天,茶姐的一个老茶客老张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按老规矩,老张要茶姐猜猜他身边这位是干什么的,猜对了他付双份茶钱,猜错了茶白喝。

  茶姐上下打量老张身边那位,见那位长得挺端正,穿着干净,可就是不说话,这时,老张又开口了:“还是老规矩,他跟你说三句话你就得说出他是干什么来,不然就算你输。”茶姐说:“行。”

  正说着话呢,门口进来两个中年妇女,一个胖一个瘦,都拄着拐棍子,穿着破旧,身上背着一个破兜子,手里拿个茶缸子。胖妇女进来之后,摇着手里的茶缸子走到茶姐面前,那意思让茶姐施舍点小钱,茶姐从柜台里拿一毛钱放到了茶缸里,胖妇女说话了:“能来碗茶喝吗?”茶姐回答:“能啊,我是开茶馆的,喝碗茶怎么不能呢?”说着,就给胖妇女端上了一碗茶。

  胖妇女端着茶到桌子上去喝,瘦妇女走到了茶姐面前,把茶缸子往茶姐面前一递:“我口好渴啊,给碗水喝吧。”茶姐一指柜台上:“那不是有水吗?随便拿吧,挑温的喝啊,别烫着。”瘦妇女从柜台上端了一碗茶,倒进茶缸里,说了声“谢谢”,转身出了茶馆。

  这时,胖妇女也把茶水喝完了,起身也要走,茶姐上前拦住了她:“哎,别走啊,你还没给茶钱呢,五毛钱一碗。”胖妇女一翻眼皮:“刚才走的那人跟我一样,你为什么不要她的钱,怎么要我的钱?”茶姐说:“她跟你不一样,她是真正要饭的,真没钱,值得同情,给她碗茶喝是应该的,你是职业要饭的,比我还阔呢,我为什么要让你白喝茶?”

  胖妇女不服:“你怎么知道我是职业要饭的?”茶姐说:“这还不简单吗?你向我要钱,连话都懒得说,我给你一毛钱,你连个感谢的眼神都没有,好像我给你钱是应该的,而她就不同了,她口渴了跟我要水,我给了她水,她还真心地感谢我,这还不算区别吗?”胖妇女翻了茶姐一个白眼,从茶缸里拿出五毛钱,放到了柜台上,出门的时候还嘟嚷了一句什么,估计也不是什么好话。

  老张一见,跷起了大拇指:“茶姐就是厉害,真假要饭的都能看得出来,你这茶馆要是开在中印边界上,真假美猴王就不用如来佛认了。”茶姐一笑:“去你的吧,那我成什么了?”老张身边的那个人也笑了,说:“这茶不错,再来一碗。”茶姐说:“好嘞!”就又端了一碗茶上去。老张在一旁起哄:“茶姐,一句啦!”茶姐点头,说:“知道了。”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老张身边那人城府很深,直到现在才说了一句话,不露身份,看来今天遇到“强敌”了。

PART.2把他拦住

  这个时候,外面又进来一个人,个子挺高,眼神儿四下乱踅摸,进来之后,往桌边一坐,也不看茶姐,眼睛盯着外面,要了一碗茶,一边喝,一边看着外面。

  这时,老张又要了一碗茶,说:“茶姐,我这哥们是干什么的,你到底猜得出,还是猜不出呀?”老张旁边那位也说:“是啊,我一会儿还有事,你倒是快猜呀,我也想看看你的本事。”老张笑了:“这可是第二句啦!”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走丢了,迷失了方向。而我却还在原地等你。
    一生总会为了某个人而忘记了自己,也会因为某个人而疼痛不停。也许,这个人就是注定要用一生来爱,用一生来经营,用一生来等待。不知不觉疼痛的好久,日子一天天倒数着,越来越近,可是心却越来越疼。这大抵是对于爱情,我们都是受伤者,又是爱与被爱之间徘徊不定着。
  • [东方夜谭]神仙娃娃
    这个娃娃有一门绝活:给人刻墓碑,谁的名字被他刻在墓碑上,谁就大难临头……PART.1暗藏杀机清朝末年,关东的黑风镇上有两家酒馆。一家开在镇东,一家开在镇西。两个掌柜本是亲兄弟,哥哥叫马天龙,弟弟叫马天虎。马天龙为人厚道,而马天虎阴险狡诈。原本,
  • [海外故事]三个火枪手
    乔克尔曾是个猎手,后来承包了农场,就放下猎枪,拿起了锄头。哪想,头一年就遇上了大旱,农场颗粒无收,眼下生计都成了问题。这天,乔克尔的好友马丁找到他说:“最近,政府正召集猎人捕杀骆驼,每杀死一头骆驼,就奖励五十元钱。怎么样,跟我一起去吧。”乔
  • [民间故事]一段奇缘
    清康熙年间,诸城县有个书生叫吴士昌,中过举人,才华横溢。吴家祖上曾做过吏部尚书,在诸城是豪门权贵,所以历任的知县都喜欢结交他们。这年吴士昌年方十九,尚未婚配,诸城的新任知县刘方舟知道后,就托人到吴家说媒,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吴士昌的父母满口
  • [开卷故事]夹在书里的爱
    最近看了个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有个孩子叫哈维,单亲家庭,妈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是个十足的“虎妈”。哈维就在这又恨又怕的心态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好在他还争气,25岁时,就出版了第一本书。他把这一腔愤懑写进书中,其中一章就叫作:《我最恨的人,就是我
  • [幽默故事]救命的吊兰
    何乌尔买了盆吊兰,他的房子很破,连个阳台也没有,只好把吊兰挂在窗边的晾衣架上。这天晚上,何乌尔被一阵奇怪的声音惊醒,竖起耳朵一听,糟了,有人撬门!他赶紧拿起电话报警,可电话不通,肯定是强盗剪断了电话线。“砰”的一声,门被撬开了,强盗冲进来,比划着手里的
  • [东方夜谭]善恶对台戏
    PART.1两座戏台清光绪六年的一天傍晚,山西的常家大院里灯火通明,常家盖了三年的大戏台,终于完工了。常家的当家掌柜常远决定:请著名的晋剧班子红遍天大唱三天。这下全村还不都跟过年似的,老百姓们都互相约好了来看戏。大伙儿正忙着,夜空里突然传来了一
  • [东方夜谭]杯水情深
    周恺最近刚升任了局长,这天临下班前,他给老婆孟丽打了个电话,说晚上有饭局,要陪省里来的客人,会晚点回去。打完电话,他接着又拨出了一个号码,接通后笑嘻嘻地说:“小蝶,下了班我就去你那里。”小蝶是周恺最近结识的情人,到了小蝶的住处,小蝶正在做饭,周恺从
  • [海外故事]神奇的魔衣
    一天晚上,在一次私人招待会上,约翰结识了一位男子。那男子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显得极有教养,只是神情似乎有点儿忧郁。看到他穿着一套华丽的衣服,约翰感到十分新奇,于是问那男子是谁为他裁缝的这身衣服。那男子诡秘地一笑:“那是一个奇才,他叫科尔蒂塞拉,住在
  • [新传说]识人高招
    最近,青石村村委会主任孟大凡经常愁眉不展,似乎遇上了一件非常难以决断的大事,对此,副主任陶小盛不免感到十分不解。这天上午,孟大凡与陶小盛从县城办事归来,刚走进村口,孟大凡忽然感到一阵口渴,而他随身携带的玻璃茶杯里没水了,于是他便走进路边的一家名叫“
  • [幽默故事]球迷伤不起来
    老张是个球迷,这天晚上九点,电视里有他喜欢的一场篮球比赛,是中国队挑战美国队,可是,眼看还有十分钟就比赛开始,家里的电视机却突然出了毛病,没有图像了!老张急得直跺脚,临时修肯定来不及啦,网上虽然有文字直播,但根本不过瘾,而老张的邻居里面没有一个是喜欢体
  • [传闻逸事]神摸
    PART.1瞎子的摸骨术有个大财主,名叫柳万全,整天沉着一张脸,看谁都像看仇人。这是因为他有心病,唯一的儿子柳金宝在三岁那年被骗子拐走了,柳家官也报了,也派人四处寻了,可十年过去了,儿子至今杳无音讯,你说怎么让他开心得起来?这天,柳万全正在房间里长吁短
  • [故事中国]QQ被盗了
    QQ是大家常用的一种网络聊天工具,但它有一个问题,就是经常被盗,也因此引发了许多故事。这天,在一列火车上的一间软卧车厢里,住了四个人,老王、老李、小林和一位女孩儿小陈,他们就在讨论关于QQ被盗的事儿。话题是老王发起的,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PART.
  • [幽默故事]创新运动会
    近日,全县不少学校都要开运动会,教育局秦局长听说县二中的运动会很有创新,那天,他特意到二中去看看。到了那里,二中的徐校长热情接待,并陪秦局长来到了比赛现场。徐校长说,他们学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500米、3000米这两项长跑上,具体怎么个创新法,等这两个
  • [幽默故事]村姑的“马靴”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模样漂亮歌唱得也好听。最近省电视台打出报名广告,要举办“漂亮女生”业余歌手大赛。乡亲们都鼓动小芳参加,说小芳一定能赢。因为家里穷,小芳初中也没念完,活了十八岁从未出过山沟,这次进城她既紧张又兴奋。为了去掉身上的土气,小芳
  • [新传说]三个女人
    在北京的一座旧四合院里,租住着三户天南海北来的家庭。这三家的男人都在外打工,女人带着孩子操持家务。三个女人年纪差不多,彼此相处得很融洽,平时就相互称呼为“大妹”、“二妹”、“三妹”。这天傍晚,大妹去幼儿园接女儿,接好女儿,经过胡同口,看到许多人围在一个
  • [情节故事]大用场
    有个木材商人,一天在山林转了很久,都没找到满意的木料。这时,迎面来个山民,扛着块木头,商人一眼就看出那是块珍品。特别是尾上的杈,做装饰更难得。商人心想:看这人傻乎乎的,说不定我能捡个漏。他赶紧上前假装恳求:“老乡,我是个游客,迷路了,请帮忙带个路。
  • [网络故事]谁比谁更牛
    阿亮原来不知道什么是“牛皮烘烘”,现在可知道了!他摸奖摸到了一大堆钱,于是买车,“别克”—这在阿亮居住的小县城里算是牛皮烘烘的好车了。阿亮驾车在路上,左拐右窜,横冲直撞,牛皮烘烘。这当儿,对面也来了一辆车,“奇瑞QQ”,左拐右窜,横冲直撞,比阿亮还牛皮
  • [幽默故事]都是名字惹的祸
    小张的大名叫张总,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有些难。因为现在各种领导已经够多了,那些负责招聘的都不想再平白无故为自己找个上司!为此,每次面试时,小张都会声明:“我真名叫张总,您要是觉得这名字不好,我可以改!”这天,又是一次面试,小张又一次声明,不料那
  • [民间故事]巧治失礼人
    民国初年,大东北黑龙江府的松花江畔有一个地方叫傅家甸,那里出了一位名医,名叫傅宝善。傅宝善不仅医术高超,也很有经济头脑。他见傅家甸来往的客商逐漸增多,就想投资开一个饭馆子,专供人吃喝。店面定了,也装修了,招牌上蒙着红布,就差剪彩开业了,却有人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