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当了一回大傻瓜
225
这天晚上,丁家村的村主任丁大个接到了乡长的紧急电话,丁大个一听,顿时傻了眼,事情是这样的:
几年前,祖籍丁家村的一位老华侨,捐资为村里建造了一所小学。谁知三层的教学楼盖好后,丁大个动了歪心思,将小楼改变了用途,当成了村里的办公楼,学生们只好依旧在那几排破旧的平房里上学。现在乡长通知:丁老先生在女儿陪同下,要回村看看。丁大个一听害怕了:倘若真相败露,丁老先生向县里、市里一反映,自己这顶乌纱帽还保得了?想到这些,他不敢隐瞒,在电话中如实向乡长作了汇报,可怜巴巴地说:“这咋整?”
乡长一听火了,吼道:“还他娘的能咋整?赶紧把小学和村里的办公地点换过来,明儿天一亮就立马行动!我告诉你丁大个,你先给我把这事应付过去,等完事后我再跟你算账,你小子简直是胆大包天!”说罢,乡长“砰”地扣了电话。
丁大个哪敢怠慢,次日天蒙蒙亮,他就爬起来,组织村上的干部、村民、学校的师生,开始了蚂蚁大搬家,把村东头办公楼里的东西往村西头小学里搬,又把村西头小学里的东西往村东头办公楼里搬,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麻烦,不仅东西要搬,还要换牌子、钉门牌、挂黑板、更换张贴画、重新刷标语……从早忙到晚,总算大体搬好,这时,接到正式通知:丁老先生明天上午到。
第二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上午九点多,丁老先生一行,在村头下了车,缓缓往村里走。老先生少小离家,一直忘不了的就是故乡的煎饼卷大葱蘸大酱。得知他好这一口,丁大个安排一个叫丁大嫂的,在家门口支了鏊子摊煎饼,客人们的午饭,就在她家吃。
丁大嫂有个女儿叫丁小芳,上小学四年级。因为丁老先生的午饭要在她家吃,头天晚上丁大个专门“教导”了母女俩半天,叮嘱她们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句不许说,谁要是说漏了嘴,完事后给她好看,气得丁小芳直冲他翻白眼。
丁老先生听了介绍,非常高兴,路过煎饼摊子时,他亲热地向丁大嫂打招呼,寒暄着:“真是太麻烦你了,你女儿呢?等会我们从学校回来,带上你女儿一块回来。”丁大嫂扬手一指,说:“到学校上学去了……您老别客气,一点家常饭,没什么麻烦的。”
丁老先生他们来到学校,做课间操时,向师生赠送了文具、教具,又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旁听了一堂课。转眼放学时间到了,老师们找来了丁小芳,丁老先生拉着小芳的手,一路上说说笑笑,去她家吃煎饼卷大葱蘸大酱……
丁大个和几个村干部一直高度紧张,生怕有人说漏了嘴,他们分工合作,各盯各的人,一刻也不敢让丁老先生他们脱离开自己的视线。午饭后,丁老先生又提出去看一下村里办公的地方。他们来到村西头那几排破落的平房,那些房子实在是太破旧了,阴冷潮湿不说,有的房顶都有大窟窿了,站在屋里一仰头,竟然能看到天;还有十多扇窗没玻璃了,蒙着塑料布,大白天屋里也得开着灯才能看清。
丁老先生的眼眶有些湿润了,他激动地自言自语着:“这里的条件比我想象的还差啊……”
丁大个厚着脸皮说道:“这就是我们办公的地方!只要孩子们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村干部再苦再难也不怕,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嘛!”
丁老先生听了,当场叫女儿拿出支票簿,不由分说提笔就开了一张支票,递到丁大个手中,说:“我也没什么好讲的了!这点钱,你们拿着盖座办公楼吧。在这样的房子里办公,身体受不了啊!”
丁大个立即带头喊起了口号:“感谢丁老先生疏财好义、造福桑梓!”现场立时掌声一片……
第二天黄昏时分,丁老先生和女儿搭乘国际航班离开了这个城市,在航班上,丁老先生的女儿犹豫着:有句话,她不知该不该对父亲讲—昨天一进村,她就看出丁家村的那几个干部在玩猫腻:那个摊煎饼的丁大嫂,说她女儿丁小芳上学去了,扬手指的是村西头,但村干部们却把他们带到了村东头……难道丁大嫂连村小学在村西还是村东都不知道?但是,她看着父亲苍老、疲惫的容颜,便决定不讲了:父亲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这辈子都不一定再有机会回故乡了,不要败坏他的心境了,就让他留下一个对故乡美好的回忆吧……
与此同时,躺在座位上闭目养神的丁老先生,也有一句话想对女儿讲:昨天中午,他拉着丁小芳的手去她家时,丁小芳偷偷往他手心里塞了张纸条,他借午休打盹的工夫,匆匆读了,纸条上写的是—“爷爷:您上当了!我们是昨天才从村西头的平房,搬进村东头的小楼里的……”下午,实地察看了村西头的平房后,他之所以又主动捐出一笔钱,实在是害怕他走后,孩子们再被迫搬回那破落的平房……
思前想后,丁老先生决定不讲了—只要丁小芳那些孩子们,能在宽敞、温暖、明亮的小楼里上课,他当一回傻瓜,又有什么要紧呢?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