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刘耳枝
1109
明朝崇祯八年,这天,北京紫禁城里披红挂绿,鼓乐喧天;宫娥彩女,舒袖展臂,翩翩起舞……文武百官们都朝服崭新地聚集在太和殿前……
这是什么喜庆日子?皇帝大婚吗?非也,是太和殿修缮落成大典。
太和殿、金銮殿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修缮重新启用,自然要隆重庆典一番。
辰时,皇帝朱由检由近臣簇拥,步履蹒跚地来到大殿前,细细观赏,见修缮后的大殿典雅庄重,雄壮威武,甚是悦心。当他走到大殿的正中,更被悬挂在上方的那块写有“太和殿”的匾额吸引住,那字写得端庄遒劲,刚健大气……朱由检被字的精、气、神陶醉,捻须颔首,津津品味。
可是,品着品着脸色却变了,怎么啦?原来他发现那“太和殿”的“太”字竟忘了点点儿,成了“大和殿”了。
朱由检由喜转怒,责问:“此乃何人所书?”
工部尚书如实禀报:“户部右侍郎刘耳枝也。”
刘耳枝,山东莱州府人,为官前为练字曾把家乡大泽山中的树叶写空,当朝著名书法家,竟也出现这等差错?真正应了那句老话: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
霎时,太和殿上下空气凝固,掉根银针都能听见落地声响,因为未经圣上旨意,擅改太和殿名称,犯的可是藐君杀头之罪呀!群臣都为刘耳枝捏一把汗。
这时候,一位五十多岁,面庞瘦削,留山羊胡的瘦杆老头儿上前:“臣刘耳枝参见陛下。”
朱由检头不抬,眼不睁。
“臣,刘耳枝叩见吾皇!”
朱由检仍不理睬,但声音却从牙缝里挤出来:“汝,竟敢擅做主张!”
刘耳枝却说:“微臣不敢,微臣这是特意留下的一笔,等吾皇驾到再点上,象征吾朝即日起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兴旺昌盛!”
嗬,真有他的,竟能想出这般冠冕堂皇的措辞来搪塞自己的过失,真能化干戈为玉帛。
可是,朱由检想:这用意还是不错的。不过,是不是他的初衷就很难说了,很可能是为逃避杀头之罪而现编的措辞,要说特意留下的一笔,那,脚手架已经拆除,数丈高处如何点上?如再设脚手架,那今日还叫落成大典吗?分明是老滑头欺蒙寡人!
想到此,朱由检心生一计,要揭穿刘耳枝的庐山真面目。
他阔步上殿,坐上龙椅。
“刘爱卿,朕这就要理政,限你即刻把点儿点上,否则,当斩不赦!”
“臣,遵旨!”
刘耳枝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地上爬起来,只见他高绾袍袖,露出了早已蘸饱了金汁的巨笔,使了个大鹏展翅之架势,手起笔出,如离弦之箭,向空中飞去……
文武群臣都低头垂目,没有一人幸灾乐祸仰脸观望这荒唐之举的,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回,一百个刘耳枝也死定了。
朱由检也是这么想。不过,他还是离开龙椅,到大殿前走走形式,以便使刘耳枝死得心服口服。当他仰脸观望时,惊得目瞪口呆,只见那点儿点得不左不右,不上不下,方位正确,轻重适度,和大字浑然合为一体,尤如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放射出烁烁霞光,把太和殿映照得绚丽辉煌!
朱由检刚才的不愉悦情绪一扫而光,油然而生的是一腔敬慕爱才之情,拍着刘耳枝的肩膀:“刘爱卿,真乃神笔也!”
刘耳枝金殿之上一鸣惊人,朝野哗然。有人说他福大命大造化大,暗中有神人相助,才化险为夷;还有人说他疏忽大意出了差错,为活命孤注一掷,瞎猫撞上死耗子……说法纷纭。
其实,真正知道底细的只有他家乡大泽山红庙里的和尚,当年,他穷困潦倒,在红庙取树叶练字,为配合和尚练飞刀,住持长老硬逼他飞笔点树叶,点中哪片,练飞刀的和尚给他取哪片……历时八年,方才练出了这随心所欲的神笔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