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的印象
1012
在我的印象中,升腾的炊烟,是满载的情,是爱缘的根。
没看过炊烟的人,是不懂得对家的牵挂。我一直不知用什麽词语将炊烟蕴涵的情缘,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太憧憬浪漫了。“远岸谁家柳,孤烟何处村”是我喜欢描写炊烟的味道和情调。
炊烟袅袅,一朵飘逸的白云,一道靓丽的风景,一个家庭的温馨,一个村庄的祥和。我喜欢炊烟那种朦胧而又晕染的颜色,袅袅弱弱,飘飘冉冉,古朴而又散落。当看见袅袅炊烟,目光是留恋的,心情是起伏的,缕缕炊烟随风飘逸,动静之间荡漾着诗情。虚虚渺渺,宁静、纯洁、轻盈、缥缈,更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彩。有了炊烟,就有了暖暖情怀,就有了歇息的释然,有了炊烟,家,就不再遥远。
凝望炊烟,云一样升腾,雾一样的飘散,孩子们在爱的庇护下,在炊烟的笼罩下,一天天长大,远去。时许,想起快乐与忧伤,记起孤独与寂寞,在他乡看到炊烟的升腾,心静若水,以最虔诚的姿态,凝望炊烟,倾听飘荡岁月的足音。
炊烟是爱的根。是爱的化身。当你看到它就感受到了温暖,家的味道就像困乏之人的梦,朦朦胧胧地就把你笼罩缠住了,不想离开。一缕炊烟,在家人的记忆里,总是弥漫回味着苦艾草淡淡的香味,迷恋一生。炊烟是有颜色的,也有人不同年龄的比拟形态。早晨的炊烟先是浓黑的,慢慢的变成了乳白,晨风没有睡醒,炊烟是直直的,像人的少年。中午淡蓝色的炊烟是急匆匆,风把烟吹得四散,失了形状,慌张的样子,像是人的中年。当夕阳把炊烟镀成金黄色,写意闲适黄昏的炊烟,疲倦的风累了,炊烟时而自由,时而慵懒散漫,时而飘逸淡然,这是人的老年。
乡村的傍晚,农妇陆续抱回了薪柴,燃亮灶火。村庄笼罩在淡淡的柴草炊烟的艾香里。黄昏的村庄鸡鸭在叫,猪在哼哼,看家的狗,兴奋地向村外狂吠,晚归的耕牛,也按捺不住对远山低沉的呼唤,回荡在淡淡的炊烟里。村边玩耍的稚童,在苦艾的炊烟味道中,隐约听见母亲呼喊乳名声时远,时近。忙碌的村庄,在黄昏的大自然中勾勒出一幅晚归热闹的图画。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黄昏来了,晚餐乃是每个母亲的得意之作。灶下一缕猩红的火苗,噼里啪啦,呛呛的,暖暖的,光影交错,烟火迷离,疲惫早被踩碎在脚下,一切都是那样安宁和缓慢。
炊烟是家的根,家是孩子的根。饥肠辘辘背着书包学生,看见家里的炊烟升腾,心里更觉得温暖踏实了。跨进门槛,第一眼看到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着,手不停地填旺灶里的火。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更显得苍老了。母亲曾对孩子说:人一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沟沟坎坎,都要蓄好灶里的柴,点旺心里的火。深深的教诲,铭刻的记忆,鲜活的场景,永远刻在了孩子的心灵。
孩子们一个个走出了乡村,走出大学的校门,走进了不同的城市。炊烟是每个游子的念想,是无数城市角落里的回眸。人一个个走远,即使走得再远,心里的炊烟会一直缭绕着,不曾散去,也不会散去。炊烟,是游子久违的亲情。因为母亲终日侍弄炊烟,系着终生不能忘怀的母爱。吹不散的记忆,即使日子久远,相隔万里,也割舍不下灵魂深处的思念。都市的灯红酒绿挽留不住一颗古朴的心灵,更消磨不了他低沉的目光。出生的老屋残喘着依旧在等。土灶深深,更等着去填一把柴,点亮一把火。因为故乡的炊烟是一生的温暖,是一世的思念,氤氲的炊烟更是子孙绵延的象征。
炊烟,是村庄飘飞的秀发,是牵住风筝的长线,是家无声的呼唤。有人亲切的形容:“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 在记忆里那缕轻盈空灵的炊烟,是生命无形的力量。是眼睛到心里的步履?还是记忆与现实的距离?炊烟冉冉升腾,挂在月亮的树梢,穿过夜夜的思念,将那缕乡愁和回忆的幸福,一并揽入怀中。思念诠释着炊烟升腾的爱,爱里住着一个家,这是我心里最美好的印象,从怀中潺潺溢出。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我喜欢这种宁静浪漫的诗意,在渐渐淡去的炊烟里弥漫着,思索着,飘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