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680
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
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
如果我逃避,困难会跟我一生 在今夏的高考季中,香港有一名特殊的状元被称为小海伦凯勒的曾芷君。之所以被这样称呼,是因为她双目失明、严重弱听、手指触感缺陷,可是曾芷君在三感不全的成长历程中,以双唇代替双手,唇读凸感盲文进行学习,最终取得了3科5++,2科5+的优秀成绩,这个成绩在香港高考中相当于状元分,而曾芷君也如愿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
出生后几个月,曾芷君就因神经萎缩双目失明,只能感觉到光和影,被界定为完全失明:小学时,她的双耳被确诊为中度至严重弱听,要靠助听器与人沟通。不过,上天给芷君的磨难并未就此打住,芷君比海伦凯勒还要多一重挑战由于神经萎缩,芷君的手指指尖触感也有缺陷,想要用手触摸盲人专用的点字书也不可以。
面对困境,父母和老师都无可奈何,可是曾芷君却没有放弃自己,她认为自己必须要接受现实,如果逃避,这个困难就会跟着她一生。于是,她不停地摸索和努力,尝试了身体的各个部位,终于找到了最佳触点双唇,而曾芷君也成了学校里唯一一个吻书的孩子。以唇吻书,困难可想而知。曾芷君阅读同样的内容,不仅比正常人多花一至两倍时间,还比其它用手读书的失明人要慢。
中学时,曾芷君本来可以在盲人学校就读,可为了早点融入主流学校,她选择了一所普通学校,和正常学生同堂学习。在中学一年级时,曾芷君就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踏入主流学校就读,是我生命的一个转折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面对无数的挑战,我将竭尽所能,用功读书,克服每一个困难。
曾芷君确实做到了,课堂上,她捧起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点字笔记,一边埋头用嘴食字,一边戴着助听器听老师讲解。英语教授的通识课信息量大、观点多,内容新,课堂上不仅要讨论,还要小组代表发言一些普通学生看了都要皱眉头的问题,曾芷君从来没有回避。
普通学生可以靠看电视、看报纸了解时事,这些对曾芷君都是困难,但曾芷君的观点却经常让老师们眼前一亮。学校里不止一位老师感叹: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掌握那么多学习内容的。原来,因为阅读速度很慢,曾芷君除了吃饭、冲凉和睡觉外,其余时间几乎全部都在阅读。
在香港高考,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可以豁免中英文听力考试,但是曾芷君并没有享受这样的优待,她认为自己虽然有听力障碍,但是不能放宽对自己的要求。在一次采访中,曾芷君坦言,无论她考出来的成绩如何,都必须学会去面对自己的现实,去接受自己的障碍。
有句话说,如果一件事情来了,你却没有勇敢地去解决掉,它一定会再来。生活就是这样,它会让你一次次地去做这个功课,直到你学会为止。如同曾芷君那句如果我逃避,困难会跟我一生。我们也应该如此,直面困难才能最终赢得生活。
每一次的努力都要拼尽全力 18岁的王天瑶是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今年3月,她收到了世界公立大学排名第一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文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双喜临门的是,她还申请到了该大学专门颁发给新生的“学生领导力奖学金”。
熟悉王天瑶的老师和同学对她有一个共有印象:清瘦的身体常抱着“市面上最大号”的牛津英汉双解词典。
实际上,在刚升入初中时,王天瑶还“没怎么学过英语”。一次,英语老师讲了一个英语笑话,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在笑,她则在“云里雾里”。
吉大附中的英语课有个传统:前10分钟用于学生演讲,每节课一名学生,依次轮流。为了英语课的演讲,王天瑶提前一个月便开始准备。不服输的王天瑶为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也可以很好”,专门找了一篇生词很多的文章。当王天瑶在其他同学面前背诵全文时,得到的回应是:“除连词外,都没听懂”。
这次经历让她尝到了翻词典学英语的喜悦,并“小有成就感”。
王天瑶有两本英汉词典,一大一小。大的放在书桌里,小的则随身携带。“在查字典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有关生词的其他形态和使用方法等延伸的内容,生词所在页面的其他单词也可以一起背诵,一举多得。”得益于经常翻字典,王天瑶成了同学中的“活字典”,随意拎出来一个生僻的单词,她大都能说出这个词的各种形态和使用方法。而那本跟随了她6年的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封面拐角处贴了数层胶条,词典侧面则是一片黑。
王天瑶初中所在的班级是吉大附中的实验班,“同学们都很牛”,有人已通过课外班或自学完成了初中课程,有的则按自己的计划来学习。
王天瑶却从未报过课外辅导班。在她看来,通过辅导班或自己超前学完课本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确很自信”,但因为没提前学过课程,她听课时更认真,课上效率更高,“课上跟住老师的思路,课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不二法则”。(www.lizhi123.net)
王天瑶说,在后期学习中,提前学完课程的同学的优势会逐渐消失,“因为在考试中,我的成绩和他们不相上下”。
“可以不选择超前学习,但做错的题目不能再错第二次。”王天瑶说。为此,她为每一科目准备两个本子,一个用于记录梳理出来的重、难知识点,另一个则用来记错题。
中考时,王天瑶以总分594.5分(满分600分)在当年的长春市考生中名列前茅。
到高中时,因为吉大附中首届国际部只有4名学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更强,但王天瑶仍坚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再进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从小学到高中,不上课外辅导班的王天瑶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学了自己喜欢的舞蹈和古筝。因为舞跳得好,授课老师曾建议她选择做专业的舞蹈演员;在高中时她还考了古筝业余组的最高级别。
学弟学妹喜欢称她为国际部的“女神”,他们很愿意找她一起自习,“有王天瑶在的地方气场就不一样,大家会自觉地安静下来学习”。
高二上学期,王天瑶第一次报名考托福。班主任王玲鼓励道:“第一次考,不要太在意成绩,放轻松,就当去看题型。”而王天瑶的想法是,“既然要花时间,那就得尽全力,不论事后是否还有机会”。
经过精心准备后,王天瑶首次托福成绩为104分,已满足申请美国大学的要求。随后,她开始全力准备SAT的考试。
高二暑假时,王天瑶在查看哈佛大学的网站时看到了该校Summer school(夏季学校)项目,便尝试申请。申请成功后,王天瑶独自一人前往哈佛大学,用近两个月时间学习统计和心理学两门课程,修得8个学分。
在哈佛大学期间,王天瑶每天往返于宿舍和图书馆,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最终,两门课程的结课成绩均为A。心理学教授私下告诉她,她的心理学成绩是同批学生中的最高分。
王天瑶的母亲侯新华说,女儿凡事尽力的态度,是从小养成的习惯。王天瑶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母亲便引导女儿写作业时不可以吃喝玩耍,不能一心二用。父亲王培伦给女儿的影响是“要勇当第一”。王天瑶也一直认为,“不当第一就不是我”,“虽然不可能每次都考第一,但每次抱着当冠军的心态,便会全力准备”。
寻梦远方,不负花样年华 梦想
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苦苦追寻燕园而终实现多年夙愿的励志故事。
我的梦想最初并不是北大。
小时候,清华与北大常常并列出现,成为每个孩子心中的象牙塔。那些“我以后要上清华北大”的豪言壮语,总是能被人轻易说出,也总是如烟云般一吹即散,留不下任何痕迹。我虽然忆不起我是否也说过这样的话,但心中肯定有过这样的想法。这是梦想吗?这不是梦想,因为我还没有真正认识北大。
初中时,略知人事,稍读书文,北大在我心中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北大不仅仅是一流的学府,更是京师大学堂,是国学大师为自己选择的归宿,是“五四”熊熊燃起的烽火。手抚历史,我愈发向往北大,可儿时的戏语却再也说不出来。因为,在看到了北大的美好之时,我也看到了北大的高不可攀。我深知自己不够优秀,于是北大只是我心中特别的存在,不敢想,不敢为之拼搏。这是梦想吗?这不是梦想,因为北大还没有成为我奋斗的目标。
高中时,机缘巧合,我在短短的时间内先后参观了北大、清华和港大。夜游清华只是浮光掠影,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触,我不敢置评。参观港大时恰逢招新活动和“港大星”命名仪式,我感到了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活力和自由。在北大参加夏令营四天多的时间里,我几乎走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参观了着名的“一塌(博雅塔)糊(未名湖)涂(图书馆)”,在院系交流活动中深入了解了各个学院、专业。曾经遥不可及的北大突然向我展开了她的全貌,我呼吸着校园内厚重的人文气息,燕园梦冲破了一切不自信不敢想的藩篱。我终于可以说,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北大。当北大成为梦想,这一路注定风雨兼程。
失败
这一路走来,我一直铭记着这么一句话“Evertried.Everfailed.Nomatter.Tryagain,failagain,failbetter.”
高三以前,我的人生顺风顺水。小升初时,我上了一所昂贵的私立学校,但我凭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奖学金。中考时,我是全市投档分第一名,顺利地进入了最好的高中。分科前,我的文理科俱是年级第一;分科后,我依然保持着第一的成绩。
然而,一进入高三,我却完全找不对感觉,根本进入不了冲刺的状态,成绩起伏波动,名次掉到第七名,甚至学科优势也丧失殆尽,最稳定最拿手的科目也频频失利。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低谷,开始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犹豫彷徨。
坎坷还远未结束。去年2月,我不出意料地获得了自主招生笔试的资格,却出乎意料地考砸了,以远远低于北大分数线的考分,只获得了一所省内大学的加分以及港大的面试资格,还记得查分的那天,看着屏幕上冷冰冰的数字,我笑着对自己说,没有关系,我不在乎这个。可是,我又怎么会不在乎呢?
在这个时候,铭记在心的那句话浮上心头。调整好心态,我全身心投入学习。或许是因为我的心态平和不再急躁,或许是因为我在失败中完善了自己,这之后的省市模拟考试,我的成绩迅速上升,很快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
或许在追梦的路上,每一次跌倒都是让自己更强大的机会。我们要做的,不是惧怕失败,而是在失败中完善自己。
高三这一年,最容易改变的是心态,最难以改变的也是心态。而心态,恰恰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在失败中调整心态比在成功时重要,因此学会面对失败是人生的必修课。
方法
学习方法,向来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都应找寻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我希望分享的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感悟。
首先,尝试,而后坚持或者放弃。在高一高二,可以尝试多种学习方法,视效果来决定是否长期实行。在高三,要有自己比较稳定并且长期坚持的学习模式,并且让自己成绩稳中有升。
其次,敢于调整。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个阶段用得顺心的方法,可能过了段时间,就成了烦扰的根源。(励志文章 www.lz13.cn)正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所表现的主题——改变,在学习方法上我们也要敢于改变,敢于调整,不断取得进步。
社会责任感
有些人,成日只顾着自己的事情,从不抬眼看一看世界;有些人,以天下为己任,时刻有一种历史使命感。
我们不能成为庸人,也还没有能力成为伟人。作为学生,我们不能忽视我们的学习任务,不能忽视高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们不能脱离社会,不能没有一点社会担当。
即便是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三,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做人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依然要培养开阔的眼界和心胸。高三里,在课间课后,我总是与同学们畅论天下大事。或许我们有的只是幼稚浅薄的观点,或许我们的辩论还不具有完整周详的逻辑,但在讨论之中,我们时时刻刻感到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促使我们在个人的愿望之外为祖国为人民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追逐梦想会给我们一种勇气,而社会责任感会给我们另一种更加生生不息的力量。
珍惜
珍惜那些日子、那些人。
高三是一段格外特殊的时光,让每一个人带着无法形容的憧憬与畏惧走近,然后带着无法形容的怀念与不舍走远;是难以言说的记忆,明明是苦,却能在苦里酿出难以忘怀的酸酸甜甜来。
活在高三,自然会觉得日子难熬难过,每一天都疲惫不堪。然后站在高三过后的今天,我却深深感到高三生活有一种别样的美丽。在那冲刺的365天里,为了一个目标而竭尽全力、奋斗不息,这种紧凑充实、向梦想逼近的感觉,很难再拥有了。
活在高三,最幸福的是和同学们一起拼搏的回忆。那些奋笔疾书的日日夜夜,那些或者欢笑或者悲伤的时刻,都因为彼此扶携而镀上一层金边。
若干年后,我不仅会记得这一路风雨,更会记得风雨中同撑一把伞的同学们。这是最难忘的记忆,这是最珍贵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