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刘仙姑
1970
大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位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东端一隅的小龙山脚下的山东省即墨市东程哥庄村,发生了一件令人惊诧的大事。时至今日,经过二百八十余年时光的冲洗,浸润其中的神秘、悠远,仍使小龙山与相隔不远的的盟旺山,显出一种特立独行的韵致,一种心颤神摇的魅力。
晨曦迷离中,位于蓝雾中的树林、山草、村落、犬吠,全都蒙上了一层神秘,早起的几位农人刚刚走出村落,还没来得及看清面前的一切,就见村西的水湾上空现出一幅光耀四野的奇景:水气蒸腾的水面上,一个自远而近的蓝色蒲团冉冉飞升,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最后,停渚在水面。蒲团之上,端坐一位气息安详的仙人,气质清贵,笑靥出尘,向着他们挥手致意,似乎要告诉他们一点什么。良久,蒲团向着高空上升,渐渐地,踪迹杳然。
其时,东程哥庄村的几位村民,适逢其会地看到了这一奇景。
过了好久,醒过神来的他们联袂跑向村西,又一个突兀的情景使他们惊诧,只见湿润的水岸边,顶着霜花与梦呓的芦苇旁边,一个南人装束的少女水灵灵地站在他们面前,像极了观音座前手执净瓶的仙子,看来是花一样的美丽,神也似的善良,一双洞察一切的大眼睛,扑朔着神秘与真诚。接着,她用花开一样美丽的声音告诉大家,她姓刘。
在久远的传说中,在历史十分温情的眼睛里,慈眉善目、法力高超、无所不能的刘仙姑,就以这样的情态来到山东半岛、黄海之滨的日出之中,来到了小龙山脚下的东程哥庄村,来到了善良、隐忍、淳朴的村民中间,开始了她治病救人、济困向善的一生。她的生活,她的悬壶济世的美德,甚至她曾经住过的庙宇,戴过的眼镜,使用过的器皿,相随终生的那一只猫,都与她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许多传说一样,时时处处氤氲着神秘的色彩,引人平生无限遐思……
今天,在我们剥去那些悠远的神秘,走出恍兮惚兮的迷离与困惑,走进岁月,触摸那一段充满血泪和痛苦的经历,还原那些渐次远去的历史真相,我们不得不相信,因了她的到来,这片饱含着日晖月华的土地便开始生长美丽和富裕,传说与信仰;用汗水与智慧耕耘这片土地的人们,就与一段以科场试题贾祸的历史公案、一位名叫查嗣庭的文化名人,有了一种怎么也割舍不断的血肉情愫。
说起来,查姓是浙江海宁的名门望族,查家是个世代和睦的大家庭。明清两代,簪缨玉绝,人材辈出,查秉彝、查志隆、查继佐等均是文化史诗歌史上享有盛名的诗人,为人们所广泛熟知。查嗣庭一门三兄弟,连同他的两个哥哥查慎行、查嗣瑮,都位居高官,且均擅诗文,每遇假日,弟兄们就宴饮赋诗,过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查嗣庭(公元1662.2.17~1727.4.14),字润木,号横浦,又号查城,府廪学生。他学问渊博,才识过人,但不免有些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名士风度,常在笔底发泄他对当时现实的某些不满。在中康熙乙酉(公元1705年)亚魁之后,次年联捷高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甲午年(公元1714年)任湖广副主考,戊戌年(公元1718年)任山西正主考。嗣经吏部尚书隆科多荐举,特令在内廷行走,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复经左都御史蔡珽保奏荐举,授礼部左侍郎,加经筵讲官。谁知仅仅因为是这两个人的举荐,竟为查嗣庭及其家族引来了一场灭顶之灾。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为了打击、削弱隆科多尾大不掉的势力,雍正暗暗把目光放在了隆科多荐举的查嗣庭身上,意欲于从这里打开缺口。九月,查嗣庭受命出任江西乡试正主考时,厄运终于降到了他的头上。按照惯例,查嗣庭出了这样几道试题:首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三题“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出自《孟子》;次题两道:一道是《易经》的“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另一道是《诗经》的“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本来都是合乎规范、无疵可指的,而且那次主持乡试时行事相当谨慎,对关节的查防非常严格,考试也顺利结束,一切正常。谁知雍正却无中生有,借口“有人告发”,猛然拿查嗣庭“开刀”。九月十三日,乡试完毕,查嗣庭离开江西南昌,北上返京,刚刚回到寓所,连行李都还来不及打开,雍正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了个突然袭击,下令查抄查嗣庭在北京的寓所。据《清稗类钞》记载:那天晚上,查嗣庭醉卧家中,全家十三口,统被抓去。三天后,雍正便发布谕旨,急不可待地公布查嗣庭的“罪状”:“以命题讥讪,逮江西正主考、礼部左侍郎查嗣庭,交三法司治大逆不道罪。”同时指责,“查嗣庭以此命题,显与国家取士之道相背谬。”十二天之后,雍正意犹未尽,又急忙秘密下诏给浙江的地方官,调兵遣将,迅速查抄查嗣庭在海宁的老家。十月初九日,谕:“浙江将军鄂密达、巡抚李卫知悉:尔等接到谕旨,鄂密达立委都统博森,李卫选差可信属官,一同迅速驰至查嗣庭家,将所有一应字迹,并其抄录书本,尽行搜出,封固送部。搜查之时,即墙壁窟穴中亦必详检无遗。倘致透漏风声,伊家得以预行藏匿,惟于尔等是问。特谕。”他考虑周密,亲自布置,并对臣下施加压力,鄂密达、李卫自然是立即雷厉风行加以落实。查家老少包括僮仆因受株连而被抓送北京刑部监牢的人口,一次就有上百。浙江全省人心惊惶,谣言四起,人们“惊疑相煽,逃避流离者有之”。雍正闻讯,派人以“省问风俗、安抚人心”为名,暗地里加紧“稽察奸伪”,进一步严厉镇压;继而,迅速波及到东南各省。所以,清史专家邓之诚认为,隆科多的荐举,是查嗣庭杀身之祸的根由。
就在这种异常高压的态势下,不知是查氏家族哪位长者的意见呢,还是被风声鹤唳的严峻形势吓破了胆,查氏族人的一支带同他们的亲属、仆役连夜出走,亡命天涯。他们沿着海岸逶迤向北,日夜兼程,历尽艰辛。一路之上的担忧、惊恐不必说了。进入即墨地界之后,因为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一个刘姓侍女与与家人失散。阴差阳错,一个侍女消失了,一个仙姑诞生了。
因为祖父、父亲都是世代行医的郎中,家学渊源,秀外慧中、乖巧伶俐的刘姓侍女深通医理,甚至可以说造诣颇精。所以,当她流落至东程哥庄村遇到一位摔断了腿的村民和一位面黄肌瘦、沉疴缠身的少女时,面对着他们求告无门、一脸悲戚的亲人,她略一检视便知就里,一剂草药下去,病情好转;数剂草药下去,竟渐渐痊愈了,由是名声大震。自此之后,面对民众问医求药的需求,她有求必应,无不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几年之后,经她治疗业已嫁人的那位少女,又在她的疗治之下怀孕生子,一家人多年的期盼梦想成真,发自心中的喜悦出于真诚,自是极其强烈。孩子满月之时,在公婆的带领下上门致谢,让孩子认在其门下为子,奉侍女姓刘,竟然百病不侵。经病者家属四处传说,名声愈加响亮,便成了人们心中法力无边的活菩萨,七村八疃的人几近虔诚地称呼她为刘仙姑。
刘仙姑年轻貌美,心地善良,查嗣庭一案的严重性她是亲耳目睹的。如狼似虎的差役,冷酷无情的士兵,月黑风高之夜的仓皇出逃,在她毫无思想准备的心中留下了十分浓重的阴影。曾几何时,花前月下,面对着蜂飞蝶舞,莺歌燕语,查家英挺、儒雅的子弟是那样频繁出现在一个少女的春闺梦中。爱情,曾经柔曼地拨动着她青春的心弦啊,但是现在,自天而降的灾难轻轻地把她的绮想化为齑粉,她的未来没有了,爱没有了,不得不悄悄地关闭了自己的青春与爱情之门。人们把她当天神一样敬奉,膜拜,几乎忘记了她还是一位相貌与品德同样出色的女人。每当她为乡邻治好了疾病,病人家属就会极尽所能,对她表示感谢。之后数年,年纪渐长,名头愈发响亮起来,临近村落的所有乡民竭尽所能,极尽虔诚,自发为她在东程哥庄村北修了一座庙宇。受那位让儿子认仙姑为母者的启发,全村所有孙、江二姓的人家都把自己的孩子认在了她的门下,由此,仙姑无子而儿孙满堂,无女而贴心的小棉袄无数,她使出浑身解数,为他们配一些防病健身的草药服用,在缺医少药的清朝中前期,大大降低了幼婴儿的死亡率,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重。
由于僻居乡野,音信不通,刘仙姑一直都不知道查嗣庭一案的确切消息,这个秘密像一块巨石压在她的心头。直到一天,她意外地发现,在前来烧香磕头的人流中发现了查家主母的身影,她头发花白,腰弯背弓,满脸皱纹就像是一支成了精的老山参,无复往日雍容华贵、光彩照人的景象,刹那间,眼泪化作汹涌的热流,从她的心中奔腾而出。经过交谈,她才明白,主母一家与其他随行人员就住在与她相隔八华里之遥的一个名叫后东葛的村庄,整日里谨言慎行,深居简出,生怕一不小心,灾祸再次从天而降。此时,他们已经知道,查嗣庭在其长子查克上死亡两天之后,在狱中服毒自尽,不想还是被雍正戮尸枭示;伊子查澐,斩监候;十五以下的次子查长椿、查大梁、查克瓒、侄查开、查学,俱流放三千里。查嗣庭名下家产,变卖款项全部充公;查嗣庭的继室史氏与查克上之妻浦氏随后殉夫;官职最高,七十六岁高龄的查嗣庭的二哥查嗣瑮与胞侄查基,流放三千里,到人烟稀少的关西接受管制,于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九月二十四日客死异乡;查慎行和他的长子查克建、幼子查克念逃过了这场大难,出狱南归后一个多月,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八月三十日病逝家乡,算是一门中最幸运的。如此结果,真可谓是惨绝人寰。与此同时,朝廷决定立刻停止整个浙江士人参加乡试与会试。直到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八月,朝廷方才宣布撤销禁令,准许浙江士子从次年起参加乡、会试。就这样听着听着,刘仙姑忽然听到了自己心中有什么东西一片接一片断裂的声音,她的情感像潮水,不断地涌上来,弥漫着,甚至让她窒息。再怎么坚强的女人,哪怕她是无所不能的仙子,也有脆弱而情感外溢的时候。
有时候,神仙真的与人一样,也要经过苦难的磨练,才会渐渐练达起来,才会有一种悲悯情怀,一种看破一切的智慧,从而把更多的人文关怀送给受伤与苦难的人们。刘仙姑对临近村庄的关怀是终生的,用心的,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这方土地。在她仙去之后,数万民众为她送行,集体将她的遗蜕葬于庙东一侧。每年二月二十九日刘仙姑生日这天,人们自发前来祭奠,时日一长,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民俗活动——刘仙姑庙会,与小龙山庙会、盟旺山狐仙庙会合称留村当地最有影响的三大庙会。人们来这里求雨,祈求保佑,祷祝平安,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安宁。可惜的是,刘仙姑庙在历经世间数百年风雨之后,毁于战乱。
时光改变了一切,五千年文明古城即墨也真切地感到了时间摧古拉朽的力量。数百年之后,已是峰回路转,彩霞满天,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美好、辉煌的时期。在龙山脚下开枝散叶,刚刚走进新时代的查性后人,迎来了祖籍老家——浙江海宁来访的亲人。历尽劫波之后,他们把酒言欢,相互抚慰,鼓励,热火朝天地会商着族谱续修事宜;然后,一起行走在迷幻若梦的春光之中,观景赏花。佛国有知,天国有灵,刘仙姑与查氏先人啊,定当笑靥如花。
刘仙姑的传说,秃尾巴老李的神话故事,一前一后,一南一北,熏陶着这片美丽的土地,使这片土地至今散发着不尽的人文关怀,始终蒸腾着书香与天使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