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故事]捎东西
4842
相传在古代,人们经常会找人帮忙捎东西,那时大家对包装不太讲究,都是把东西随便往篮子里一放,再让人捎上几句话就行了。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这个捎东西的习俗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事情要从一个叫郑安的年轻人说起,这个郑安是当地的一个秀才,他从外地娶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媳妇回来。这年中秋,碰巧有个认识的商人要去外地进货,郑安就买了一些果品点心,打算托他捎给岳父。
郑安媳妇见他把东西随便装在一个篮子里,只在上面盖了块红布挡了挡,就笑着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说,有个年轻人,摘了一篮枣子,打算送给邻村的岳父。可摘枣的时候不小心崴伤了脚,不敢走远路,于是就托别人捎去,还带话说因为摘枣扭伤了脚,不能亲自来送,请岳父见谅。
没想到受托的这个人因为临时有事,又把枣子交给了他的邻居,让邻居帮他去送,不过这时候受托的人已经忍不住吃了一些枣子。而邻居走到半路的时候,恰好又遇到年轻人岳父的同村,为了少跑一趟腿儿,邻居又把枣子交给同村,委托同村帮忙捎去,当然,鄰居在路上也忍不住吃了一些枣子。
结果等年轻人的岳父收到枣子时,只剩个篮子底了,而该传的话不仅没少,还被添油加醋了不少,说他女婿摘枣时把腿摔断了,现在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如今不能来看他了,还请他见谅。
听到这儿,郑安明白了,媳妇的意思是吃的东西让人捎只会越捎越轻,而话让人传却会越传越重。
可是,岳父家在外地,来往一趟需要不少时日,不让人捎又能怎么办呢?媳妇告诉他,只要把礼品放进礼盒里,外面裹严了,别人问起就说是给岳父做的几身衣裳,然后再带一封书信,说明情况即可。
郑安倒也听话,按照媳妇说的一一办好,最后把包好的礼盒和书信一并交给了商人,说是媳妇给岳父做了几身衣裳,托他给岳父捎去。
谁知郑安在装信的时候,没把封口封好,中途里面的信掉了出来。商人出于好奇,就看了两眼,一看信上说盒子里装的是果品糕点,顿时有点生气了,心说这分明是不相信我,怕我路上偷吃啊!
这个商人也挺有意思,气哼哼地想,你不是怕我偷吃吗?那我就偏要吃你一些。可是郑安在书信上,把果品糕点的品种和数量都写得清清楚楚,如果自己偷吃了,到时候郑安的岳父一看信就能知道。
这个商人琢磨了半天,又仔细地看了一遍书信,发现信里除了写明果品糕点的品种数量,再就是一些家常客套话,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于是商人决定把这封信收起来,到时候郑安的岳父就不会知道女婿到底给他送了多少糕点了。
于是,商人怀着恶作剧般的心理,乐滋滋地吃起了糕点。就这样,他一路上没事就吃点,没事就吃点,等到了地方,满满的一礼盒果品糕点,让他差不多吃掉了一半。
一直到了郑安岳父的家门口,商人才好不容易停住嘴,把礼盒又重新包好裹严,看看没露出什么破绽,然后抹了抹嘴,一本正经地把吃剩下的给郑安岳父送去。郑安的岳父收到礼盒后打开看了看,什么也没说,只是笑眯眯地给商人看座沏茶。
商人不由得暗自得意,这老头什么也没发觉!等喝完了茶,商人就说:“老爷子,东西我已经送到了,你给我写个回信吧!也不用多写,只写东西已收到就行,我带回去好交差。”
郑安的岳父听了连声答应,到屋里取出纸笔,很认真地在纸上写了“东西已收到”五个字,然后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包成。商人看了心里暗笑,这个名字倒挺吉利,干什么事都能“包成”!他又客套了几句,就拿着老头写的回条告辞了。
等商人忙完了自己的事情,回去后就找到郑安交差,说是礼盒和书信都已送到,还拿出了他岳父写的回条作为凭证。
郑安起初连声感谢,可当他看到岳父的回条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商人看了觉得奇怪,就问:“这回条有什么地方不对吗?”
郑安看了看他,吞吞吐吐地说:“也没什么不对,就是……就是署名不是我岳父啊!”
商人一听吓了一跳,忙说:“什么?不是你岳父的名字,难道我送错地方了?我可是按照你给的地址找的,不会错啊!”郑安让商人稍等片刻,然后拿着回条进屋让媳妇鉴别。
郑安媳妇接过回条一看就笑了,说:“没错,是我爹的笔迹。我爹这是告诉我们,你送去的东西只剩下了一半,而且信也没了。”
郑安一听就愣住了,忙问:“你怎么知道的?”
媳妇笑了笑,说:“我先前给你讲的那个故事,就是我爹讲给我听的,所以他知道我肯定不会只捎东西不带书信,而且他更知道我不可能只捎半盒糕点。”媳妇指了指回条上的署名,接着说,“你看,我爹名叫‘鲍诚信’,可这上面却故意署成“包成”,这就是要告诉咱们,捎东西的人不仅没捎来信,而且连捎来的礼品也只剩下了一半。”
听了媳妇的解释,郑安恍然大悟,他拿着回条气呼呼地走出来,质问商人为什么要把他的书信藏起来,还把礼盒里的礼品拿走了一半。
商人一听就蒙了,真是怪事!自己做的事郑安怎么都知道了?见事情败露,商人只得红着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后来,这件事传了出去,大家都引以为戒,以后人们再让别人捎礼品时,都要把礼品放进礼盒里,而且不管礼盒大小,一定得装满封好,并且最重要的是,还要随着礼盒捎上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