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一只碗的故事

2420

这一天,席先生一到董事长家就感到气氛有点异样,出出进进的人全都屏息静气的,王夫人也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默不做声,原来董事长正在为儿子的事发脾气。等董事长平静下来,席先生走进了卧室,董事长见了他,叹了口气,说:“都怪我以前不懂得怎样把孩子教育好,家庭教育,从娃娃抓起,至理名言啊!”说起家庭教育,席先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早些年,有些农户家里有一种碗,特别大,所以又叫作“海碗”,陶制的,装得下三斤水。这种碗,在一些农户家里,常常是家庭地位的象征,谁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出力最多,贡献最大,谁就有资格用这个海碗吃饭。

  胡妈家的海碗,原本是丈夫使用的,丈夫生病故世后,她就让大儿子用海碗吃饭,因为老大读书之余,还要帮着她干农活,而老二,用的是一般的小碗。那年月可不像现在,粮食紧缺,老二用普通的碗盛饭,吃完一碗,再想去盛,锅已经见底了,可老大的海碗里还有饭呢,每当这个时候,老二就会眼巴巴地盯着海碗,对着娘直嚷嚷:“我哥为什么总是用海碗吃饭?”

  胡妈说:“你哥是老大,老大为家里出力多,就该多吃点,就该用海碗吃饭!”

  老二委屈地嘟囔着:“那我哪天才有资格用海碗?”

  胡妈说:“你等着太阳从西边出来吧!”

  那时候老二只有七八岁,后来他渐渐长大,也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是老二,要想用海碗吃饭,只有等太阳从西边出来,认命吧。

  往事心酸,不堪回首,春回地暖,今非昔比,如今的胡妈家,早就吃喝不愁了,而且,老大当上了村里的一把手,老二在重点高中读书,每当有人当面夸赞时,胡妈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开心,眉飞色舞地说:“我听人家有学问的人讲—‘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孩子有没有出息,就看当妈的从小咋教育了!”

  这年年初,老大又升职了,当了镇上的二把手。这个镇有几万人口,老大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有多体面就有多体面,胡妈乐得嘴都合不拢,人前人后越发扬眉吐气了。

  半年以后,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大栽赃陷害一把手,犯了诬陷罪,锒铛入狱了!胡妈痛不欲生,她到监狱去看望老大,铁窗内外,母子俩泪眼对着泪眼,胡妈痛哭起来:“我的儿,为什么会是这样啊……”

  老大说自己走到这一步,全是因为心里憋屈:“我在村里当一把手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天大的事都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到了镇上,官虽然做大了,却是二把手,凡事都要看一把手的眼色……”

  胡妈哭着责怪老大:“你就是再憋屈,也不该栽赃陷害别人哪!”

  老大说:“要是往根子上说,这怪不得我。”

  胡妈止住了哭,问:“不怪你,怪谁?”

  老大支吾了好久才说:“往根子上说,只能怪你!”

  胡妈大吃一惊:“这……这怎么能怪我?”

  老大说:“小时候,你不该只让我用海碗吃饭。”

  胡妈一抹泪眼,问:“海碗?海碗怎么了?”

  胡妈还想问个明白:儿子犯罪,和这海碗有啥关系?就在这时候,狱警过来说探监的时间到了,母子俩的对话不得不终止。

  老大成了阶下囚,胡妈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到老二身上,老二原先书读得挺好的,可老大出事后他再也不能专心学习了,他受不了别人的冷嘲热讽,后来干脆自动辍学,每天猫在家里不见人。

  胡妈为老二的前途发愁啊!就在这个时候,当地政府组织劳务输出,用工单位是一个大城市里的一家大公司,不但薪酬优厚,而且很有发展前途,胡妈就鼓励老二去报名,希望他能到外面混出个模样,有朝一日衣锦还乡,也好让自己的脸上光彩光彩,她对老二说:“哪里的河水都养鱼,儿啊,去吧!”

  没想到老二却畏畏缩缩,不愿报名,还嘟嘟囔囔地说:“命里注定一担水,挑一辈子都不满缸,我不想等太阳从西边出来。”

  见老二如此没出息,胡妈哭成了泪人,又是骂又是求,老二好歹最终还是去报了名,到千里之外的一个大城市打工去了。这以后,胡妈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老二能出人头地。半年过后,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是从老二务工所在的城市打来的,说是收容所的,他们告诉胡妈:老二到公司半年,干啥都没信心,干啥啥都不成,走马灯似的换了七八个岗位,最后,公司不得已把他辞退了。老二没了生活来源,便沿街乞讨,蓬头垢面,形同乞丐,已被收容所收容,要胡妈前去领人……

  胡妈听了,如同晴天霹雳,她千里迢迢地来到了那个收容所,母子相见,抱头痛哭,胡妈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并成了一句话:“我的儿,你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呀?”

  老二先是支吾了半天,后来又吞吞吐吐地说起了往事,说起了那个海碗,言外之意很明显:他今天走到这一步,没出息,没骨气,窝窝囊囊,唯唯诺诺,这是从小养成的脾气,因为他轮不到用海碗吃饭,只能认命!

  胡妈带着老二离开了收容所,一路上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到了家里,胡妈心灰意冷,万念俱灰:自己早年丧夫,原指望后半生依靠两个儿子,眼下靠山山崩,靠水水断,她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便打算抱块石头跳河去。

  这天,胡妈梳洗一番,准备出门去寻短见,可恰恰就在这时,家里来了一个陌生人,这是一个小伙子,西装革履,一表人材,小伙子问明胡妈的姓氏后,竟然“扑通”一声跪下,说:“妈,我是你的老三哪!”

  “老三?”这一声“老三”,又使胡妈想起了一段往事:她生下第三个儿子不久丈夫就病逝了,家贫如洗,胡妈怕养不活三个儿子,狠了狠心,把襁褓中的老三遗弃在村外,旁边压了一张纸条,留有胡妈的住址、姓名……二三十年过去了,一直杳无音信,胡妈以为“老三”早不在人世了,哪里知道老三还好好地活着呢,只是因为收养老三的那户人家不愿泄露真情,才隐瞒至今。但纸里包不住火,风言风语听多了,老三相信自己另有生身父母,读完研究生后,他好说歹说,向养母讨到了生母的住址、姓名,这就找上门来认亲了……

  母子俩抱头痛哭,胡妈哭诉了老大、老二的遭遇,说了“海碗”的事,老三听了一愣,他说,养父母家也是三个孩子,养父死后,海碗没固定给家里的老大用,而是采用“轮流法”:谁的学习成绩好、谁帮母亲干活多,海碗就让谁用,老三说:“现在我们姐弟三人,大姐是工程师,二姐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他还告诉胡妈:自己的大哥因为自小用惯了“海碗”,总以为是“老大”,老子天下第一,受不得一点憋屈;二哥从小因为用不了“海碗”,滋生了不图进取、安居现状的心理,今天的结局也是在情理之中……

  胡妈没听完就哭晕过去了,苏醒后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天哪,我过去咋就不明白这个理儿呀!”故事会在线阅读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农村灵异事件3个
    之白花小姑的婆婆家,在井陉,一个比较穷的山区!前几年,她丈夫的侄子,一大早就说“奶奶,咱家的白花开了!”但的树根本不可能开白花!!!因为家里是石榴和枣!!大家也没有看到任何花开!过了几小时,一个远房亲戚送信来说,XXX死了,死的时间正是那孩子说白花开放的时
  • 蜡像
    黎黎蜡像制作馆开张那天是12月8日,黎黎在店门口竖了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用方正舒体写了一行字,“爱她,就送她蜡像,汤军是第一个顾客,臃肿的大衣将他裹得像头棕熊。汤军问:“塑一个真人蜡像多少钱?”黎黎说:“哪要看多大的?站在巴掌上的也就一二百块,要是跟真人一
  • 夜行车
    这是一条荒僻的郊区公路,山坳间湿冷的雾气里,青灰色的公路象是一条巨莽懒洋洋地爬在地上。因为这里既不是国道,也不是省道,天一黑,便没有多少车辆经过,也是这个原因连灯光也稀少了,隔的很远才有一盏昏黄的小灯在雾里若隐若现,象是怪物在黑暗中偷窥的眼睛。晓琳本不应该
  • 恐怖的邀请函
    王刚大学毕业,找工作接连碰壁,索性做起了“啃老族”,整天呆在家,时间一长就感到了无聊,他从网上订购了一个高倍望远镜,无聊的时候就架起望远镜,对面楼里的男男女女仿佛就在眼前,看得特清楚。有天晚上,王刚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有趣的事情:对面六楼的一个房间,晚上十一点
  • 黑尸
    人倒霉的时候,喝口凉水也塞牙。刘海这几天不是丢钱,就是歪脚。而且右眼直跳,认为右眼跳是凶兆。他有种不好的预感,感觉到这几天可能会有不祥的事情发生。郭华是殡仪馆的一名锅炉工,这是他对外宣称的职业。其实,了解他的人都清楚他就是火葬场专门烧死人的师傅。正因为这个
  • 巧遇救命鬼
    某个有一个推销员,自从他搞推销一来已经谈妥了好几笔生意,但这些生意都是小生意。这些虽然是小生意,可客户回来的货款却挺及时,所以他的老板虽然没有表彰过他,但也对他的工作得以肯定。因此他每次出去和客户谈妥的生意,老板从不过问。有一次他终于和一个大客户谈成了一笔
  • 洗发鬼
    奶奶曾经告诉我,有很多鬼都是保留自己死时的样子.像那些被车撞死的,你可以看到他们被撞的血肉模糊的肉.有些鬼很爱干净,但是他们碰不到水,所以他们会在活人洗的时候"借用"一下.我要讲的就是我高中时帮鬼洗头的经历……高中时我的头发又黑又长,所
  • 亡灵的悔恨
    编者按:偷情如玩火,一要好好珍惜家庭,珍惜自己的家人,不要让一个好好的家庭毁于一旦。故事有着警醒性,有教育性,不错!这是根椐我市发生的一件的事件写成的。恍恍惚惚中,情和欲只觉得自己飘了起来,飘离了那个黑暗的令他们窒息的地方,飘向虚幻的空中。他们想努力抓住对
  • 排骨
    虽然结婚五年了,但阿树还是觉得自己的老婆苏苏有些怪怪的。但他又说不上具体怪在哪里。苏苏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跟普通人家的妇女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她也一样是个食人间烟火的寻常女子。然而,阿树还是认为她很怪,而且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怪。只是他一直没有找到证据罢了。或许
  • 停车场里的吸血鬼
    一.的死亡事件这天,徐事成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着文件,秘书汪志峰给他送来一杯刚泡好的龙井茶。徐事成端起茶来呷了一小口,顺手递给汪志峰一个厚厚的信封,低着头说:“近来咱们建大的业务、业绩不错,接了几个大单子。我这里要处理的事情还很多,这些资料你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