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永久的悔

2517

发布:2021-07-10 19:42:24  来自 森里伊人 觅知友会员

题目是韩小蕙小姐出的,所以名之曰"赋得"。但文章是我心甘情愿作的,所以不是八股。

我为什么心甘情愿作这样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题目出得好,不但实获我心,而且先获我心:我早就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了。

我己经到了望九之年。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从乡下到城里;从国内到国外;从小学、 、大学到洋研究院;从"志于学"到超过"从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既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又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悦与 并驾,失望与 齐飞,我的经历可谓多矣。要讲 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为它片刻也没有离开过我的心。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我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十年浩劫中,我 跳出来反对北大那一位倒行逆施但又炙手可热的"老佛爷",被她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她手下的小喽罗们曾两次窜到我的故乡,处心积虑地把我"打"成地主,他们那种狗仗人势穷凶极恶的教师爷架子,并没有能吓倒我的乡亲。我小时候的一位伙伴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说:"如果让整个官庄来诉苦的话,季羡林家是第一家!"

这一 话并没有夸大,他说的是实情。我祖 早亡,留下了我 等三个 ,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最小的一叔送了人。我父亲和九叔饿得没有办法,只好到别人家的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最后兄弟俩被逼背井离乡,盲流到济南去谋生。此时他俩也不过十几二十岁。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在济南落住了脚。于是我父亲就回到了故乡,说是农民,但又无田可耕。又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从济南有时寄点钱回家,父亲赖以 。不知怎么一来,竟然寻(读若xin)上了媳妇,她就是我的母亲。母亲的娘家姓赵,门当户对,她家穷得同我们家差不多,否则也决不会结亲。她家里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钱、有闲上学。所以我母亲一个字也不识,活了 ,连个名字都没有。她家是在另一个庄上,离我们庄五里路。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北京大学那一位"老佛爷"要"打"成"地主"的人,也就是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 里,就有这样一位母亲。

后来我听说,我们家确实也"阔"过一阵。大概在清末民初,九叔在东三省用口袋里剩下的最后五角钱,买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灾奖券,中了奖。兄弟俩商量,要"富贵而归故乡",回家扬一下眉,吐一下气。于是把钱运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里,乡里的事由父亲一手张罗,他用荒唐离奇的价钱,买了砖瓦,盖了房子。又用荒唐离奇的价钱,置了一块带一口水井的田地。一时兴会淋漓,真正扬眉吐气了。可惜好景不长,我父亲又用荒唐离奇的方式,仿佛宋江一样,豁达大度,招待四方 。一转瞬间,盖成的瓦房又拆了卖砖、卖瓦。有水井的田地也 了主人。全家又回归到原来的情况。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降生到人间来的。

母亲当然亲身经历了这个巨大的变化。可惜,当我同母亲住在一起的时候,我只有几岁,告诉我,我也不懂。所以,我们家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像是昙花一现,我到现在也不完全明白。这谜恐怕要成为永恒的谜了。

不管怎样,我们家又恢复到从前那种穷困的情况。后来听人说,我们家那时只有半亩多地。这半亩多地是怎么来的,我也不清楚。一家三口人就靠这半亩多地生活。城里的九叔当然还会给点接济,然而像中湖北水灾奖那样的事儿,一辈子有一次也不算少了。九叔没有多少钱接济他的哥哥了。

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
白的"与我们家无缘。"
黄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这"红的"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谈"红"色变了。

但是,小 也有小孩子的办法。我祖父的堂兄是一个举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他们这一支是有钱有地的。虽然举人死了,但家境依然很好。我这一位大奶奶仍然健在。她的亲孙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钟爱都倾注到我身上来。她是整个官庄能够吃"白的"的仅有的几 中之一。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给我留出半个或者四分之一个白面馍馍来。我每天早晨一睁眼,立即跳下炕来向村里跑,我们家住在村外。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声:"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缩回到肥大的袖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馍馍,递给我,这是我一天最 的时刻。

此外,我也偶尔能够吃一点"白的",这是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们家根本没有什么麦子可收。对门住的宁家大婶子和大姑--她们家也穷得够呛--就带我到本村或外村 的地里去"拾麦子"。所谓"拾麦子"就是别家的长工割过麦子,总还会剩下那么一点点麦穗,这些都是不值得一捡的,我们这些穷人就来"拾"。因为剩下的决不会多,我们拾上半天,也不过拾半篮子,然而对我们来说,这己经是如获至宝了。一定是大婶和大姑对我特别照顾,以一个四五岁、五六岁的孩子,拾上一个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麦粒。这些都是母亲亲手搓出来的。为了对我加以奖励,麦季过后,母亲便把麦子磨成面,蒸成馍馍,或贴成白面饼子,让我解馋。我于是就大快朵颐了。

记得有一年,我拾麦子的成绩也许是有点"超常"。到了 --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至于肉类,吃的回忆似乎是一片空白。我老娘家隔壁是一家卖煮牛肉的作坊。给农民劳苦耕耘了一辈子的老黄牛,到了老年,耕不动了,几个农民便以极其低的价钱买来,用极其野蛮的办法杀死,把肉煮烂,然后卖掉。老牛肉难煮,实在没有办法,农民就在肉锅里小便一通,这样肉就好烂了。农民心肠好,有了这种情况,就昭告四邻:"今天的肉你们别买!"老娘家穷,虽然极其疼爱我这个外孙,也只能用土罐子,花几个制钱,装一罐子牛肉汤,聊胜于无。记得有一次,罐子里多了一块牛肚子,这就成了我的专利。我舍不得一气吃掉,就用生了锈的小铁刀,一块一块地割着吃,慢慢地吃。这一块牛肚真可以同月饼媲美了。

"白的"、月饼和牛肚难得,"黄的"怎样呢?"黄的"也同样难得。但是,尽管我只有几岁,我却也想出了办法。到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庄外的草和庄稼都长起来了。我就到庄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叶。劈高粱叶,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还欢迎;因为叶子一劈,通风情况就能改进,高粱长得就能更好,粮食打得就能更多。草和高粱叶都是喂牛用的。我们家穷,从来没有养过牛。我二大爷家是有地的,经常养着两头大牛。我这草和高粱叶就是给它们准备的。每当我这个不到三块豆腐高的孩子背着一大捆草或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我心里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里,赖着不走,总能蹭上一顿"黄的"吃,不会被二大娘"卷"(我们那里的土话,意思是"骂")出来。到了过年的时候,自己心里觉得,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喂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气到二大爷家里赖着吃黄面糕。黄面糕是用黄米面加上枣蒸成的。颜色虽黄,却位列"白的"之上,因为一年只在过年时吃一次,物以稀为贵,于是黄面糕就贵了起来。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 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 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 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 。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 的时侯,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 ,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 ,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像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zhl201704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我们都应忘了对方重新去过彼此的生活
    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不要以为自己不一样凭什么你要不一样1、这个世界没有理所当然,对你好有的时
  • [新传说]永久驿站
    一壶壶清水,让沙漠变成绿洲……黄安国是个新司机。此时,卡车上满是货物,正奔驰在一条沙漠公路上。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穿越沙漠,广袤天地里,除了漫天黄沙,很多时候只
  • 年轻的梦没有终点
    年轻的梦没有终点有些事不在于你能做得多好,而在于你终于愿意从背后推自己一把,愿意去承接那些恐惧。让生命闪电划过天边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扬起自信的风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学生希望成绩优秀,演员希
  • [东方夜谈]阴阳奇遇
    邓光是一个建筑工地的工人,这天傍晚,他从工地收工回来,打开出租屋的门,立刻觉得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居然有一个女人坐在他的床沿!邓光是个光棍,哪里来的女人?门锁好好的,她是怎么进来的?邓光下意识地一声喊叫,女人不知怎么已经来到了他面
  • [悬疑故事]一路跟踪
    缙江大桥坍塌轰动了整个缙江。事件造成三死多伤的惨痛局面。作为其中两名遇难者的家属,杨锐铭接受了相关部门的慰问,说白了,就是对方花钱买个息事宁人。杨锐铭知道生命诚可贵,可是相对于死人而言,他更爱钱。但是其他不接受钱的家属却不这么想,他们骂杨锐铭没有人
  • [中篇故事]一个人的战争
    1。山顶上的老头山东沂蒙山上,住着一个独居老人,叫王老虎。他是个老八路,八十多岁了,精神矍铄。只是眼睛不行了,基本啥也看不见了。好在老人对周围环境很熟悉,生活自理没问题。村干部几次做工作,希望老人到山下的养老院去,老人说不习惯,就是不去。老
  • [幽默故事]绝世好老婆
    朋友小张在小区路口开了家便民生活小超市,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生意十分红火。虽说每天进货和配送很辛苦,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周末下午,我们几个哥们聚在一起喝酒。觥筹交错中,小张放在酒桌上的手机“叮咚”响了一声。一旁的小黄顺手拿起手机,打开短信大声念了
  • [新传说]请你吃大餐
    顿顿请你吃大餐何谓“白领”?如今又冒出个新解释—今天领了薪水,交了房租水电费,买了柴米油盐,再一摸口袋,感叹一声,这个月工资又“白领”了。胡娟就是这么个“白领”。她是一家旅游杂志的记者,听上去很美,可工资单却没那么漂亮。为了攒够婚房首付,她
  • [海外故事]第二次手术
    隆一是一名药剂师。这天,他收到了一封信。信件上没有署名,也没有对方的地址。他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电影票。晚上反正也没事干,隆一决定去看这场电影。到了放映厅,隆一发现这电影非常火,整个放映厅,只有自己右边的一个位子是空着的。这么说来,过一会儿那个匿
  • [中篇故事]心愿
    一、承包荒山正月初六上午,王宝明来到村民小组长李洪生家,笑着对他说:“洪生叔,过年后我不准备出去打工了,想承包队里的那座荒山。”李洪生听后,惊得半天没说出话来。那座荒山别说是承包了,就是白送给人,谁也不会肯接受的。原来那座荒山根本就不能长庄
  • [幽默故事]让你不来电
    机场新来了一位徐机长,单身,很帅,成了诸多单身空姐的目标。可徐机长也不知道晃花了眼还是生性保守,竟对众多的美眉没反应,因此,徐机长也得了个别称:不来电。?空姐爱莲也喜欢徐机长,却不知该如何下手。恰逢机场举办联谊会,有感于徐机长“不来电”的外
  • [幽默故事]给个差评有多难
    阿宝对自己的手机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手机的屏幕够大够气派;恨的是手机太耗电了,经常是没用上半天就没电了。那天,阿宝在网上看到了一款手机,卖家号称“包你30天才充一次电”,阿宝禁不住诱惑下了订单。手机倒是很快收到了,但仅仅3天就没电了,哪有广告宣传的那
  • [新传说]特殊教育基地
    刘民在郊区搞了个爱心收养所,不收人,专门收留被遗弃的狗狗,他一干就是一年多。这天,老朋友胡烨上门,说有只名狗想送给他。刘民大喜过望,但看过胡烨怀里的那只名狗后,刘民却不住地摇头。胡烨不高兴了,说:“你摇什么头?这狗你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
  • [中篇故事]哭泣的肾
    黑色的中秋节中秋之夜,鲲鹏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郝大为,在西岭市最豪华的维多利亚大酒店宴请嘉朋。今晚,应邀前来的都是西岭市金融界的头脑人物。最近几个月来,郝大为的身体状况一直欠佳,但今晚,面对满座高朋,郝大为抖擞起精神,笑容可掬地频频举杯,
  • [新传说]多管闲事的狗
    石头在李老板的小型肉狗场做事,今天清早李老板出门办事,临走嘱咐石头在中午12点整,把牦牛狗送到“兽斗场”去,可石头并没这么做,李老板前脚刚走,他后脚就把牦牛狗送了过去。石头小时候得过一场病,脑子有点不灵光,所以背后常有人叫他半傻。这“兽斗场”是村书
  • [新传说]花喜鹊飞走了
    这天午后,杨胡有些兴奋,忽然想起刘鹊就掏出电话打了过去。刘鹊是杨胡的情人,杨胡叫她花喜鹊。铃声响过后,杨胡像看见花喜鹊一样笑着说:“花喜鹊,哥想你了。”电话那头出现了略微的停顿,也就是十几秒的工夫吧,花喜鹊笑着说:“我也是。我也很想你的。”杨胡说:
  • [新传说]猫劫
    故事发生在1912年。丹娜是个年轻漂亮的英国女孩,在南安普顿一家大型企业下属的分公司做出纳。由于单身一人,难免寂寞,于是养了一只宠物猫。然而没过多久,猫就开始制造麻烦了。原来丹娜所在公司的总经理叫罗麦,很喜欢丹娜,常常寻机来丹娜家走访。碍于
  • [民间故事]考场命案
    清乾隆年间,适逢天下大考。浙江乡试开考那天,天降大雨,监考官巡视考场,路过一位叫孙华鑫的考生身边时,见该考生只是愁眉苦脸地呆坐,问他为何不抓紧做文章?他只是埋头不语。问得紧了,他说到时候自会交卷。监考官不再管他。可头场结束,监考官前来收卷,掀开考号帘子,只
  • [悬疑故事]千机鬼变
    鹤阳市位于三省交界处,是传统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产品经陆路运到邻省覃阳市蔬菜中转市场销售,已经形成了很大的产业链,跑运输的人很多。杨天贵这些年倒腾生意赔了不少钱,呆在家里没少受媳妇赵兰英白眼,听了堂兄杨天森的劝说,贷款买了部小货车跟着卖菜去了。从
  • [幽默故事]大款回乡
    要过春节的时候,几年前去深圳打工的李老二回来了。以前在家里好吃懒做,混到四十多岁都没娶上老婆的李老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浑身西装革履不说,光那头发就梳得溜光水滑,苍蝇在上面都得翻上两个跟斗。听说李老二发了财,村长等一班人一窝蜂地涌到李老二家里看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