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圈子

武清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宝坻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津南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河北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红桥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南开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河东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咨询顾问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蓟州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热门故事

“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

3493

阿曼德·哈默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商界人物之一。他经历丰富、成就辉煌的一生,充分显现了他信念坚定、勇于冒险、不断开拓、独具慧眼的个性。

“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 阿曼德·哈默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曾经涉足过很多完全不同的领域,如铅笔制造、艺术品收藏、酿酒、养殖良种牛,每个行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直至最终投身石油业,成为主宰世界石油业的几大巨擘之一。

他曾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建立了友谊;与利比亚国王是莫逆之交;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都有密切联系;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有人称他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和平使者”,有人赞他是精通百业的“万能商人”,更有人惊叹他是有魔力的“商业精灵”。

哈默的一生像一本精彩纷呈的书。他的故事,就是一个时代风云的呈现。

大学生百万富翁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父是移居美国的俄国犹太人。父亲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当过铸造工人,经营过药店和制药厂,后来又通过攻读医学学位成为一名医生。哈默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创新精神。

16岁的哈默在读高中时就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笔巨额生意。他用从哥哥那借来的钱买了辆旧敞篷车,在圣诞节期间为某公司运送糖果,在两个星期内他便还清借款,除拥有了那辆车外还有剩余的钱。

哈默初露锋芒是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时期。当时,他的父亲一边行医一边经营制药厂,一心难以二用,致使药厂面临破产倒闭。这时,他要求颇有经商才华的儿子接管这家岌岌可危的药厂。

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岌岌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跻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就这样,20岁的大学生哈默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百万富翁。同时,他不但如期完成了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全部学业,还荣获医学院荣誉学士会授予的金质纪念章,经商和学习两不耽误。

美苏贸易中间人

1920年6月,由于一次医疗事故,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老哈默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1921年初夏,哈默到达苏联。战后的苏联百废待兴,哈默在乌拉尔地区考察时,看到了令人心酸的饥荒、疾病和死亡,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多少矿产急待开采,多少珍宝急待出售,但由于出口贸易的道路不畅,人们只能守着宝山挨饿。哈默决定以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种局面。他火速给哥哥发去电报,让他在美国购买100万美元的小麦运往苏联的列宁格勒港,以易货方式换取100万美元当地产的毛皮和矿产。

哈默的胆识受到了伟大领袖列宁的赞赏,但因为当时党内争论不休,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列宁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接着,哈默联络了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设备机械公司等30多家美国公司共同与苏联做生意,他被推为这些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同时,在列宁的过问下,他还担任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这使哈默在苏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一次,哈默在莫斯科官方的报纸上看到苏联即将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这则新闻看过后,他并没有往心上去。但是,当他准备回国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苏联商店中的铅笔很少,而且价格很贵。这就是身边的财富呀!他决定兴办铅笔厂,尽管这个想法遭到了周围朋友的强烈反对。但他向来坚持自己的想法,虽然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

通过对当时老牌铅笔制造商法伯铅笔公司的调研,哈默了解到法伯家族实行封闭严厉的管制,于是他用高薪和自由平等来吸引其精干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1926年,该厂铅笔年产量接近一亿支,钢笔猛增至9500万支,这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百分之二十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的巨大成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一个年轻妇女为了在哈默的铅笔厂工作,把自己的求职申请递到了最高苏维埃主席那里。但是树大招风,报纸上也开始公开谴责哈默和新经济政策,哈默隐隐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也要离开了。

哈默在苏联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美国青年从百万富翁变为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玩转各行的传奇商人

1930年,哈默回到美国,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活跃的日子,他得心应手,点石成金,涉及了许多领域,赚得了巨额财富。

当时,苏维埃政权对沙皇皇宫里抄出来的大批古董和精致的艺术品并不看重,贫困的人们也往往低价出卖家中的艺术品换钱糊口。哈默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收购工作,时间一长,他竟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

当哈默把这些艺术珍品完好无缺地运到美国时,美国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人都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老古董不会有人愿意购买。哈默非常自信,他先后投资在纽约和洛杉矶建造艺术馆,并挑选精美的艺术品在国内各城市巡回展出,引起很大轰动。他还精心印制了艺术品存货目录,分别寄给美国各著名百货商店的经理,并诚恳说明,愿以零售价40%的折扣将这些艺术品委托商店出售。随后,他又大张旗鼓地举行拍卖会,让自己的艺术品名扬天下,引来了无数顾客。

哈默从来都不会把自己局限于一个领域,在集中精力推销艺术品的同时,他捕捉到一个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也将会供不应求。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乘胜追击,进军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将这些酒罐装成瓶并取得“丹特”等商标。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哈默很快就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只用了两年,“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哈默下一步要干什么,他随兴而为,但却百发百中。因为爱吃牛排他进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大获成功。

有一次哈默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交代人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正巧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有了这一事件的启发,哈默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岂不是化残渣为黄金之举吗?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10万美元买下了20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里,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上千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后来,他还介入了广播事业。这些他都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哈默的直觉和魄力,加上他天才的经营能力和学习本领使他无往而不胜,成了商界的传奇人物。

巅峰超越成石油大亨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又把他吸引住了,他又一跃成为扬名世界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34万美元,还有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有人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想退休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还借给了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利润由双方对半分成;如果不出油,哈默投入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意想不到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而且含油量还很丰富。哈默喜出望外,抓紧时机购买了大量该公司股票,成为西方石油公司的最大股东,从此他又全身心地投入了石油事业。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起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聘请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油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路上涨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却另辟蹊径,他把眼光投向了利比亚。

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终于在利比亚打出了一口日产原油7.2万桶的丰产油井,使利比亚人民为本国能出产石油而无比自豪。利比亚国王亲自接见了哈默,对他表示衷心感谢。

在石油行业内,哈默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有人向哈默讨教致富的秘诀:“为什么你从制药到制造铅笔,从酿酒到经营艺术品,从饲养奶牛到开采石油等都能经营?”“生意有其内在的联系,一件连着一件,抓住机会,把握时机,努力奋斗,你就会取得成功。”哈默同时解释,他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人要有特别敏锐的商业嗅觉,能把握商业良机,能在不熟悉的领域内抓住关键问题并善于处理。(编辑/李云霞)

世界公民——阿曼德·哈默: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们家是犹太人后裔。父亲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阿曼德拥有一颗“点石成金”的聪慧头脑。与红色苏联“亲密接触”,与多国首脑情感甚笃,毕生致力于和平事业,世人皆敬。1990年11月12日,这位百战百胜的“经营之神”、走遍世界各地的公民因病逝世,享年92岁。他是一位万能富豪,有点石成金之功,有海纳百业之术。他更有远见卓识:1921年,他同列宁做生意;1979年,他又同邓小平搞贸易。阿曼德·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也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经过30年苦心经营,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美国第八大石油公司,第12名最大的工业企业。1986年,公司收入160亿美元,业务遍及五大洲,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海外故事]英雄无编外
    凌晨时分,太平洋某岛国石油大亨古利特的独子巴哈杜尔,刚从酒吧喝完酒出来,便发现不远处七八个喝醉了的年轻人,正在戏弄一位美丽的姑娘。血气方刚的巴哈杜尔大喝一声
  • [新传说]当志愿者的“好处”
    老王不老,四十六七岁,公司小职员一名。本来他也没什么上进心,就想着这么的到退休就算了。可这两年一看新闻,什么“富二代”、“官二代”的,再一想自己的儿子,眼瞅着大学要毕业了,自己却什么也帮不上,就想着在公司还得再“力争上游”。可年龄能力摆在那,老王想升职,难
  • [幽默故事]替你美言
    西屏乡处在沙漠边缘,上级每年都拨专款,支持他们治理环境,可乡里没把这笔钱用在治沙上。如今人家要来检查,这可如何是好?吴乡长立即召集人员,交代对策,说:“按过去的招数办!拿酒狠灌,猛塞红包!”下属听了都点头,以往多次都是这么成功地糊弄过去的。
  • [传奇故事]昙花一剑
    1栖霞小镇,红云面馆。小六正在后院劈柴,前面一阵嘈杂声惊动了他,他赶紧停下手中的活来到前厅。原来是葛五又来闹事,就知道这家伙不会善罢甘休,小六不屑地撇了撇嘴。葛五本是个小地痞,后来出去不知跟哪个师父学了两年拳脚。回来后便开始在镇上称
  • [新传说]一心只想嫁大款
    朱梅是个漂亮的姑娘,但不怎么爱读书,勉强上到初中毕业,就不愿上学了,去南方打了几年工;后来又嫌打工太累,于是去学了一门理发的手艺,回家开了个美发店,日子倒也过得去。转眼就到了该结婚成家的年龄,朱梅开始用心选择老公了。其实这些年她也谈过几个朋友,但都
  • [新传说]不嫁直男癌
    家有剩女,是方杰最大的一块心病。这不,几十年不见的初中同学聚会,这事儿又端上了台面。巧的是初中闺蜜杨萍有个剩男儿子,俩孩子居然条件接近,当妈的当即就给拍了板,先见一面再说。周末的晚上,茶楼雅座包厢里,剩女于曼、剩男覃勇准点儿来到,两人一对眼,都觉得
  • [幽默故事]飞来横礼
    顾大明和老婆阿花都是清洁工,收入不高,又要供儿子念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就利用晚上的工夫,到街上摆地摊,卖他和阿花做的手工艺品。这天晚上,顾大明收摊回来,刚进门,阿花就拉住他,小声说:“等会儿有人来找你,问你什么,你只管说是就行了,事后我再跟你解
  • [新传说]小偷做媒
    这天一大早,大古乡柳树村的村主任郭大生就进城来了。郭大生前年考上大学,因家里没钱,只好放弃了大学梦,在外面打工,今年一回来,因为他头脑灵活,思想开放,年仅二十二岁就被选为村主任。郭大生决定大干一场,以不负全村父老乡亲的厚望。他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在村里搞一个
  • [小小说]一招选定新掌门
    一笸箩芝麻小米少说也有400斤,一夜之间将共分开,谈何容易?未能完成任务的侯得宝胜出,却为何让其他候选入输得心服口服?张家口市牛庄是个富裕村。村里出了三个能人,这三人的名字都挺有意思。分别叫牛百万、朱发财、侯得宝。当地村民戏称——要想致富,就找朱牛
  • [幽默故事]二憨卖瓜
    大棚里的袖珍西瓜成熟了,瓜农们把成筐的西瓜摆在马路边卖。这些瓜大小相差无几,大家图省心,干脆论个儿卖,一个瓜三块。二憨脑子不灵光,不会叫卖,更不会揽客,这天他却来到马路边,摆了个摊开始賣瓜。他竟然还在瓜摊旁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一个三块,三个十块
  • [新传说]斗酒
    赵龙、孙虎和胡小豹是铁哥们儿,三人年龄相仿,最大的爱好都是喝酒。有天赵龙提议,不如哥仨专门斗一回酒量,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做老大,另两人欣然同意。这天晚上,三人来到约定的饭馆,菜还没上桌就先开始整酒。以往每个人都是喝二两多的小瓶,这次既然要斗酒,就
  • [幽默故事]遭遇网红
    小刘是个交警。这天,他正在高速出口执勤,突然看见前面驶来一辆小轿车,车子时快时慢,一看就有问题。小刘示意车辆靠边停下。车窗摇下来,一个年轻姑娘的面孔露了出来。小刘敬了个礼,说:“请出示您的驾照!”姑娘的笑容凝固了,指着自己娇嫩的脸庞问小刘:“我可是
  • [中篇故事]死亡日记
    1触目惊心的死亡日记周日下午,民生派出所值班员刘凯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话。当他拿起听筒时,对方并不出声,刘凯喂了几声,那边却突然挂了机。几分钟后,桌上的电话又响起来,一看来电显示仍是刚才的号码。刘凯再度接起,对方仍是一片沉默。刘凯有些生气,严
  • [幽默故事]高价口红
    这天,小贾和女朋友米莉去逛街。走了一会儿,米莉说:“差点忘了,我得买支口紅。”小贾说:“那还不容易,我买支好的送给你。”说着,俩人就进了一家化妆品专卖店。店里的女员工热情地迎上来,一听小贾说要买口红,就把他俩领到了口红柜台前,说:“我们这里各种价位
  • [海外故事]最伟大的轰炸
    苏联士兵戈尔夫驾机在空中盘旋,身下是德军的一个前线基地。德军已经向苏联西部发起了进攻,虽然他们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虎”式坦克,却赶上了西伯利亚的冬季,许多德国士兵都冻坏了,不少武器也被冻住。可对于苏军来说,这却成了一个夺取胜利的战机,那就是赶在开
  • [幽默故事]认死理
    犟叔是个地道的庄稼汉,爱惜庄稼如同自己的生命。犟叔还是个认死理的人,一旦认了死理,十头牛也别想拉回来。这年春天,麦苗开始拔节了,犟叔到自家地里看看麦苗的长势如何,远远地看见有个人正在他的麦地里走,这可把他气坏了,老远就冲着那人喊:“快停下!快停下!
  • [幽默故事]知根知底
    陈宇和石晓岩是烹饪学校的同班同学。毕业后,陈宇托门路走关系,到东风街道办事处的食堂里,当上了厨师,虽说挣的不是太多,但旱涝保收啊。石晓岩就在街上租下一间店面,雇了两个杂工,开上了小饭馆。这天,陈宇下了工,刚走到街上,早已候着他的石晓岩就喊道:“陈宇
  • [幽默故事]憋气大赛
    这天,向阳社区为了活跃居民文化生活,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憋气挑战赛。主办方在院子里摆了十个水盆,盆里装满清水,主持人宣布了比赛规则,谁把脸放到水盆里,憋气时间最长,谁就是今天的优胜者,奖品是一台空气净化器。挑战赛吸引了许多居民,不少人跃跃欲试,但大
  • [小小说]亲子鉴定
    崔杰在司法鉴定中心做DNA检测鉴定师。这天上午,有四个人来到了鉴定中心,唯一的女性四十岁上下的样子,时髦漂亮。她旁边的少年看上去有十六七岁,还穿着中学校服,少年应该是女人的儿子,因为两人的五官很像。这少年神色冷峻,嘴唇闭得紧紧的。女人先开了
  • [幽默故事]帮你赚钱
    小张去洗车店洗车。他在休息室等候时,老板娘走过来,笑吟吟地问:“先生,请付一下洗车费,请问现金还是扫码支付?”小张问洗一次车多少钱,老板娘说市场价,30元一次。小张的车子刚买不久,这是第一次洗车呢,一听顿时惊讶不已:“这么贵?”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