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邮票吧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房天下交流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精彩生活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巨潮资讯快报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热点新闻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商务服务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管城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孕妈知识宝库服务分享社区圈子中原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战地独眼女记者:用生命控诉战争

2568

人物名片

玛丽·科尔文,当代最资深的战地记者,生前任职于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12年2月22日,在叙利亚政府军炮击霍姆斯市时被炸身亡。她为报道而生、为人性而战:直至在战火中得到永生。

战地独眼女记者:用生命控诉战争 总在奔赴下一个战场的路上

科尔文曾经是耶鲁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高材生。大四那年,她参加了一场研讨会,讨论的是著名记者约翰·赫西关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情况的报道,这部美国20世纪新闻界的巅峰之作深深地震撼了科尔文。赫西是她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导师。他使她想去报道真实的事情,也让她相信,这些报道能够改变世界。后来,她加入英国著名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并在那里结识了一支驻外记者的精英团队。每当看到他们从国外战场上发回的稿件,她都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于是,她申请去做战地记者。在她的笔下,炮弹不仅是一个名词,伤亡也不仅是一个数字,它们意味着烧毁的房屋、残缺的肢体、抱着孩子哭泣的女人和士兵眼中一闪而过的惊恐。她说:“我注重的是战争中的人性。它让处于和平环境的人们也不觉得遥远和陌生。”

很少有人像她一样数十年做战地报道。废墟、死亡、绑架和白兰地替代了同龄人应有的平常生活。而相对于其他战地记者来说,她是战地最资深最长寿的大姐大。她曾和卡扎菲、阿拉法特谈笑风生,也曾在黎巴嫩内战中报道贝鲁特南郊难民营里的大屠杀。随后她的报道范围扩大到世界所有战火纷飞的地区,车臣、科索沃、塞拉利昂、津巴布韦、斯里兰卡以及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

2001年,科尔文在斯里兰卡报道战事时遭到了政府军的攻击。最终,她捡回一条命,但左眼永久失明。她系上一条黑色眼罩,奔赴下一个战场。死亡这么嚣张地逼近她,她能借以抗衡的,只有信念。“要相信,当你在国外的战场上出生入死时,很多人正等着看你的报道。要相信他们在关心战争中的不幸,并在试图阻止它。”

她说,尽管手机互联网让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变得更为透明,但一般人还不能像参观马戏团一样去战区做报道,再传上互联网。所以,要了解战场所在地的真相,就必须有记者冒着挨枪子儿的风险去实地调查。

最艰难一役

如果没有战火,从黎巴嫩边境到霍姆斯的乡间道路会是一派田园风光。车辆穿行在纵横交错的田野,路旁的柏树和白杨整齐成行。蜿蜒穿过果园,满目尽是杏树和苹果树。但战火改变了一切。

出发去叙利亚之前,科尔文也曾与朋友说,希望早去早回。

有近三十年的战地经验,科尔文对流弹与迫击炮弹落下的巨响早已习以为常,也许她并没有想到叙利亚的情况会超乎想象。在进入叙利亚的两个星期,她发表了两篇文章,第一篇的标题是《炮弹如雨》,第二篇是《我们被大屠杀的恐惧所包围》。

在最后一篇报道的开头,她写道:这是一座饥寒交迫的城市,炮弹爆炸声和阵阵枪声在上空回响。通信中断,电力被切。在他们的记忆中,最寒冷的冬天可以用柴油锡炉取暖,但没几家人有柴油了。冻雨滴满坑洼处,雪飘进玻璃尽失的窗户。商店全都紧闭,亲朋四邻相互接济,但家中所剩无几。死伤者多是冒险出去觅食的人。

科尔文总是从人道主义的视角报道战争对平民造成的伤害、恐惧和痛苦。她和那些住在酒店出去转一圈就回去的记者不同,她会和当地人同吃同住,以获取最深的细节。

没有科尔文和其他少数的战地记者发回的报道,在伦敦、华盛顿及纽约联合国大楼办公室的官员们就没法确切地知道什么样的灾难正在上演。

叙利亚之行,是56岁的科尔文26年战地报道生涯中最凶险的一役。

为避免成为攻击目标,科尔文乘坐的车辆只能在乡间小路颠簸,骨头都要被震得散架了。

反对派武装在控制区域设立了检查站。寒冷的冬夜,有人聚集在检查站边的篝火旁,虎视眈眈地盯着任何形迹可疑的车辆。

科尔文在黑暗中攀越墙壁,钻过布满泥泞的战壕,终于在凌晨抵达黑漆漆的城市。这位外国记者的到来,受到一群人的欢迎。他们渴望外国记者向全世界披露这座城市的苦难,期待国际社会不再作壁上观。科尔文被簇拥着登上一辆敞篷卡车,开着大灯,疾驰而去。

叙利亚军队发现了他们,随即用机枪猛烈开火,他们赶紧开进一座废弃的建筑物隐蔽起来。到了白天,科尔文看到,这里几乎每一栋建筑都伤痕累累,炮弹像暴风雨一样刮过每条街道。

科尔文也很快见识了前所未见的危险,她生前的一段录音描述了当时霍姆斯的状况:“叙利亚人不准任何人离开,如果有人出现在街道上,他们不是被流弹所伤就是被子弹击中,到处都是狙击手。让人心寒的是,这些狙击手毫无同情一心,他们肆无忌惮地袭击民房,令人震惊。”

两个星期的无情炮击令这座城市摇摇欲坠。每个人的嘴边都挂着一个疑问:“世界为什么抛弃我们?”

“这座城市就是一幕巨大的人间悲剧,居民生活在恐怖中。”2月19日,科尔文从霍姆斯发出的第一篇报道刊登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未料却成绝笔。

2月21日,在遇难前几小时,科尔文在一栋被炮弹削掉顶层的建筑物内,应约分别与BBC、CNN的新闻节目电话连线。她在BBC节目中说,当天看到一个婴儿死去。“太可怕了,这个婴儿才两岁,脱下他的衣服后,看到弹片击中他的左胸。医生什么也做不了,婴儿的肚一子一直在起伏着,直到死去。”

当天,科尔文更新了她的Facebook:“很无助,天气也很冷,但我会继续发出报道。”

真相的代价

美国东部时间2月22日凌晨5时,纽约州长岛一栋楼房里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时间这么早,居住在这里的科尔文的母亲深感大事不妙。26年来,女儿总是出现在最可怕的地方,老太太不免担惊受怕。

2月22日,科尔文本应离开叙利亚,报社总编以叙利亚形势太过凶险为由,要求她立即撤离。但科尔文还是留了下来,因为她正在做一篇重要报道。

母亲深知女儿的执著:“如果一你认识我的女儿,就知道,劝她远离战场只是白费口舌。她如此坚定不移,对自己的采访充满热忱,这是她的生命。”

自2001年报道斯里兰卡内战失去左眼之后,科尔文一直戴着黑色眼罩。不少老同行离开了战地记者的圈子,不再奔走于第一线,科尔文却不知疲倦,成为同代人中最杰出的战地记者。

许久以前,科尔文曾远离一线,在《星期日泰晤士报》国际部办公桌后面待了几年。那段时间,她几乎无聊死了。不久后,科尔文又登上飞机,奔赴下一个危险之地。

当朋友或同行带着家人出游或度假时,科尔文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投身到战地记者事业中去,其他诸如健康、家庭、个人生活的一切,统统排在第二位。她有过三次婚姻,却都以失败告终,也从未生儿育女。

从战场归来的她发现自己已经不适应“和平年代”,因为生活安静得让她发慌。她回忆说,“在经历了战争、炮火和逃亡以后,我真的很难跟别人谈论什么住房抵押或内衣的流行款式。”“得奖也让我焦躁不安,我始终有一种负罪感,感觉自己是从战争中受益的人。我们把那些人身上发生过的可怕故事榨取出来,然后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她因此曾产生一种负罪感。

“战地报道本质上和从前一样,总有人要去那里,看看发生了什么。”科尔文在2010年的一次演讲中称,“如果你不亲临那个人们被子弹射中的地方,那个有人向你开枪的地方,你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消息。”

“我们总是问自己为这样的报道付出的风险是否值得,以及如何区分勇敢与鲁莽。”科尔文在演讲中说。她的答案是值得,哪怕她为此付出了左眼,甚至生命。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感恩生命珍惜拥有的幸福
    感恩,欣赏我们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我们不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样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们不需要像海伦.凯勒那
  • 死去的面孔
    寒冬的午后,太阳若隐若现,马路上偶见一两辆车子飞驰而过,之后是路边树叶在寒风中摇曳,了无生机的场景,生命在此刻仿佛也显得无足轻重。一个行人裹着灰色外套双手环
  • 黑色百合花
    编者按:其实这个世界有很多美好,若放开一下,就不会如此痛苦,她为他放弃了生命,她因为他变成了一朵枯萎的百合,不知他会不会伤心,会不会想起她的时候泪流满面,一
  • 鬼飞蛾
    的夜晚,海洋大学的中微风飘动,天上的云也跟着飘,我走在长长的、用石头堆砌出来的小路上,两旁的草看起来长年没有修剪,长到了齐腰的高度,密密麻麻的,各种小生命在
  • 死亡疑云
    疑云渐聚“在福东路交叉口发生了一起车祸。一名九岁大的小女孩被一辆中巴车给撞倒了,紧接着就碾压在了车轮下,在急救中也没能挽回生命!据目击者称,那个小女孩在被撞
  • 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智慧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真的渴望成功就必须自信如果你真的渴望成功,就必须自信读励志小说《自磨自励》有感宝剑要获得光芒需要磨砺,璞玉想要闪光需要磨砺,人若想有所作为也需要磨砺。
  • 天眼商店作者:爱小凡
    我一直坚信,人在做,天在看,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果,时机一到,恶果必报。——题记丽丽是个贪慕虚荣的女孩,偏偏天意弄人,她却出生在了一个贫穷的家庭之中。由于先
  • 永远不分开
    他和她相恋了,彼此海誓山盟,永远都不分开。可是一场车祸带走了她的生命,他趴在她的坟前痛哭失声,几次差点晕厥被人抬回了家。夜晚,他醒了。拿着她的照片泪眼迷离,
  • 鬼故事之姐姐
    冷翠其实不太愿意参加这个葬礼,毕竟,那人生前和她是死对头。死者的名字唤作“萧青青”,两天前,她于自己家中服毒自杀——冷翠感到很是不解,像萧青青这样一个争强好
  • 博物馆招魂
    墓地遇桑林斯特是德国南部一个山区小镇,从古老的中世纪开始,那里就是巫术盛行的地方。一天深夜,天空淫雨霏霏,在通往小镇郊外公共墓地的山路上,柏林一家报社的记者
  • 洞窟外的惊魂曲
    一个阳光和煦的清晨,云彩在天空中自由地飘浮,泥土湿润芬芳,淡蓝淡蓝的天空让人无限神往远山的境界。在一片白茫茫的晨雾中,慢慢隐现一行6个人,戴着各自的头巾和面罩,骑着马匹,走向不远的森林中。中间那个是威利王子,梦幻般的眼神望着前方。每到这样的天气,6个人都要
  • 寻找吸血鬼
    “吱嘎……”赵硕和瀑瀑推开了乡下这座老宅的门。他们是在网上相识的,而且都喜欢探寻鬼屋。这不,瀑瀑刚告诉赵硕,说自己知道一座鬼屋,里面有吸血鬼,赵硕就迫不及待要来体验。“看样子,这座老屋很久没人居住了,但院子里怎么会有两只羊呢?”赵硕边张望边问。“你管那么多
  • 铁路上的邪门事
    1:鬼替身(俗称替死鬼)都说有铁道的地方就会有死人,有死人就会有鬼,有了鬼就会有鬼找替身。小时侯开始我们一帮小鬼都喜欢在铁道的墩子上玩,(墩子就是铁道中间的横杠)大人看见就会叫我们立刻下来,不许我们在墩子上玩,我们就问为什么不可以在上面玩,大人就告诉我们在
  • 夜半惊魂嗒嗒声
    张小杰刚加盟思创不久,就凭着他杰出的才能深得老总于刚的赏识。这天下班后,张小杰还不走,想把金城地产公司的投标书完成。这是一桩大业务,接下了思创公司就能在本市同行中成为龙头,目前最有能力和思创公司一较高下的是新宇公司,他们的首席策划师程少康在策划界的地位暂无
  • 鬼女桥惊魂
    一点多,一辆大货车正行驶在a县境内的国道上。路,宽阔、平坦。保庆加大油门,货车在夜色中飞驰。刚过鬼女桥,一辆连车灯都没有的“三马”,冷不丁从大货车前面冲了过去。“三马”是过去了,可车后面蔬菜上坐着的女人也许是太瞌睡了,竟不防从车上掉了下来。刹车是根本来不及
  • 鬼灵
    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可至今想起来也让我感到毛骨悚然。我的老家在。你知道的,在七八十年代,农村人是很迷信的,尤其是老年人,更是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我的奶奶就是这样,虽然我已离开农村十年了,但在我印象深处,我还清晰的记得,每天家人都睡了之后,我在梦中迷迷糊
  • 打灯
    她的工作,在普通人看来会觉得很:她在殡仪馆里给死人化妆。她还只是一个小学徒,跟在师父后面学习,今天,是她第一次亲自动手给死人化妆。躺在床上的是一个男人,二十多岁,出车祸死的,半张脸都被碾碎了,血肉模糊。从另外半张脸隐约可以看出来他生前一定很英俊。男人的左手
  • 陶杯
    里的人都知道,林枫有恋杯癖,整天拿着那只陶杯,上也要带上。甚至还有人听见他经常对着陶杯自言自语,说什么:“宝贝,不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不会离开你。”这天,赵壮趁林枫午睡的时候偷走了那只陶杯。林枫醒来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问遍了所有人,也问了赵壮,赵壮就是
  • 灵魂的独白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想来看看你。我,就是活人心中的鬼魂。去年冬天我暴病而亡,年仅27岁,还没来得及嫁人。我知道你对我有意思,我们在一个诊所里搭档工作了近两年,我们是两个人的小科室,我是护士,你是医生;我是下属,你是上司。之所以没有相互表白,那是因为你有
  • 都看到鬼了
    一、老郭的经历老郭蹒跚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天很黑,借着依稀的星光,老郭只能勉强看到脚下的路,所以他走的很小心,很慢,但他走得慢还有个原因,就是他太累了,心情也极度的差。白天他忙了一天也伤心了一天,因为他的亲家也是他最好的朋友离他而去。老郭沉浸在自己与老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