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快专递

4297

发布:2021-10-25 08:43:08  来自 陌上蔷薇 觅知友会员

大学暑假,小蔚回到了家乡。她家虽然不在5.12地震中心,但也属于灾区,灾后重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她想在暑假期间为家乡重建出一份力,便自愿当上了“志愿者”,被安排在县邮电局当临时邮递员。

这天早上,小蔚要送一封特快专递到县城东郊。信封上的字一笔一画,工整中透出几分笨拙。收信人叫张大东,地址是东郊外环路101号1单元101室。一看到收信人的名字,小蔚就想到了 上 时的同学张大东:该不会就是那个张大东吧?

小蔚穿着不太合体的工作服骑车上路了。外环路上建筑稀少,小蔚很容易就找到了地方——东郊外环路101号竟然是一处公墓!难道公墓里还有住宅?

小蔚走进公墓大门。大门内倒是有几间平房,挂着公墓管理 的牌子。她走进公墓管理办公室,向一个老师傅打听:“你们这里有1单元101室吗?”老师傅一愣,然后嘿嘿一笑:“1单元101室没有,1区101号倒是有,不过墓主是谁我可不记得。”正说着,老师傅打开一本登记册说:“1区101号,墓主张大东,安葬两个月了吧!”

小蔚打了个激灵,把那封“特快专递”递给老师傅看,并说明来意。老师傅看过笑起来:“这信封上写有收件人电话,你打个电话问问,这寄件人肯定写错了。”

老师傅的提醒让小蔚红了脸,她当即就拨通收件人张大东的电话。对方的声音像是个上了年纪的人,小蔚估计收件人和老同学是同名同姓。对方说自己住在东郊内环路101号1单元101室!

小蔚忽然想到了这公墓里的张大东:多年不见,难道是我的老同学走了?小蔚请老师傅带她到墓地看看,若真是老同学走了,也算来看过他。老师傅说墓碑上有照片,一看就知道了。1区101号墓前竖着块搓板大的碑,上面有张小 的照片。照片上的张大东显然不是小蔚的同学,不过她 地问道:“这个小男孩才八岁,也是地震时遇难的吧!”老师傅愤愤地说:“要我说不只是死于地震,还死于‘豆腐渣’ !这公墓里的 就有一百多!都是一天来的,同一个地方来的!”

小蔚告别了老师傅,跨上车直奔东郊内环。她没费多大周折就找到了101号楼,从1单元进去,敲响了101房间的门:“请问这是张大东的家吗?”

开门的是位六十多岁神情憔悴的老婆婆。老婆婆眨巴着混浊的眼睛问:“你找我孙子有什么事?”小蔚心里打起了鼓:刚才接电话的张大东少说也有四五十岁,怎么会是老婆婆的孙子?小蔚说明了来意:“我刚才和张大东通过电话……”“通了电话?”老婆婆愣住了,忽然泪流满面,“我的孙子已经走了……”小蔚一阵紧张:“我刚才还打过电话的,刚才是谁接的电话?”老婆婆却说她家的电话根本就没响过!

小蔚擦了一把冷汗,扭头看到客厅里摆着的遗像——她的初中同学张大东!小蔚心里又是一惊:“张大东……是怎么走的?”

老婆婆边哭边诉说。原来张大东 失利, 一年,谁料想地震中教学楼居然倒塌,彻底埋葬了他的大学梦!张大东的爸爸是 老师,也在地震中遇难了……

悲哀和义愤淡化了内心的恐惧,小蔚默默地为老同学鞠了个躬。之后,她准备再给“张大东”打一个电话。她很奇怪:收件人、地址、电话怎么都完全对不上呢?

小蔚拨通了在特快专递上留下的收件人电话——老婆婆家的电话果然没有响——听到的却是提示音“对不起,您拨打的小灵通用户已关机!”

收件人彻底联系不上,小蔚的目光自然落到了发件人的信息上。发件人王小西,地址是本县西郊外环路50号5-202,而且还留下了手机号!小蔚心里一阵轻松,按王小西留的手机号拨过去——听到的还是提示音“对不起,你拨打的用户已不在 区!”

小蔚心想:手机打不通,看来只有亲自去找发件人,当面弄清、核实收件人信息,才能把这封特快专递顺利地送发出去。于是她顶着烈日,很快赶到了西郊外环路50号——本县唯一一家殡仪馆!

小蔚犹豫地走到殡仪馆门卫室,正要开口询问,里面的值班员却放下手中的报纸,忽然对她说:“你是小蔚姑娘吧?来送特快专递?”小蔚一怔:“你……怎么知道?”值班员又拿起刚放下的报纸说:“你身为县长的女儿,却能脚踏实地做最底层的工作,这事今天上了报了,你看,还有你的照片呢!”小蔚客套了几 ,无心看自己在报上的形象,便问值班员:“您能帮我找下王小西吗?”值班员说:“我是新来的,很多工作人员都不熟。”之后他走出门卫室,指着院内一栋小房子说:“你去问于大顺师傅,他熟。”

那栋小房子敞着门,小蔚探头探脑地走了进去——这原来是个临时的骨灰陈列室。一个五十来岁的师傅戴着口罩正在忙活,看见了小蔚,把她从上往下打量个没完。小蔚只好开口询问:“您是于师傅吗?”戴口罩的师傅说:“我就是。”因为戴着口罩说话,他的声言怪怪的。“我要找王小西,您认识吗?知道他在哪吗?”于大顺师傅说:“不认识,但知道在哪!”

小蔚内心一阵高兴,但令她诧异的是,于大顺没有往外走,而是领着她在摆放骨灰的架子之间走!走到一排木架前时,于大顺停下来,指着一个骨灰盒说:“这呢,王小西!”小蔚浑身一阵发凉,定睛一看,骨灰盒上贴着编号标签“5-202,王小西”。

于大顺紧了紧口罩说:“还是个孩子呢,地震那会儿教学楼垮塌,可能是摔死的,也没准是砸死的……昨天我刚收拾好摆上架的,所以记得位置,再往前的,就没那么好找了……”

小蔚的腿发软、心发慌,连告辞的话都来不及说就跑了出来。这封特快专递让她既恐惧又疑惑,而且 恍惚。她东摇西晃地骑车往回走,一路上反复在心里问自己:这是遇到鬼了,还是在做噩梦?

小蔚疲惫到了极点,直接骑车回家。做邮递员以来,小蔚这是第一次没有准时送出特快专递。小蔚到家不久,当县长的爸爸也下班了。她心里不好受,见到爸爸就哭,把自己一天的经历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爸爸一听也说奇怪,拿起那封特快专递看。忽然,他的眼睛瞪大了:“这信封上怎么还有我的电话号码?”小蔚止住哭忙凑过去问:“哪个电话是你的?”爸爸指着发件人留的手机号码说:“就是这个号!”小蔚奇怪道:“我怎么不知道你还有这么一个手机号呢?”

爸爸解释说,他有三部手机,一部用于家人、亲朋好友间联络,一部是办公用的手机,还有一部手机,是“县长热线”,号码对大众公开。这信封上留的就是“县长热线”的号码。

小蔚更糊涂了:“这个‘热线’号码我打了,却说‘不在服务区’呀?”爸爸很难为情,苦笑道:“这个专用手机是技术人员特殊设置过的,谁打都是那句提示音。”

要在往常,小蔚肯定要责问爸爸,既然不愿意接听为什么还向大众公开所谓的热线号码?可眼下,她没有节外生枝责怪爸爸,而是把话题拉了回来:“人家为什么要盗用你的手机号码?”“我也在想这个问题。”爸爸沉思了很久,“这封特快专递,怕是信中有信,发信者另有用意!”

爸爸思索再三说:“我们能不能将它拆开?”小蔚 很坚决:“那不行,我宁可 把它退回邮局。”父女二人沉默了。

忽然,爸爸眼睛一亮:“你是不是再给收件人打个电话?”小蔚也想过再给“张大东”打一次电话,但一天遇到两个死去的张大东,她总觉得心惊肉跳。在爸爸的催促下,小蔚最终硬着头皮拨了那个号码——通了!

小蔚说不清是喜还是恼、是疑还是怨,先是一通责怪:“你这个张大东怎么回事?上午刚通过电话你就关机,害得我……”对方连连道歉:“真不好意思,上午接完你电话,我的小灵通就没电了。其实我心里也急呀!”

从声音上判断,这个“张大东”还是上午通话的“张大东”。小蔚便问起对方的住址:“你家的地址具体是哪呀?”

对方没有回答,却问:“你爸爸是不是在旁边?”

小蔚捂住话筒:“爸,这人怎么问你在不在我旁边?”

爸爸的眉头皱了起来:“这封特快专递真是信中有信——如实告诉他。”

当小蔚说爸爸就在旁边时,对方却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实话对你说吧,信封上的收件人地址是错的!”

小蔚自然有几分恼:“错的?上午通电话时你怎么不说?”

对方说早说不行,晚说也不行,只能现在说破:“这封特快专递是我寄发的,我 收信人是你爸爸!”

小蔚惊得目瞪口呆,她再一次捂住了话筒:“爸,他说这封特快专递是想让你收到!”

爸爸接过话筒:“能报一下你的真实姓名吗?”

对方的声音很大:“我叫于大顺!”这话小蔚也听得一清二楚,她从爸爸手里夺过话筒大声问:“你可是市西郊第二殡仪馆的于大顺?”

“正是!”对方声音仍然很大,“你们把那封特快专递打开看看吧!”说完,电话挂断了。

特快专递的信封被打开了,里面是厚厚的一摞信。信是写给小蔚的爸爸“县长同志”的,写信人正是于大顺。

于大顺在信中反映的问题是:地震中,他的孙子死了,死于地震,更是死于“豆腐渣”工程。震后,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太多和他孙子相同境遇的孩子。为此,他多次到 局反映情况,为孩子讨说法。而教育局的人要么集体失语,要么不予受理。他打过“县长热线”,可每次的答复都是“不在服务区”。万般无奈,和几个 商量了一下,就有了冒名特快专递的主意……

看完了信,爸爸沉默不语。过了很久,他拨通了于大顺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先郑重道歉,然后表态:“您提到的问题,我亲自来抓,明天我就安排调查组开展工作!”

小蔚听了兴奋异常,抢过话筒问道:“你为什么不直接把信交给我,却绕这么大个圈子?”

于大顺在电话里苦笑:“这世上,很多原本正常的事情,却要通过非正常的途径才能办哪!”

于大顺说绕这么大个圈子,也是为了提供调查线索:小蔚当天遇到的两个张大东和王小西都是“豆腐渣”工程的受害者, 时,他们的家长都可以站出来提供证据!

小蔚还想问:你怎么对他们的情况那么熟悉?然而转念一想就不再问了——张大东、王小西,他们到另一个 去时,都是要和于大顺师傅“打招呼”的!

zhl201703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海外故事]飞来的大奖
    PART.1意外的奖项大卫·司汤恩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餐馆老板。这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来自美国的全球特快专递。司汤恩感到很奇怪:自己在美国既没亲戚也没朋友,
  • 神秘的女人
    宋杰刚从大学毕业,在这座城市找了份待遇一般的工作。由于生活拮据,他决定寻一个价格便宜的租房。在网上连续找了数天后,他终于发现了一个理想的出租房。这个出租房是三房一厅的小区职工房,虽然房子有点旧,但采光比较好。而且小区在市中心附件,环境优雅,生活便利,最主要
  • 手机通灵
    快下班的时候,隔壁办公室的张姐来找我,她说:“听说你最近在写《悬棺志异》?我遇见一件奇怪的事情,你帮我解解!”我说好,于是她说道:“我儿子今年上初三,数学成绩不好,半年前我托人在我们这儿的大学里给找个家教。人家介绍了一个贫困大学生,叫李亦非,家是的。小李为
  • 干爹的故事
    干爹以前是军人,记得有一次行军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那是一个阴天,天灰蒙蒙的。不到下午五点天就黑了。干爹他们正在赶路,见天色已晚,营长就发令说就地休息,明日再赶路。当时干爹他们就地扎营休息。到了半夜的时候,干爹听到沙沙的声音,像风吹树叶响。可奇怪的是
  • 十个课桌
    这天早上,甫月平刚到厂里,传达室值班的阿金就迎上来,说昨夜有人在传达室外喊:“请做十个课桌。”当时,他不敢自作主张,拨了个电话给业务部的负责人。电话没打通,他再出来一看,却并没有见到来人。甫月平听了,并没有当回事。他在县城开办的这个家具厂,主打产品是高档家
  • 最后的安眠
    在玛莎七十四岁生日的前一天,她收到了这个柜子。搬运工人在楼下走廊拆箱,费尽力气一阶一阶地往宽敞、弯曲的楼梯上抬。当他们抬柜子经过卧室门时,刮到了门柄,玛莎看到了,心中突然有一种颤动的感觉。“把它靠到墙那边去。”她指挥着说,然后心不在焉地支开工人,独自打量这
  • 孬皮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进了老总的办公室,“林总,您叫我?”“恩……你坐!”“林总……我……”“你别说了!我已经对你彻底丧失信心了!”虽然我已经提前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来做心理准备,本来我已经认为我能够接受这个残酷的打击,可是当这个事实真的来临,我的心还是极度难受,不
  • 请让逝者安息作者:鬼鬼
    彭鹏是一位从事古董买卖的商人,他经常在古玩市场里出入,也到处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古董,花瓶、字画、佛头等应有尽有,而且据说样样都很值钱。一天晚上,彭鹏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袋子,兴高采烈的走进家门,这时正在做饭的老婆洁琳便问道:“今天怎么啦?那么开心?”,“我今天
  • 山中遇鬼
    我们几个学生结伴一起去一个并不广为人熟知的旅游地点度假,而那个地方是位于远离城市的群山之中,人烟稀少。当下了汽车之后,我们徒步走在山路上前往目的地,据说这个地方的人们非常好客,可以免费借宿的。而天黑后不久我们就在半山腰的地方找到了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个中年男
  • 围观死亡
    我朝窗外张望的时候,妈正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倒着气,她已经八十高龄,病了两三年了,大家都被她倒死不活地折磨了很久,连她最孝顺的儿子——我二哥——也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劝她:“妈,您就安心地去吧,我们都好好的,您老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妈那时候指着窗外,欲言又止了很
  • 鬼馒头
    一群人正在聊天吹牛,吹得天花乱坠。张三突然跳上桌子说,你们都说自己胆子大,有谁敢半夜到野坟头去发馒头?大伙都噤声不语,野坟头是本地最荒僻的去处,白天也难见一个人影。最后,王大胆忍不住了,站起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敢去走一遭。一点,王大胆左手提了一个手电
  • 你来陪我
    她有一个抱了十多年的娃娃,平时没人说话的时候,她总是和它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描述着外面精彩的世界。每每不称心时看到娃娃的笑脸,她总会莫名的放松。最近,她交了男友,很少再会抱着娃娃诉说,搂着它睡觉了,她渐渐冷淡了它。一天,她和男友吵架,半夜回到自己家中,洗
  • 恐怖停车棚难以平息的女生怨魂
    这是一个发生在车棚里的故事。没错,就是车棚,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用来停放自行车的停车棚。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当然,信不信由你。我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买不起四个轮子的汽车,只能骑骑两个轮子的自行车。今年初,我搬了家。新家的停车棚在小区的最深处。车棚进出的通道
  • 没穿衣服的小孩
    事情发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几岁的时候本人也忘记了,但是我却是永远的记得。我爸有4兄弟,他排行老3,当时我爷爷从政府那里分到了一块地,就按照4兄弟的规格建了栋房子,房子两层,一层两间,4兄弟一人一家,到后来孩子们长大了,房子也不够住了,都搬出去外面,就全部留
  • 清明话鬼
    清明节的时候,几个发小难得能够凑在一起,于是相约在一家小排档聚聚。酒足饭饱之后,也不知是谁出的馊主意,说什么清明时节怎能没有鬼故事?大家随声附和说那是。随来的女眷一个个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表示反对,说清明节讲鬼故事怪的。许是碍于面子,几个大男子个个拍着胸脯
  • 招魂蜡烛
    科尔是个落魄青年,他曾经做过自由撰稿人,但他写的稿子平庸陈旧,大多找不到“婆家”。为了生活,他只得扔下笔重操旧业——开办蜡烛厂。制作蜡烛是科尔家传的手艺,他做的蜡烛既漂亮又耐燃,可由于蜡烛的市场需求量小,所以他的蜡烛厂还只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工人也只有妻子
  • 鬼胎
    明凯把车停在的门前,晓彤下车后抬头仰望那座十几层的高大建筑物,她心里那种不安的感觉正在扩散,右眼皮一直跳,仿佛预料着有什么事将要发生一样。一阵冷风吹过,她紧紧的裹了裹衣服,寒冷还是无法抵御地钻进她的衣服里,她感觉身体轻轻地颤抖着。“还在想昨晚的梦吗?”丈夫
  • 午夜值班
    晓佳趴在前台无精打采地看着一本书,快了,今天是她值班,现在很少有人来办理什么事情了,大多数人都入睡了,除了值班的员工偶尔穿过前厅外,四下是静悄悄的。她看着看着都快睡着了。突然有点细碎的声音惊醒了她,台前不知什么时候站了一个人,她立即打起精神挂上微笑。“您好
  • 蛇身小巷
    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独自的走在一个深邃的小巷子里,那种令人感到压抑的气氛从心底散发了出来。巷子的名字叫“和清。”是个很老的巷子了,这里居住着三十八户居民,巷子很长,但是由于这个巷子很细,所以,他们有管这里叫——蛇身小巷。我是第一次来这里的,所以对这里的一些
  • 狗怨
    “欢欢,过来,别怕,过来……”周喜喜手上拿着一支钢签,微笑着,温柔地唤着小狗。那只被她叫做“欢欢”的小杂种吉娃娃狗却丝毫没有听到主人召唤时的欢喜,它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似乎恨不得把自己的身子都藏到墙里去。它的一只耳朵不知道怎么被剪掉了半边,血一滴一滴地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