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啊,月亮
818
那晚从办公室出来,一抬头,一下子呆住了:满盈盈的月亮正笑眯眯地悬挂在前方,像一面圆圆的铜镜,明亮、圆润、美轮美奂,远处有几颗星星,星光熠熠,美丽得像一粒粒晶莹的钻石,天空也越发显得美妙、神奇起来,四周一片静寂。这一刻,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身体有一种说不出的舒展,我不知道是该停下来,还是该往家里走。
我是喜欢月亮的人,母亲说我就是在一个月光很亮堂的深夜降生的,我的第一声嘹亮的啼哭把月老娘都惹笑了,母亲说她从没见月老娘像那个晚上那么好看过。我似乎也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当我读到“僧推月下门”“明月松间照”这样的诗句的时候,居然心里会产生一种无端的激动来,就像对某种物体过敏的皮肤一样,对头顶上的一轮明月敏感得不得了,这让我觉得我一定是与月亮有缘份的。
我有过一次在异乡的山中看月亮的经历,那是乘大巴到威海去。将近烟台时,太阳已缓缓坠向西山,灿烂的夕阳给路两旁的建筑物涂上了一层火红的颜料,渐渐地,红光消退,天空成了一种难以用文字描绘出的颜色。远处的树、村庄、山坡也被染成了深灰色,慢慢地,周围的深灰色和远处的天空像烟雾一样,氤氲在一起,天黑下来了。客车驰过灯火辉煌的烟台,又进入了大山寂静的怀抱之中,这时,车内渐渐有了淡淡的光线在晃动,一抬头,眼前出现一道美丽的风景,在空旷而神秘的黑夜里,橘红色的月亮像一个朦胧的大火球正跟车而行,随着车速时快时慢,我倦怠的眼睛和疲惫的身心一下子精神起来。
在平原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我,生平第一次见到山中的月亮,感觉她亲切而又陌生。我激动地望着那一轮圆润的明月,极像是在欣赏一幅木刻版画,也自然从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诗句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霜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我又觉得他乡的月亮也是那么明亮,那么亲切,像亲人微笑的脸。这天巧是三月十五日,月儿分外明亮、圆润,大巴在夜色里飞驰,路两旁不时拥来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山岭,那轮金黄的大圆盘就时隐时现,像在和我们捉迷藏。
我是一个不常出远门的人,此时,身在千里之外,家乡渐行渐远,在车上坐过的七八个小时里,没有恋家思亲的感觉,而一看到这异乡的月亮,孤寂的情绪潮水般袭来。难怪自古以来的游子们,对月无不流泪,见月无不远思。天上的这轮皎洁的明月啊!在你的身上该承载着一种怎样的神秘和力量啊!所有的游子,都会在望见你的一刹那,顿然生出那种叫作乡愁的病。
曾经的一个夏末秋初的夜晚,空气中退却了几天前的闷热,清凉的夜风让人感觉到一丝秋天的凉意。这份清凉也加重了月光的清澈与明媚,小院在它的抚慰下像身披薄纱而熟睡的少妇,恬淡安宁。那棵枝繁叶茂的石榴树上,隐约着一枚枚静若处子的石榴,它们在月光的抚慰下安然地睡着,一定也在做着甜蜜的梦吧!
我被月亮营造出的美妙意境感染了,就在院中的一条方凳上坐下,如水的月光下,蟋蟀悠扬的琴音潮水般涌来。眼下是农历的七月中旬,蟋蟀应是在野的时候,可我分明感到蟋蟀们就在我的小院里歌唱着啊!这些可爱的小精灵隐身在哪里呢?只把美妙的天籁轻盈地传递给我,一如清凌凌的泉水漫过荒芜的原野。远方偶尔传来渺远却沉闷的犬吠,也许是夜归的脚步声惊动了它吧,它在向归来的脚步殷勤地问候,并呼唤着熟睡中的人儿起来去打开那扇沉重的期盼中的大门。我知道,在乡村什么时候都少不了向家而归的匆匆的脚步,那轮明月一定会诱引着那颗漂泊的心去默默地怀想,甚至让这颗心下定一个决心来。让匆匆的脚步踏着明媚的月光而来。
有月亮的夜晚让人觉得安详、平和,身心舒坦。庸常的市井生活中,每个人都用尽心力去为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打拼,他们的时间被一件件事情撑得像鼓足了气的气球,丰盈得一触即爆似的,但他们的生活里似乎在空缺着什么,我想该是宁静和安详吧。读苏学士的《记承天寺夜游》,最感叹的是这样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唯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古人尚且如此,现代社会恐怕更缺少这种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了吧!月光洗去了太阳下的浮躁和喧哗,月亮之下是寂静的,寂静是灵魂快乐的原野。这种寂静在我看来就是一张宽大无比的温床,大得无论多少人,多少心事都能盛得下。疲惫的身心一经安放在这张大床上,自然就神奇般地恢复旺盛的精力,得到无限的涤荡和慰藉。
有位大师说能让我在月光下散步,给我个州长也不换。他说出了一些人对月亮心怀的真挚感激和虔诚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