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颜辞镜花辞树
1989
朱颜辞镜花辞树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是在他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在其中,他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人有很多,但也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自己做出了新的划分。如:知之,好之,乐之;丰子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而我觉得它应该是“立志”、“勤奋”、“成功”三个阶段。第一境界为立志,也是最初层次的境界。西风刮得树叶凋谢,诗人独上高楼,登高极目远眺,找到出路。第二境界为勤奋,即表述如何去奋斗的。第三境界为成功,经过打拼、努力、千辛万苦的奋斗终于水到渠成,获得了成功。
在《人间词话》中,作者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词来描述所要表达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我想,王国维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词来描述,是因为着重于其可以真切生动地表达感受,对于内在的“境界”一词来描述的景物而言,没有比“境界”更好的词语了。但“境界”在文中到底该做怎样的解释,从自己的理解以及在对别人的评价做参考之后,似乎有了一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但终究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那种朦胧的感觉,可能是还没有读懂的缘故的吧,不过从叶嘉莹著的《王国维及其文学评论》中关于境界的讨论来看,似乎有了一点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
书中对于“境界”的阐释有;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集结了六十四篇短评的《人》,是王国维写词之心得,也是他的艺术观之总结,文章虽短,但篇篇四两千斤,字字珠玑可贵,力可扛鼎。他用传统的词话形成以及反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他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读过《人间词话》后,感慨良多。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所有的故事都没有结果,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需彷徨、无需犹豫、无需茫然。我们应当往第三种境界发展,这才是人的最高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人从烦恼和执着中来,应到无烦恼无执着处去。也许别人是对的,但我们也没有错,很多事情都无法挽回,再伟大的事情最终也成云烟,所有事情最后终归于平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一切,平静珍惜一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便是如此。
徐婧 联系方式 133531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