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长河里,我们要接受不可逆,学会爱

4214

 去年一年,老娘住了七次医院,平均每两个月就要在医院住上十几天。都说人到中年,再加上家中有老人生病,就理解了一个词叫:“不可逆”。

不可逆,就是回不去。在时间长河里,不可逆的东西,就是不可逆的东西。你看,“不可逆”这三字,就算解释起来,都如此费劲,如此苍白,简直就是我们彼此看着对方,笑笑,摊手,如同撒出一盆水,你看,这就是“不可逆”。

这一点,又如人到中年,只觉得身边的东西,一件件失去,至关重要,却又无可挽回。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促狭的力量,总在暗暗把人的命运操控:想要的得不到,喜欢的都失去,得到的都不过如此,而越是小心翼翼捧着的,越要帮你打翻在地。

对家中老人而言,“不可逆”的事物也未必有多遗憾,只是提醒时间的流逝,那些不经意走过的时光,在彼此的身体留下的记号。因此,一切都是自然的。自然有病痛,有不可逆的肌体缺陷。

我对“不可逆”这三字倒没有太悲伤或负能量。只是恍然大悟。原来一直以来我们对人生的理解,都是错的。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不可逆”的过程,所以,没必要悲伤,也没必要遗憾,更没必要固执。

相反,你越早了解人生的本质就是“不可逆”,你也会明白,其实人生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追求修修补补,追求“修修补补”的斗智斗勇,追求各种值得吐槽的挫折中,那些突然开悟的“妙境”。

 不求大富大贵,咸鱼白菜,也是妙境。

过去的你我,总过分要求自己,总希望人生是所有东西都是满分的,所以,一旦一样事物我们做不到100%完美,我们就自暴自弃,我们就破罐子破摔。用这个逻辑重温生活中的人与事,你自然会发现所有的人和事都有了另一种动机。

抽烟的人,往往是最爱生命的人,只是他们觉得自己生命已经不完整了,所以,也就无所谓的,他们选择抽烟,不是他们想祸害生命,而是他们对生命无所谓;酗酒的人,往往是最清醒的人,他们酗酒,是因为他们知道清醒的自己也没有办法做点什么,所以才喝酒,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酗酒,而是他认为清醒的自己已脱离了自我原本的设定。

 这么一来,所有的行为背后的动机,都有了新的诠释。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肆无忌惮的轻狂,其实背后尽是自我否定的心酸。

一如我们。我们觉得自己生来毫无天赋。我们觉得自己早就把事搞砸。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失去完美。其实不是的。追求完美并非人生,而追求“修修补补”才是生活的本质。

我们生来就不完美,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失去,我们并不能守住什么,我们也根本没有能力去保护,好让我们深爱的任何东西可以有资格在在无情的时间里一动不动,所以,人生就是一直在失去,一直在修补的过程。

 我们不完美,所以,我们会很笨拙。

 我们不完整,所以,我们很多漏洞。

所以,我们真正的注意力和发力点,不是我们如何不笨拙,也不是我们如何没有漏洞,更不是我们如何才能拒绝失去和杜绝损失,而是我们遇到问题时,怎么修,怎么补。最后我们的人生,一定不是100%完整的人生。因此根本不可能完美。

但,值得一说的是,恰恰是我们失去太多,所以我们也得到很多。我们是在一边失去一边得到的过程中,把自己锻造得更加富有弹性和能耐,所以,最终的我们,一定是某种“不完整、不完美”中的某种完美。

 不完美本身,就是完美。理解这点,才能和跑调的人生握手言和,当下的生活就突然变得有滋味很多。

所以,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表面的情绪释放、轻易出口的话语、下意识的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去关注这些背后的那段人生、那颗心灵、那个灵魂……

因此,人之所以是人,就因为人类有不同于动物的除身体外,对于感情更为丰富的需要和对于灵魂更为纯粹的渴望,这只能从人类才独有的人际关系中去习得。而无论哪种人际关系,都只有一个解决之道:爱。

而爱,又有一个颠扑不破的准则:爱就是愿意接受伤害,且不论你爱什么对象,你的心都一定会受伤害,甚至可能会破碎。所以,一辈子都在关系中的我们,需要持续地学习,持续地修修补补。

 因此,在时间长河里,我们要接受不可逆,学会去爱!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珍惜拥有的时间
    “”这个词可能对我们每来说,都大不一样!对儿童来说时间过的太慢;对青少年来说时间过的不算快也不算慢;但对稍微老一点的或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时间过的太快!就说说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幽默故事]慰问专业户
    大年初三,村主任毛大去看弟弟毛二,只见毛二呆呆地蹲在家门口,见哥哥来了,毛二忙攥住了哥哥的手:“口袋里几个钱,一个春节全被我输光了,还欠了一大笔债。”毛大拍
  • [新传说]天价理发
    小城最热闹的商业街上新开了一家理发店,这家店很小,店里只有一个理发师,还不是什么帅哥靓妹,而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这老师傅剪出来的发型不算新潮,但看起来很干
  • [幽默故事]听乡长的没错
    大庄村地处大山深处,消息闭塞,但牛乡长每隔一段时间总要来村里看看,带来山外面的新精神。这天,牛乡长又来了,在村里一直转到天黑,回不去,就到村主任周通家吃晚饭
  • [幽默故事]酒驾查得好
    刘一心夫妻俩要请吴局长吃饭,时间就在今天晚上,地点是局长定的,郊区的“农舍香”酒家。夫妻俩早早打的去了酒家。下班时间刚过,一溜小轿车开了过来,吴局长带着五六
  • [新传说]父子快递
    一凌晨一点,翟志军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这一天,他送了150个快递。家中鸦雀无声,他的心犹如从遍布荆棘的草丛中跌入冰窟。一年前妻子去世,如今正在上高一的儿
  • [幽默故事]客气话千万别当真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到总公司交报表,没几个月,就和总公司的人混熟了,见面经常打个招呼问声好。业务处的孙哥对我特热情,每次来都寒暄两句、开开玩笑:“瘦了瘦了
  • 午夜出租车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下班以后,等出租。可是,等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等到出租车,我正在抱怨并往回家走的时候,一辆出租车过来了。我上了车以后,说出了我要去的地点。然
  • 水鬼
    关于铁路桥下的河里住着一个的故事,我和威,和小宽,以及从城里来外祖母家度暑假的愫,对此都深信不疑。但起初也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比如愫当时就对此很不屑,她说,世
  • 林间闻鸟啼
    林间闻鸟啼在流溪河畔这个小山庄,晓来风清,日色初照,一阵鸟鸣声把我从困睡中闹醒。好像已很久没有享受过如此美妙的啼鸣,即便曾经住过的山野之中,也难享受到这种春夏交替的“吱啾”之乐。但在这流溪河畔一个小山庄,在这个极为平凡的清晨,在这飘漾着河面湿润空气的林间,
  • 筷子爱情
    有人说,像水,温柔明亮;也有人说,爱情像酒,越久越醇;还有人说,爱情像风,来去无踪...我说,爱情像一双筷子。男人是一根筷子,是一根筷子,两根筷子有缘握在一起,成为一双筷子,那就是爱情。一双筷子,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把的日子夹起来,送进我们的口中
  • 怀念我们的专属记忆……
    还记得吗?每到星期二,电视台就这样魂斗罗。小时候都会把这个盖在头上胳膊上,哈哈这个东西,句容貌似叫元宝吧,一般男孩子玩得多。打弹子,不受时间空间地点限制……我房间的壁柜上还贴着这个,都撕不掉,相当的粘……带发条的机器小青蛙当年,我也是跳皮筋高手,尤其擅长三
  • 积淀的青春
    青春是一杯浓茶,时刻飘散着悠悠的清香;青春亦是一杯浓烈的清酒,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它的永恒。面对青春这一匆匆而过的列车,总有一片片的幸福闪亮在记忆的最深处,留存在自己那不经人随意拿动的心间。直到有一天,我们都老了,细细品味,那些欢笑、那些疯狂、那些叛逆会实实在
  • 爱,莫轻易说出口
    《爱,莫轻易说出口》原作:梦蝶(容)爱是你我,用心交织的生活:爱是你和我,在患难之中不变的承诺;爱是用你的手,把我的伤痛抚摸;爱是用我的心,倾听你的忧伤欢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崇尚的爱如此歌词,简单纯粹。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也
  • 【原创】再见,旧时光
    再见,旧时光文/紫云烟我一直是一个恋旧的人。总觉得,人生一世,实在不易,无论人生之路平顺还是坎坷,我们自当珍惜。一直喜欢画画。喜欢将那些散淡的记忆,飘忽的往事,都描绘在一幅幅画里。那些或浓或淡的墨痕,都是旧日时光的故事。一路行走,和很多人,很多事,都有过擦
  • 遇到了,不一定要相爱相守
    遇到了,不一定要相爱,相守。这世上树叶有千万片,这世上人有千万种,寒暄握手或者擦肩而过,不一定都要相爱,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学会欣赏。一个比拥有要平实得多,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次用心的投入都可能是。朋友则不同,你可以在拥有朋友的同时体味到的纯美、的可贵。
  • 有缘的人碰面无缘的人擦肩
    孙坚是个成都军分区的中将,我们在一个兰州当地的一个城郊一日游的旅游团认识的。他肤色黝黑,身材高大,凤眼闪烁。他的态度看上去坚决而不容置疑,一副万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表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旅游团结束前,我们举行了一场舞会。在他邀请我跳舞时他说:“我要跟你
  • 乐将晚年当玩年
    乐将晚年当玩年在阜阳市老年大学,数以千计的老年人在那里玩:唱歌、跳舞、拉二胡、演节目、下相棋,应有尽有。一个个欢天喜地,校园里热闹非常。校园外的小树林里、凉亭里、荷花池旁也聚集着不少老年人在打牌、唱豫剧、写地书……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将自己的生活节奏作了调整
  • 我只想当个安静的教书匠——一位一线乡村教师的呐喊
    我只想安静的教书,做个安静的教书匠!如今教师想安安静静的上堂课真难,各种“非教学工作”充斥着校园。为了某一件事去政府开会N次;派专任教师搞“精准扶贫“、”征地拆迁“;为一件所谓大事占用正常教学时间;抄写《监察法》、《宪法》、“扫黑除恶”等名目繁多的学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