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龙套

3839

发布:2021-10-28 09:12:27  来自 很酷又爱笑 觅知友会员

近年来,社会上各处都把“专家”名称特别提出,表示尊重。知识多, 多,值得尊重。我为避免滥竽充数的误会,常自称是个“跑龙套”脚色。我欢喜这个名分,除略带自嘲,还感到它庄严的一面。因为循名求实,新的国家有许多部门许多事情,属于特殊技术性的,固然要靠专家才能解决。可是此外还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预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一个跑龙套角色,他的待遇远不如专家,他的工作却可能比专家还麻烦些、沉重些。

跑龙套在戏台上象是个无固定任务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报,虽然每一出戏文中大将或寨主出场,他都得前台露面打几个转,而且要严肃认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规矩行动,随后才必恭必敬的分站两旁,等待主角出常看戏的常不把这种角色放在眼里记在心上,他 一举一动可不儿戏。到作战时,他虽然也可持刀弄棒,在台上砍杀一阵,腰腿劲实本领好的,还可在前台连翻几个旋风跟斗,或来个鲤鱼打挺,鹞子翻身,赢得台下观众连串掌声。不过戏剧照规矩安排,到头来终究得让元帅寨主一个一个当场放翻!跑龙套另外还得有一份本事,即永远是配角的配角,却各样都得懂,一切看前台 ,可以备数补缺,才不至于使得本戏提调临时手脚忙乱。一般要求一个戏剧主角,固然必需声容并茂,才能吸引观众,而对于配角唱做失格走板,也不轻易放过。一个好的跑龙套角色,从全局看, 作用值得重估。就目前戏剧情况说,虽有了改进,还不大够。

我对于京戏,简直是个外行,解放前一年难得看上三五次,解放后 多了些,还是并不懂戏。虽然极小时就欢喜站在有牵牛花式大喇叭的留声机前边,饱听过谭叫天、陈德霖、孙菊仙、小达子、杨小楼……等流行唱片,似乎预先已有过一些训练。顽童时代也净逃学去看野合戏。到北京来资格还是极差。全国人都说是“看戏”,唯有北京说“听戏”,二十年前你说去“看戏”,还将当作笑谈,肯定你是外行。京戏必用耳听,有个半世纪前 可以作例:清末民初有那么一个真懂艺术的戏迷,上“三庆”听谭老板的戏时,不问寒暑,每戏必到,但座位远近却因戏而不同。到老谭戏一落腔,就把预先藏在袖子里两个小小棉花球,谨谨慎慎取出来,塞住耳朵,屏声静气,躬身退席。用意是把老谭那点味儿好好保留在大脑中,免得被下场锣鼓人声冲淡!这才真正是老谭难得的知音,演员听众各有千秋!故事 虽极生动,我还是觉得这对当前今后京戏的提高和改进,并无什么好影响。因为老谭不世出,这种观众也不易培养。至于一般观众,居多是在近八年内由全国四面八方而来,不论是 还是工农兵,到戏园子来,大致还是准备眼耳并用,不能如老内行有修养。对于 在台边一唱半天的某种剧目,即或唱工再好,也不免令人起疲乏感。何况有时还腔调平凡陈腐。最不上劲的,是某种名角的新腔。通常是一个人摇着头满 的唱下去,曼声长引,转腔换调时,逼得喉咙紧紧的,上气不接下气,好象 比赛似的,看谁气长谁就算本事高明。他本人除了唱也似乎无戏可作,手足身段都是静止的,台上一大群跑龙套,更是无戏可作,多站在那里睡意蒙眬的打盹,只让主角一人拼命。这种单调唱辞的延长,和沉闷的空气的感染,使得观众中不可免也逐渐有梦周公势。这种感染催眠情形,是观众对艺术的无知,还是台上的表演过于沉闷单调,似乎值得商讨。有 说,旧戏主角占特别地位,在这一点上,是“主角突出”。我以为如突出到主角声嘶力竭,而台上下到催眠程度,是否反而形成一种脱离群众的典型,还是值得商讨。

京戏中有很多好戏,其中一部分过于重视主角唱做,忽略助手作用,观众有 虽保留不言,但是却从另外一种反应测验得知。即近年来地方戏到京演出,几几乎得到普遍的 。川戏自不待言。此外湘、粤、徽、赣、闽、晋、豫,几几乎都能给观众一种较好印象。地方戏不同于京戏,主要就是凡上台的生旦净丑,身分虽不相同,都有戏可做。这是中国戏剧真正老规矩,从元明杂剧本子上也可看得出来。虽属纯粹配角,也要让他适当发挥作用,共同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http://yuedu.mipang.com)

地方 戏的编导者,都懂得这一点。比较起来,京戏倒并不是保守,而略有冒进。至于京戏打乱了旧规矩,特别重视名角制,可能受两种影响:前一段和晚清宫廷贵族爱好要求相关,次一段和辛亥以来姚茫父、罗瘿公诸名流为编改脚本有关。这么一来,对诸名艺员而言,为主角突出,可得到充分发挥长处的机会 。但是对全个京戏而言,就显然失去了整体调协作用。和地方戏比较,人材锻炼培养也大不相同:地方戏安排角色,从不抹杀一切演员的长处,演员各得其所,新陈代谢之际,生旦净丑不愁接班无人。京戏安排角色,只成就三五 ,其他比较忽略,名人一经雕谢,不免全班解体,难以为继。京戏有危机在此,需要正视。二十年谈京戏改良,我还听到一个京戏正宗大专家齐如山先生说过:京戏有京戏老规矩,不能随便更动(曾举例许多)。我们说京戏并不老,唱法服装都不老,他不承认。事实上随同戏台条件不同,什么都在变。出将入相的二门,当时认为绝对不能取消的,过不多久一般都不能不取消,只有傀儡戏不变动。检场的今昔也大不相同,二十年前我们还可见到梅兰芳先生演戏,半当中转过面去还有人奉茶。池子里茶房彼此从空中飞掷滚热手巾,从外州县初来的人,一面觉得惊奇,一面不免老担心会落到自己头上。有好些戏园子当时还男女分座,说是免得“有伤风化”。改动旧规矩最多的或者还数梅程二名演员,因为戏本就多是新编的,照老一辈说来,也是“不古不今”。证明京戏改进并非不可能,因为环境条件通通在变。京戏在改进工作中曾经起过带头作用,也发生过麻烦。目前问题就还待有心人从深一层注注意,向真正的古典戏取法,地方戏取法,肯虚心客观有极大好处。例如把凡是上台出场的角色,都给以活动表演的机会,不要再照近五十年办法,不是傻站就是翻斤斗,京戏将面目一新。即以梅先生著名的《贵妃醉酒》一戏为例,几个宫女 活泼,年青貌美(我指的是在长沙演出,江苏省京剧团配演的几位),听她们如傻丫头一个个站在台上许久,作为陪衬,多不经济。如试试让几个人出场不久,在沉香亭畔丝竹筝琶的来按按乐。乐不合拍,杨贵妃还不妨趁醉把琵琶夺过手中,弹一曲《得至宝》或《紫云回》,借此表演表演她作梨园弟子师傅的绝艺。在琵琶声中诸宫女同时献舞,舞玄宗梦里所见《紫云回》曲子本事!如此一来,三十年贵妃醉酒的旧场面,的确是被打破了,可是《贵妃醉酒》一剧,却将由于诸宫女活动的穿插,有了新的充实,新的生命,也免得梅先生一个人在合上唱独脚戏,累得个够狼狈。更重要自然还是因此一来台上年青人有长处可以发挥。京戏改良从这些地方改起,实有意义。还有服装部分,也值得从美术和历史两方面试作些新的考虑。社会总在进展,任何事情停留凝固不得。历史戏似乎也到了对历史 空气多作些考虑负点责任时期了。无论洛神、梁红玉、杨贵妃,其实都值得进一步研究,穿什么衣更好看些,更符合历史 及历史本来。目下杨贵妃的一身穿戴,相当累赘拖沓,有些里衬还颜色失调,从整体说且有落后于越剧趋势。不承认这个现实不成的。过去搞戏剧服装,对开元天宝时代衣冠制度起居诸物把握不住,不妨仅凭主观创造设计。观众要求也并不苛刻,只要花花绿绿好看就成;外人不明白,还说极合符历史真实,这种赞美还在继续说下去,容易形成自我陶醉。目下情形已大不相同,能让历史戏多有些历史气氛,并不怎么困难麻烦,而且也应当是戏剧改良一个正确 。我们不能迁就观众欣赏水平,值得从这方面作提高打算,娱乐中还多些 意义。这事情事实上是容易解决的,所 的是有心人多用一点心,又能够不以过去成就自限。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幽默故事]头发硌师爷
    在山野,柴火上也能酣睡;在县衙,头发丝却会硌醒。这师爷也太矫情了吧?清朝时候,有个书生吴德仁,金榜题名后被钦派到临江县当县令。这临江县,土匪窃贼明抢暗偷,泼皮无赖横行霸道,老百姓整天提心吊胆,一连几任县令都因治理无方被免职。吴德仁来到任上,
  • [东方夜谈]还是这一天
    老陶退休好多年了,最近,他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些奇怪,但究竟哪里奇怪,他又说不上来。这天早晨,老陶和往常一样睁开眼,他回忆着夜里做的最后一个梦,但怎么也记不起来。上一次做梦是什么时候呢?老陶也想不起来了。这时,耳边响起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声音:“主
  • [海外故事]一念之仁
    安东尼决定成为一名杀手。安东尼从小和母亲罗娜相依为命,罗娜靠着缝补衣服的微薄收入,供安东尼上了体育学校。安东尼主攻的项目是射击,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射击运动员,但这一切都随着罗娜突然的中风而灰飞烟灭。母亲这一倒下,家里的经济来源全断
  • [新传说]偷米人丢下个无价宝
    一、偶然得宝文革后期,段钟教授和学院的同事们,被押离省城,来到名叫黄龙山的偏远小镇子,关进了“五七干校”,接受大老粗们再教育。干校相当残破,原先是座关帝庙。后院的殿堂被分隔成一间间斗室,段教授就住其中一间。每天一早,学员们列队出后门到田野挥
  • [传闻轶事]火痴
    光绪年间,永定镇上开着一家望河楼饭庄。饭庄的老板叫顾福山,面慈心善,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这天下午,顾福山听说有个偷麻秆的人快被打死了,忙赶过去,给了麻田主人一两银子,才算把人救下来。顾福山命伙计将那人抬回饭庄,又请来郎中诊治。待抓来药,熬好
  • [幽默故事]局长艳照门
    季有才大学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直闲在家中。这天,他路过一家职业介绍所,就顺便进去看看。进去后,一个女孩热情地问道:“这位先生,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季有才说“一无一有”即可,就是说无压力,有动力。女孩呵呵一笑,说有个社会公关指导服务中心,正在招
  • 追忆
    美好的过去都已终止美好的熟悉却很陌生也许是时间的浅移让人忘了怎样的开始在那个难以释怀的夏日难以忘怀的曾经略带忧愁脸上的你逐渐隐陌在日落后的群岚越来越远思念浮起彼岸潮起潮落只为倾听你醉人一笑痛彻心扉
  • [新传说]难得聪明
    陈晓阳是公司里的一名普通员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整天无声无息。其实,陈晓阳在别人眼里还是有点儿特别的。工作之余,陈晓阳喜欢写写画画,算是文艺青年,常有文章见诸报端。这不,一大早,传达室老李就给陈晓阳送来了两张汇款单,一张200元
  • [幽默故事]骗不下去了
    这天,胡九的牌瘾又犯了。他骗老婆说晚上要陪领导喝酒,暗地里却约牌友打起了麻将。刚打了几盘,胡九的老婆便来了电话。胡九竖起食指“嘘”了一声,接通电话说:“正喝酒呢!”旁边的牌友立即配合道:“来,我再敬你一杯。”另一个牌友也拉开嗓门说:“来来来,满上满
  • [幽默故事]大胆向前冲
    职业粉丝不好当啊!见到偶像比热情、表达崇拜拼体力,最重要的是,任何情况下,都要豁得出去,不顾一切——前些天,阿勇加入了一个新行当:当职业粉丝。所谓职业粉丝,就是在文化经纪公司的安排下,替一些二三流明星撑场面。每次,经纪公司都会根据他们临场的
  • [幽默故事]关系户
    市农行珠江路支行新来了一个保安,大家都称呼他为老苏。老苏五十多岁,走路一瘸一拐的,看这年纪和身板,大家估摸着是个关系户,心里对他都没多大好感。不过老苏干活挺勤快的,你别看他腿脚不利索,每天一上班就打扫清洁、忙里忙外,比以前那个小青年强多了。忙完琐事,老苏便
  • [幽默故事]跟着锻炼
    老胡退休后,不是这里酸就是那里疼,身体没几天爽利。正巧老同事老秦家就在老胡家对面,中间只隔着一条大街,老秦就对老胡说:“你呀,跟着我学养生操,保管你一年到头不生病。”老胡一听,心动了。这天早晨,老胡见老秦在阳台,一会儿拉弓步,一会儿扩胸,老胡弄不清
  • [开卷故事]再试一次
    這个故事来自泰国短片《豆芽》。有一个小女孩,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一次,她和妈妈去菜场,小女孩看到许多人围着一个摊位在买豆芽,就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卖得这么好?”妈妈说:“因为整个菜场只有这一个摊子卖豆芽呀!”小女孩突发奇想,问妈妈:“那我们
  • [新传说]一枚金币
    吉特里奇是小镇上的穷汉,整天为吃穿发愁。这天,吉特里奇走在一条土路上,忽然眼睛一闪,前面不远处一个东西亮了一下。吉特里奇好奇地走了过去,扒开地上的灰尘,啊,那个闪闪发光的东西竟是一枚古金币!吉特里奇一阵狂喜,早就听人说过,像这样的古金币目前存世量很
  • [传奇故事]荷花大盗
    清朝嘉庆年间,泾县柳树村里有位秀才名叫陆向山。他到了30岁出头的年纪,仍然没能考中个举人功名,不免心灰意冷,于是放弃了继续科考的念头,一门心思画起画来。陆向山的父母早就双双过世,他独自一人过活,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他却没忘了时常接济同样独自一人
  • [中篇故事]用生命还一个清白
    如果同事间失去了信任,那代价也许要用生命去偿还……1。与对手同行景城市朝阳区派出所的副所长李涛,这天接到老家邻居打来的电话。邻居说,李涛的爹病了,上不去床下不来地,让李涛回去看看。李涛一听就急了。他的老家在青山县农村,母亲去世得早,
  • [幽默故事]智能手表
    老毛独自带着儿子小毛生活。今年小毛生日,老毛花了一百多元钱在网上买了块智能手表送给他,并说道:“这块智能手表,能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解题,相当于百科全书呢,你自己去研究吧!”小毛欢天喜地接过手表拨弄着,这时,老毛又嘱咐了一句:“你放学之后老是不先
  • [开卷故事]做父亲的老师
    有个男孩叫顺子,家住大山深处的村寨里,和父亲相依为命。顺子在镇上念小学。可他讨厌学习,在一次测验中,两门课都得了“大鸭蛋”。顺子没敢把这事告诉父亲,他怕挨打。但两天后,老师趁着白天来家访,告了顺子一状。顺子父亲低着头,一言不发地默默挨训,脸
  • [民间故事]反晦气
    从前,村里有个叫二蛋的后生,聪明机灵,眼珠一转就是一个主意,村里人遇到啥解不开的麻烦事,都喜欢去找他。这天,住在村东头的表叔王大找到二蛋,扔给他一吊钱,气呼呼地说:“太欺负人了!二蛋,你一定要帮我出个主意,好好治住他!”原来,王大的对门邻居
  • [海外故事]博物馆名画失窃之谜
    一桩匪夷所思的失窃案,一段九死一生的洗冤路。当苦觅的真相缓缓浮出,为何他却选择了缄默?清白无价,还有什么比清白更宝贵?一、蒙冤入狱1922年春,法国巴黎一家有名的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大型画展,展览了几百幅名家画作,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毕加索、莫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