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文玩之巅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闲聊灌水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影视吃瓜基地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玄学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专业取名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心理咨询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装修公司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北海新视觉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物流运输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热门故事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

3307

现今,信徒们的火气似乎越来越大,狂傲风骨仿佛神圣的旗帜,谁若对其所思所行稍有疑虑或怠慢,轻则招致诅咒,重则引来追杀。这不免让人想起“红卫兵”时代的荒唐,大家颂扬和憧憬的是同一种 未来,却在实行的路途上相互憎恨乃至厮杀得英雄辈出, 倒乘机飘离得更加遥远。很像两个 为一块蛋糕打架,从桌上打到桌下,打到屋外再打到街上,一只狗悄悄来过之后,理想的味道全变。

很多严厉的教派,让我不敢靠近。

闻佛门“大肚能容”可“容天下难容之事”,倍觉亲近,喜爱并敬仰,困顿之时也曾得其教益。但时下,弄不清是怎么一来,佛门竟被信佛的潮流冲卷得与特异功能等同。说:佛就是最高档次的特异功能者,所以洞察了 的奥秘。说:终极关怀即是对这奥秘的探索,唯此才是生命的根本意义,生命也才值得赞美。说:若不能平息心识的波澜,人就不可得此功能也就无从接近佛性。言下之意是生命也就失去 ,不值得赞美。更说:便是动着行善的念头,也还是掀动了心浪,唯善恶不思才能风息浪止,那才可谓佛行。如是之闻,令我迷惑不已。

从听说特异功能的那一天起,我便相信其中必蕴藏了非凡的智识,是潜在的科学新大陆 。当然不是因为我已明了其中奥秘,而是我相信,已有的科学知识与浩瀚的宇宙奥秘相比,必仅沧海一粟,所以人类认识的每一步新路必定难符常规;倘不符常规即判定其假,真就是“可笑之人”也要失笑的可笑之事了。及至我终于目睹了特异功能的神奇,便更信其真,再听说它有多么不可思议的能力,也不会背转身去露一脸自以为是的嘲笑。嘲笑曾经太多,胜利的嘲笑一向就少。

但是——我要在“但是”后面小做文章了(其实大小文章都是做于“但是”之后,即有所怀疑之时)。是但是!我从始至今也不相信特异功能可以是宗教。宗教二字的色彩不论多么纷繁,终极关怀都是其最根本的意蕴。就是说,我不相信 就是凭借特异功能去探索生命的奥秘。那样的话它与科学又有什么不同?对于生命的奥秘,你是以特异功能去探索,还是以主流科学去探索,那都一样,都还不是宗教不是终极关怀,不同的只是这探索的先进与落后、精深与浅薄以及功效的高低而已。而且这探索的前途,依“可笑之人”揣想,不外两种:或永无止境,或终于穷尽。“永无止境”比较好理解,那即是说:人类的种种探索,每时每刻都在限止上,每时每刻又都在无穷中;正因如此,才想到对终极的询问,才生出对终极的关怀,才要问生命的意义到底何在。而“终于穷尽”呢,总让人想不通穷尽之后又是什么?即便生命的奥秘终于了如指掌,难道生命的意义就不再成为问题吗?

我总以为,终极关怀主要不是对来路的探察,而是对去路的询问,虽然来路必要关心,来路的探察于去路的询问是有助的。在前几年的文学寻根热时,我写过几 话:“小麦是怎么从野草变来的是一回事,人类何以要种粮食又是一回事。不知前者尚可再从野草做起,不知后者则所为一概荒诞。”这想法,至今也还不觉得 反悔。人,也许是猴子历经劳动后的演变,也许是上帝快乐或 时的创造,也许是神仙智商泛滥时的发明,也许是外星人纵欲而留下的野种,也许是宇宙能量一次偶然或必然的融合,这都无关宏旨;但 业已产生,这一事实无论其由来如何总是要询问一条去路,或者总是以询问去路证明它的存在,这才是关键。回家祭祖的路线并不一定含有终极关怀,盲流的家园可以是任意一方乐土,但精神放逐者的家园不可以不在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若是退回到猴子或还原为物理能量,那仿佛我们千辛万苦只是要追究“造物主”的错误。“道法自然”已差不多是信徒们的 ,但是人,不在自然之中吗?人的生成以及心识的生成,莫非不是那浑然大道之所为?莫非不是“无为无不为”的自然之造化?去除心识,风息浪止,是法自然还是反自然,真是值得考虑。(所谓“不二法门”,料必是不能去除什么的,譬如心识。去除,倒反而证明是“二”。“万法归一”显然也不是寂灭,而是承认差别和矛盾的永在,唯愿其和谐地 ,朝着真善美的 。)佛的伟大,恰在于他面对这差别与矛盾以及由之而生的人间苦难,苦心孤诣沉思默想;在于他了悟之后并不 这 间,依然心系众生,执着而艰难地行愿;在于有一人未度他便不能安枕的博爱胸怀。若善念一动也违佛法,佛的传经布道又算什么?若是他期待弟子们一念不动,佛法又如何传至今天?佛的光辉,当不在大雄宝殿之上,而在他苦苦地修与行的过程之中。佛的轻看佛法,绝非价值虚无,而是暗示了理论的局限。佛法的去除“我执”,也并非是取消理想,而是强调存在的多维与拯救的无限。

(顺便说一句:六祖慧能得了衣钵,躲过众师 的抢夺,星夜逃跑……这传说总让我怀疑。因为,这行动似与他的着名偈语大相径庭。既然“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倒又怎么如此地看重了衣钵呢?)

坦白说,我对六祖慧能的那句偈语百思而不敢恭维。“本来无一物”的前提可谓彻底,因而“何处染尘埃”的逻辑无懈可击,但那彻底的前提却难成立,因为此处之“物”显然不是指身外之物以及对它的轻视,而是就神秀的“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而言,是对人之存在的视而不见,甚至是对人之 价值的取消。“本来无一物”的境界或许不坏,但其实那也就没有好歹之分,因为一切都无。一切都无是个省心省力的办法,甚至连那偈语也不必去写,宇宙就像人出现之前和灭绝之后那般寂静,浑然一体了无差异,又何必还有罗汉、菩萨、佛以及种种境界之分?但佛祖的宏愿本是根据一个运动着的 而生,根据众生的苦乐福患而发,一切都无,佛与佛法倒要去救助什么?所救之物首先应该是有的吧,身与心与尘埃与佛法当是相反相成的吧,这才是大乘佛法的入世精神吧。所以神秀的偈语,我以为更能体现这种精神,“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这是对身与心的正视,对罪与苦的不惧,对善与爱的提倡,对修与行的坚定 。

也许,神秀所说的仅仅是现世修行的方法,而慧能描画的是终极方向和成佛后的图景。但是,“世上可笑之人”的根本迷惑正在这里:一切都无,就算不是毁灭而是天堂,那天堂中可还有差别?可还有矛盾?可还有运动吗?依时下信佛的潮流所期盼的,人从猴子变来,也许人还可变到神仙去,那么神仙即使长生是否也要得其意义呢?若意义也无,是否就可以想象那不过是一棵树、一块石、一座坚固而冷漠的大山、一团 随生随灭的星云?就算这样也好,但这样又何劳什么终极关怀?随波逐流即是圣境,又何必念念不忘什么“因果”?想来这“因果”的牵念,仍然是苦乐福患,是生命的意义吧。

当然还有一说:一切都无,仅指一切罪与苦都无,而福乐常在,那便是仙境便是天堂,便是成佛。真能这样当然好极了。谁能得此好运,理当祝贺他,欢送他,或许还可以羡慕他。可是剩下的这个人间又将如何?如果成佛意味着独步天堂,成佛者可还为这人间的苦难而忧心吗?若宏愿不止,自会忧心依旧,那么天堂也就不只有福乐了。若思断情绝,弃这人间于不闻不问,独享福乐便是孜孜以求的正果,佛性又在哪儿?还是地藏菩萨说得好:“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想这才是佛性之所在。但这样,便躲不过一个悖论了:有佛性的誓不成佛,自以为成佛的呢,又没了佛性。这便如何是好?佛将何在?佛位,岂不是没有了?

或许这样才好。佛位已空,才能存住佛性。佛位本无,有的才是佛行。这样才“空”得彻底,“无”得真诚,才不会执于什么衣钵,为着一个领衔的位置追来逃去。罗汉呀、菩萨呀,那无非标明着修习 的进程,若视其为等等级级诱人的宝座,便难免又演出评职称和晋官位式的闹剧。佛的本意是悟,是修,是行,是灵魂的拯救,因而“佛”应该是一个动词,是过程而不是终点。

修行或拯救,在时空中和在心魂里都没有终点,想必这才是“灭执”的根本。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矛盾不休,运动不止,困苦永在,前路无限,何处可以留住?哪里能是终点?没有。求其风息浪止无扰无忧,倒像是妄念。指望着终点(成佛、正果、无苦而极乐),却口称“断灭我执”,不仅滑稽,或许就要走歪了路,走到为了独享逍遥连善念也要断灭的地步。

还是不要取消“心识”和“执着”吧——可笑如我者作如此想。因为除非与世隔绝顾自逍遥,魔性佛性总归都是一种价值信奉;因为只要不是毁灭,灵魂与肉身的运动必定就有一个方向;因为除了可祝贺者已独享福乐了之外,再没见有谁不执着的,唯执着点不同而已。有执着于爱的,有执着于恨的,有执着于长寿的,有执着于功名的,有执着于投奔天堂的,有执着于拯救地狱的,还有执着于什么也不执着以期换取一身仙风道骨的……想来,总不能因为有魔的执着存在,便连佛的执着也取消吧,总不能因为心识的可能有误,便连善与恶也不予识别,便连魔与佛也混为一谈吧。

佛之轻看心识,意思大概与“生命之树常青,理论永远是灰色的”相似。我们的智力、语言、逻辑、科学或 的理论,与生命或宇宙的全部存在相比,是有限与无穷的差距。今天人们已经渐渐看到,因为人类自诩为自然的主宰,自以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便可引领我们去到天堂,已经把这个地球榨取得多么枯瘪丑陋了,科学的天堂未见,而人们心魂中的困苦有增无减。因此,佛以其先知先觉倡导着另一种认识方法和 态度。这方法和态度并不简单,若要简单地概括,佛家说是:明心见性。那意思是说:大脑并不全面地可靠,万勿以一(一己之见)概全(宇宙的全部奥秘),不可妄尊自大,要想接近生命或宇宙的真相,必得不断超越智力、逻辑、理论的局限,才能去见那更为辽阔奥渺的存在;要想创造人间的幸福,先要遵法自然的和谐,取与万物和平相处的态度。这当然是更为博大的 ,但可笑如我者想,这并非意味着要断灭心识。那博大的智慧,是必然要经由心识的,继而指引心识以及与心识通力合作。就像 都曾是从小学校里走出来的,而 的成就虽然超越了牛顿但并不取消牛顿。超凡入圣也不能弃绝了科学技术,最简单的理由就是芸芸众生并不个个都能餐风饮露。这是一个悖论,科学可以造福,科学也可以生祸,福祸相倚,由是佛的指点才为必要。语言和逻辑呢,也不能作废,否则便是佛经也不能读诵。佛经的流传到底还是借助了语言文字, 的字里行间也还是以其严密的逻辑令人信服、教人醒悟。便是玄妙的禅宗公案,也仍然要靠人去沉思默解,便是“非常道”也只好强给它一个“非常名”,真若不流文字,就怕那智慧终会湮灭,或沦为少数慧根丰厚者的独享。这又是一个悖论,语言给我们自由 ,同时给我们障碍,这自由 与障碍之间才是佛的工作,才是道的全貌。最要紧的是:倘在此心识纷纭、执着各异的世界上,一刀切地取消心识和执着,料必要得一个价值虚无的麻木硕果,以致佛魔难分,小术也称大道,贪官也叫公仆,恶也做佛善也做佛,佛位林立单单不见了佛性与佛行。

心识加执着,可能产生的最大祸患,怕就是专制也可以顺理成章。恶的心识自不必说,便是善的执着也可能如此。比如爱,“爱你没商量”就很可能把别人爱得痛苦不堪,从而侵扰了 的自由 和权利。但这显然不意味着应该取消爱,或者可爱可不爱。失却热情(执着)的爱早也就不是爱了。没有理性(心识)的爱呢,则很可能只是 的泛滥。美丽的爱是要执着的,但要使其在更加博大的维度中始终不渝,这应该是佛愿的指向,是终极的关怀。

心识也好,智慧也好,都只是对存在的(或生命奥秘的)“知”,不等于终极关怀。而且,智慧的所“见”也依然是没有止境,佛法的最令人诚服之处,就在于它并不讳言自身的局限,和其超越、升华的无穷前景。若仅停留于“知”,并不牵系于“愿”付之于“行”,便常让人疑惑那是不是借助众生的苦难在构筑 的光荣。南怀瑾先生的一部书中的一个章节,我记得标题是“唯在行愿”,我想这才言中了终极关怀。终极关怀都是什么?论起学问来令人胆寒,但我想“条条大路通罗马”,千头万绪都在一个“爱”字上。“断有情”,也只是断那种以占有为目的、或以奉献求酬报的“有情”,而绝不是要把人断得麻木不仁,以致见地狱而绕行,见苦难而逃走。(话说回来,这绕行和逃走又明显是“有情”未断的表征,与地藏菩萨的关怀相比,优劣可鉴。)爱,不是占有,也不是奉献。爱只是自己的心愿,是自己灵魂的拯救之路。因而爱不要求(名、利、情的)酬报;不要求酬报的爱,才可能不通向统治他人和捆绑自己的“地狱”。地藏菩萨的大愿,大约就可以归结为这样的爱,至少是始于这样的爱吧。

但是,我很怀疑地藏菩萨的大愿能否完成。还是老问题:地狱能空吗?矛盾能无吗?困苦能全数消灭吗?没有差别没有矛盾没有困苦的世界,很难想象是极乐,只能想象是死寂。——我非常渴望有谁能来驳倒我,在此之前,我只好沿着我不能驳倒的这个逻辑想下去。

有人说:佛法是一条船,目的是要渡你去彼岸,只要能渡过苦海到达彼岸,什么样的船都是可以的。对此我颇存疑问:一是,说彼岸就是一块无忧的乐土,迄今的证明都很无力;二是“到达”之后将如何?这个问题似在原地踏步,一筹莫展;三是,这样的“渡”,很像不图小利而要中一个大彩的心理,怕是聪明的人一多,又要天翻地覆地争夺不休。

所谓“断灭我执”,我想根本是要断灭这种“终点执”。所谓“解脱”,若是意味着逃跑,大约跑到哪儿也还是难于解脱,唯平心静气地接受一个永动的过程,才可望“得大自在”。彼岸,我想并不与此岸分离,并不是在这个世界的那边存在着一个彼岸。当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时,我想,他的心魂已经进入彼岸。彼岸可以进入,但彼岸又不可能到达,是否就是说:彼岸又不是一个名词,而是动词?我想是的。彼岸、普度、宏愿、拯救,都是动词,都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而过程,意味着差别、矛盾、运动和困苦的永远相伴,意味了普度的不可能完成。既然如此,佛的“普度众生”以及地藏菩萨的大愿岂不是一句空话了?不见得。理想,恰在行的过程中才可能是一句真话,行而没有止境才更见其是一句真话,永远行便永远能进入彼岸且不弃此岸。若因行的不可能完成,便叹一声“活得真累”,而后抛弃爱愿,并美其名为“解脱”和“得大自在”——人有这样的自由 ,当然也就不必太反对,当然也就不必太重视,就像目送一只“UFO”离去,回过头来人间如故。

还有一种 ,认为:说到底人只可拯救自己,不能拯救他人,因而爱的问题可以取消。我很相信“说到底人只可拯救自己”,但怎样拯救自己呢?人不可能孤立地拯救自己,和,把自己拯救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去。世上如果只有一个人,或者只有一个生命,拯救也就大可不必。拯救,恰是在万物众生的缘缘相系之中才能成立。或者说,福乐逍遥可以独享,拯救则从来是对众生(或曰人类)苦乐福患的关注。孤立一人的随生随灭,细细想去,原不可能有 的提出。因而爱的问题取消,也就是拯救的取消。

当然“爱”也是一个动词,处于永动之中,永远都在理想的位置,不可能有彻底圆满的一天。爱,永远是一种召唤,是一个问题。爱,是立于此岸的精神彼岸,从来不是以完成的状态消解此岸,而是以问题的方式驾临此岸。爱的问题存在与否,对于一个人、一个族、一个类,都是生死攸关,尤其是精神之生死的攸关。

zhl201703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斗地主”中的管理思想
    闲时,常和同事玩玩斗地主,打过几番过后,渐渐发现“斗地主”这个游戏中,尽管运气成分也有,但一副好牌可以被人打得一败涂地,一副烂牌常常也能出奇制胜,其中的的确确蕴含了不少深刻的管理和做人的思想。首先,没有永远的朋友,总是利益当先“斗地主”中,刚才还是需
  • 我的苦难,是为女儿幸福做的铺垫
    婚后,丈夫喜欢拈花惹草的习气不但没有改,反而有些变本加厉。那个时候,刚刚时兴蹦迪,他一个将近40岁的男人,还像个年轻人那样常常光顾那种天旋地转的地方。久而久之,与那里的一个坐台小姐发酵出一种叫做“暧昧”的细菌。几年来,妻子雅娟辛辛苦苦靠炸油条挣出来的家业都
  • 陷入自己的圈套
    一只狐狸看到一头鹿,惊叹道:“它身上的肉真多!”一只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东西吃的狮子正从远处潜行过来。狐狸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我告诉狮子鹿在哪里,它就会把鹿当做一顿早餐,吃剩的就会留给我。”所以,它走到狮子面前,恭敬地鞠了个躬说:“如果陛下能朝这边走,
  • 父亲的音乐
    我永远记得那天,父亲首次将那架沉沉的手风琴拖上我们家的台阶,琴箱搁在一个小小的滑轮架上。他在起居室召来母亲和我,郑重其事打开琴箱,犹如打开一箱珠宝。“我说,”他说,“当你一旦学会弹奏,它将一辈子跟随着你。”当时,如果说我尴尬的笑容和父亲朗朗笑意不堪相
  • 完美的爱
    和儿子走在下班的路上,看着暮色悄悄地笼盖苍穹,一种失落又淡淡地涌上心头。听到他已经处女友的消息时,不知为什么,一种莫名的感觉袭击了我的脑海,或许这就是失魂落魄的感觉吧。不知不觉泪水溢出了眼角,抬起手,偷偷地擦去,不知道这一行清冷的泪是为了什么……默默
  • 鹦鹉大赛
    贾厂长是玩鹦鹉的高手。这天,厂部决定举行一次鹦鹉大赛。贾厂长提了一条建议:鹦鹉参赛必须讲一句爱厂敬业的话,不少于八个字。定这项规则的理由是:一可以寓教于乐,增强全厂凝聚力;二是让各只鹦鹉拿出自家“绝活”,平等竞争,显见难度,才见主人突击调教鸟儿的硬功夫。大
  • 陪你等着幸福来敲门
    18年前,家住江西南昌的匡燕灵生下一个男婴,爱人魏朝宝给儿子取名“魏俊”。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俩越来越觉得他过于安静,遂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医生的一席话无异于晴天霹雳,才10个月大的儿子竟患了先天性自闭症,他的智商将永远停留在4、5岁时的水平。天
  • 骗子钦差
    河南开封曾出现了一桩假冒官员行骗案。话说,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城内的一处寺院来了几十个操北京口音的借住客。他们穿着打扮精致高贵,不像是住不起客栈的人,更奇怪的是,他们入住后紧锁门户,禁止闲杂人员在门前窥探流连,搞得神秘兮兮的。很快,这咄咄怪事被报告给了官府,
  • 观音草
    1924年腊月二十三日中午,辽西北镇警署探长欧阳接到米行伙计钱三的报案,说福运桥下出了命案。福运桥位于盘山城西15里处的一条小河上。这天中午,钱三去乡下收账回来,路过福运桥时,肚子突然疼了起来,便跑到桥下解手。钱三刚蹲下身子,就发现桥墩下躺着一个人。他走过
  • 爱情不容怀疑
    很久以前,维纳斯生了个儿子叫丘比特,他后来成了爱神的象征.维纳斯的美貌那时在天上人间都是没人能比的.不久在遥远的一个国家王后生了她最的小女儿普绪克.普绪克慢慢的长大了,她的美貌让小鸟为她歌唱,让鲜花为她开放.天上的维纳斯知道了很是忌妒.就对她的儿子丘
  • 嵇康父子两条路
    生个儿子当像谁?从外貌上来看,可能都想生个儿子都是自己的翻版的,如不像自己,那问题就大了。可是从对生活的设计上,是不是都想儿子是自己的翻版呢?大半人都希望儿子走的路不是自己的那条。鲁迅是中国第一文豪,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去做空头文学家,如果实在无能,
  • 因为她很漂亮
    一位长相靓丽的女孩不慎滑入护城河,被水冲到了桥洞处,幸好桥洞处有一破栅栏,把女孩的衣服钩住了。女孩喊救命。但水流很急,而且护城河离地有二三米之高,即使下得河去救,也爬不上来。众人都知危险,不敢下河。有个小伙子脱了衣服跳入河中,划向女孩。小伙子水性好,
  • 歌声中的父爱
    一我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学费、住宿费、伙食费,家里的负担一下子重了起来。母亲整天愁容满面的,奇怪的是,父亲居然开始喜欢上了唱歌……父亲的身体不好,年轻的时候,在乡办木材加工厂里抬大松木的时候,因为失手,左腿严重受过伤,没有好彻底,走路有点拐。离我们村三
  • 小鲨鱼的贪婪
    深海里,一只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伤害,所以虽然妈妈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还是很放心。它相信,儿子凭借着优秀的捕食本领,一定
  • 兔子,兔子
    一一只灰色的兔子在前面没命地跑着,样子十分古怪、好笑。在我的印象里,它奔跑起来,就像一个腿脚不灵便的人在摔跟头。我和小黑在后面追赶,一步也不肯落下。小黑是我养的一只瘦小的狼狗,平日里做我的伙伴,陪我玩耍;一旦碰见猎物,比如兔子、野鸡之类,它就是我的猎犬。
  • 你不是家庭的配角
    有你在,家才在。不跟老实人玩心眼父亲去世三年后,你来到了我家。同父亲相比,你平凡得实在是乏善可陈。可是,50岁的母亲需要一个老伴儿,而一个50岁的老人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务实本真很多——只要人好就行。而你具备这个最基本的条件,你是远近闻名的好人,具体地说
  • 爱,让您隐藏起疼痛
    母亲的身体很健康、很强壮。一直以来我都这么认为。因为我从来都没有听她说过哪里不舒服,更没有见她生过病。从记事开始,我眼里的母亲就是一个精神特好、干劲儿十足、异常强韧的母亲。直到7年前的一天,救护车载着母亲飞快地驶进医院,我才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急救电
  • 懒人六子
    “六子”在家中兄弟中排行老六。六子不傻,在村中与人侃起来,也头头是道,真就能高谈阔论一番。六子不太勤快,奔三十了才娶上媳妇,这媳妇倒是不丑,就是有点缺心眼儿。六子好福气了,媳妇为他不多不少生了一对龙凤胎。六子理应好好干,把甜美的小日子过好。
  • 不同眼光不同效果
    有位先生委托两评估一块他颇有兴趣的土地。一个向他报告:“那个地方种的全是活不了的树,溪流窄到几乎可让人一步跨过,那儿的野草还有一人高哩!”另一个人却评论说:“那片土地上的柴火,够你烧;溪边有一处宽到足以挖个小游泳池;从野草的面积大小来看,这
  • 我的“暴露”女友
    最初和青青交往时,我并没觉得她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那是去年4月,我和朋友去成都的石象湖玩,正赶上郁金香花展,人很多。认识青青是在离成都不远的花水湾。那天吃过晚饭,我准备再去泡一会温泉,一个女孩在樱花宾馆前的石头甬路上袅娜地走着,淡藕荷色的泳衣把皮肤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