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说]杨老憨的故事

825

世人常说憨人有憨福,说穿了就是说老实人能宽厚待人,别人也就宽厚待他。他不去算计别人,别人也不去算计他,他就能活得平安活得自在。
  
  话说50年前的豫西南有位名叫杨云石的农民。他自幼家贫不能上学读书,靠挑担卖菜为生。他为人十分老实,老实得近乎呆傻。本来是一斤葱八分钱,卖三斤葱应该是两毛四分钱,可他总是马马虎虎地说三八二十三,少一分就算了。就这样,时间长了人们都知道他诚实厚道,都喜欢买他的菜。天长日久人们都把他的真名忘了,而把杨老憨这个雅号叫响了。说起杨老憨,故事可真是一串串。
  
  已婚还是童男样
  
  那是他父母还在世的时候,当时时兴娃娃亲,父母想早日把他的婚事办了,也好了却一桩心事。那年杨云石15岁,新娘尤兰青18岁。新婚之夜,新郎送走了客人就同一伙同龄小孩一块到村上拾柴烧豆子吃去了。尤兰青娘家在街上,她早就爱看戏好听书,从那些戏文里她早已知晓洞房花烛夜那脸热心跳的情景。她把两只枕头放在一处静静地羞怯地端坐在红烛前,渴盼着戏文里那样的幸福时刻的到来。谁知等到后半夜杨云石才进家门,他往床东头一看便惊呼起来:“谁把我这头的枕头拿走了,不让我睡觉了?”这一问把尤兰青弄得十分尴尬,就把丈夫的枕头又放回原处。她气得一夜不与杨云石说话,而杨云石却呼呼酣睡彻夜不醒。天将亮时尤兰青用脚轻轻蹬了丈夫几下,暗示他过来亲昵。谁料杨云石一骨碌翻身下床揉揉眼睛说:“哦,天明了,你是叫我起来干活吗?”他一边说着一边急忙穿好衣服挑起菜担就出门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云石依然乐呵呵地卖菜。尤兰青心中痛苦不堪,可一个女人又怎么能将这种事说出口呢!她表面上装得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内心却做了要出走的准备。一天早上,尤兰青起得很早,背上她早已扎好的蓝布小包袱就往娘家跑。行至村小学院墙外正好碰见了一早起来捡粪的婆母。尤兰青吓得浑身像筛糠一样哆嗦起来,心想这下非挨揍不可。谁料婆母若无其事地笑笑说:“你想回娘家先别走,等云石给你妈买一双机器织的袜子再走不迟。”尤兰青被婆母的善良感动了,她闭上那溢满热泪的双眼,心想自从进了杨家的门,婆母一直待她像亲闺女一样,而丈夫个儿高挑,脸儿方正,不打扮也耐看。这母子俩真叫人难以割舍。于是她很快回了婆家。
  
  杨云石的母亲不知儿子是怎样惹媳妇生的气,待儿子卖菜回来她就劈头盖脸地将儿子骂了一顿,还说:“你要是再惹兰青生气就别再回这个家了。”杨云石心想,我从来没有骂过她一声,更没有弹过她一指头啊,这叫我怎么着才好呢!第二天他卖完了菜便不敢回家,而是到村边的一个破庙里歇息。夜里他听见庙内有人呻吟,待到天亮一看,原来是邻村一户人家的老婆艳秋母女俩。她们逃难来到这破庙里藏身已十多天了。二人有气无力面黄肌瘦地蜷缩在一个墙角。杨云石一看见可怜人他就先落泪,就把卖菜的钱全给了艳秋老妪。老妪接过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流着泪说:“好小伙,你救了我母女俩的命啊!”杨云石拉起老妪说:“起来吧,人活在世上谁没个三灾两难的,你看那蚂蚁看见哪儿有点吃的还知道把大家都叫来啃一点儿。人不能连个蚂蚁都不如。”老妪千恩万谢道:“你真是个好心人呀!”话音刚落,杨云石母亲就找来了,一把将儿子拉回家去了。
  
  杨云石母亲见小两口一个往外跑,一个不回家,不是回事儿,她不让儿子再卖菜了,而让小两口一起做卖馍的生意。杨云石总是把重活全干了,让妻子干轻活,有时干脆让妻子歇着,但到了晚上,他们还是各睡各的不到一块儿去。如果尤兰青挨紧杨云石睡,杨云石就大声叫喊:“别挤我,别挤我啦!”为这事尤兰青又是好几天不与他说话。过了一段时间,尤兰青突然抢着干活,她每天发面剁馍什么的全都包了,而叫杨云石歇着。原来,兰青又起了出走的念头。她把馍个儿蒸得大大的,想叫杨云石亏本不再做卖馍生意,就无法天天监视她了。谁知她蒸的馍个儿大别人都争着来买,生意反而更红火了。无奈,尤兰青只得使出了最后一招。这天晚饭后,她谎说自己吃饭时不小心让一粒米饭粘在心口上无法取出,请丈夫帮忙。杨云石的手插进妻的衣内,在妻子的心口上取出那粒米饭后马上取出手来,这下,尤兰青彻底失望了。那天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她假说去供销社买东西而远走高飞了。临走之前她用在扫盲班上学到的几个字写了个条子:“你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丈夫,这辈子我就把你当亲哥哥看待。”这一爆炸新闻引得全村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本家族中有个好管闲事的大哥悄悄问杨云石晚上与妻子怎样过的,杨云石把真实情况原原本本地一端,大哥听罢咚咚直捣他的头,说:“你真是个老憨呀!”
  
  挂名夫妻又养着别人的儿
  
  杨云石对夫妻的理解就是在一起吃饭、干活、说话,不明白爱情是何物。尤兰青走后他也觉得烦闷,就又挑起担子卖起菜来,每天走乡过街过起了闲云野鹤般荡荡悠悠自由自在的日子。
  
  一个冬天的早晨,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屋檐下结了尺把长的冰柱。杨云石去院门外取柴禾。当他扒开麦秸垛时,看见一个人蜷在其中。此人穿一件蓝色毡片做的衣服,蓬头污面骨瘦如柴,两眼紧闭,呼吸微弱,看样子危在旦夕。他不由分说就把陌生人背回家中,取出件破棉袄给陌生人穿上,又烧了两碗热汤挂面让陌生人喝下。不一会儿,陌生人睁开了眼看住杨云石,什么也不说只是流泪。杨云石说:“大哥你就别哭了,你一哭我这心里就酸酸的,你有啥苦处就说出来吧!”陌生人摇摇头还是不说话。杨云石说:“莫非大哥是个哑巴,我送你回家去吧!”陌生人连连摆手开始说话了。
  
  原来这陌生人是个女的,名叫梅慧中,原籍香港,毕业于美国东方女子大学。两年前她来到中国内陆办教会,谁料有人误认为她是美方派过来的特务,到处张贴标语要捉拿她。她身在异乡举目无亲,想回家也回不去了,眼前只有死路一条。杨云石听了梅慧中的哭诉毫不迟疑地说:“大姐,只要我有一碗稀饭喝就不叫你饿着。”梅慧中说:“小兄弟,你可知道要是留下我,你就犯了国法,就得吃苦头的。”杨云石说:“我看你不偷不抢也不是恶人,我不管它什么法不法的,救人要紧,救人就是法。他们要打就把我打死好了,我傻乎乎地活着也没啥用,你是个文化人,有大用处,你不能死,要好好地活着。”这朴实得像泥土一样的话语使梅慧中有了生的希望。从此,二人姐弟相称。杨云石天天出门卖菜,把梅慧中锁在屋里。
  
  过了一段时间,邻家有一小孩放的风筝落在杨云石家院内,他去捡风筝时无意中发现杨云石家中有一女的。这个小孩的父亲是乡武装队长,就带上几个民兵来到杨云石家中搜查。搜出梅慧中后,上级要以窝藏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让杨云石坐牢。杨云石说:“我这个人只知道吃饱不饿,哪知道什么革命反革命的。”梅慧中也趁机说:“我如果是反革命,就一定去串联那些满腹经纶的大能人,决不会来找这个老实得像石头一样的杨老憨。我呆在这儿就是想当个平民百姓,老老实实做人,平平常常过日子。”武装队长心想,是啊,一个呆在杨老憨身边的人还有什么狼子野心?于是便走了。没想到杨老憨这顶异乎寻常的“桂冠”成了梅慧中遮风挡雨的保护伞。梅慧中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安心本分的真诚,就与杨老憨商议道:“为了你我都得到安宁,不如咱俩做个名义夫妻,别人就不会再怀疑什么了。”杨云石说:“我这个人不会当领导,你看咋办就咋办吧。”
  
  杨云石和梅慧中虽然领了结婚证,表面上像正常夫妻一样生活,但暗中却分床而卧。梅慧中心灵手巧,两年后本地的各种农活及各样饭菜手艺她全都精通了。她还特别会织毛衣。为了让丈夫穿上不同花样的毛衣,她一天一夜就能织一件毛衣。乡邻都夸赞她是仙女下凡。人们见他们结婚六年了还不见生出个孩子来,都以为梅慧中不会生育。一天,杨云石在路边捡了个不足月的女孩抱回家来。这女孩个儿小得像个老鼠,还是个兔唇。村上人都说:“老憨呀,你真是老憨,人家亲生父母都嫌这孩子残疾把她给扔了,你要这干啥?还不一辈子都是个吃累包?”杨云石笑笑说:“好歹也是一条命,人不能见死不救。”在人们的讥笑中杨老憨把小女婴收养下来,取名玉华。玉华三岁那年,杨云石凑足了九百元钱到河南医学院为玉华做了整容手术。兔唇不见了,玉华原来是个聪明绝顶漂亮无比的小姑娘。她特别能歌善舞,后来在学校被老师和同学们夸赞为百灵鸟,喜得杨云石合不上嘴。谁知有一天,一位中年妇女突然到杨云石家,说玉华是她的亲生女儿,现在要把女儿带回去,补偿杨云石三千元。杨云石毫不客气地说:“当年你把这残疾孩子抛弃了,今天见孩子出落得像个人样儿你又要把她带走,你还是人吗?”中年女人一听说不让她带走孩子,当即就昏倒在地,苏醒后又泪如雨下,直哭得天昏地暗江河呜咽。原来这位中年妇女是武汉大学的一名教授,因她被打成右派丈夫和她离婚了。她在劳改农场生下这个女孩,实在无力抚养才把孩子包好放在一个小汽车站,还托人追踪孩子落了谁家。孩子的内衣上写有“母转危为安速接儿还”的字样。中年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那凄厉的哭声完全打动了杨云石的心。他将心比心,世上谁能舍得自己的亲骨肉,咱不能羊毛安在猪身上,自己喜欢让别人愁。想到这里杨云石就果断地说:“让孩子跟你回去吧,我只求认个干闺女就行了。”“好好好,我只是把孩子领回去好好教养,以尽母亲之责,孩子永远都是你的女儿。”中年妇女千恩万谢。小玉华与生母离别太久,根本不愿随生母走。杨云石就千方百计地哄女儿说:“你妈妈那里有楼房有汽车有百货商场还有大学堂,比这儿强多了,爹还会常去看你的。”最后,玉华总算随她生母去了。
  
  杨老憨的故事字数:2665来源:山海经·故事传奇2007年9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来到咱家就是咱的娃”
  
  梅慧中与村上人相处久了,从一些妇女口中得知杨云石第一次婚姻失败的根由,她觉得可惜又可笑。她毕竟是香港过来的女人,思想比较开放。从此,她就有意识地给杨云石讲这方面的知识。杨云石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脸红得像大红布一样低着头憨笑着。过了一会儿,他忽然紧紧地抱住梅慧中说:“大姐,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学会用拥抱表达自己的感情。梅慧中看着这个憨厚得可爱的小兄弟情不自禁地在杨云石的额头上吻了一下。从这时起他二人才同床而眠,成了真夫妻。第二年他们生了个儿子,起名杨玉刚。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人见人夸。
  
  玉刚只上到初中就辍学了,因为在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梅慧中不支持孩子上那么高的学。她心想,孩子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是个被管制的黑五类,上边不找你的事就够抬举你了,你的儿子上了大学也等于零。玉刚在村上学打铁器。这活虽说苦点累点,可比种地还强一点儿。农村人常说铁匠冒股烟儿,胜过庄稼人干半月儿。闲下来时玉刚就看看书,有时还会给父母来一段豫剧清唱,杨云石总是喜欢得眼睛眯成一条线。就在这时,村里又出了桩稀罕事:大队支书的小姨儿还没有出嫁肚子就隆起来了,一个月内必须找个人家嫁出去,不然就要出丑。左邻右舍体面一点的家庭谁家都不愿接受这“任务”,那姑娘每天哭得死去活来。
  
  杨云石一听说,觉得那姑娘挺可怜的,就自告奋勇去找到那姑娘说:“若不嫌我家穷,就跟我儿子过吧。”姑娘睁开流泪的双眼,说:“伯父救命之恩终生难忘。”杨云石说:“人都有个三昏三迷的时候,错了往后改正就好。”姑娘名叫严玉梅,来到杨家没过一个月就生了一个白胖小子。这时候村上不少人都在指指戳戳:“玉刚老婆生了个野娃。”杨玉刚有点爱面子招架不住,杨云石却乐呵呵地说:“什么家娃野娃,来到咱家就是咱的娃,管你叫爹,管我叫爷,别人想还想不来哩!”玉刚听父亲这么一说,也就挺起了腰杆,人前不再觉得低三分了。为此,媳妇对公婆更加敬重,对丈夫更加体贴入微。夫妻二人情深深意浓浓,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甜丝丝。
  
  憨人发迹传佳话
  
  光阴荏苒,不觉已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对过去一些错误政策都作了纠正。梅慧中被国家有关部门恢复了女学士的身份并加入了市政协。三十三年了,她第一次踏上了回家的路,怎不激动得泪如泉涌?想当年若不是遇上好心的杨云石,她早已抛尸荒野了。她觉得杨云石不仅是自己的丈夫,更是她的救命恩人。她赴香港之前执意要杨云石同行。杨云石说:“我这土里土气的怕到那里惹人笑话,还是你自己去吧!”梅慧中说:“这辈子我欠你的情怕到死也还不完,带你走出去看看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不能不领情吧!”杨云石感到盛情难却就一同前往。梅慧中回到香港家中,父母都已经去世。听说母亲生前为思念女儿哭瞎了眼睛,临终前还呼唤着慧中的名字。哥哥姐姐们见到离别30年的妹妹都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一家人悲喜交集抱头痛哭,连一辈子都不知道伤心为何物的杨云石也在一旁泪流满面。在港期间,家人们陪着梅慧中夫妇观尽繁华绮丽的风光,尝尽东方明珠的美味小吃。他们不能想象小妹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为了让小妹晚年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们要让梅慧中定居香港。梅慧中哭了,她对哥哥姐姐们说:“我还要回大陆去,我离不开那些患难与共的亲人们,离不开那片养育我三十多年的热土。”住了一个月,梅慧中执意要同丈夫回大陆,哥哥嫂嫂只得把妹妹妹夫送到机场,临别,嫂嫂将一个字条塞进慧中的提包。
  
  杨云石这次不枉来香港一游,见了大世面,那原来封闭的脑袋开化多了。回来的路上他穿着新潮更显得健壮俊美。他的感情也丰富起来,一路上都用胳膊搂着妻子的腰。回到家中他打开提包一看,原来梅慧中嫂嫂往提包内塞的字条上写着:“寄去10万元聊表一片心,望查收。”过了几天,梅慧中从邮政局取出汇款,全部交给丈夫。杨云石笑笑说:“我这人一辈子小账都算不清楚,更算不了这大账,还是你看着办吧。”梅慧中说:“拿出5万加上咱家原来的2万元存款盖一座小楼房,给玉刚2万让他自己去创业,给女儿2万让她攻读研究生。”原来玉华回武汉后在生母那里受到良好的教育,已考上北京音乐学院。她的生母也很通情达理,每年寒暑假都让玉华来看望养父母,还让玉华随养父的姓,至今名字还叫杨玉华。梅慧中话音刚落,杨云石就抢着说:“剩下这1万我来作主处理,你跟我一场也没享什么福,剩这几个钱给你买两件高档衣服和金银首饰,咱也风光一番。”梅慧中白了他一眼笑道:“亏你想得出来,那我不就成了老来俏啦!”
  
  杨玉刚和妻子玉梅拿着父母给的本钱到杭州做起了玉器生意。开始时是摆地摊。妻子严玉梅是既有口才又有心计,说话和气面带笑容,生意一开始就很红火。半年后,杨玉刚在一次饭后闲谈中失口说出父亲名叫杨老憨,房东胡梅芳一听,再三盘问,最后她终于道出了一段真情。原来她就是三十年前在破庙里受到过杨老憨施舍的艳秋老妪的女儿。她母女得救后,胡梅芳就考上了沈阳一所军工大学。当时杨老憨隔三差五地又给她母女俩送过钱粮。胡梅芳是个极重情义的女子。她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结婚,要以身相许报答恩人。那时他们相距遥远。她的目的无法实现,她就努力工作制造机会。在她被提升为宛北一兵工厂的厂长时,就立即向组织上提出一个要求,希望给她一个招工指标,哪怕是烧锅炉也可以。当她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千里迢迢来接杨老憨的时候,却听说恩人已经成家了。深情的姑娘不愿打扰恩人的生活,她泪流满面地站在杨家门外默默祝愿大哥生活幸福。当时已年过四十的胡梅芳收养了一个孤儿,儿子长大后在杭州工作,她退休以后便来到杭州安度晚年。虽然往事已经过去,可她还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恩人的安危。当她得知玉刚是救命恩人的儿子时,就将他们的吃住全包了,房租也不收了。她不仅为杨玉刚办好了各种必要的证件,而且腾出一间门面房让玉刚做起了坐店生意。杭州是有名的旅游城市,玉器生意在这里很能赚上一把。五年过后,杨玉刚已拥有百万资产,把孩子也接到了杭州上学。
  
  杨玉华在北京音乐学院攻读研究生后随国家音乐团体赴英国演出获得金奖。后来杨玉华应聘到法国任教,接着就请养父到巴黎观光。晚年的杨云石还在卖菜,但不再是挑担游乡,而是成立了“老憨蔬菜公司”,产品远销北京、韩国等地。村上人望着杨云石那美如图画的花园洋房,无不感叹道:
  
  谁料今日首富户,竟是当年杨老憨。
  
  只因常存好心在,美好日子在后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不要中了同事唠叨的“毒”
    苏颜是北京一家公司行政部的员工,第一天上班,老员工刘梅就偷偷地叹息道:“你怎么能到这个公司工作呢?工作量大,并且还没有车补和饭补!算了,我不和你多说了,你以后就知道这公司不是人呆的了!”听刘梅这么说,兴致勃勃来上班的苏颜心情一下子变得很沮丧,感觉自己好像一
  • 再美好的故事,结局还是再见
    【你好吗?我很好。】在我们懵懂的时候都有一个少年陪我们长大。【我等你,等成了摆设。】只有天空是没有人会抢走的-只要我能抬起头他都一直陪着我。【你如剪纸般烙印。】在
  • 给人舒展灵魂的机会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男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父亲让我和他一起到拉塞尔的铁匠铺去。我们将需要修理的耙子和锄头留在那里,便去逛集市了。等我们返回时,耙子和锄头都已经修好了。拉塞尔虽然年迈,但手艺依然精湛无比,经他修复的农具几乎和新的一模一样。父亲十分满意,爽
  • “神算”的遗嘱
    “走!找瘦猴子去!”在洪家坝,谁要是遇到了解不开的事,旁人就会这样提醒。瘦猴子其实是个“烟鬼”,两颊凹陷,直板板的身子套在长衫里,仿佛一个指头一戳就会倒下似的。但瘦猴子能掐会算,一对鼠般小眼睛盯着你看时,能看透你的五脏六腑。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只在
  • 阿静的遗憾
    我和好友阿静平常很少见面,但聊天却是比别的朋友多得多。因为我们经常在网上同时出现,互相打个招呼,闲聊就开始了。大概半个多月以前,阿静告诉我,她把她80岁的老母亲送回老家了。我很吃惊。在我心中,阿静生活得比较肆意,女人的小性子可以随时可以对丈夫发作,纵
  • 高仓健:一个时代的“大众情人”
    那个年代的“男神”上世纪70年代末的《追捕》,在中国大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高仓健本人也成为中国大陆一代人的偶像。对于年纪稍大的中国人来说,高仓健是一个时代的记忆。那个习惯竖起衣领、冷峻沉默的检察官“杜丘”,是中国民众的第一个国外偶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陆
  • 将爱情进行到底
    那个时候,我们都看《将爱情进行到底》,于是你问:我们的爱情可以进行到底吗?那个时候,你喜欢穿白色的裙子,喜欢听王菲的歌,喜欢看三毛的书,喜欢在灿烂的阳光下灿烂的笑。我也还记得,那个时候,你穿着白裙子的小样子,你哼王菲的歌的小情调,你看三毛的书
  • 弯下腰,是为了昂起头
    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腰缠万贯。他很久没有坐过公共汽车了,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体验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他投了币,找到一个靠窗边的座位坐了下来。他好奇地打量着身边的人,他的前面是个怀孕的妇女,他的身后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每天挤着公
  • 丞相嫁女
    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这一日,吏部侍郎韩亮正在驿馆看书,就见衙役来报:“韩大人,张丞相有请。”明朝不设丞相,改为首辅。但人们叫惯了,仍称首辅为丞相。韩亮不敢怠慢,急忙赶赴张府。丞相张正摆酒设宴,盛待韩亮。韩亮受宠若惊,惴惴不安:“下官乃一五品小官,有何德
  • 另一种救赎
    她是我的邻居,一个心地善良的中年女人。那天,她和往常一样下班回家。在楼梯口,她看见一个面生的男孩子,清瘦,十七八岁的样子,脸色有些蜡黄。看到她,男孩有些腼腆地转过了身。她叹口气,暗自想,可能是谁家的乡下亲戚。上了楼,她一边走一边想着资助贫困学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