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4010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 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 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 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 ,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 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 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 ,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 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 ,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 》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 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 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 ,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 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 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 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 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 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1、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
  • 杜甫《宾至》赏析
    宾至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鉴赏这处诗作于上元元年(
  • 绝句行
    情为乐事,然而也可成悲事。经历之事不可二次发生,经历之事不可二次遗忘。为情看人可信,为情不可欺之。让吾怎信,让吾怎弃,只恨深疑不信。时长可信,只因那人太心机
  • 杜甫《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释(1)呈:呈送,尊敬的说
  • 经典对读:望岳观海
    一片片白云自由飘荡,与你一同观赏绚烂的山花开放;一缕缕微风,徐徐吹来,和你一起踏着海水,激起朵朵浪花。山花,浪花,一同盛开。五岳之首泰山一览众山小,杜甫临绝
  • 杜甫称李白是酒中仙
    历代文人对李白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谪仙玩月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
  • [新传说]县长自小就聪明
    PART.1特殊爱好县里新来了一位代县长,姓吴,三十来岁,从市府下来,来头不小,人还没到,投资上亿元的省道改建工程就定下来了。这项工程是从县里连接到省城高速公路的,县里争取了好多年,都因为资金缺口没批,据说这次是吴县长起了关键作用。吴县长一上任
  • [幽默故事]不该露一手
    李老师为了防止别人在自己车库门前乱停车,就打算写上警告语:严禁停车!写字可是李老师的强项,这两年,他专攻颜体,自觉小有所成,可惜还没机会展示,这次正好露一手。李老师买来刷子、油漆,选了一个人多的时候,在车库门前扎稳马步,使出两年的功力,在门上写下漂
  • [新传说]VIP父亲
    VIP,啥意思?林有福是个平头百姓,也没啥文化,他哪懂?后来才知道,那是“贵宾”、“重要人物”的意思,更让林有福想不到的是,自己居然和这“VIP”扯上了关系——儿子让他住进了医院的VIP病房。林有福没啥病,干吗要住院?唉,说来话长。林有福的儿子叫林
  • [阿P幽默]阿P当经理,阿P改名字
    自打阿P当上总经理,腰包一鼓,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换成两层的了,车子换成四个轮子的了,就连老婆小兰的眼皮子,也换成双的了。这天,阿P忽然觉得还有一样必须换,否则太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了:那就是自己的名字!这天,阿P通过朋友,邀请派出所的刘所长
  • [民间故事]小丑的秘诀
    PART.1父亲送来老师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刘瑾得宠,大小官员要使劲拍他的马屁,给他送东西,才能得到提拔。有个刑部主事叫王伯安,尽管很有政绩,因为没搞这一套,坐了冷板凳。王伯安眼看着那些平庸之辈的官位一个个超过自己,心里很不好受,心想:你们有人,
  • [传闻逸事]背背猴
    明朝末年,蜀地有个叫高升的知县,他有收藏玉器的嗜好,闲暇时,常到县城各玉器店溜达。这天,一个玉器店老板告诉高升:附近的客栈里住进了一个古董贩子,手里有件稀世珍品,开价是五千两银子,问高升想不想开开眼。高升听了心里发痒,便随老板到客栈找到了古董贩子。
  • [典藏故事]逃过劫难
    [导读]善待他人,往往最终拯救的却是自己。一列火车在雾中行驶,车上坐着女王和几百个乘客。突然,火车司机看见前面有个黑影在急速地朝他挥动双臂,他立即让助手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女王。女王想:那人一定是有急事求助,便立即让司机停车,并嘱咐自己的助手,一定要帮这个
  • [幽默故事]我要“单贵”
    阿义长得细胳膊细腿,在工厂当技术员,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可他却娶了一个人高马大的老婆,是个典型的“妻管严”。这天,阿义和同厂的几个哥们儿在外面喝酒,不知不觉喝到了晚上十点,想起老婆的约法三章,阿义赶忙起身向众人告辞,准备回家。这时有一个哥们不乐意了
  • [幽默故事]猫最怕什么?
    在网上看到一些有趣的题目,我随便挑了一题考老公。我叫他先说3遍“老鼠”,然后再说3遍“鼠老”。老公问我说这个干什么,我告诉他,要试一试他思维转换快不快。于是,老公就说了“老鼠,老鼠,老鼠,鼠老,鼠老,鼠老”。他一说完,我立即问他:“猫最怕什么?”
  • [幽默故事]世家子弟
    苏雅出身于一个令人羡慕的公务员世家,父母以及祖父母都是公务员,如此的家庭条件,加上她本人长得高挑漂亮,自然追求者众多。母亲要求她精挑细选,一定也要找一个世家子弟,这样才门当户对。终于,苏雅恋爱了。她告诉母亲,对方也是个世家子弟。母亲一听,忙问:“是什么
  • [新传说]儿子要紧重点班
    张家是平和、安乐的三口之家,可这天有点不平静了。中午,儿子张小元放学回来,进了门,书包一扔,招呼也不打一个,就躺在自己的床上,使出了平时十八般武艺中最高的一招:“绝食”,可见事态的严重性。老爸张一洹马上走过去,低声下气地讨好说:“儿子,你这招管用,老爸不管
  • [幽默故事]最佳结合
    刘经理的儿子叫冬冬,马上就小学毕业了,刘经理一心想让他上最好的初中,再选择一个最好的班主任。刘经理打听以后,确定了四中的马老师,可一运作起来才发现,难度太大。马老师的那个班级已经被暗中安排满了。刘经理费尽心机,最终还是让冬冬进了马老师的班。转眼到了
  • [新传说]追查地沟油
    闫明是食品卫生监督局局长,这天,他刚带人端了一个地沟油加工窝点,紧接着,又碰上了新问题:原来,据那个加工窝点的老板交代,他们的成品油全都卖到了清溪村。清溪村是一个大型的食用油加工基地,村上有几十家生产厂家。那老板还说,每一次送货都是选在夜里,他们按电话指示
  • [幽默故事]局长级服务
    这天清晨,张生在“荆记”早点楼吃早餐,坐在对面桌子上的一位中年男子吃完了,见桌上没有餐巾纸,就站起来到旁边桌上取。他一边走一边往外扯了一大把餐巾纸,经过张生这张桌子时,他的手机响了,就顺手把餐巾纸放在张生跟前,接了电话。那手机响了几下就没了声音,而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