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寺的前世今生
3998
乌云寺位于县城北,海拔400米的乌云山顶南端。嘉庆乙酉(即1765)年寺右侧石刻《乌云山记》载,“古弥勒堂也”。据省民宗委介绍,属全省唯一供奉弥勒佛的寺庙。弥勒佛为世尊释迦牟尼佛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因而也叫未来佛。依“每遇海外高人,接语亦多省悟”、“古弥勒堂也”、唐代是中国佛教鼎盛时代推测,该寺建成年代应不晚于唐朝。从地形地貌、庙基看,寺庙很小,许受制多,故载“遗址榛塞”。从古弥勒堂到道教,再到佛教,几度兴衰起落,数度损毁重建。据当地人回忆,建国初仅30平米。
下乡期间来乌云山观光,环顾周遭,“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用杜甫诗形容,恰如其分。九支山脉蜿蜒而去,提纲契领,收放自如;朗坤寰宇,天高云淡,视野开阔。正如《乌云山记》所言,“一峰独出,上多峭石,左右悬岩,下视可悸。诸山罗立,出纤献巧,一瞩千里,亦天下之奇观也”。乌云山生态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实为打造旅游景区难得境地。
开发旅游,雄心似火。1993年初刚一担任负责人,即组织县直有关部办委局领导考察乌云山,介绍乌云山作为旅游区开发和乌云寺作为重点配套龙头景点打造的构想。大家群情涌跃,争相发言,对这一愿景给予高度评价。嗣后第一步,全力争取乌云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只是这个过程太过于漫长。统战部阻力很大不假,但不是主要的;县政府办宗教科阻力为主,但也并非决定性的,真正的阻力则是分管宗教科的政府办某副主任。焦点是:外侨办无权管宗教,我亦强调因宗教是旅游一支系,开放乌云寺是将其作为乌云山旅游区配套的重点景点工程打造,以此带动旅游区的整体开发;同意本人请求,但慈云阁也应同时开放,我复又重申,外侨办并非宗教管理部门,我只管作为旅游景点配套工程的乌云寺;其后,不分管的副县长想管管不了,分管的常务副县长总推诿。历时一年多,政府办分管文秘的副主任张继承实在看不惯这般的拖沓、推诿,极力从中翰旋、转寰,无果后又央第三者帮忙,县政府(1994)46号文件这才得以签发。
极度困境中,缓步推进乌云寺建设,寺庙刚开放无资挹注,只得因地制宜,陡峭难行的山坡建庙因陋就简,相继建成殿堂、弥勒佛塑像、聊房,面积达千平方。组织诵经,广播电视宣传,为是的扩大影响,吸引香客,以求滚动发展。……
船到码头车到站,退居二线,旅游局单列,我也由此定居武汉。——应该说,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攒够了失望。
20多年后,突然接到好友罗开明微信,“特循着你的《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月牙湖畔小住一晚,又参观乌云寺,感觉特爽”。而我这篇散文,则是梦游乌云山的应景挥洒。罗兄的微信,唤醒了被岁月早已抹去了的那段记忆。沙漏中时光走过了数十年,我竟再未踏足。如此说来,乌云寺是怎样一幅情形,竟让武汉的这位仁兄“感觉特爽”?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很想一探究竟,邀约当年分管文秘的县政府办副主任张继承和驴友、县医院主任医师陆进明故地重游。站在行进途中的鸡鸣尖远远望去,傲立苍穹的乌云寺直插云臂,在蓝天白云的衬映下正熠熠生辉。看来已一改零乱无序,昏暗错落的昔日景象。
一条通往乌云寺的宽阔大道早已修通,并不知情的我们只得沿着山间小道赶往。仰头看去,整座建筑浑然一体,气势博大恢宏,真的是大手笔。无怪乎,罗兄感觉特爽。
虽地形地貌所限,仙灵窟宅,飞檐斗拱,依然雄浑伟岸。鹄峙鸾翔,高出云表,高峻突兀。沿着大理石台阶拾级而上,偌大的建筑群彻底打碎了昔日小敲小打的原有格局,给你一个根本找不回那些曾经的滴滴点点。建造这等面积50平米开外如此阔卓的下为大雄宝殿、上为弥勒堂大殿,吃惊之余令我难以想象。这儿驻足时间最长,两重大殿分别供奉着佛佗释迦牟尼、未来弥勒佛。抬眼四望,幡旗、塑像令人眼花缭乱,室内两侧罗列的一座座佛像神态各异,姿态万千。看到弥勒佛笑容可掬的样子,我就想起了归元禅寺“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那幅对联。依稀记得有幅:“善必昌,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昌;恶必灭,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灭”可作乌云寺对联。第三重殿建在乌云山顶端南侧,面积最小,与下面两重大殿呈纵向直列。依着极其陡峭的山形地貌,“倒八字”、“八字”台阶廊道将三重殿堂紧密联结。为方便香客选择殿堂上香,从下到上的左侧陡坡上铺设人行大理石台阶。出于安全、方便攀走考虑,台阶两侧设置既可当扶手又起防护作用的钢筋护栏。
这般景致,素有文学修养的张继承以“色”饰辞,张口即来:橙黄色的墙体,紫砣色的琉璃瓦,青灰色的廊柱,洁白色的浮云,蔚兰色的天空,彰显着佛寺威严。感叹有加的陆进明不停地啧啧称赞,“佛道清扬,肃穆庄严;不虚此行,难得的旅游景点”。
作者:陶家宗
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