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家装建材交友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桌游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瘦身大作战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潘多拉电影论坛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美食阵营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职场情感交流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战列舰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家教分享交流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摆摊吧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人气故事

“侠妓”赛金花

917

1949年,新中国政府取缔娼妓,赛金花随腐朽的制度扫进历史风尘,渐渐被世人遗忘。近年不少作家、导演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声称要还原一个真实的赛金花。但在无数演绎和想像下,“赛金花”早已成为超越她本人的概念和符号,形象几经人为塑造,无不顺应当时社会的“政治正确”,真实面目很难还原。

“侠妓”赛金花 “议和大臣赛二爷”的传说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光绪仓皇出逃,市民惨遭奸淫掳掠。赛金花躲在北京南城避难,德国兵破门而入,情急之下赛金花说了几句德语,还拿出在德国与皇室、首相的合影。德国兵不敢造次,引她与八国联军主帅、德国元帅瓦德西相见。据说瓦德西对她热情款待,士兵更是对这个花枝招展又会说德语的东方女子充满好奇,都围着她转。据赛金花向刘半农讲述,受瓦德西之托,她带几个小军官到城里采买粮食等军需,百姓惧怕洋人家家闭户,听说赛二爷(赛金花)作中介担保,才敢开门卖粮。赛金花给这些人家都插上德国旗子,免得再受欺扰。洋鬼子在京城肆意奸淫妇女,赛金花索性操持老本行,介绍她的业内姐妹来军营,洋兵出手大方,“姑娘们都愿意来”。

太后皇上扔下百姓逃跑,朝廷高官不得人心,百姓便把一切功劳都归在赛氏头上。“议和大臣赛二爷”威震京城,越传越神,尤其盛传她和瓦德西同宿龙床,靠吹“枕边凤”救国救民。

 

人们忘不了赛金花的妓女身份,总要加些淫乱的花絮。瓦德西驻军期间,中南海仪鸾殿半夜失火,民间传言当时瓦德西和赛金花正全裸熟睡,顾不上穿衣服就相拥跳窗逃出。一些所谓名士以此为蓝本写就《后彩云曲》《序彩云曲》等等艳词,充斥着传统文人纠结的“名妓情结”。在他们笔下,赛金花既被拔高成深明大义的李香君、柳如是甚至王昭君,也被扣上红颜祸水的帽子,“害及中外文武大臣”。

《辛丑条约》立功之谜

1903年,赛金花吃了“虐婢致死”的官司,次年被遣回原籍苏州,后来又去上海开书寓为生(自立门户开书寓者是当时妓女的最高等级,要求精通弹唱,懂得应酬交际规范,书寓的陈设装修也要高雅讲究,按规矩只卖艺不留宿)。中华民国成立后,赛金花的客人中有了革命党人,其中江西民政厅长魏斯炅是她一生最爱。魏是江西都督李烈钧的心腹干将,1913年夏,李烈钧发起“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魏斯炅逃避追捕到上海,结识了赛金花。赛金花帮助他乔装打扮搭乘轮船逃往日本,他们上演了一出蔡锷与小凤仙式的“逃之恋”,但结局要美满得多。

1918年魏斯炅重返上海与赛金花结婚,请李烈钧作婚礼主持,大操大办明媒正娶。魏斯炅当时45岁,在江西老家已有一妻一妾,但他在外一向称赛金花为魏夫人。婚礼上赛金花穿着白色“文明纱”,面貌一新。魏斯炅给她取名“灵飞”,寓意灵魂就此飞跃,赛金花至死以“魏赵灵飞”自称。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胜国,北洋政府在中央公园(今北京中山公园)建立公理战胜坊,专门给魏斯炅、赛金花发了请帖出席落成典礼,也许是因为这个牌坊和赛金花有渊源。当年八国联军发兵的主要借口是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射杀,德国以此要挟,提出许多苛刻条件,尤其公使夫人一心报仇,态度强硬。据说李鸿章谈判久攻不下,遂请赛金花做说客,女人劝慰女人,终于使公使夫人答应用中国的传统办法赔礼道歉——在东单克林德遇刺处建牌坊。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第一款即清廷派醇亲王载津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并在中国“竖立铭志之碑。

 

赛金花历来自称游说过克林德夫人,但强调是她自告奋勇,李鸿章请她出山的事是没有的。不过人们更愿意相信腐朽的清王朝和李鸿章无能,关键时刻恳求侠妓力挽狂澜,成就佳话。无论京剧、地方戏还是时髦的“文明戏”,都拿赛金花做过女主人公,赛金花也看过这些戏,接受采访时总要指出这些戏的不合史实之处:一是对她和瓦德西的情事“描写太过”;二是夸大她在庚子国难中的作用,“虽十分夸奖我,但于我之良心上,诚为不安”。

名人争相捐助救国“侠妓”

1933年,赛金花写呈文叙述庚子年救过人,请求政府免除她的房租大洋8角。以社会新闻著称的《实报》记者敏锐捕捉,报道了赛金花交不起房租的事,一时成为热点,各报争相采访。

在舆论的烘托下,赛金花又成了交际场上的红人,一些聚会、雅集上,主人常以请到赛金花列席为荣,而参加者也乐于前往,一睹传说中的名妓真容。她应广大听众需求,一遍遍叙述她在庚子事变中的经历。讲得多了,难免添油加醋,前后矛盾,因此有人认为,赛金花不过是个骗钱的老妓女,说话皆不可信。对赛金花传奇最具颠覆意义的说法来自戏曲理论家齐如山,他早年与赛金花交往较多,自称“知道她的底细”。当年,齐如山听说刘半农在为赛金花作传,特意跟刘半农畅谈一次,说庚子年赛金花“不过是一个老鸨子的身份,一个公使夫人怎能接见这样一个人……”据说刘半农听后确实有些震动。赛氏去世后多年,齐如山写文章说,赛金花德语稀松得很,他见到赛氏身边出没的德国军官都是中少尉,连上尉都没有,更遑论瓦德西。

大多数宾客还是愿意同情她,纷纷解囊,缓解她的生活困难。吴佩孚、胡适、梅兰芳派人送过钱物,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李苦禅等画家为她组织过义卖。名人接济她并不只是出于对迟暮美人的怜悯。当时正值“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发生不久,举国上下弥漫着救亡图存的气氛,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颇受舆论抨击,而赛金花替清廷阻止八国联军暴行的传奇,刚好对现政府构成绝妙反讽。推崇救助赛金花,成了一种政治姿态。张学良曾携赵四小姐去居仁里看望赛金花,说她是一美遮百丑,“荣华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唯有爱国壮举永垂青史。”

夏衍话剧《赛金花》幕后

1935年,白色恐怖正盛,左翼剧作家夏衍在上海白俄公寓里躲了三个月。避难期间他创作了多幕话剧《赛金花》,借古讽今,抨击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1936年11月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演《赛金花》,连续二十场,场场爆满,观众达三万人次以上。1937年初,《赛金花》在南京演出,剧中德国人审问一个洋务官员“会干些什么”,他惶恐地说:“奴才只会叩头,跟洋大人叩头!”并连连叩头。当时日军入侵,形势已十分危急,观众心领神会,哄堂大笑。台下主管国民党文化事业的张道藩当场怒斥:“怎么能这样演呢?”他的手下立刻响应往台上扔痰盂,剧场大乱。第二天当局就明令禁止了《赛金花》演出。

不久,国民党中宣部部长邵力子在一次文化界大规模宴会上点评了这部戏,给禁演政策打了圆场。他说把“赛金花这女人描写得那么伟大也是过分的”,她以美色周旋,为洋兵办粮草,是“瓦全”的精神,而“我们的国家现在已到了什么地步?大家都已很明白……我以为《赛金花》自有其禁演的理由了,因为我们现在已不需要‘瓦全’,是宁愿‘玉碎’!”

死后被汉奸最后一次利用

就在话剧《赛金花》红遍上海的时候,故事真正的女主角于1936年冬在北平凄凉死去。当时天气很冷,她没钱多加煤炭,抱着破被于子夜气绝。各界人士捐了棺材和丧葬费用。“出殡之日,虽雨后道路泥泞,但沿途摆设路祭者,络绎不绝。”

陶然亭的和尚捐赠地皮一方,为赛金花建墓。据说她的故交请齐白石题了“赛金花之墓”,但20世纪50年代人民政府整修陶然亭,将赛金花墓和墓碑迁走,不知所终,有人说在“文革”中墓和墓碑都被毁坏。

现在到陶然亭公园,能够在慈悲庵陈列室寻到一些遗迹:一是刻在石碑上的《彩云图》,这是张大千1933年所绘之赛金花彩像,1937年镌刻入石。二是樊增祥的《彩云曲》石碑,1937年根据樊的手迹刻成。三是《赵灵飞之墓表》。1937年北平沦陷后,出任日伪北平公安局局长的潘毓桂跑到陶然亭,给赛金花立了这块碑,黑色大理石制,高约二米。碑文说她“媲美于汉之明妃和戎”,“汉祚赖以延续数百年”,“其功当时不尽知,而后世有知者”。寓意十分明显,借赛金花暗指自己当汉奸是深谋远虑良苦用心。曾多次访问赛金花的作者瑜寿写道:“这是赛氏毕生所遭遇的侮辱中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大一次。”

如何评价赛金花,争论了百年没有答案。可以肯定的是,赛金花并不是民间想像的民族英雄,夏衍甚至说她只是一个“以肉体博取敌人的欢心而苟延性命于乱世”的奴隶,但他同情赛金花,“因为在当时形形色色的奴隶里面,将她和那些能在庙堂上讲话的人们比较起来,她多少还保留着一点人性”。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幽默故事]辈分有点乱
    林哥是个“妻管严”,家里大事小事都必须向老婆金花请示汇报,征得老婆同意才能出门。这天晚饭后,林哥接到朋友紧急电话。原来他们打麻将“三缺一”,林哥一听,顿时觉
  • [新传说]不义之财
    周大伟到邻市出差,住宿在一家小旅店里,临睡前,觉得枕头下有些鼓,掀开枕头一看,不由吃了一惊……第二天,周大伟跟旅馆老板聊天:“上一个在我房间住宿的是什么人啊?”老板名叫汪全,三十多岁年纪,他说道:“上、上次住这个房间的是、是个小伙子。”汪全说话有些轻微的口
  • [新传说]温暖的家书
    于成林大学刚毕业,在省城的一个邮局工作。这天快下班的时候,急匆匆走进来一个民工打扮的年轻人,不用问,又是李先本。李先本是建筑公司的一个民工,工地就在邮局旁。他一个星期最少要给一个女孩写两封信。于成林一直觉得奇怪,现在电话这么方便,打电话就是了,又简
  • [幽默故事]老张住院
    老张住进医院已经半个月了,儿女们孝顺,给他住两人一间的VIP病房。医生为了确诊病情,不断要老张做检查,有些检查报告要七个工作日才能出来,这样一来,房费加上检查费得好大一笔钱。这天上午,护士长来给病友做检查,老张见他愁眉不展,便讲了一个真实的
  • [新传说]和土豪相亲
    瞌睡遇枕头二宝娶了个漂亮老婆阿花,过了年也舍不得丢下阿花去城里打工,因此两人的生活有些拮据。这天,二宝在村里碰到了他的媒人七婆,七婆把他拉到一个偏僻处,神秘地说:“二宝,眼下有一桩无本万利的买卖,你干不干?”二宝听了精神一振,他正穷
  • [东方夜谈]三万件好事和一座佛塔
    从前有座山叫大洪山,山上有个洞叫莲花洞,洞里住着一位老神仙和他的小徒弟。这天,老神仙对小徒弟说:“我已修成了地仙,不过要想更进一步修成天仙,必须要造一座大佛塔,外加做够三万件好事。”小徒弟一听直吐舌头:“师傅,您知道造一座大佛塔需要多少银子吗?咱们
  • [幽默故事]抢座得便宜处失便宜
    马庄村口是个中途小站,这天村里有个叫马小六的小伙子要上县城去,汽车进站时,一眼望去,车厢里已座无虚席,过道上还有不少站着的。马小六不乐意了:一样花钱,为啥要买个“站票”呢?他一骨碌抢先上了车,那一对牛犊子眼往四周一扫,瞄着一位老大娘正站在一个空座旁,从
  • [新传说]实在是福
    PART.1“点炮”绝技于秋华凭着手里的那本技校毕业证书,在石矿找到了一份开铲车装石子的活。石矿老板指着一个黑不溜秋的中年汉子,对于秋华说:“你跟他学吧,他是王师傅,论开铲车的技术,他可是一流的!”王师傅弹出一根烟,递给于秋华,于秋华连忙摆着手说:
  • [经典传递]吹牛的故事
    吹牛的故事“吹牛”意指夸口、说大话。相传,古时候黄河水急浪恶,难以行舟。人们就想出了个好点子:用皮筏来代替木船。皮筏大多用牛皮制成,那时没有打气筒,只能用嘴吹胀牛皮,于是就有了“吹牛”这个词。因为吹气时鼓起腮帮子,面红耳赤,一副争强好胜的样子,人们
  • [阿P幽默]阿P见网友
    这几天连着下雨,阿P无法出去继续卖他的水果,就在家上起了网,在网上有个美女邀阿P一聚,阿P心里这个美啊,想想对方说是开大公司的不由自主的拉开媳妇的抽屉,把买房的首付款拿了一半就走了。阿P为了面子装大款到租赁公司租了一辆跑车,开着车直奔网友所在城市。
  • [新传说]不一样的碰瓷
    张伟光是电视台的记者。这天一大早,他接到报料,说有个老头在中华路碰瓷,敲诈车主五千元。近来常有人故意撞车敲诈钱财,弄得人心惶惶,张伟光早就想让这些骗子在电视上曝曝光,就叫上同事老李,一起赶往中华路采访。张伟光亲自开车,不料,车子刚出电视台的大门,一个老
  • [传闻逸事]摸红的故事
    老街这地方是块“邪地儿”,据说,老街地底下原先有条土龙,这本是出王侯将相的地儿,可不知哪朝哪代,有人在这儿烧砖窑,愣是把龙活活烧死了,龙死了还了得?这不,老街就成邪地儿了。是邪地就有邪事,打个比方说吧,过年啦,某一户人家贴错了对联,按理说这也算不得
  • [民间故事]快马张传奇
    清雍正年间,海州新任知府王子安人过中年,文武双全。到任后,他召集早年闯荡江湖时结交的一批兄弟当捕快,护卫在他身边。只有众兄弟中的老二张东超不愿当差,仍游走江湖,暗中为他出力。张东超30来岁,面红体壮,黑眼如电。他常骑白马驰骋城里城外,听说有百姓被盗
  • [情节故事]天天有事干
    铁蛋在城里有出息了,成了大老板,便将老爹李老汉接进了城,吃穿用都是最好的。但李老汉进城后过得并不称心,他原是个看车棚的,儿子怕他辛苦,不让他干活。李老汉又是个闷葫芦,不爱聊天唠嗑,特别是老伴死后,更是寂寞无聊,每天游荡到超市,在广场上转一圈,然后数
  • [幽默故事]有力措施
    最近,市里为了迎接“精品城市”的检查验收,专门修建了一批公厕,但有一座公厕堵住了进出幸福小区的交通要道。小区居委会主任张哈四处奔波,找有关部门给点措施。张哈先来到“规划局”,“规划局”声称设计不存在瑕疵,布局合理。他们说厕所的归属权属于卫生局。
  • [阿P幽默]傻阿p有傻福
    阿P和女朋友谈了两年的恋爱,也该是结束爱情长跑,布入幸福的结婚的殿堂的时候了,但是女友小兰却一直犹豫不决,其实小兰并不是那种很物质的女生,她只想找一个好男人去托付她的终生,但她总是怀疑阿p对她的忠心,一直想找一个机会去试探阿p对她的忠心。这一点让阿p十
  • [幽默故事]谁都想有个方便
    阿亮的汽车修理店开在县城老云保公路边,修车场地成长方形,长处足以并排七辆大型力帆载货汽车,而且车辆出入方便,互不影响。阿亮的隔壁有家早点铺,以卖鸡肉米线而小有名气,大家舍近求远:有骑电动车、摩托车来吃鸡肉米线的,有开私家车、公家车来吃的。每天早晨七
  • [民间故事]皇后村的传说
    黄山脚下有个村庄叫皇后村,村民世世代代以种田为生。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村上住着十几户人家。有一户人家老两口,三个孩子,大儿子长得很英俊,二姐长得很水灵,轮到三姑娘,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位三姑娘长的头上光秃秃的没几根头发。眼睛天天长满厚厚
  • [新传说]爱上一个索马里海盗
    外语系有个又白又靓的大美妞,叫春妮。学校里追求她的男生可不少,但春妮都没动过心。为什么呢,因为春妮早就心有所属啦!这天,春妮的闺蜜来学校玩,顺便见一见春妮的男朋友,看看这大美妞的芳心究竟是给了谁。春妮便领着她去了球场,用手一指,说:“喏,在
  • [海外故事]把烟盒扔掉
    阿诺德年轻的时候,家乡爆发了战争,反叛军和政府军对抗着,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当地的居民苦透了。为了远离这个是非之地,阿诺德想领着父母逃往里奇洲,那里有他们的亲戚。逃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反叛军围住了阿诺德的家乡小镇作为据点。围住小镇的目的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