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头黄永玉:流浪并快乐着

973

发布:2021-07-14 03:48:17  来自 少年维特斯 觅知友会员

我国土家族画坛名匠黄永玉今年已经88岁了,但他精神矍铄,身体健康,依然活跃在画坛上,不断有新作问世,人称“不老翁”。黄永玉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与齐白石、李可染并称,在文学方面,与沈丛文、汪曾祺齐名,而在健康养生方面,则被赞为“人中翘楚”。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都曾在节目中讨论黄永玉的长寿秘诀。黄永玉也毫不吝啬地道出了他的养生心经:“流浪”着,健康着……

流浪锻炼健身

88岁老头黄永玉:流浪并快乐着 1924年,黄永玉在湖南湘西出生,父亲黄玉书和母亲杨光蕙是当地第一对自由恋爱组建家庭的知识分子。在家庭熏陶和耳濡目染下,黄永玉从小就充满艺术天分,对画画狂热而执着。

20世纪80年代,早已功成名就的黄永玉迎来了他艺术成就最为丰硕的时光,他设计的中国第一枚“猴票”享誉世界,他的史诗型版画《阿诗玛》成为版画的楷模。然而与艺术成功相伴的不是快乐,而是疾病的侵扰。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书桌前长时间“战斗”,缺少运动的黄永玉像很多老人一样患上了高血压,心、肝、肺的功能统统都有不同程度地损伤。

1988年,著名作家沈从文去世。一向将沈从文视为最亲近的表叔、最敬重的师友的黄永玉,突然得知噩耗,急火攻心,一口气上不来,晕死过去。黄永玉和沈丛文的感情无法用语言描述,两人光是通信的笔札就有一大书柜。沈从文去世前一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楔子,专门寄给黄永玉。黄永玉认为,如果沈丛文能写完这部著作,其作品的文学和史学价值绝不亚于《红楼梦》。可是人去楼空,再好的《红楼梦》也只能是黄粱一梦。精神上受了如此大的打击,医生诊断黄永玉的身体情况很不乐观。

为了让黄永玉心情好起来,老伴儿张梅溪陪他回湘西老家散心。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起伏的山峦、清澈的溪水,黄永玉的心境渐渐开阔起来。他一点点想通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身体好,可以替沈丛文把未完成的书稿写下去!

有了精神动力后,黄永玉把养身体提到了跟画画一样重要的地位上来。张梅溪更是欢天喜地地支持他。张梅溪是将门后代,但身体并不好,小时候几乎天天把补品当饭吃。嫁给黄永玉之后,张梅溪便开始操心一家人的饥饱冷暖,为了省钱,挑几十斤粮食走山路是家常便饭。不知不觉中,张梅溪的身体强壮了起来。她经常自我调笑:“这大山,能把林黛玉变成了花木兰。”

黄永玉决定效仿张梅溪锻炼身体,他打算走完湘西凤凰的大街小巷。最开始时,他每天给自己安排一段行程,走不完当日的路程就不回家。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走一个钟头,黄永玉就气喘嘘嘘、腿脚打战,他控制着坐车回家的念头,就地略休息一下,然后强迫自己慢慢走完一条又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

一个月之后,凤凰的老老少少都在议论:有个突然冒出来的“老流浪汉”穿得倒是不寒酸,每天无所事事,到处闲逛!黄永玉得知后,偷偷乐呵了一天,没想到自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老汉了。不过,他发现这天天“流浪”效果真不赖,腿脚沉稳有力了,晚上创作时,画中尽是白天打动自己的灵感。

黄永玉总结了一下,他觉得不能小看这每天漫无目的地晃荡,好处还真不少:第一:锻炼了身体,这“流浪”不比激烈的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负累较小;第二:走累了,找个闲人说说话聊聊天,日子充实心情愉快;第三:有风景可看,人和物日日不同,有助于创作。

回到北京之后,黄永玉沿用此流浪法,把北京城的古旧城墙,大小胡同看了个真真切切,精神劲儿居然渐渐比得上50多岁时了。

流浪充实生活

在北京大街小巷“流浪”了一段日子后,黄永玉发现,北京跟湘西不一样,想去看看的地方太多,可城太大,光靠脚力无法走到目的地。如果坐公交车,倒来倒去,半天时间就晃过去了。

黄永玉打算买车,买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行走。但80年代,我国还没有过私家车的先例,车都是政府机关公用的,私家车是个不敢想象的概念。家人劝黄永玉放弃这个念头,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前车之鉴,他们可不想再被扣个“资产阶级”的帽子。

黄永玉不打算放弃,他倔强地学会了开车,考好了驾照,然后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没想到,居然获得了批准,车牌还是胡耀邦特批的!就这样,黄永玉成了开私家车的中国“第一人”,他自豪地逢人就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的流浪式锻炼法也要借助于汽车这个便利工具才行!”随后,黄永玉从德国买了一辆奔驰320。

当北京的很多人都能驾上私家车之后,北京的交通开始拥堵,黄永玉觉得开汽车不过瘾,又从德国买了一辆马车。北京郊区的村民经常能看到一个古稀秃顶的老头儿驾着一辆欧洲风格的马车在田野乡间加鞭弛骋。那老头儿边驾车边唱歌,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会下来牵着马步行。

一晃日子流水般地流到了70岁,凭借汽车和马车,黄永玉把中国的名山大川都玩了个遍。不知不觉中,黄永玉已经不习惯在一个城市呆得太久,旅游成了他最大的爱好。经过几年的游走,黄永玉发现像他这把年纪的登山者还真少见,而且像他这样登山速度不亚于任何年轻人的更是凤毛麟角。张梅溪跟着东奔西跑,难免抱怨:“这一年到头居无定所,满中国地跑,真跟‘流浪’似的了。”可是,看到高血压的老毛病已经很久没来烦黄永玉了,张梅溪又觉得这东奔西跑得值!

一对70岁的老人还这么不停地“折腾”,实在让家人放心不下。定居在意大利的女儿回国劝黄永玉去意大利休养一段时间,好“收收心”。黄永玉想,反正中国的名山大川也走得差不多了,出国看看也不错,于是答应了下来。

到了罗马,黄永玉很快发现这个国家的交通是专门为汽车设计的,用车出行是意大利人的习惯,即便只隔一条街的路都要开车,所以大多数人的体型都腰腹圆胖,腿却细瘦。黄永玉觉得这样很不健康,他开始走街串巷,向那些能走路却习惯了天天驾车的老人们宣传起走路对身体的好处来。这样一来,他每天的活动量不降反增。没过多久,黄永玉的周围就有了一群拥护者,他那70岁了依然笔挺的腰杆实在太有说服力。黄永玉和一些意大利老人联合起来给意大利政府写了提案,希望政府多鼓励人们行走,过度使用汽车会使人的身体机能退化。

提案深受重视,意大利政府在很多适宜行走的地区投资修建了人行路,方便人们行走运动。女儿也不反对黄永玉天天往外跑了:“您居然把流浪养生法带到了意大利,收获很大嘛!”

有了在意大利的经历,黄永玉决定带着老伴儿周游列国。在英国,黄永玉参加了当地老年人竞走比赛,没想到一举夺魁。当英伦老人们对他夸奖赞叹时,他幽默地说:“牛刀小试,中国功夫而已!”

但也并非所有的旅程都是一帆风顺的。在日本时,黄永玉到富士山游览,他沉浸在美景中以致不知不觉拿出了画板和画笔画起了画。几个小时过去了,由于精神过于集中,等他从画作中走出来时,才发现除了画板画笔外的所有物品全无踪影了。黄永玉沿途比画着跟人讲他的困境,幸亏得到了一个日本女孩相助才安全返回住处。善有善报,日本女孩因此成为黄永玉的关门弟子之一,现在已是当代日本画坛的名流。

流浪感悟人生

年纪越大,经历亲友的离世就越多。1997年,黄永玉最好的朋友汪曾祺去世了。黄永玉表面上反应很淡,只说了一句:“哦,他也走了!”实际上,汪曾祺和黄永玉之间是如俞伯牙钟子期般的莫逆。伯牙摔琴,因为世上无人能听懂他的高山流水之音。黄永玉也遭遇了他精神上的困境,他经常拿着画笔发呆,这世上还有懂他画的人吗?他画给谁看?他觉得自己灵感全无。

正值此际,有些媒体和商人为了赚钱,恶意炒作黄永玉的画册,让消费者花天价购买他的作品。此事让黄永玉招致了很多批评。有记者在报纸上批评他大发横财,阔绰显摆,生活奢华,“在北京的花园居然占地六亩,还开着奔驰车,还有好几辆跑车。”甚至攻击起他的为人:“他已经不是文人,他为酒鬼酒设计包装,他的雕塑、画册全都限量发行。与那些专门心搞学问的大师们相比,他不过是个靠自己艺术捞钱的商人!”

黄永玉的性格是猛烈如火、清澈如水的,他经常用每日三省来要求自己,他最不愿的就是自己品行上有任何污点。原来别人看他就像个快乐的老顽童,可这一段时间下来,他却像一个有口难言的闷葫芦。没多久,几重郁闷下,他的人也很快显老了。张梅溪开导他:“外在的批评,名和利什么的,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名和利能够一下子全来也能一下子全没,如果你太想抓住它,就会为它所累!你应该以流浪的心态对待它!”

“流浪”两个字刺激到了黄永玉。流浪是身体上的,精神上何尝不是?守着固有的艺术形式,那么走来走去,不过还是原来的风景。在名誉与金钱上应该当自己一无所有,这样才能无牵无挂,这样才能处处是风景。流浪应该是寻找,是发现新奇,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突然间开窍了,黄永玉决定不仅局限于原来的版画和油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了,他开始了流浪式的创作尝试,插图画、漫画、建筑、诗歌……在凤凰,他建了“夺翠楼”和“玉氏山房”,又出资千万为家乡设计修建了四座古色古香的桥,一方面方便行人,另一方面,让人文建筑为自然山水增色。他在北京“万荷堂”外建造凉亭供市民休息喝茶之用,每年荷花盛开之时,弟子亲朋满院,一方面赏荷,一方面为他庆生。此时便是黄永玉最得意之时,他已经不在乎外在的批评了,那是批评者的事,与他何干!

黄永玉还开始了写诗,80多岁的老头儿写诗,难免会被人笑话,甚至有人批评他的诗太直白浅显了。但黄永玉以流浪汉的心态对待这些流言飞语时,只做拈花般笑而不语。他的诗没有任何功利性,多半是写给老伴儿的,就像他喜欢吹小号拉手风琴给老伴儿听一样,他全都是为了博老伴一笑,这样他自己也快乐开心。没想到玩着做出的诗集出了一本又一本,还获得了国内外的多项大奖,文艺批评界公认他的诗歌打破了当今诗坛晦涩难懂的风气。他写的半小说半散文式的自传体长篇《无愁河上的流浪汉子》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优美纯净又辛酸的文字,他认为他不过是用文字描述了他流浪着的人生。

如今,88岁的黄永玉仍笔耕不辍,同时也像流浪者般流浪,像高僧般云游。2012年,他获得了他一生最高的声誉:他的画作与齐白石、李可染并称,他的诗文与沈从文、汪曾祺并称。当主持人鲁豫问起他为何88岁了还能才思泉涌,他的灵感来自何处时,黄永玉回答:“用流浪般的心态对待名利,用冒险的情怀去尝试其他艺术领域,这世界永远充满新奇和惊喜!”当白岩松问他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时,他回答:“流浪成就了我晚年的健康!”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珍惜拥有的时间
    “”这个词可能对我们每来说,都大不一样!对儿童来说时间过的太慢;对青少年来说时间过的不算快也不算慢;但对稍微老一点的或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时间过的太快!就说说
  • 有一段距离叫人难以企及
    1、让风吹走你的忧愁,让雨洗掉你的烦恼。让阳光带给你,让月亮带给你温馨。让带给你快乐,让带给你!让我的信息为你今天带来好运!呵呵,该起床了!2、一年很慢,又
  • [新传说]不管钱的事
    林晓艳是新大路储蓄所的一个小职员,前些日子银行存款利率上调了零点二七个百分点,那些赋闲在家的老头老太们一个个都出动了,有的把以往的存单转存,有的把家里的一点
  • [新传说]理个发真难
    大山是个踩三轮车的,带着一家人在城里谋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连理个发都不太舍得。这天,大山一照镜子,头发都盖住耳朵了,再不理实在不像话,他就特意绕路去了之
  • [幽默故事]“能办事”找县长
    铁岭村有个老头平时喜欢管闲事,又有些小聪明,常常能办一两件出呼人们预料的事,所以大伙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能办事”。这年夏天,村里要修复一座被洪水冲毁的水坝
  • 我在找我的脸
    井市已经死了四个人了,市里人心惶惶,xx中死了一个孩子,死了一个清洁工大妈,一个无业游民,一个老头子,几个人找不到一点联系,死因不明,只是脸被人残忍地撕下,
  • 没有良心
    有一个小伙子,爹娘都死了,他成了乞丐。这一年冬天,特别冷,大雪一直下。他几天几夜没吃到一口馍,饥寒交迫,昏倒在风雪中。醒来时,他看到了一双浑浊的眼睛。“你是
  • 天桥
    梦中我惊叫着醒来。又是那个可怕的天桥上掉下来老头的梦。一滴汗从我的额头上滴下来,照着卫生间的,我看到头发湿糊糊地搭在前额上。用力甩了甩头,我要忘记梦里的一切
  • 执拗
    那个女人活得一点也不快乐。她很孤单。自从男人和孩子被火烧死以后,她还是执拗地生活在那间房子里。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四周墙壁都是黑糊糊的房间里吃着咸
  • 老村惊魂
    编者按:这个世界只有爱,才能得到快乐,但也正是因为有爱,所以才会有恨。文章意向大度,具有真情的爱意,倾向于收尾的美。以这个为中心,去写一个的故事。小说描写细
  • 明英宗盗饷
    明英宗年间,瓦剌大军犯境,英宗派兵前往平定,双方相持数月。一日,前方传来加急文书,称敌我双方僵持不下,明军军饷已缺,急需补给饷银,以稳定军心,同瓦剌大军血战到底。然而,此时英宗在太监王振的谗言下,大兴土木,国库银两已所剩无几。无奈战事紧急,朝中大臣屡屡上书
  • 唐太宗四请马周
    1隋唐时期,马周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幼时父母双亡,靠寄居在亲戚家长大。童年的苦难经历令马周刻骨铭心,他立志奋发图强,改变自己的命运。马周知道,穷人家的孩子要想翻身,唯一的出路就是拼命地读书。为此,他夜以继日地攻读诗书,不到二十岁便学富五车,胸有甲兵。
  • 关羽为何离开曹操,皆因英雄爱美人
    关羽兵败之后,经好友张辽劝说,答应归顺曹操。曹操是个爱才如命的人,对于关羽这样一等一的将才归顺,自然十分高兴,百般笼络,干般宠爱,万分器重,一日小宴,三日大宴,上马赐金,下马赏银,又是封侯(汉寿亭侯),又是拜将(偏将军),希望关羽能感恩戴德,成为股肱。可是
  •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著名奸臣
    赵高(秦朝)赵高(?——前207年),生而受宫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宰相。起初他因精于狱法,得到秦始皇的欣赏,以其为中车府令,教始皇帝幼子胡亥。公元前210年七月,始皇死于出游途中,秦始皇驾崩后,赵高矫诏,改立胡亥,杀始皇长子嬴扶苏、十二公子、十公主及
  • 朱元璋智诈陈友谅
    元朝末年群雄纷争时,陈友谅在攻陷太平,占据了长江上游之后,就派人来约张士诚一同进攻建康(今南京)。  有人劝朱元璋亲率大军前往狙击。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率军出征,就会用一部分军队牵制我,而大部分则顺流直驱建康,半日内就可到达。那时我的步兵骑兵急急赶回,行
  • 康熙二次东巡的故事
    康熙皇帝平定以平西王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后,于1682年农历二月十五,率皇子(胤礽)、皇妃及王爷大臣两万余人,开始第二次东巡。这次东巡,不仅仅是为了告祭先祖,更重要的是“阅览形胜”,巩固东北边防,抵御沙俄侵犯,并告戒大家不要忘记先祖马上打天下的艰难。一
  • 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汉献帝刘协
    刘协被贬到山阳后,皇后曹节拼死相争,也得以来到刘协身边。刘协和曹节二人携手到云台山采药,施医救民,虽无法与宫中生活相比,却也成就了一段佳话。百姓出于对他俩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们为“龙凤医家”。另外,刘协的子孙中有不少也居山阳。有娇妻子孙陪伴身边,得享天伦,处
  • 好色的村长和妇女主任
    王拐湾村的村长王八高是个全村出了名的老色鬼,自打他20多岁当生产队小队长时,就开始调戏上海下放女知青,险些被送去蹲班房。现在都50多岁的人了,还经常干些敲寡妇门,摸小媳妇奶,掐老婆娘们腚的事儿。  这么多年来,虽然王八高一直贪色耍流氓成性,但始终没有人去告
  • 留守媳妇与公公
    老岭山下有个叫弯弯川的村庄,村里有个老汉叫耿火锤。说起这个耿火锤呀,那名声真是水桶里放响屁——当当地。此人一辈子嫉恶如仇,行得正,坐得端,把名声看得比命还重要。他不到30来岁死了老婆,一个人拉扯着儿子冬宝过到60多岁,几十年里没在村里留下一点花花事。冬宝要
  • 留守男人与小寡妇的故事
    八月初,家乡的战友老谢休假来到我们这座城市,晚上陪他散步的时候,他给我讲述有关家乡留守妇女的故事。我据此写了篇小文放到自己的博客里。事后,已经回老家的老谢在电话里对我说,现在还有不少人关心农村留守群体的生活,说明这个社会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人。他问我还要不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