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故事]一条破麻袋
895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一家人就靠父亲郑之本在兴化城开的一个小杂货铺维持生计。郑之本是一个勤劳、肯吃苦的人,他起早摸黑地打理着杂货铺的生意。在郑板桥十二岁那年,郑之本的手头已有了一些积蓄。当时兴化城里有一个专做药材生意的马员外,因采购一批药材时资金不足,就想到了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郑之本。马员外来到郑之本家,向他提出借一千两银子。郑之本是个很讲义气的人,想了想就答应了。马员外拿到钱后,信誓旦旦地承诺:按当时的最高利息计算,一年后连本带利全部还清,决不拖欠。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可是马员外却没半点还债的迹象。有一天郑之本偶遇马员外,就暗示了一下,可是马员外顾左右而言他,绝口不提还钱的事。郑之本心想才刚到期限,就没有明着索要。可是一个月后,还是没见马员外上门还钱。无奈之下,郑之本只好亲自上门去讨要了。
马员外见郑之本上门,就哭丧着脸,指着货架上的药材说:“我现在哪有钱还你呀?你看那些药材都摆在这儿,根本卖不出去。”
其实,事实刚好相反,马员外的生意很兴隆,他看到郑之本人很老实,就故意这样说,想赖掉这笔账。郑之本也看出了马员外的别有用心,而且他也听说了马员外的生意很好,不可能没钱还债。郑之本也不想把关系闹僵,还是赔着笑脸说好话,希望马员外尽快还钱。马员外则继续在那儿哭穷:“你看看呀,我家现在除了这些积压的药材,没有可周转的钱,连吃饭也很困难。”马员外指着门前放着的一条麻袋说,“不瞒你说,我家现在最值钱的东西恐怕就剩这条破麻袋了,你要看得上,就把它拿去抵债吧。”
郑之本气得跑回了家中,坐在椅子上直喘粗气。
郑板桥放学回家,见父亲坐在那儿闷闷不乐,便问父亲发生了什么事。郑之本就把到马员外家要账的经过告诉了他。郑板桥一听,有了主意。他对父亲说:“明天我陪父亲大人再去马员外家一趟。我自有办法。”
郑之本尽管半信半疑,但还是答应了儿子。第二天,郑板桥陪父亲来到了马员外家。马员外还是昨天那段说辞。只听郑板桥说:“既然你家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看来我们逼你也解决不了问题,你就把那条破麻袋拿来抵债吧,不过你可要想好了,别到时又后悔哟!”郑之本一听,瞪大眼睛看着儿子,他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这样说。郑板桥看着父亲说:“父亲大人,请您相信我!”郑之本知道儿子从小聪明过人,肯定有他的小九九,就没再说什么。而马员外听后,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抚摸着郑板桥的头说:“贤侄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啊!”说完马员外拿起那条破麻袋,一脸得意地递到了郑之本手上。
回家后,郑之本还是心存疑惑,问儿子:“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条破麻袋哪里值一千两银子?”郑板桥神秘地一笑,说:“父亲大人,您尽管放心。您现在按我说的去做,用不了多长时间,马员外就会乖乖地把那一千两银子送上门来的。”
郑板桥让父亲把那条破麻袋挂在店里的进门处,并且在旁边挂一个标价牌,上写:该麻袋售价一千两银子。
顾客们进店第一眼就看到了这条破麻袋和旁边的标价牌,都觉得非常奇怪,一条连一两银子都不值的破麻袋怎么要卖一千两银子?一传十,十传百,来郑之本的店里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郑之本就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客人讲述了这条破麻袋的来历。如此一来,这条破麻袋的故事成了那段时间兴化城里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那些与马员外有生意往来的商家都不愿意跟他家做生意了,连买药材的顾客也不再相信他了。马员外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此时,马员外才意识到情况很糟糕,只得乖乖拿出一千两银子,亲自到郑之本的店里将那条破麻袋买了回去。